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写中国数学家的论文

2023-12-10 0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写中国数学家的论文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叔叔在攻克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因此, 他的名字就和‘哥德巴赫猜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什么叫‘哥德巴赫猜想’呢? 1732 年德国的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的一个规律: 凡是大于2 的偶数, 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 (质数) 的和, 即‘1+1 问题’.例如, 12=7+5, 28=11+17, 等等.哥德巴赫对许多偶数进行的检验都说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后来有人验算到三亿三千万这样大的偶数都说明是正确的.但是对更大更大的偶数呢? 哥德巴赫猜想也是正确的.不过猜想应该证明.但是要证明这个猜想却很难.哥德巴赫把这个猜想告诉了大数学家欧拉, 请他来帮忙, 但是欧拉一直到死都没有证明出来.这个难题传遍了世界,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两百多年过去了, ‘哥德巴赫猜想’仍没有被证明. 解放前陈景润叔叔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 就听到了曾经在清华大学教过书的沈先生说: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皇冠是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沈先生讲了以后, 有的同学嘁嘁喳喳地讨论.陈景润叔叔呢? 他没有笑也没有说, 却把摘下皇冠上的明珠的美好愿望埋在心窝里了.从此, 他学习更加勤奋, 1953 年陈景润叔叔以优异的成绩在厦门大学毕业了.他先在北京当中学教师, 后来又调到厦门大学研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的数学名著, 写出了质量很高的数学论文.他的论文得到了许多老前辈数学家的称赞.特别是华罗庚教授对他的研究成果更为赞赏, 鼓励他继续前进.在华罗庚教授的建议下, 陈景润叔叔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搞研究工作.他在精通英语、俄语的基础上, 又自学了法语、德语.他在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后, 开始向‘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进军了.就在这时候陈景润叔叔忽然病倒了, 医生给他开了一张又一张的病假条要他休息.可是他不肯休息, 仍然在埋头钻研.每天从早到晚, 甚至连节日、假日也不停地工作.他的手总是握着笔在一页又一页的草稿纸上计算. ‘文化大革命’中, 他被指责为走白专道路的人, 不准他进办公室, 他只得躲在只有六平方米的自己的宿舍里工作.有人连电灯都不给他, 他就点上煤油灯在床板上演算.到1972 年陈景润叔叔终于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方面攻破了‘1+2 问题’的难关, 并发表了重要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质数及不超过两个质数乘积之和》.例如: 3124<121= 11× 11 这篇论文很快传到了国外, 被国外数学家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叔叔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攀上了前人没攀上的高峰, 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为国争了光.现在离‘哥德巴赫猜想 1+1 问题’的证明只有一步之远了.我们要像陈景润叔叔那样从小认真学习数学, 打好扎实基础, 长大了当个数学家.争取登上‘哥德巴赫猜想’的顶峰, 摘下这颗明珠.(

急求以一名数学家为主题的论文,1500字以上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2007年,为庆祝欧拉诞辰300周年,瑞士政府、中国科学院及中国教育部于2007年4月23日下午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举办纪念活动,回顾欧拉的生平、工作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采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