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华东师范大学报录比

2023-12-11 22: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华东师范大学报录比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分享

先说一下我的个人情况吧,我本科是一个普通的二本,今年顺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能从一个二本院校成功逆袭到985名校,个人觉得还是有点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啦,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些帮助。

一、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概况

"汉语言文字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的研究生专业,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现代汉语建立于古代汉语的基础之上,又是当代中国人思维、交流和表达的主要工具,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的构成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也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语用学、文字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及各个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语言研究方面各有其特点和传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异彩纷呈的。

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希腊、中国和印度。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三大发源地。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

如果象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的那样,从1786年英国爵士W·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的话,语言学已有两个世纪的历史了。在这两个世纪中,语言学经过了三次大范围的方向性转折。

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

重视语言历史变化的学风推动了语言理论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化是有规律的,语言中某个词的语音变化会影响相同环境中许多同类音的变化,进而认为语音变化无例外。被人们戏称为"青年语法学派"的理论,看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但当时他们这种重视客观材料的研究方法,的确把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19世纪的语言研究对后世影响很大。还有不少语言学家在从事语音历史变化规律的研究。

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描写语言学

到了20世纪,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从语言变化转向语言描写。这种转变的发起人是瑞士语言学家F·索绪尔。他在1915年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反复并明确地强调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观点: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就是由这些要素精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结构。从而创立了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之后,结构语言学迅速发展,不久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伦敦学派和莫斯科学派。它们分别从功能、音位、语符、控制等不同的角度发展了结构语言学。尤其是美国学派,其代表人物L·布龙菲尔德等人,为后代的语言研究建立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方法论。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语言研究范围变得越来越窄,以至于它与别的学科逐渐失去了联系,变成了局外人不敢涉足的深奥学科。这样,它必将面临着一场革命。

20世纪中叶到近期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1957年,年仅29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师N·乔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这本仅120页的小册子,使语言学发生了新的转变。

乔姆斯基认为,布龙菲尔德学派的研究范围太窄,胃口又太大。想从一堆语言材料里发现一套适用于任何语言的分析和描写方法,是不现实的。语言学家关心的不该是一堆语言材料,即语言行为,而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脑中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够认知和生成无限多合格话语,同时又能辨认错误句子的能力。语言学家应当对语言的这个内在系统先有一个推测和假设。

描写具体话语的语法是描写语法;运用一系列规则来生成合格的话语和辨认不合格话语的语法是生成语法。乔姆斯基开创了生成语言学时代。

语言学家当前讨论的生成语法有好几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乔姆斯基的影响下,他的学生G·雷科夫和R·S·麦克莱建立了生成语义学;美国语言学家C·菲尔莫尔建立了格语法。目前的语言学是格语法、生成语义学、转换生成语法三足鼎立。

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现代汉语建立于古代汉语的基础之上,又是当代中国人思维、交流和表达的主要工具,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的构成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也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华师大文字学专业每年招收的统招名额大约在5—7个左右,2021年录取5人。2020年报录比是77:7,2019年报录比是95:7,2018年报录比是94:8,所以基本上是100人左右中录取5—7人,竞争力还是很大的。

文字学往年的古汉和现汉方向考生虽然初试卷子相同,但是有选做题,也就是古汉考生只选做古汉部分,现汉只选作现汉部分。而2021年的初试内容变化很大,所有题目都是必做的,没有研究方向之分的选做题了。这也更加考察古汉、现汉、语纲三个科目知识的全面性掌握。

关于华师大文字学是否压分和歧视,在这里跟大家认真地说明一下这个情况,华师大是没有任何歧视和压分的,大家可以完全放心的哦,毕竟我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二本上岸的,所以大家只要专心备考就好啦,导师们只看你的专业实力的!

二、初试复习经验

1.专业课一846汉语基础

(1)参考书目:

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叶蜚声《语言学纲要》、黄天树《说文解字通论》、郭在贻《训诂学》林沄《古文字学简论》、唐兰《中国文字学》,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危机下的中文》、《说文解字》。

(2)复习时间安排

一轮两个月内完成:搭框架、熟悉书本内容,不需要特别关注细枝末节的知识点。我直接用的我买来的笔记作为辅助,进行框架梳理,帮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差不多一个多月就结束了。

二轮是重点,在一轮框架基础上进行填充式学习。要多花时间,具体时间长度因人而异,要把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把握好,重点在于真的学会了,脑海中有很好的宏观和微观知识框架。(这里我是自己总结的思维导图,几乎覆盖初试全部知识点)

三轮、四轮二轮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三轮四轮主要抓记忆和知识整合延伸。二轮弄好了,这一轮就可以很快复习一遍,一个月以内就可以完成一遍。

(3)学习方法

关于古汉、现汉、语纲等理论知识,我自己整理了思维导图式的笔记,到三轮以后的理论复习基本上就可以抛开课本了,它在我的备考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效果显著。

小篆:要每天练习,用的工具书《说文》和《文字学概要》,另外我自己还整理了常考及重点的小篆字形转换的笔记,可以经常翻阅。

字本义、六书:也是要每天积累记忆的,这一块我也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总结出一份常用的字本义笔记,经常进行翻阅复习。

繁简字:这个会考单个字的繁简转换,也会考篇章转换。要一两天就练习一次。我整理了一份练习篇章转换的文选电子版(简体字),方便我打印出来,进行练习。

句读:这个是不练不会,练会了几乎不会丢分的题目,而且分数比重超级大,一定要每天练习的哦。关于这个我是整理了一份重要文选的电子版,无标点符号的,可以用来每天练习。

诗词格律:这个要求既会分析平仄拗救等,也要会写五言七言律诗,曾经考过的,虽然不常考,但是一旦考了,分数比重是很大的哈,所以学弟学妹们也不能松懈哦。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些关于诗词格律的课程,结合着学习。

上述这些方面的题型,尤其是像字本义、小篆,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并形成一个笔记,句读、繁简转换等也要多多练习,最好是手头有个专门的练习材料的哈。

2.专业课二618作文

(1)小作文

多读一下专业课相关论文,平常就阅读一下《危机下的中文》,可以发散思维。练习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写作的框架逻辑。

(2)大作文

大作文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个拉分很厉害。个人总结经验有两条,一是书写,写字很好看的同学就占优势了。二是练习,可能大家觉得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升的,但是大家不要气馁,我以我亲身经验说明,只从考试的角度来看,短时间内提升作文成绩,是完全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找对方法,在每一次练习之后,一定要找到写作能力较高的人加以指导,提升自己对于作文修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

3.英语一

单词和长难句最先开始。我去年是在寒假期间听了一轮恋恋有词的单词课和刘晓燕的长难句,效果一般…我的建议是单词课看个人吧,如果静不下心来就听课,自制力比较强,学的进去就直接背单词(背单词要一直坚持,无论多少,最好每天背。我是先背的单词书,第二遍用单词app,九月之后就只背真题单词,易混单词了)刘晓燕的长难句说实话就看了个开心,据朋友说田静的语法好像讲的不错,可以都试试,选择适合自己的。

然后是阅读,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在3月份开始一天一篇,搞明白文章大意和题目及选项的意思,然后把长难句搞明白,不会的单词自己手写到一个本子上,刚开始可能比较多,后面会越来越少的!不要在乎错几个,关键是自己要明白为什么做错了。第一遍刷题可以结合唐迟的阅读课看(我听了唐迟的几节阅读课,没感觉有那么神奇,然后就没再听了,一直是自己纠正反思,反正保持手感每天做就没问题。)记得留2-3份真题考前练手。九月份开始二刷保持每天两篇。

新题型大概有完形填空,翻译,七选五,小标题,排序还有我今年考的的概括段意…9月就可以逐渐开始准备新题型了。可以一天完型填空,一天翻译,一天其他的。

完形填空跟易熙人,翻译跟唐静,其他新题型跟刘琦 。

完形和翻译属于积累型的,建议当场做完,听课写笔记,并记住。其他新题型看运气,掌握技巧和手感即可不许需要下太大工夫。

作文:大概10月左右开始小作文跟石雷鹏(建议有时间的全部听课),然后是大作文自己整理模板(我用的主要是b站的晶婷老师的,然后自己拼凑了一个。)身边朋友大部分听的是周思成的,结合了一点王江涛的。(我个人没有听大作文的网课,感觉没影响,有时间的还是可以听一下的。)有了模板以后,大作文自己亲手写了10年以后的,用熟它。

4.思想政治理论

暑假听完徐涛的强化班刷对应章节的肖1000题(可用空卡的刷题本,方便二刷)+苍盾小程序三刷。

9月用腿姐的强化班笔记打印版二刷1000题。

后期用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跟腿姐的冲刺班和时政+肖四肖八就完全够了。(腿姐的带背可以在路上,吃饭或者睡觉前听听,我没有正儿八经花时间跟着背,仅供参考。)

肖八重点是选择+马原大题。肖四重点是大题,背就完事了(注意关注肖秀荣微博公众号发的重中之重)

肖四肖八的选择题最好都重视,一天一套不要断,做的过程真的非常刺激,但是不要为此太大的影响心情…

三、复试准备经验

华师大文字学的初试和复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70%和30%,由此看出,学校是很看重初试成绩的,因此专业基础一定要扎实。

复试备考最重要的是心态,其次是在良好心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备考。复试和初试有很大不同,复试会涉及到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论文等。所以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多多阅读相关论文,拓展知识面。

2020年和2021年都是采取网络复试的办法,每个人平均有20分钟的面试时间,免笔试。包括中文的自我介绍、英文自我介绍或外文文献翻译、专业问答问答环节。复试后两天左右时间出结果(非工作日除外)。

四、写在最后

无论是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一起学习,都很好,但在考研伙伴的选择上一定要擦亮眼睛哦,你们的组合一定要是相互促进的。人太多会分散精力的,就不建议了。

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上岸,期待与你们在华师大相见!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复试进多少人

10人。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复试240个人报名最后只录取10人。
报录比24比1,复试线383分。一共就进了10人。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是某21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四六级通过,平均学分绩为85,因为大一不是很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所以数分高代基础不好。

关于择校:

对于读研来说,所在的城市的就业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把城市放在第一位。先选城市再选院校,最终根据院校整体实力,包括难度以及院校扩招情况,我比较喜欢南方沿海地区,就直接在上海的四所985中选择,华东师范近几年扩招且分数线不高,比较稳妥也是最适合我的。

近几年因疫情影响华东师范数学专业扩招

2020年考研录取37人,其中录取的初试最低分为303分,复试线为302分,报录比为7.4:1;

2021年考研录取69人(计划招75人,未招满,不含保研),其中录取的初试最低分为280分,复试线为国家线280分,报录比为4.9:1:

2022年考研录取75人,其中录取的初试最低分为319,复试线为319,报录比为5.6:1。

总体来说,我认为只要把学习效率提高,华东师大还是比较容易考上的。

关于备考过程:

公共课:

政治:

我从八月份开始跟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结合精讲精练把知识点过了一遍,同时刷1000题,看一章刷一章,十月份跟腿姐的技巧班和冲刺班进行巩固,十一月底开始主观题,先背腿姐整理的冲刺讲义,对于我这种记忆力差的来说比较好背,再结合肖四查漏补缺,后期客观题只做了肖四肖八。

英语:

我七月份开始背墨墨APP的单词,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每天需要背的单词量,同时跟monkey老师的全心全意班,听长难句实战以及真题串讲等,真题做的丁晓钟的,我觉得monkey老师的阅读技巧和丁晓钟老师的阅读解析有一部分很相似,他们讲的阅读逻辑和我比较符合,monkey老师的作文三分归元法很适合我,只要记住模板,根据作文题目要求代入就行。

专业课:

我是暑假去的一个考研寄宿自习室,我的数分高代课本用的是华东师大第四版的《数学分析》(已经出第五版了)和北大第四版《高等代数》。我是从四、五月抽时间开始复习,把数分高代以及书上的课后习题都过一遍,重视证明过程,同时把基础知识点都整理到笔记本上(以防后面遗忘知识点好找),后面我怕时间来不及就把数分的含参量积分以及后面的内容先跳过了,打算之后进行第二轮课本复习的时候把它补回来。七月底月开始第二轮复习,这个过程比较长,除了课本知识点的巩固,同时做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和王利广的《高等代数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整理总结同类型题目到错题本上,不断积累,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特别难的(第一遍只是看懂,方法过程根本想不到的那种)我都会做标记,等到第三轮强化时再看,然后过程中有遗忘的知识点就翻开之前做的笔记找,两轮结束时已经十一月了,其中我把含参量积分的理论部分跳过了,只练练了这一章的计算部分,最后看整理的笔记和错题本,同时做了几套真题,正确率我没在意,然后就上考场了。同学说华师大今年数分有几道是李傅山的《数学分析中的问题与方法》中出过的同类型题,我没来得及做,然后感觉刷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一道题目搞清楚之后最好能举一反三。我的高代不好,因为高代题目太灵活,然后我有些地方思考的过于表面,不够深入,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也不够密切,高代的向量代数北大课本没有,可以用谢启宏的《高等代数学》作为教材补充。数分好一些,因为我属于比较仔细的人,计算题会做了就几乎不会出现因为马虎计算失误的问题,而这次华师大去掉了判断题加大了计算题的考察也更适合我,比较幸运。

题型:判断题(今年改成填空题),计算题和证明题各五道。

判断题就是举反例,平时复习记笔记多积累:计算题知道用哪一章知识点,尽量保证正确率,或者多得点步骤分:证明题也是要结合知识点和题干,重视课本的证明过程。

时间安排:

我七月到十月是早上八点半左右开始到晚上十点,中午会午睡,最后两个月是九点多到晚上十二点,早起对我来说太难了,还是熬夜比较适合我。其他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去协调,比如入党转正以及论文等。

总结:

以上我讲的最多的就是什么适合我,什么不适合我,比如证明不好计算好,我就多写证明少做计算,记忆力不好我就多做笔记,多背几遍政治和英语模板。我觉得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节奏很重要。再就是我觉得看视频比自己看书效率高,选择适当的倍速,边听边记,一定要过脑子,遇到不会的多听几遍,一天学下来也不会太累,就是有点费耳朵,有条件的同学建议选个好耳机。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关于复试:

我是考完研休息了一周就开始了,华师笔试有四门专业课: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我就着重以这四门为主,在b站上找视频跟学,不得不说华师的近世代数实在是很难,做过前两章课后习题并看了b站上的习题讲解之后,我就先放弃了这一门,把复习时间放到其它三门上,初试成绩下来后我就开始准备自我介绍、口语问答、简历以及继续后三门专业课加实变函数的复习,近世代数只学了些基础。今年华师采取线上面试,没有范围,比较幸运的是抽题目四选三,抽到的都是我所准备的,面试过程比较顺利,老师都很好,也不存在歧视,英语是翻译一段文献以及最开始的PPT自我介绍。我觉得把上面四门专业课以及实变泛函准备一下,复试问题不大,尽人事听天命。最后的成绩是初试:复试=7:3,今年的分数线为319,进复试90人,复试录取比例为1.2:1。要重视复试,今年有两个高分段同学被刷,也有刚过复试线的同学逆袭,所以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休息时间:

其实我是不擅长做计划的人,考研期间学累了就去看个电影或者找同学玩剧本杀,频率是学三天半休息半天,大家平时休息找自己喜欢的解压的事情做一做挺好的。还有希望大家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也不要因此感到焦虑,遗忘是很正常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去重复,查漏补缺。然后我自制力也不行,所以基本学习都在自习室度过。

心态:

我有时候也紧张,也想过考不上怎么办,但更多时候还是会转化成一种鞭策,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以后才不会后悔。我觉得心态很重要,不要将努力用于一己的输赢,换个角度来说,有些宝贵的经历会让我们更豁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