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人民日报优秀文章集锦

2023-12-08 1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民日报优秀文章集锦

整脸

女人坐在镜子前,捯饬自己的脸,这叫爱美,天经地义.但如果一个男同志天天也坐在镜子前把自己的脸整一通,可能就有人笑了,或许送出两字评论:"变态".
都是男女平等,怎么男人爱一下美,就招致非议
其实男人整脸无可厚非,古人早就有相关的传教.最有名当数唐太宗李世民,他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虽然他的主旨是想表达后一句"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但我们从他的前一句话里可以看到,唐朝的男人是经常照镜子的,照镜子的目的,就是正衣冠,美容貌.盛唐的大气与繁荣,至今让中国人想起来都豪气万丈.
既然如此,我以为,男人整脸也就应该光明正大,磊磊落落.
当我们有时间时,大大方方地在镜子前坐下,给我们的脸上拍拍水,抹抹油,按按鬓角,去去粗皮,把日渐苍老的面容整得青春焕发,红光满面,光彩照人,自己心情舒畅,别人看着养眼,有什么不好
试想,我们在大街上走过,满眼的俊男靓女,一条街,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是不是都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是不是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都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人类对自身的生命开始进行改造和美化,这难道不是更能接近文明的本质吗
美,是一种文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书法美,等等,都是一种文明的标识,爱美,则是对这些文明标识的精神运动,而这种精神运动,则是对文明的一种建设过程.爱之,则呵护,则珍惜.不爱,则怠慢,则放弃.
男人整脸,也跟女人一样,是对美的追求和爱护,对于自身的建设与美化,直抵文明的本质.
整脸是重要的,但更必要的,还是要整好自己的心灵.因为脸毕竟只是表象,如果心灵没有整好,脸整得再好,被人识破,那就不仅只是"变态",而是一张"画皮"了.

归来吧,小精灵(神州情思)
祁玉江 《 人民日报
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爱上那些鸟雀及狐狸,黄鼬之类的小精灵的,近来这种感觉愈来愈强烈.因为久居都市看不到,就常常下意识地往乡下跑.不知怎的,我总觉得现在的鸽子,乌鸦,喜鹊,山鸡远没有过去那么多,喜鹊好像越来越少,而狐狸,黄鼬,獾,狼等野物却很难找到!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这些小精灵们是随处可见的.那时候,我对那些小精灵十分喜爱!应当说,燕子是报春最早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在人们的面前绕来绕去;有时轻轻地跃上半空,有时几乎匍匐在地面,又箭一般地从屋前穿过.不几日,两只燕子,轮番往来,嘴里衔着泥球,衔着绒草,在房檐下甚至在主人住的窑洞里垒起了窝.不知不觉中,燕子的"安乐窝"已经筑好,新的生命便诞生了.那玲珑的体态,乌黑的羽毛,光亮的嘴头,细长的尾巴,橘红色的下颌,常常惹得我心神不宁.几次欲将燕子围困在窑里,逮住看看,但每次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和拒绝.
接着就是大雁了.大雁属典型的杂食性水草候鸟,以采食无毒,无特殊气味的谷类,野菜,牧草和螺虾等为生,栖息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一般栖息在北方诸如西伯利亚,以及我国宁夏,内蒙古,河套地区一带;秋冬则南飞,落脚到江南一带.南岳衡山山脉的首峰——回雁峰以北一带,就是大雁南迁的归宿地.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而且无论由南向北还是从北往南飞行,途中从不歇息.
再就是布谷鸟了.那种小巧玲珑,机灵敏捷,华丽漂亮的体态,常常惹得人驻足观赏."布谷,布谷",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不停地催促着人们播种谷物.这时,喜鹊也不甘寂寞,在房前屋后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那腹白背黑,尖嘴长尾的体态,十分招人喜爱!不几日,便开始在高高的树杈上搭起窝棚.为了避免过多的西北风和西北雷阵雨,便将窝口有意向南.那"夫妻俩"相互配合默契,衔来的一枝枝干柴,一口口泥球,一撮撮绒毛,凝聚了它们多少心血和汗水!垒成的一个个鸟巢,令人无限感动.喜鹊是一种益鸟,从不争食庄稼,不损害人类,而常常给人带来喜讯.小时候,每当我家门前大树上喜鹊鸣叫不停,母亲便喜笑颜开,就说家里要遇喜事了或有贵客将要到来.我不信,然其结果往往得到应验.最使人感到神秘和感动的是,大人们常讲,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所有喜鹊都要飞上天空,给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搭天河桥,直至七月十五将天桥拆掉后才能够返回人间.并且还说,牛郎,织女相见和分离时,都会以泪洗面.每当到了这个时节,我都要细细观察.说来倒也奇怪,这段时间,真的很难见到喜鹊,即使偶尔见到几只,也是萎靡不振,一副病态;雨也真的下了.
可是现在,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有的很难见到,有的却再也见不到了.一是由于生态失衡,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生物链被扯断,使它们无法生活下去,不得不挥泪辞别,远走他乡;有的则难以传宗接代,自然消灭!二是那些游手好闲的人中败类,似乎天生就与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过不去,整日背了猎枪,提着套子,揣着毒药,上山下沟,走乡串村,盯着小精灵们寸步不离,开黑枪,设圈套,下毒药,使多少小精灵们活活惨死在这些人之手!
归来吧,我心中可爱的精灵!
孙道临的"字典"(心香一瓣)
赵家耀 《 人民日报 》( 2009年3月2日 16 版)
上海徐家汇三角街30号,30多年前的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小录音棚.
此刻,棚内外写有"实录"的红灯骤然亮起,立即要录音的铃声大作,厚重的铁门"嘭!"地关上,所有参加录音配音的演职人员全部停止走动和所有声响,准备为修改后的大型艺术纪录片《大庆战歌》作后期配制解说词,正当人们几乎屏住呼吸时,有人称解说词中有个字恐怕还有些问题,于是配音工作只得中断,现场的录音师,机房里的放映员,剧务等人不禁愕然,面面相觑,有人说大庆石油会战标兵"铁人"王进喜从钻井深处提起的钻杆以及手握的把杆的"杆"字该是第三声"gǎn",该片总导演张骏祥特邀前来配音的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却读成了第一声"gān",大家一时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尴尬和沉闷,根据几十年的读字习惯我也觉得"钻杆"的"杆"字应为第三声,在此之前,包括在大庆油田拍片前后的一年半许,作为该片导演组的成员,张骏祥的助手我都是这么读的,现场绝大多数演职人员也都这么认为,但为确保准确无误,录音工作只得暂停.这时孙道临老师当时是绝对少数,为说服大家,他立即从那人造革拎包里取出一本翻旧的新华字典,且很快便翻到了"钻杆"的"杆"字,并对围拢来的人们说,较长的木棍如旗杆,电线杆,栏杆等"杆"字应读第一声"gān";可是较小,较短的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如笔杆儿,烟袋杆儿等才应读第三声"gǎn".道临老师耐心平实毫无张扬地给大家即席上了一课,顿时大家哑然服帖,对道临老师肃然起敬.
我读书时是个影迷,有时省下早点钱,周六或周日下午会连着看上几场电影,走出影院时,夜幕里一时难辨南北西东,家门开向何方已摸不着头脑,脑海里依旧回闪着影片中的那些人,事与对白.我是看着这些大家的电影长大的,但都是从银幕上看到他们塑造的生动形象,而今我面对面地走近他,由衷地感到他是那么认真,那么优秀.由此细节我在想,他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难找到其缘由了.由他配音的影片《王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至今仍是电影学院,戏剧学院影视艺校等语言技巧和台词课的经典教材,声画,教科书,至今仍无人逾越.关于他查字典一事,我想他在做配音前的案头工作过程中,他在阅读解说词时很可能会查过这个字,否则不会从字典里信手拈来!尽管当时配音紧张不便问及.那时,录音棚里除了录音控制台有盏工作灯之外,一片昏暗,我像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感到脸在发烧.若演员错读了字或词,导演是有责任的.当时张骏祥导演没说什么,还是挺高兴,他以佩服的目光注视着道临老师,其内心独白似乎在说,选道临前来配音绝对是选对了.
几十年过去,虽说这间小录音棚已不复存在.不过从这以后,我拍电视剧尤其是为电视剧,专题片,广告片等配录对白或解说词时,新华字典每天都要放在拎包里,但凡遇到读不准,吃不准的字,词就随手翻起来,求教这位无言的"指导教师",每每受益.从此未曾在电视剧或其它片种的配音中,由于演员读错字而修改或重配.每逢手捧新华字典查找规范读音时,眼前往往会闪现出道临老师那谦和的形象.他对待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给我以很深的印象,以至后来我在影视艺术表演课任教的十余年中,也以道临老师为榜样,从严要求所有学员,绝不让错别字蒙混过关,要求学员要读准每个字,要正声,要规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特别考究,不要辜负那些可以创造出无穷新意的汉字与词组.
"喜羊羊"成功的启示(快人快语)
江林 《 人民日报 》( 2009年3月6日 15 版)
国产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自年初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以来,截至2月10日在全国的票房已达8000万元,创造了国产小成本动画影片的票房神话.该片的热映也带来了相关衍生品的热卖,产生了不凡的产业延伸价值.与此同时,全国各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关注,使该片的热映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和公众话题.这不仅使社会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希望,也大大激起了国内动漫企业发展原创产业的兴趣和信心.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取决于若干因素.卡通形象设计的成功,幽默风趣,老少咸宜的创作风格,长期打造的品牌效应,颇具创意的营销策略,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无论从动画产业链的上游——艺术创作,还是到下游——产品终端销售,该片都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开创了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对我国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具有诸多有益启示.
一是国产动画产业必须树立原创卡通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卡通品牌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影响力.这表明,国产动画创作必须精心设计卡通造型,要让中国孩子们有自己喜爱的本土卡通品牌,才能让中国卡通形象最终向走世界.
二是国产动画制作设计要注重故事性.动画的核心价值是故事性.《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得益于故事风趣幽默,情节轻松,非常贴近现在的青少年生活.我国动画创作设计必须注重故事性,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精心地选择题材,以满足各种观众的心理需求.
三是国产动画创作要继续宣扬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洋溢着小羊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机智幽默,以及小羊们互相团结的深厚友情,可谓做到了寓教于乐.我国动画制作应该多从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选取题材,宣扬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四是国产动画产业要有科学的产业营销模式.国外动漫产业的成功模式是先出图书漫画,电视系列片,在音像市场发行OVA剧场版,最后推出电影,这样有利于投资回报的控制.而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产品营销等诸多环节都还不太成熟,产业规模较小.《喜羊羊与灰太狼》积极摸索适合中国市场的成功之路,产业链比较完整,整体运作成效颇为显著.投资方透露,《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赢利主要靠出售播映权,约占40%,图书音像约占10%,衍生产品授权约占20%,其他约占30%.其成功的营销策略对于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五是国产动画产业要有更开阔的受众视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在于突破了国产动画电影以往在观众群定位上的低龄化瓶颈,让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老少咸宜的希望.这说明,发展动画产业应有更开阔的受众视野,通过大力拓宽观影群体,挖掘市场消费潜力.
六是国产动画产业仍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通过及时而恰当的产业政策来推动动画产业这一战略性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2008年国产原创电视动画片及国产动画创作人才扶持项目申请事项的通知》,对2005—2008年间创作生产,经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的电视动画片作品和相关创作人才进行物质扶持,扶持总额近900万元.正是这些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才出现诸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电影的热映热播.今后应继续加大对国产原创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使之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早春消息
赵丽宏 《 人民日报 》( 2009年3月7日 14 版)
北京开两会,总是早春时节.虽然乍暖还冷,但冬天的严寒已经过去,大自然不慌不忙将春意一点一点透露出来,出其不意地给人惊喜.这两年,我写了不少赏读古诗的文字,谓之"玉屑集",其中有一些和春天有关的文字.古人描绘春意的诗句,今天读来还会让人产生共鸣,会让人情不自禁会心而笑.现代文明的发展,无法改变大自然的规律,我们感受到的春天景象,还是来自天地万物.那些美妙咏春古诗,也因此而常读常新,生生不息.
暖风徐来,冰雪消融,春意在大地上悄悄蔓延.春意最早在什么地方露头 苏东坡有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河里游泳戏水的鸭子最先感知到温暖的春意.这其实是诗人的想象,苏东坡诗中没有具体描绘鸭子们如何感知春意,但就这么巧妙一点,已经可以让人联想春意如何不动声色地悄然而至.鸭子们在水中欢腾的模样,读者可以自己去想象,那一片被欢快的脚掌和翅膀搅动的春水,正带着春天的暖意,缓缓而来.苏东坡写早春景象,在他的词中也有佳句:"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这几句诗中,东风是早春信使,吹得柳绿花发.鸭戏春水,表现的是瞬间景象,而东风播春,却是一段较长的时空.诗人对春的观察,细致入微,从微观到宏观,从有形到无形.
在我的记忆中,古人描绘大自然最初春意的佳句,可以举出很多.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中,有两句诗写得传神:"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寒冬的冰雪在梅花的幽香中消融,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爆出了金黄嫩绿,这也是最早的春消息.同样的意境,在李白的诗中可以找到不少,如《早春寄王汉阳》中:"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落日忆山中》中:"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杜甫的《腊日》中,也有两句妙诗,和李白的诗意异曲同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这样的早春诗意,李清照也感受到了:"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从绿和梅在暖风中的变化中感觉"春心动",是李清照的创造.宋人张耒的《春日》中有两句写得很生动:"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在冰棱滴水融化中,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梢的新绿中,发现春天已偷偷归来.同样的意境,也可以在宋人张栻《立春偶成》中看到:"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到人间草木知"和"春江水暖鸭先知",属于相类的思路,"草木知",也可以引动读者的丰富联想,春风中,草木复苏,大地泛出新绿.韩愈咏春,曾写道:"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也是草树知春,不过却已经春深似海了.他这首诗题为《晚春》,所以会有万紫千红的景象.
韩愈的《春雪》,写的也是早春景色,却与众不同:"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二月初,正是春之头,在刚刚解冻的田野里看到草芽,心生惊喜.对盼春心切的人来说,这一丝春色初露,实在不过瘾.于是诗人笔锋一转,请来了白雪,这当然是春雪,是冬天的尾巴.雪花在已经萌动春芽的草木间飞舞,仿佛是在向诗人预示春花烂漫的盛景.
多年前我曾以《早春》为题写过一组短诗,每首六行,写这些诗时,眼前漾动着大自然的春意,心里也出现古人的诗句.其中有《芦芽》,描绘的是我当年下乡"插队落户"时的感受,每年初春,看到河边芦苇发芽,总是心生喜悦和希冀:
出土便是宣判冬天的末日,
尽管寒风仍在江边呼啸横行.
纤细的幼芽竟能冲破冻土,
地下搏动着何等强韧的春心.
不要再为自己的柔弱哀叹,
且看这遍野迎风而长的生命.
开掘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
文 君 韵 曦 《 人民日报 》( 2009年3月14日 08 版)
由周来祥先生主编的六卷本《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是我国现当代第一部全面系统探索和弘扬中华文化和谐传统的鸿篇巨制.
首先,《通史》明确提出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中发源最早,且绵延不绝,通贯古今的根本精神和优良传统之一.《淮南子》有"含德怀和",《史记·黄帝本纪》有"协和万邦",表明在远古时代,"和"已经成为我们先祖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了.而"和谐"在周代礼乐文化中已成为核心的观念,"礼辨异,乐敦和",礼,乐成为治国安邦之大政.春秋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论断,把"和"提升为一个哲学范畴.孔子及其弟子有子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主张"仁者,爱人",并把"中庸"延伸为一个"至善"的伦理学话语.孟子把孔子的"爱人"深化为"爱民",强调"民为贵,君为轻",主张"与民同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孙子兵法》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人和"提到三和之首.老庄道家更重天人之和,更重人与自然之和,把天人之和的"天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汉代董仲舒不但发展了"天人之合"的思想,并论述了"和"的普遍性,他说"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这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也是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的绝对性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和谐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到宋元理学,特别是在朱熹的著作中,"和"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普遍化,从意识观念,思维模式到行为准则,从哲学,文化,伦理,政治到平常生活,无不贯彻着"和"的精神.直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中庸问题上仍极力推崇朱熹的正统地位,并坚决"僭承朱子之正宗为之衍",继续彰显"中和"精神.这大概要到近代王国维之倡导崇高,悲剧,鲁迅之盛赞"摩罗诗力",反对"大团圆""十景病",情况才起了大的变化."和"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绝非虚言.
其次,《通史》不但在时间上展现了和谐传统,还在广阔的空间上,描绘了和谐精神的广泛性,普遍性,它像一种文化基因潜存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形态,各种类型之中.美是和谐,正是和谐的普遍性,规定了中华文化之审美性质;正是和谐的普遍性,使得"庖丁解牛","轮扁斫轮"出神入化,达到自由的审美境地;正是和谐的普遍性,使得方块汉字成为一种可供观赏的甲骨文,创造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正是和谐的普遍性,使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成为审美的哲学,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审美境界;又正是和谐的普遍性,养育和陶冶了中国的文学艺术,使之成为希腊艺术之后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又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
再次,《通史》不但在总体上展现了和谐精神的传统性,而且把它贯穿于每一个个案研究之中.在这种宏观与微观,总体与个别的互动中,一方面进一步挖掘了各个文化现象的和谐内涵,发前人所未发;一方面又相互论证,相互辉映的时时处处地令人感受到和谐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书中对《太极图》的审美分析和历史考索,有力地说明了它是"中华和谐美第一图",显然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见.如在老子,庄子,孔子的研究中,也特别强调了老子"两不相伤","居下""守中"的思想,庄子关于"天和","人和"的论述,孔子的"仁","美"与"和"的内在关联,并把孔子的思想与他的为人,行为,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作为"大哉,孔子"的一个完整的审美形象来描绘,也极有见地和特色.
《通史》还站在人类文化总体发展的高度,以比较的眼光,审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特色.指出西方文化是"偏于客观的哲学与美学",而中华文化则是"天人合一"的主客体统一的文化;西方是偏于美,真统一的哲学的逻辑的美学,是客观性与真理性,科学性与宗教性结合的文化,而中国则是偏于"美善相乐"的审美文化,是偏于主体性与社会性,伦理性与审美性相融和的文化;西方是偏于对立的斗争文化,而中国则是偏于"相反相成","相辅相成","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共生共存","共进共荣"的中和文化."中和"(和谐)文化是中华文化对全人类文化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二十年和两千万

人民日报摘抄100个优美的句子

1、港澳青年,背靠祖国天地宽。

2、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3、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4、携手共“晋”!山西加油!

5、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

6、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7、主旋律电影要传得开、叫得响,不只要有好题材,更要有好讲法。

8、“正能量”完全能获得“大流量”。

9、几种生物的消失有时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就像飞机上掉几颗螺丝钉并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一样,但随着更多螺丝钉的消失,地球将会面临艰难的困境。

10、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11、流量不应该是利益的代名词,更应该是正能量的扩音器。

12、我喜欢和老人们聊天,他们一辈子的经历,一辈子的快乐、心酸,都讲给你听,仿佛你在他们的故事中经历了一生。

13、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14、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只是手段,为民服务才是目的,别让屏幕变成了屏障。

15、任何一个不诚实的行为,都在蚕食着种草的运行基座,迫使人们回到“两眼一抹黑”的盲选状态。

16、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17、节日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纪念,更在于在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义的事,从而形成强大的共识生长力和行为影响力。

18、我们该有“不唯上不唯书”的实事求是态度,也该破除“学历鄙视链”、超越“唯学历论”,更要永葆一颗不卑不亢向前看的心。

19、初心如炬,使命如磐。

20、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21、“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但也可以做另外一层解读,即深入了解我们的国家、思考我们的未来,是没有穷尽、永远在路上的。

22、梦想无垠,步履不停,中国航天将拥抱更广的星辰大海。

23、一部手机的进化史见证着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大哥大、小灵通,翻盖手机、彩壳手机,全屏手机、折叠屏手机。

24、品牌不能“注水”,品质不能“缩水”,别让滤镜滤掉了口碑和信誉。

25、国临危难时,竭我一滴力。

26、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27、2019看“祖国”,2020看“家乡”,2021看“父辈”,有人说,“我和我的……”系列正构建起“中国主流电影宇宙”。故事的叙述半径从极大值——国家,聚焦到极小值——家庭,与之相伴的,是一脉相承又不断深化的内核表达——代际的接力、精神的赓续、文明的传承、民族的复兴。

28、“收快递”变成“取快递”,包裹的“最后一百米”谁来走?

29、一人独占一江秋,放下手机拿起钓竿,对着树影水声,进入一种心无旁骛的“心流”状态。

30、从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的北大助理教授韦东奕,到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的浙大博导冯建东,到25岁应届博士成985高校博导的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冯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甚至挑起大梁。

31、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

3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33、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

34、正是这群“貌似傻傻的人”做着“看似天真的事”,成就了国家民族的“一飞冲天”,成为你我每个人的骄傲谈资。

35、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

36、爱一朵花,最好的方式是陪它盛开。

37、很长时间里,出国留学被赋予了格外的意义。于个人来说,这是去见识更大世界、寻找更多可能的人生抉择,意味着更宽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文化、更适应的能力;于国家而言,这是从落后农业国通往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人才走得出去、引得进来才能实现互通有无。

3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39、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干了就不难。

40、我们离非凡只差了一个“孤独”。

41、那些伟大的孤独者们,往往是在坚持中获得力量、在执着中坚定前行,在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热烈的灵魂。

42、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43、不管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还是千里快递、万里传信的交易,每一笔成交的背后不只是口碑的发酵,更是健全的法律法规、有力的行业监管在发挥作用。

44、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就能从跟跑走向领跑、从追赶时代走向引领时代。

45、我走过最长的路,竟然是套路。

46、不能通过层层诱导、霸王条款、暗设机关的方式,叠床架屋地制造种种“氪金点”。

47、我死过很多回,但只要不是最后一次死亡,我就还努力!

48、如果你能够活着回国把咱们战斗的惨烈情景写下来传给后人,那比咱们的牺牲更重要。

49、身处低谷,怎么走都是向上。没有谁生来自带铠甲,但你可以让自己无坚不摧。

50、对他们来说,“北京明白”是一种精神。只要在岗,就保持120%的精神,不能有任何差错。

51、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52、直播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流量经济”,更是“诚信经济”“信任经济”。

53、今天,“最可爱的人”魂兮归来。让我们遗憾的是,“不到2小时的航程,他们走了71年”;让我们欣慰的是,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回来看到的,是一个“可爱的中国”。

54、语言诚然是活的,但应该活得健康,不应带病延年。

55、一往情深,两情相悦,三生有幸。

56、从来如此,便对么?

57、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

58、爱是教育的灵魂。从用毕生精力践行“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铿锵誓言的黄大年,到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从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李保国,到不仅一辈子做教师,还坚持“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

59、老师们最需要的可能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而是在心理上持续不断的正反馈。

60、《1950他们正年轻》“求排片”:让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美美与共。

61、“好好先生”大行其道,就会让“千里马”歇步、“老黄牛”吃亏。

62、“被夸”来得容易,“被认同”四处难求。

63、声音经济,你能取一杯羹吗?

64、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主题:全民全运,同心同行。

65、种菜的天赋写在中国人的基因里。都市人对农耕的这份喜爱与向往,投射在李子柒大火、《小森林》走红里,也映照在房前屋后、阳台天台上的一盆盆种下的蔬菜水果之中。

66、速度与温度,成为中国铁路交通均衡发展的双重维度。

67、纵横之间,有“一日看尽江南景”的诗意,有“京广一线穿南北”的壮阔,也有“通山达海越五岭”的豪迈。

68、儿科不是“小儿科”,在尖叫分贝最高的地方体验极致善良。

69、校园中“小胖墩”“小眼镜”发生率上升,一些地方的校园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70、因“运”而兴,依“运”而盛,“流”起来的大运河,正在“活”起来、“火”起来。

71、有人笑称“神十二”航天员“太空出差”三个月回来,正好赶上过中秋节。

72、太空精彩生活、太空惊艳大片、太空热点话题的背后,正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支撑,是以星辰编织的梦想纽带。

73、吃包装,到吃健康、吃创意,没有一款月饼能够包打天下。

74、喜好在变,观念在变,不变的是被悄悄拉满的思念。

75、岁月赓续的公益精神,始终凝聚崇德向善、同舟共济的力量。

76、移动互联时代的“指尖公益”大大降低了普通公众参与公益的门槛和难度,让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日行一善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77、在毒品上消费的每一分钱,都将成为打在禁毒民警身上的一颗子弹。

78、中秋是个什么秋?

79、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丘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80、一颗槟榔危害的是个体,槟榔广告危害的则是全社会。

81、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

82、即便天使般的心贴心注定不可能,作为凡人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做到手牵手。

83、世界的纵深与厚重、立体与多彩却永远值得真诚面对、亲身探寻。

84、放下手机,多留点时间给家人与春天。

85、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

86、流量偶像少了,实力唱将多了;浮夸堆砌少了,国风古韵多了。这种变,是治理之变,也是思路之变。

87、从别出心裁的“开盲盒式”宣传推广,到幕天席地、把城市当取景框的舞台设置;从“网剧+网综”的节目编排,到“晚会+直播”的跨屏互动。

88、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14亿多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是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

89、伟大成就提振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征程。

90、一位航天人说得好,“航天人的梦想很近,抬头就能看到;航天人的梦想也很远,需要长久跋涉才能达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是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也是航天事业发展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启示。

91、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92、山断不了来路,水挡不了归途。你要规矩全无,天地自会为你让步。

93、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94、“燃”出幸福的味道。

95、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

96、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天,就是老百姓;天命的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

97、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声“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98、板结的土壤没有生机,交易的情感根基不稳。感情的绳结,最终还是需要用情感来解。

99、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

100、新颖高能的玩法,沉浸式的游戏体验,无负担的深度社交,多重优势推动“剧本杀”热度持续走高。

《人民日报》经典句子集锦是什么?

《人民日报》经典句子集锦是: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勇气。

2、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3、跳出原有的格局,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许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4、不要小瞧心态的改变,那会让你重获新生。

5、无论何时,无论遇到何事,都要保持年轻的心态。放下过往陈旧的观念,打破固有的认知经验,去探索新鲜的事物,把更多时间放在修炼自我上。

6、在你坚持不住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华丽地跌倒,胜过无谓地徘徊。任何时候你不放弃,一切都还有可能。只要你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7、一旦时机到来,我们要能迅速地发现时机、把握时机,不犹豫,不踌躇,乘风而起,破万里浪。

8、别让人生就停留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改变朋友圈、改变位置、改变心态和思维,去发现更好的生活,塑造更优秀的自己。

9、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只有这样方能够挣脱繁华虚妄的羁绊,拥抱明确而简单的生活。

10、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经受一切风险考验,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

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中国巨轮依然破浪前行
任仲平

(一)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绚丽篇章。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巨浪滔天,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险象环生。

2009年,中国经受了新世纪(23.22,-0.03,-0.13%)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成为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引擎。

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信心和勇气的重大考验,是对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风雨中走过,风暴中挺立。大考之年,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二)这是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答卷。

2009年初,曾有外国媒体如此预言,“中国已经开始经济衰落,也许将比美国经济还要恶化”,“中国难以继续奇迹”,它“只是个身陷囹圄的大国”。

7个月之后,这家杂志刊登题为“中国能否拯救世界”的封面文章,封面上一只熊猫正拿着气筒给瘪了的地球打气。那时,中国上半年7.1%的增速,“几乎成为照耀全球经济信心的灯塔。”

2009年末,还是这家杂志将“中国工人”评为年度人物。原因是:尽管一年前许多人认为“保八”是一个梦想,但是中国做到了。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使得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

从否定到肯定,从当初的疑虑到后来的赞誉,一年时光,很多人颠覆了对中国的认识。但在看法不断校正、结论不断修改中,一个更大的疑问是——“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危机袭来,世界经济一片肃杀。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或奋力自救,或联手反击,但大都收效有限,许多经济体步履沉重。中国如何能在世界经济衰退的漩涡中“风景这边独好”?

为什么是中国?外贸依存度60%以上,中国本应成为金融危机席卷下的重灾区。在外部需求骤然减少、出口增幅急速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又如何能越过激流险滩,成为“2009年显著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

在2009年末的中国答卷上,写着这样的数字——这一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50%。这是二战以来全球首次出现的经济新格局。在新的世界经济版图中,这份答卷标注着沉甸甸的“中国分量”。

是什么让中国经济将“不可能的奇迹”继续下去?是什么让中国人民在危机袭来之际奋发前行?是什么让社会主义中国成为“打破经济学教科书常规的国家”,书写了难以置信的“中国答卷”?

(三)在外人眼里,“中国经济的复苏故事堪称神奇”,而在中国人看来,这“神奇的故事”始于党中央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

早在2007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必须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能力,增强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当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做到未雨绸缪,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及早制定预案,妥善应对,趋利避害。2008年2月,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总书记又提出,要正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特别是次贷危机蔓延等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这种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审时度势的深刻认识,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8年11月党中央作出三个重要判断——

第一,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第三,危机给我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大关口,大智慧。回头再看,在不进则退的险峻形势下,党中央的三个重要判断,无疑是一年来中国决胜千里的信心之源。这个判断,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打消了疑惧,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方向。

局面豁然开朗。

因为这个判断,我们有了见事早、行动快、驾驭全局的“中国部署”——党中央、国务院打破常规,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及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政策措施。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冲击的重中之重。

因为这个判断,我们有了出拳重、措施实、力度空前的“中国行动”——加大投资,刺激消费,给经济“输血”,帮企业闯关。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从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到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一系列“组合拳”,力度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

因为这个判断,我们有了底气足、视野宽、统筹兼顾的“中国主张”——“从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应对之策忙而不乱,既解近忧又谋长远。

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把握“中国故事”的脉络。2009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元旦讲话中强调“必胜信心”;3月的全国两会上,在江苏、广东代表团解析“机遇”,鼓劲打气;4月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提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月底在山东,勉励大家“拧成一股绳”;6月在黑龙江重申“增强信心”;7月云南调研提出“危中求进,化危为机”;8月新疆考察强调“改革发展,团结稳定”;9月在第六十四届联大倡导“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10月考察山东,提出“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12月考察广东,强调“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生命”……

这一年,所有中央领导同志都风尘仆仆,深入实际,身临一线,调研指导。中央领导同志一年的足迹,凸显了三个主题词:信心,变革,合作。它清晰地传递着应对冲击的“中国思路”,呈现了坚定的意志、开阔的视野和大国的责任。国际舆论评价:“中国领导人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慧。”

(四)一个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高低,体现其“国家能力”的强弱。

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对危急情况的应对水平,往往更能直观地呈现“国家能力”的高下。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金融危机自华尔街决堤而出,席卷全球:美国季度GDP创下27年来的最大降幅,道琼斯指数暴跌近半;日本、欧元区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反映国际贸易的领先指数——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高台跳水,短短6个月便从11689点下探至663点……世界经济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此后充满煎熬的一年内,面对经济急剧下滑的颓势,很多国家危讯不断,中国经济也遭遇改革开放以来罕有的巨大困难。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中国经济就在全球率先回升向好,交出了一份全球瞩目的中国答卷。

这是一份“关于速度”的答卷。10.6%、10.1%、9%、6.8%、6.1%、7.9%、8.9%,将2008年以来近七个季度的GDP增幅连成一条曲线,是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昂首回升,“保八”已无悬念。

这是一份“关于质量”的答卷。2009年的中国生动诠释了“好”与“快”的发展辩证法。在稳定外需的同时扩大内需,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开始转向依靠“三驾马车”并头齐驱。以发展方式之变应对外部环境之变,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八项区域发展规划、十一个重大科技专项陆续启动,抑制六大行业产能过剩,“4万亿”源源流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增长更有质量,发展更有后劲。

这是一份“关于温度”的答卷。“越是在经济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中国没有简单地搬用“凯恩斯式刺激”,也没有“撒胡椒面”,而是将一揽子计划重点锁定民生领域。200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超过1100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改革稳健推进。GDP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都紧系着最广大民众的福祉。

这是一份“关于责任”的答卷。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把自己的事办好,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危机爆发之初,国际投资大亨索罗斯预言:“各国能否有效对付本轮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各自的政策效力。”

在这份应对冲击的“中国答卷”上,我们看到执政党对形势的判断有了丰富的现实依托,看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一系列国家目标得以实现,看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国家理念得到践行,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贡献。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国家能力”的最好注脚。

(五)强大的“国家能力”,让中华民族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团结更加紧密,信心更加坚定,应对更加主动。“国家能力”的背后,是执政党的决策能力、制度的保障能力、理论的指导能力。

有了执政党的决策,才能第一时间形成国家意志,确定导向鲜明的国家目标。有了制度的支撑,才能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保证国家意志付诸实践。有了理论的引领,才能把握规律,立足长远谋划未来。

没有党中央在严峻形势下的准确判断,没有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国家决策”,我们就不会有应对冲击的主动性;没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没有全国一盘棋的社会机制,我们就不会有应对冲击的战斗力;没有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视野,我们就不会有应对冲击的创造性。

或许外界的目光,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能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彭斯判断,中国应对危机的力度最大、速度最快,应对危机的时间选择正确,延迟几个月就可能错失良机。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评价,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联合国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出台的刺激措施是世界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战略转折点。

(六)当金融危机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入死胡同,资本主义的制度缺陷暴露无遗,被推到“十字路口”的中国,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印证了迎战危机的“国家能力”。

这一制度优势,使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铸就迎难而上的“中国力量”。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腹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政府到企业,全国一盘棋,决策顺畅,执行高效。从中央到地方发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杠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个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共御艰辛的严冬,迎接发展的春天。

这一制度优势,使我们能用多种手段推动发展,保证有序有力的“中国效率”。一方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科学性、预见性,灵活把握“政府之手”的高效;一方面坚持推进改革,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之手”的神妙,激发民间的创造力。既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效弥补市场经济的自身不足,确保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一个国家应对风险挑战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有适合本国国情、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基础。正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中国越是处于危急关头,越能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

(七)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从传统模式之“危”中,看到科学发展之“机”,奠定了化危为机“国家能力”的理论基础。

危机面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把统筹兼顾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根本方法,兼顾长期与短期,协调内需与外需,统一民生与国计,既成功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眼前之急”,又通过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谋得“长远之功”。

危机面前,我们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强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度鼓励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做到了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

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地奋力突围,抢抓机遇。广东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天津着力构筑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高地,锻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许多省区市强劲增长、力撑大局,中国经济新的强大引擎已在轰鸣。

在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地高度重视培育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产业,高度重视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市场主体。国内高技术产业“抗压力”增强、增长势头迅猛,文化产业发挥“反周期调节”的特点,通过深化体制改革逆势上扬,撑起一片新天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科学发展这一总揽全局、把握未来的清晰思路,奠定了中国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出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迎来了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历史机遇。

(八)几百年来,中国从未抵达这样的位置。

当国际舆论感慨“中国方舟拯救了世界经济”,当外国政要确信“中国缺席的谈判没有任何意义”,当世人惊叹“2009年的年度大事就是中国突然跻身世界外交和经济舞台最前沿”,我们看到,金融危机重塑了世界经济版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造就了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声音被世界认真倾听,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举世瞩目。

这样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有学者提出,中国近代的衰落,并非完全源于经济与科技的落后,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GDP仍占全球的1/3。老大帝国实力不衰,余威仍在,却终至山河破碎、备受凌辱,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当政者对人民凝聚力的丧失、国家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衰退,让偌大的中国一盘散沙,这才会在列强环伺中一触即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锻造出坚不可摧的“国家能力”。

这种能力,曾在抗击“5•12”特大地震中震撼世界;这种能力,曾在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大放异彩,如今又在应战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展现威力。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证明了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

(九)走过激流,中国巨轮依然破浪前行。

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也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又一次崭新的开局。

一年前,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前进的道路,总是越过一岭又一峰,闯过一关又一坎”。一年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提出“坚定必胜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共同迎接奋发有为的2010年”。

我们将继续书写答卷。

我们会再次获得成功。

团队意识是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协作意识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目的是形成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有一本书叫《狼图腾》,通过对群狼捕食的描述,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团队”意识。狼群高效的团队协作性,使它们在攻击目标时往往无往而不胜。独狼的力量是单薄的,但群狼的力量则是强大的,这就是“1+1>2”的效果。大家知道,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都是最顶尖的篮球选手,但是由于平时分属不同球队,无法在短期内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只有我们班子每位成员不断强化“团队”意识,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否则,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行其是,各自为战,那只能是一盘散沙,难成大事。

你看过人民日报吗?那你知道人民日报里有哪些顶级金句可以写进作文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人民日报呢?人民日报作为官媒必然有不少顶级金句值得我们摘抄运用。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关于人民日报的顶级金句,看看你需要什么摘抄什么吧。

第一个金句: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细节等。事例,六道有言,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小小的细流不给他及时堵住,那么会变成带来灾难的滔滔洪水,微弱的火星如果不及时扑灭,那会变成毁灭一切的燃燃大火。有时候,毁掉事物根基的灾祸往往来自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就如巴黎圣母院一位工作人员忽视了第一次进位前去察看,江浙独有的文明建筑差点消失于火海间。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工作之中无小事,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第二个金句:身处低谷,怎么走都是向上。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乐观向上、积极生活、自我调节等。事例,丰子恺说,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华为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非法软禁长达一千余天,但他每次出庭的时候依然面带微笑,丝毫没有狼狈。风霜木星三处被捕入狱,身陷囹圄,让他饱受摧残,但他却能苦中作乐,通过书籍获取心灵的养分。人生就是一场攀山越岭的旅程,当我们身处低谷,怎么走都是向上,保持淡然,练就一颗金刚不坏之心。那么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好了,这篇文章分享就到这里,大家都抄完了吗?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那就点赞收藏、转发谢谢各位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