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12-05 20: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中文核心11篇,其中CSSCI刊物5篇)1.《新世纪文学的代际分化及新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1期(CSSCI)2.《张天翼小说的爱情书写》,《社会科学家》2009年11期(CSSCI)3.《二十年来张天翼小说研究述评》,《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CSSCI)4.《同名小说〈幸福的女人〉互文性解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CSSCI)5.《中国新世纪文学作家群体风貌论略》,《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CSSCI)6.《从新闻到电影的叙事变迁》,《电影文学》2009年第3期。7.《近二十年张天翼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8.《历史环境与原欲力量的雷雨——<雷雨>中繁漪形象再评价》,《戏剧文学》2005年第4期。9.《在“镜像”中深化作品所开掘的主题——<原野>对国民性的批判》,《四川戏剧》2005年第5期。10.《现代意识与丁玲小说创作——丁玲小说艺术创作论》,《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11.《丁玲小说艺术论》,《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独著。12.《论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13.《冰心“爱”的哲学探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4.《被情欲之火灼烧的女人——繁漪形象新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15.《论夏绿蒂 勃朗特与丁玲的创作共性》,《南阳师范学院》2003年第10期。16.《论鲁迅人格的超凡魅力》,《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17.《素质教育与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年第2 期。18.《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演进》,《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字。19.《灵魂深处的悲歌——〈寒夜〉中汪母心理隐秘探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0.《对爱情感伤地嘲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7月。21.《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合著),2005年7月由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出版。总字数24.2万字,本人排在著者第一名,承担10.4万字。

请给我一份详细的关于《金锁记》的人物形象分析吧!600字左右~谢谢

用短短两年多时间成就文坛一生辉煌的张爱
玲,以她天才的书写在沦陷的十里洋场的废墟上盛
开了一朵奇异的蔷薇。在《金锁记》里,她看似漫不
经心其实精雕细刻了一个多余、复杂的人物——曹
七巧,这一形象颠覆了对“母亲”的经典阐释,解构
了女性仁爱的言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
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
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
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
余年的奶。”[1]也许受幼年时期母爱缺失的影响,这
尖刻的言辞之下是张爱玲对女性神话的消解。在
中外文学史上,父慈母爱、手足情深历来是永恒的
主题,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传统文
化更是高扬“孝悌”大旗,吟咏人伦亲情。然而,经
年建构的华屋美厦却在张爱玲“苍凉的手势”[2]中轰
然倒塌。作者以悲悯的情怀阐释了特殊场域中母
爱缺席、亲情沦丧的残忍,以曹七巧的可怜、可悲、
可恨、可叹留给后学一个难解之谜,表现出作者对
人性的失意,对女性的失望。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
了几个人,没死的也丢了半条命。”作者对七巧变态
母爱的铺陈,表面看来是指斥,黄金牺牲品的曹七
巧竟然把更深重的枷锁架设在一对儿女的脖颈上,
使他们生命的青草地荆棘丛生、温情尽失,是何等
可恶?而圣洁的亲子关系被还原成普通的人际关
系,披着的是道义慈爱的华服,里面却缀满自私、阴
骘、虚伪、冷酷的虱子,又何其可悲!所以,过往的
众多评论者均从性恶的角度阐释七巧,认为她“做
了情欲的俘虏”[3],“心狱的女奴”,被看作是“戴着枷
锁舞蹈的女人”[4],是“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5],是
“人性的毁灭”[6],是“天使的坠落”[7]等等。《金锁记》
也因此被视为一个人性原罪的故事,一个金钱报复
的故事,一个禁锢情欲的故事,一个疯狂物欲的故
事,一个害人害已的故事!
但笔者认为,通过文本细读可以看出,张氏在
刻画七巧时是怀着深沉的悲悯和同情的。她以纤
细、敏感的笔触揭示了在男权话语霸权时代女性被
边缘化、被妖魔化的假象,昭示出女性被侮辱被损
害的不公命运,是一曲旧时女性的挽歌!
西蒙·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不是天
生的,她是被变为女人的”。曹七巧是特殊文化环
境中产生出来的怪胎,在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礼法
束缚的封建社会,她出身平凡,幼失父母,哥嫂势
利,不得不消隐灵魂、贱卖青春,也由此造成她爱不
能得,恨难以舒,在极度压抑中不断磨蚀、异化自己
的人性。不管是在娘家孤苦无依、操劳任怨的少女
生活,还是在婆家饱受的冷语白眼、欺凌损害,她都
不可能有宣泄的对象和场所。尽管作者浓墨重彩
地描绘了她的粗俗取媚、蛮横无理,甚至她的悲苦
无助、孤独苍凉,但我们分明感到她只是一个多余
人,一个游曳在深宅高院的身体无依靠,精神无皈
依的模糊影子!没有自己的地位,没有做人的尊
严,最多只是作交易的筹码,被嘲弄的对象。丈夫
早逝后,在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里,她唯一能抓
住的只有那对不是她想要的儿女了。在他们身上
她的希望与绝望交织,痛苦与欢乐并存,怜爱与毁
灭相生。她给了他们最自私最残酷的爱、也带去最
没有生趣没有未来的生活。一方面,她象一只可怜
的母鸡用无力的翅膀庇护着幼稚,害怕他们受到外
界的任何一点伤害;另一方面,她又无法忍受任何
人夺走他们,即便因为幸福。他们只是她苦难生活
的见证,是她无望未来的慰藉,是她身份能被认同、情感可以寄托、仇怨得以消解的指向。而这所有的
一切,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泼辣刚健疏于礼教的个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童年的生活、情感体
验会影响他的终生,甚至会决定他的气质、性格、命
运。如果七巧出身贫寒人家,性格内向懦弱,安于庸
常生活,她也可以有衣食无忧、平凡宁静的一生。但
偏偏她不是!她生于市井小贩之家,是麻油店西
施。自幼父母故去,跟着势利、世俗的哥嫂长大。柜
台前机械的笑脸,高声的吆喝,麻利的操作;大街上
寒碜的穿戴,打情骂俏的戏乐几乎是她的全部生
活。在她身上既有少女的本真,也有商人的世故。
“黑腻的柜台,芝麻酱桶里竖着木匙子,油缸上
吊着大大小小的铁匙子……隔着密密层层的一排
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
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
钩子背上。”
犹如旷野中一株自由生长的小草,先天营养不
足,后天又饱受风沙侵蚀。七巧既没有受到学校、
家庭严格的礼法教育,更缺乏少女应有的规范和约
束,因此性格倔强暴躁,行事自私任性,说话尖酸刻
薄。正是因为这些性格缺陷使其处世不能通盘考
虑,做事易走极端,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得失,不计任
何后果。所以她顶撞兄嫂,觊觎妯娌,讥讽小姑,打
骂仆人。全然没有传统女性那种温、良、谦、恭、让
的德行。在那个男权中心时代,她的所作所为只能
是悲剧温床,情爱的毒瘤。于是她被亲情贱卖,成
为势力兄嫂与豪门结亲的贺仪;被爱情搁置,被所
爱的废物一样的小叔子出卖;被儿女仇恨,那对不
是她想要的儿女内心只有对她的诅咒。性格决定
命运,气度影响格局。七巧的家庭背景和灰色环境
所形成的好胜猜忌、任性泼辣使她既是封建礼法的
叛逆者,又是其牺牲品。
二披枷婚姻强加的怨怼
婚姻本是俗世男女的避风港,自由恩爱和谐宁
静应是全部内容。但曹七巧的婚姻却披着黄金的
枷锁,灌满了卑微与怨怼,沉郁与愤懑,注定是出正
在上演的悲剧。她虽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但漂亮任
性,泼辣热情,心性高傲。内心虽也有对未来的迷
茫甚或恐慌,但毕竟是充满向往的。“十八九岁做姑
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
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
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
沈裁缝的儿子……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
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
真心。”但对幼失双亲、跟随势利哥嫂长大的封建礼
法制度下的她,是不可能有机会掌控自己命运的。
“女性需要三样东西:自尊、经济能力和生育自由。”[8]
但男权社会中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封建的伦理
道德剥夺她们的自由,束缚她们的心智,玷辱她们
的肉体。不管愿意不愿意,和千千万万被侮辱被损
害的女子一样,七巧被卖进了破落的大户人家,做
了因患软骨病成为没有生命的肉体而不能正常婚
娶的姜家二少爷的妻子,如同一棵成长的树苗折断
在肃杀的秋风里。在这座弥漫衰亡气息的院子里,
七巧少女的梦想,妻子的渴望,母爱的光辉都被扼
杀了。
由于她娘家寒碜,她在姜家备受忽略和嘲弄,
没有尊严,何谈关爱?甚至连丫头都可以瞧不起
她。
“小双冷笑说:‘她也配!我原是老太太跟前的
人,二爷成天的吃药,行动都离不了人,屋里几个丫
头不够使,把我拨了过去’。”
虽是破落人家,姜宅仍是要体面的。七巧的缺
少教养,说话不着边带给她的是婆婆的漠视、妯娌
的疏离、小姑的冷眼、佣人的讥笑。她没能获得一
个正常女人在婚姻生活中应得的尊重、快乐,尽管
她被用青春做代价完成了交易。她能做的就是让
自己象刺猬一样,不断去刺伤别人,力图保全自己。
三无能丈夫带给的尴尬与恶心
在那个讲究纲常伦理的封建社会,在那个夫贵
妻荣的男权话语时代,婚姻是女性栖身的处所,丈
夫是生存之根本。但同时婚姻也是门当户对,是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谓爱情完全是贫民女子在奢
侈晚宴上借来的华服,可望不可及。而姜曹联姻完
全是出于利益和利用的需要。姜家想用婚姻锁住
七巧,让她心甘情愿做免费的女仆、生育的机器;曹
家则企图通过婚姻获得金钱的补偿、地位的攀附、
门第的提升。七巧本是充满活力的正常女人,而她
所嫁的却是因得软骨病只能瘫在床上的丈夫。“坐
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
孩子高哪!”没有温情与爱抚,更不可能有交流与倾
心,既不能给她以妻子的荣耀,也没法带给她世俗
的快乐。她只是丈夫的佣人,多年来她除了衣不解
带的服侍他就没别的。
“每个人都有情欲,悲剧的因素不仅在于外界
的威胁,更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因此悲剧不是人们
可能会遇到的偶然,而是人人必将面对的必然。情
欲与生命相始终,悲剧因此无休无止,不断袭来,一
步一步将人引入更加悲惨的境地。”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人的情欲被压抑,压
抑到无意识深处,人就会得精神病。“一阵温风直扑
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
眉毛。床上睡着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
七巧丈夫的无能、无味让她产生彻底的绝望和难以
言说的痛苦,情感的缺席、尊严的丧失、生命的错位,
让她不堪重负。长期的郁结不能得到排解,最后是
歇斯底里的发作,象一只关进囚笼受伤的母狼,呲着
獠牙,闷声嗥叫,伤人自伤。“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
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在万般苦
楚无奈中,母爱的神话退场、解构了。恋子、妒女,七
巧只有以另类的方式宣泄着愤懑。
四爱不能得的心痛与郁结
“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
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
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10]。如果说姜
宅是暗无天日的坟墓,在七巧绝望生活中唯一的一
丝亮光就是三爷季泽。“季泽是个结实小伙子,偏于
胖的一方面,脑后拖一根三脱油松大辫,生得天圆
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下坠着一点,油湿眉毛,水汪
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这个风流任
性的败家子季泽,是姜宅唯一健康的成年男性,也
是七巧可怜的情感寄托,这看似一种无奈,又该有
着怎样的悲哀!她对季泽一往情深,将他幻化为自
己的爱恋对象,渴望得到他哪怕些微的回报,希望
自己的情感荒原能开上一株野花,干涸的心灵获得
些许慰藉!但季泽呢,“季泽看着他,心里也动了一
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玩,他早抱定了宗旨不惹
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
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然而浪子难掩轻
佻本性,季泽虽不存半点诚意,仍真真假假的去勾
引七巧。这犹如镜花水月的春梦一场,只害得七巧
憧憬顿生,欲罢不能。如果人活着心死了也好,怕
的是心活着人却没指望,结局只能走向疯狂!整整
十年,七巧也许希望能用被贱卖的青春换来后半生
的衣食无忧,也许不甘心无端付出没有回报,而也
许更主要的是希望见到季泽,虽然她知道他只是暗
影只是浪花,她等待的是梦一场。十年后,当七巧
终于送走了独撑家业的婆婆,送走了无能的丈夫,
好不容易争得了一点家产,季泽来了,来诉说衷肠:
“你知道我为什么跟家里的那个不好,为什么我拼
命的在外头玩,把家业都败光了?你知道这都是为
了谁?”
一瞬间,七巧情滔荡漾,难道十年的守候终成
正果?但象机警的豹子一样,多年的等待,数不清
的煎熬养就的敏锐让她瞬间明白了季泽的心思:他
只是想要她卖掉一生才换来的仅仅可以维持她和
一对儿女生存的钱!他哪里有真情?有的是利用
和欺骗!
幻灭和绝望将七巧推向疯狂、畸形的报复。以
后的七巧只作了守护金钱的女巫,儿女幸福的杀
手。她心里全没有爱,有的只是占有、掠夺。她以
变态的方式“保卫”儿女不受侵害,仇恨甚至掠杀每
一个闯进他们生活的人。哥哥嫂子“站不住脚”;侄
子“卷了铺盖”;儿媳妇芝寿死了、绢儿自杀了,儿子
长白不敢再娶了,只在妓院里走走;女儿长安断了
结婚的念头,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五孤独暗窟中伤口的舔舐
因为儿子的重疾,姜家需要一个健康的仆人;
因为病人不可能娶到门当户对的妻子,姜家只能用
金钱购进服务的工具,一个能全心护理又可传宗接
代的女人。幼丧双慈的七巧被卖进了姜家,走进了
森严的封建礼教堡垒。在这个家里,七巧如暗夜幽
魂,红颜换上了绿光,消弭了青春与生气。丈夫是
一堆终年瘫在床头的朽肉,看着恶心,想起伤心;婆
婆大权独揽,强撑门户;兄弟妯娌明争暗斗。就连
丫鬟都拿她当笑话。没有尊重,没有信任,没有关
爱,甚至没把她当正常女人!这对泼辣、要强的七
巧不仅是屈辱,更是人性的扼杀。于是,她只有用
低俗的谈吐,失措的举止来发散自己的不平。她故
意处处与人作对。对刚过门的弟媳说话夹抢带棒,
对未婚的小姑子冷嘲热讽,对威严的婆婆阳奉阴
违,对丫鬟非打即骂,甚至拿家什出气,刮地毯,摔
东西。不得已企图用鸦片麻痹自己。可以想象,白
天她还可以通过攻击别人寻到报复的快感,而当黑
夜来临,曲终人散,她独对面团似的丈夫时,该有着
怎样的悲怆与绝望!而她除了偶尔在哥嫂来时哭
诉一番,尽管哭诉获得的不是同情而是抢白,就没
有任何理由和机会埋怨。更凄绝的是她还不得不
与丈夫生下了两个苍白瘦弱的孩子!“真的,连我也
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 越想越不明
白!”。孩子本应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
母子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肉亲情。但对七巧
而言,孩子却是耻辱的印记,是仇恨的种子!尽管
他们流着她的血,喝过她的奶,但七巧不爱他们,在
内心深处藏着的只是解不了的怨毒。所以,当需要
的时候,孩子是她要价的筹码,是她孤独的陪伴;当
她不需要时,他们就成了她消遣谩骂的对象,寻求
心理平衡的支点。她以捉弄取笑他们为乐,以占有
支配他们为快。她不是母亲,只是主人,她所谓的
· 48 ·
第4 期
爱有太多的附庸。因为,他们并不是她真正想要
的,最多算是暗夜的咀嚼。
六财富守望时爱与恨的争锋
因为黄金,七巧被哥嫂卖进了姜家,没有感情
没有尊严地活着,上上下下都不拿她当人看。好容
易熬到今天,终于有机会得到些许家产,找寻一点
安慰。所以分家时,七巧调动她全部的情感与心
智,生怕吃了亏。
分家过程中,七巧打滚撒泼,以未成年的儿子
做招牌,用过世的丈夫为托词,以近乎无赖的方式
圆了多年的梦。虽然她明知孤儿寡母还是被欺负
了。但值得安慰的是她的守候终于有个结果了,他
们可以租房另过了,可以昭示本性施展拳脚了!但
没想到首先打她田产主意的,竟然是她曾托付真情
的浪子季泽。在他败光家业后,打上了七巧的主
意,企图用爱的手段温柔地凌迟、宰割她。
七巧以为多年的守候就要有结果了,满是欣慰
和喜悦!但多年在金钱炼狱里磨出的机智敏锐让
她瞬间明白季泽的居心。原来他只是想她卖掉一
生换来的钱!绝对不行。为此,七巧毅然赶跑了季
泽,也断了自己最后的念想。
因为钱,她放弃爱情,割断亲情,贻害儿女。她
只有紧紧抓住钱,才觉得安全,只有钱不会鄙视她、
抛下她。这辈子,她付出太多,到最后,穷得只剩下
钱了!
“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金锁记》被认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
说”[10],曹七巧也是作者最钟爱最满意的人物形象。
长期以来,评论者大多站在男权角度解读七巧的性
恶,指斥她的贪婪、自私、冷酷,笔者以为这样的评
价实在有违作者初衷。七巧的悲剧仅是那个时代
许多不幸女性的缩影,她的可恨恰是可怜!她的情
爱路上铺满了用黄金打造的浸透耻辱的尖刺,她的
黄金梦魇里满是绝望与抽噎。在无爱的世界,人性
的荒原,她孤独地守望,枯萎了青春,结痂了心房,
消解了善良,但等来的却是令人窒息的压抑与绝
望!她只有收拾起疲惫滞重的行囊,带着唯一的武
器——黄金的枷锁,去求索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头
挣扎,一头吆喝着,然而她的心直往下坠”。异化的
人生境遇最终异化的是人性本身!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爱玲.谈女人[J].天地,1944,6.
[2]张爱玲.金锁记[A].张爱玲文萃[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讯雨(傅雷).读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11.
[4]柯常钦.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5]杨爱芹.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J].齐鲁学刊,2004,05.
[6]王静.人性的毁灭——谈张爱玲小说金锁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7]邓寒梅.天使的坠落[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6.
[8]约翰·奈斯比特.女性大趋势[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9]余斌.张爱玲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10]夏至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TheWing Broken

黄明理的教育科研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信仰研究》)。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魅力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研。3、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思想政治状况研究》。4、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研究》,在研。5、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个体道德信仰论》(C3-033)。6、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道德需要论纲》7、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信仰的培育》 1、黄明理:《婚恋道德:固守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2、侯惠勤、姜迎春黄明理:《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黄明理、徐贵权编著:《伦理学原理新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黄明理:《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王家云、黄明理、邵广侠:《周恩来精神》,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6、黄明理:《公民道德信仰理论及实证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黄明理:《关于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辩证关系——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黄明理:《淮阴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2、黄明理、蒋建民:《简析重义轻利的传统义利观》,《南通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3、黄明理:《论道德对个体的意义》,《淮阴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4、黄明理:《个体道德需要的含义及其特征──道德研究的新视角》,《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5、黄明理、周志军:《关于道德需要之根据问题的历史探微》,《淮阴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6、黄明理:《从人性看人的道德需要》,《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7、黄明理:《道德赏罚:道德生活的急切呼唤》,《道德与文明》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8、黄明理:《论道德的双重意义》,《学术月刊》1997年第7期;9、黄明理、张秀芳:《简论个体道德需要培养的客观条件》,《盐城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10、黄明理:《论道德真理》,《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11、黄明理:《杜威论道德与人性》,《学海》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12、黄明理:《周恩来: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范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送;13、黄明理、张超:《试论中华传统女德及其现代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14、黄明理、陈鸿秀:《道德之理与人的道德之需--个体道德需要论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5、黄明理、王家云:《淮、宿、连初中政治教师状况调查及建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16、黄明理:《经济人的伦理精神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2期;17、黄明理:《论初中政治教师职业道德的新构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18、张超、黄明理:《周恩来与邓小平经济伦理观比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19、黄明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伦理价值辩证》,《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20、黄明理:《道德信仰研究综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21、黄明理、余小江:《论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主体向度》,《学海》2002年第4期;22、黄明理、侯小硕:《对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二元背离的哲学思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3、黄明理、刘莉:《对网恋的伦理思考》,《枣庄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24、黄明理、宣云凤:《新<婚姻法>的伦理精神取向解读》,《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25、黄明理:《析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不能自发统一的原因》,《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26、黄明理:《最大多数人利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价值标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2期;27、黄明理、丁妍:《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克服》,《伦理学研究》2003年2期;27、黄明理:《试论儒家道德信仰的根据》,《东南大学学报》2003年5期,第58-61页;28、黄明理:《在超越传统中构筑现代诚信理念》,《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3期;29、黄明理:《论道德与个人幸福的内在统一性》,《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6期;30、黄明理:《论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6期;31、侯惠勤、杨亚军、黄明理:《关于“四信”问题的调查分析——基本群众的“四信”状况》,《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全文复印;32、刘俊、余小江、黄明理:《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求实》2003年第12期;33、黄明理、姜迎春、丁妍:《全国价值信仰与公民道德建设高级论坛综述》2003年第4期;34、郑勇、黄明理:《论文化多样化与意识形态一元性的辩证统一》,《求实》2003年第6期;35、黄明理:《最大多数人利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价值标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36、黄明理:《宗教的道德信仰资源探析—由宗教道德擢升为道德宗教》,《学术月刊》2004年9期;37、黄明理、李德友:《论道德信仰及其意义》,《教学与研究》2004年8期,;38、黄明理:《两种不同类型的道德信仰危机辨识》,《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3期;39、黄明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彻底性的症候及原因》,《探索与争鸣》2004年3期;40、刘俊、黄明理、余小江:《物质利益原动力论:当代我国价值观的新理念》,《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41、黄明理、宣云凤:《公德、私德及道德危机》,《枣庄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42、黄明理:《大众文化的功能辩证及其人文提升》,《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43、黄明理、管爱华:《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道德信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9期;44、黄明理:《道德信仰论纲》,《江海学刊》2005年1期;45、黄明理:《由“公民道德”看当代伦理话语转换及其意义》,《道德与文明》2005年2期;46、黄明理:《在当今中国为合理个人主义正名并无可能—与黄显中同志<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一文商榷》,《伦理学研究》2005年2期;47、黄明理:《论伦理学研究视角的创造性转换》,《学海》2005年第5期;48、黄明理:《道德的层次性:辩证维度中的道德》,《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2期;49、黄明理、颜长清、余小江:《论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的培育》,《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50、黄明理、徐明德:《当代我国公民道德信仰的特点与信仰危机辨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51、黄明理:《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何以分离--兼与张博颖同志商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2、黄明理、颜长清、余小江:《对“以德治”诘问之释疑--兼论法治与德治并举之必然》,《求实》2005年第11期;53、黄明理:《道德何以可能和有效之追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54、徐明德、黄明理:《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本质区别》,《理论导报》2005年第12期;55、徐明德、熊建圩、黄明理:《信仰的含义及特征》,《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黄明理:《论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依据》,《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第6期;57、黄明理、徐贵权:《论周恩来的精神魅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58、黄明理、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及其对道德信仰的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6年第6期转载;59、徐贵权、黄明理:《论公民道德信仰养成机制的构建》,2006年第6期;管爱华、黄明理《公民社会与公民道德信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60、黄明理:《道德因果律之社会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4期;61、黄明理:《对普遍伦理质疑的质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期;62、黄明理、张书:《当代公民道德信仰状况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5期;63、丁妍、黄明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信仰危机、成因及对策》,《科学大众》,2007年1期;64、黄明理、吴丹:《对职业道德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江苏为例的抽样调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65、黄明理:《论人性之善及其彰显限度——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伦思考》,《伦理学研究》2008年5期;66、黄明理、宣云凤:《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公德信仰状况研究——以江苏为例的抽样调查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67、黄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学海》2008年3期;(24)黄明理:《善恶因果律的现代转换——道德信仰构建的关键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68、黄明理:《论“周恩来精神”提出的依据》,《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1期;69、黄明理、张秀芹:《论马克思的人性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70、黄明理、刘小华:《论制约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因素》,《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71、黄明理、陈奎庆:《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魅力及张显路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12期;72、王集权、黄明理、罗高峰:《当代公民婚姻道德观状况实证研究——基于对江苏省的调查》,《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5期;73、蔡玉莲、黄明理:《青年时期邓颖超婚恋自由信仰及其启示》,《南昌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74、黄明理:《马克思人性论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5期;75、黄明理、刘小华、张秀芹: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信仰危机及其克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3期;76、黄明理:辩证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3期;77、黄明理、傅欣:《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怀疑论之回应——兼解读<共产党宣言>两个重要论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78、黄明理、赵政委、戴锐:《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其大众化的内在逻辑》,《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79、陈奎庆、黄明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魅力弱化之反思——兼论哲学去意识形态化倾向》,《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80、王集权、黄明理:《论以人为本的语境和功能边界——基于道德价值维度的反思》,《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6期;81、黄明理、刘维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意识形态化倾向之反思》,《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82、黄明理、张秀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制约因素的认识论分析,《齐鲁学刊》,2010年第2期;83、黄明理、谈育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的当代反思》,《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5期摘登;84、王集权、黄明理:论眼界与境界对社会制度评价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9期;85、张秀芹、黄明理:《意识形态的“泛化”、“非化”和“再化”的历史反思及其启示》,《求实》2010年3期;86、黄明理、宣云凤、窦富吉:《试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5期;87、黄明理、周晶:《论主体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眼界与境界》,《河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8、黄明理、陈悦:《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1年7期转载;89、黄明理、王玉萍:《当代意识形态的问题与解题--读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0期;90、刘维兰、黄明理:《马克思劳动发展逻辑及对资本主义批判与超越》,《求索》,2011年10期;91、张春、黄明理:《中西方道德信仰传统的差异性论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92、黄明理、吕林:《泛道德化批判论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摘登,《北京日报》2013年2月25日理论周刊摘登;93、黄明理、杨成敏:《抽象的人与人的抽象:马克思人性观与时俱进的创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94、黄明理、徐青:《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理论探讨》2012年第6期;95、徐之顺、姚润皋、黄明理:《论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的战略地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96、黄明理:《论“八荣八耻”荣辱观的伦理创新意义》,《群众》,2012年第6期;97、杨斌、黄明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综述》(上),《河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98、杨斌、黄明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综述》(下),《河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9、李映红、黄明理:《论河流的主体性及其内在价值——兼论互主体性的河流伦理》,《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1期;100、黄明理、力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自信与信仰研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01、黄明理、杨斌:《马克思主义批判观与泛道德化批判的反思》,《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5期摘登,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3年10期复印;102、黄明理、曹天航:《论道德回报与道德回应》,《江海学刊》2013年第3期。

吴秋林的个人作品

著作及文章名称 期刊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 级别 字数(万字) 形式 备注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15种,260万字,已经完成书稿待出版的有4种,100万字。 1、《居都》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省 24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2、《美神的眼睛》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省 12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3、《梭嘎苗人文化研究》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国 12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4、《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07 国家 36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5、《影视文化人类学》 民族出版社 2008 国 27 独立 (文化人类学专著) 6、《“蒙恰”苗人文化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8 省 24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7、《中国土地信仰文化图像人类学志》 民族出版社 2009 国家 16开,320页画册  (图像文化人类学专著) 8、《贵州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9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9、《月亮河流域布依族文化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9 省 35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0、《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与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09 省 45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1《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9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2《图像文化人类学》 民族出版社 2010 国家 26  (文化人类学专著) 13《“蒙恰”古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3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4《文化边缘——六枝彝族文化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22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 15《盘县羊场布依族盘歌》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1 省 110 合作 (文化人类学专著和田野文献) 16《》       艺术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3种,40万字 1、《艺术概论》 云南美术出版社 1998 省 26 合作 艺术学学术专著 2、《戏剧艺术概论》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0 省 22 独立 艺术学学术专著 3、《摄影鉴赏与实践》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省 31 合作 副主编,撰第二章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已经出版的计有4种,100万字 1、《寓言辞典》 山东明天出版社 1988 省 50 合作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副主编撰13万字) 2、《寓言文学概论》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 省 13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3、《世界寓言史》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 省 30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4、《中国寓言史》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 省 43 独立 寓言文学学术专著        其他学术著作已经出版的计有2种,10万字 1、《走近拾荒人——贵阳市拾荒群体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省 24 合作  2、《冲突与冲突管理——中国西南森林资源冲突管理的新思路》 人民出版社 2002 国家 38 合作         寓言文学等编著作品已经出版的计有9种,650万字 1、《外国民间寓言选》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88 省 24 独立  2、《外国民间寓言大全》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4 省 100 独立 (两卷作品集) 3、《世界寓言经典》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7 省 250 独立 (五卷作品集) 4、《世界寓言精品屋系列》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6 省 90 独立 (10卷作品集) 5、《世界寓言经典丛书》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省 150 独立 (8卷作品集) 6、《金盘子与红苹果》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88 省 8 独立 寓言作品集 7、《躲雨的兔子》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省 8 独立 寓言作品集 8、《秋林寓言集》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993 省 15 独立 寓言作品集 9、《紫芦苇》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993 省 8 独立 散文诗作品集        二、发表论文 序号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 时间期号 备注 1 《母语教育中的寓言》 《图文天地》(台湾) 2001年第12期  2 《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论丛》 2002.1  3 《艺术学科素质教育新构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1年第1期  4 《贵州居都仡老族婚姻个案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 1999年第2期  5 《总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区位置换》 《贵州艺专学报》 1999年第1期  6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枣庄师专学报》 1999年第1期  7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人大复印资料》 1999年第6期  8 《九溪人的年》 《南风》 1998年第1期  9 《贵州民族音乐教育实践与述评》 《中国音乐学》 1998年第2期 (执笔人) 10 《中国人另一个影像世界的历史》 《读书》 1998年第11期  11 《简评[中国面具史]》 《艺文论丛》 1997年第1期  12 《音乐理论与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 《艺文论丛》 1997年第2期  13 《深植民族艺术文化的“根”》 《艺文论丛》 1997年第2期  14 《长篇小说的结构关系》 《文学窗》 1997年第3-4期  15 《人与自然—居都仡佬族祭祀》 《南风》 1996年第2期  16 《居都仡佬族祭祀的意义与性质》 《南风》 1996年第2期  17 《企业人、机关人和深刻的现实主义》 《文学窗》 1996年第3-4期  18 《居都仡老族婚姻研究》 《六盘水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  19 《风格、评语/创新和鸟歌》 《艺术论丛》 1995年第2期  20 《作为文化的艺术》 《艺术论丛》 1995年第2期  21 《古代人文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标志——从世界各民族寓言文学的发生看古代人类文化意识的一次觉醒》 《贵州社会科学》 1990年第12期  22 《伊索式寓言与先秦式寓言》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  23 《宗教与文学》 《花溪文谈》 1989年第1、2期  24 《论小说的寓言倾向》 《花溪文谈》 1987年第2期  25 《论寓言的美》 《东岳论丛》 1987年第5期  26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  27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新华文摘》 1989年第11期  28 《关于寓言美的历史探索》 《今日文坛》 1986年第1期  29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枣庄师专学报》 1985年第1期  30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贵州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  31 《圣经寓言研究》 《枣庄师专学报》   32 《论寓言的本质》 《贵州大学学报》 1985年第2期  33 《论寓言的形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87年第6期  34 《乡土文学的比较性》 《山花》   35 《文学的整体意识和贵州文学》 《山花》   36 《浅论(红楼梦)的寓言色彩》 《红学研究丛刊》 贵州人民出版社  37 《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贵州民族论丛》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1  38 《光效应艺术的新空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  39 《爱神的眼睛》 《旅行》 2004年第1期  40 《中国宗祠文化的最后辉煌》 《旅行》 2004年第2期  41 《失落的文明》(贵州面具文化) 《旅行》 2004年第6期  42 《新时期寓言文学》 《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 2004年1月  43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 《民族研究》 2005年第一期  44 《居都仡佬族的祭祀文化》 《贵州世居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  45 《20世纪中国寓言文学》 韩国《第一界东亚寓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韩日三种文字),2005年2月  46 《贵州傩坛中的剪纸艺术》 《关注母亲河》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47 《20世纪中国寓言文学》 《寓言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应用》(韩语) 韩国”博而精”出版社,2006年6月  48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九大误区》 《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年9月  49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九大误区》 《当代贵州》 2006年第4期  50 《文学的生与死背景》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51 《影视民族学多媒体教学方法论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7年增刊  52 《仪式与傩的神圣空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  53 《文化人类学与乡村祭祀仪式》 《贵州世居民族研究》(第七卷)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54 《黔南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 《采风论坛》(第3卷)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  55 《贵州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剪纸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56 《苗族文化天空的原始意像——中国苗族创世神话研究》 《中原神话》 大象出版社,2008  57 《宗教与文学相关联的几种方式》 《贵州作家》 2008第一辑  58 《原始文化基因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  59 《阳戏类型学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  60 《人类影像文化论》 《贵州社会科学》 2009年第10期  61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论》 载《守望与思考》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62 《建立“八担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刍议》 《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与研究》 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  63 《六枝仡佬人的“木刻”》 载《仡佬族百年实录(下册)》,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  64 《图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务川学堂堡傩面山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  65 《文明形式论》 《文化学刊》 2010年第二期、辽宁社科院主办  66 《新时期寓言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60年》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67 梅山教是宗教信仰还是民间信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68 水灾害的人类学意义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  69 《人类学写作质疑》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  70 歌唱的生存——羊场布依族盘歌综论 《民族文学研究》 2012年第2期  71     72     73     74     75     76     三、获奖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获奖等级 颁奖单位 年度 1 《居都——一个仡佬族文化社区的叙述》(贵州省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 专著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00 2 《戏剧艺术概论研究》(贵州省文艺奖) 专著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01 3 《世界寓言史》(金骆驮奖) 专著 二等奖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 1994 4 《世界寓言史》(贵州省文学奖) 专著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96 5 《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 论文 一等奖 全国幼师普师儿童文学研究会 1999 6 《寓言文学概论》 专著 一等奖 全国幼师普师儿童文学研究会 1993 7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寓言三十年》 论文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87 8 《寓言文学概论》 专著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1992 9 《伊索式寓言与先秦式寓言》 论文 二等奖 贵州省比较文学学会 1992 10 《中国当代寓言的分期及概况》 论文 一等奖 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 1992 11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 论文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07 12 《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著作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09 13 《贵州省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著作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2011 14 《盘县羊场布依族盘歌》 著作 三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第五届贵州省文艺奖  四、个人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级别 课题来源 年度 备注 1 西南地区森林资源冲突管理项目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1——2003 成员 2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农村社区的影响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0 成员 3 贵阳市拾荒群体调查与研究 国际 福特基金会 2001——2003 成员 4 中国民间器乐集成——贵州卷 国家 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总部 2002——2003 成员 5 贵州少数民族面具文化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02——2005 主要成员 6 贵州本土文化研究——高坡苗族“背牌”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01 主持人 7 贵州本土文化研究——梭嘎苗族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02 主持人 8 贵州民间文化研究——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 省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96 主持人 9 戏剧艺术概论研究 大学 贵州大学 1998 主持人 10 艺术学科素质教育研究 大学 贵州大学 1999 主持人之一 11 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04——2005 主持人 12 中国土地信仰文化图像人类学志  中央民族大学“985”子项目 2006——2008 主持人 13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六盘水部分) 省 贵州省文化厅 2007——2008 主持人 14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黔东南部分) 省  2007——2008 成员 15 贵州西部民族文化研究文丛 省 贵州省六枝特区 2007——2012 主持人 16 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与社会和谐研究 省 贵州省省长基金 2009——2011 主持人 17 贵州省蒙古族服饰研究 省 贵州省省长基金 2010 主持人 18 我国苗族川滇黔方言区“解簸箕”仪式研究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 2010—2012 主持人 19 盘县布依族盘歌调查记音翻译项目  盘县人民政府 2010 主持人 20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羊场布依族盘歌 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2011——2012 主持人 21 中国节日志——中国彝族火把节“贵州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国家文化部 2012.6.——2013.12. 主持人 22      23

关于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参考文献

1/68
题名: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分析
作者:高东晓
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2-42
2/68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策略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董国英
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3-43
3/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倪斐 陈洁
刊名:中国科学教育.2007(15): 47-48
4/68
题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邓毅光
刊名: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7): 107-108
5/68
题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沙红芳
刊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4): 90-91
6/68
题名:在课堂上提高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洪朝晖
刊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 84-86
7/68
题名:基础阶段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初探——浅谈“6R”互动语言教学法
作者:王怡
刊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 85-87
8/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王晶波
刊名: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6): 86-87
9/68
题名: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作者:任玉伟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7,9(6): 89-89,112
10/68
题名:素质教育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何红
刊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113-115
11/68
题名:教育观念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为例
作者:张沉香
刊名:高校教育管理.2007,1(3): 82-85
12/68
题名:企业商务活动中管理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应注重文化差异
作者:孙凌
刊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5S): 275-275
13/68
题名: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耿阳
刊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4): 119-120
14/68
题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胡少如
刊名:教育信息技术.2007(4): 14-15
15/68
题名:浅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与策略
作者:邱坚娜
刊名:发展.2007(5): 133-134
16/68
题名:从制约因素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陈学凯
刊名:甘肃教育.2007(04X): 44-44
17/68
题名: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外教的口语课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娟
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 94-96
18/68
题名: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刘丽军
刊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 138-139
19/68
题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淑君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4B): 40-41
20/68
题名:论语篇教学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卫东
刊名: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5-78
21/68
题名:改革专科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顾春红
刊名: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 39-40
22/68
题名:简论提高成人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刘增美
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9): 78-79
23/68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作者:计道宏
刊名: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 35-39
24/68
题名:图式理论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刘姁
刊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53-54
25/68
题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杨海庆[1]
刊名: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 54-56
26/68
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作者:熊金菊
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40-42
27/68
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作者:熊金菊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7S): 112-113
28/68
题名:加强英语口语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毕跃忠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 56-58
29/68
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作者:王春金
刊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 85-85
30/68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玉华
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00-100,109
31/68
题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正虎
刊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7(2): 42-44
32/68
题名:以景激趣 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佟洁
刊名: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5(5): 45-45
33/68
题名:语篇与交际——论高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作者:谢媛媛
刊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 91-93,100
34/68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俎媛媛
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21(2): 66-68
35/68
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王彩琴
刊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 101-102
36/68
题名:从语体出发,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潘丽萍
刊名: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1): 22-22
37/68
题名:两种模式一体化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曾庆敏
刊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 87-89,95
38/68
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环节
作者:司雅琳
刊名: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4(3): 71-71
39/68
题名:略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石兴波
刊名:湖南教育.2005(1): 36-37
40/68
题名: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魏微
刊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 106-106
41/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课堂教学
作者:何贵芬
刊名:云南教育.2004(23): 46-46
42/68
题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乔春颖
刊名: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5): 35-35
43/68
题名:探讨英语教学后发优势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作者:申洪军
刊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1): 131-134
44/68
题名: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作用
作者:王素莉
刊名:北方经贸.2004(4): 124-124,126
45/68
题名:浅谈中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琦
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5): 30-30
46/68
题名: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慧玲
刊名:教育信息化.2004(1): 52-52,51
47/68
题名:拓展学习空间 讲究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晓梅
刊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19-20
48/68
题名:《新世纪初中英语》教材: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作者:叶露怡 李立基
刊名: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4(12): 45-47
49/68
题名: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罗彬彬
刊名:南昌教育.2004(5): 17-17
50/68
题名:“全英式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美华
刊名: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 77-78
51/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作者:张小曼
刊名:巢湖学院学报.2004,6(6): 113-115
52/68
题名: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扬功能意念法之长
作者:林冰虹
刊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 78-80
53/68
题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侯卷娥
刊名:西藏教育.2004(11): 43-43
54/68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梁松林 张建平
刊名:江西教育科研.2004(8): 39-40
55/68
题名:雅思考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张作功
刊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133-135
56/68
题名:培养学员英语交际能力的“三法”
作者:宫娇
刊名: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7): 91-91
57/68
题名:放飞英语教学思维,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江丽琴 涂翔
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5-87
58/68
题名:试析交际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治
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91-93
59/68
题名: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教学原则
作者:张庆芳
刊名:洛阳大学学报.2004,19(3): 61-63
60/68
题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对策
作者:刘丽军
刊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 143-145
61/68
题名: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探略
作者:王梅
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 316-317
62/68
题名:注重双向交流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禄颖
刊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30-131
63/68
题名:朗读对英语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董振周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34-34
64/68
题名:对比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廖成英
刊名: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 39-40
65/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
作者:夏盛昭 邹锦
刊名: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2004(6): 53-53
66/68
题名:浅析英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
作者:阿春林
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31-132
67/68
题名:文化认知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宏
刊名:河西学院学报.2004,20(4): 72-76
68/68
题名:了解请求方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艳玲
刊名:活力.2004(6): 53-53
〖检索时间〗2008-01-23 13:35:30
1/100
题名:浅谈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蓉
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4): 67-68,89
2/100
题名: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陶小洁
刊名:今日教育.2004(6): 40-41
3/100
题名:浅谈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姚景丽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 16-16
4/100
题名:略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龙娇
刊名: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1): 92-93
5/100
题名:论英语交际能力与中外文化差异
作者:郑超萍
刊名: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 28-30
6/100
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报告
作者:李旭东 李灏
刊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1): 20-24
7/100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吴书标 张桂兰
刊名:安徽教育论坛.2004(1): 37-38
8/100
题名: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作者:蒋宇红[1] 孟冬[2]
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2): 35-38
9/100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作者:李丽红
刊名: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12(4): 58-59
10/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郭海泉
刊名:现代教育.2003(14): 60-60
11/100
题名:试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覃建宁
刊名: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 47-49
12/100
题名:加强朗诵,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居设
刊名:广西粮食经济.2003(6): 40-42
13/100
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迎晖
刊名: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6(4): 86-87
14/100
题名:在交往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潋
刊名: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0): 6-8
15/100
题名:如何加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邱佳岭[1] 于颖南[2]
刊名:天津教育.2003(12): 40-41
16/100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竹
刊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07-108
17/100
题名: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蒋郑宏[1] 刘宁南[1] 曾兆令[2]
刊名: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21): 1967-1969
18/100
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山成才
刊名:青海教育.2003(5): 25-26
19/100
题名:浅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
作者:王岩 何英
刊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 242-243
20/100
题名: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承贤
刊名:江苏高教.2003(6): 134-134
21/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国荣
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3(1): 37-37
22/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群芳
刊名:广东教育.2003(6): 26-26
23/100
题名:影响英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作者:连益芝
刊名: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 72-73
24/100
题名:中国文化因素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洋
刊名:教育家.2003(4): 52-53
25/100
题名:浅谈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晓红
刊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5): 77-78
26/100
题名: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晓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5): 70-70,77
27/100
题名:“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黄芳
刊名: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4): 37-39
28/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孔凌
刊名:山西教育.2003(16): 48-48
29/100
题名: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勇
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70-73
30/100
题名: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晓坤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3,5(3): 123-124
31/100
题名: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作者:王丽峰
刊名: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 74-75
32/100
题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柳静
刊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50-52
33/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福珍
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34-35
34/100
题名:浅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雷术海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 49-50
35/100
题名: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尹洪佳
刊名:教育探索.2003(8): 89-90
36/100
题名:怎样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胡杨朋
刊名:英语辅导:初二年级.2002(5): 16-16
37/100
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志国
刊名: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1): 19-19
38/100
题名: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郝翠平 郝翠华
刊名:甘肃教育.2002(12): 30-30
39/100
题名:由“单向”到“互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
作者:郭整风
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22-24,F003
40/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俊媛
刊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 104-105
41/100
题名:克服母语干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卜绛雯
刊名:太原科技.2002(4): 50-50,52
42/100
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思考
作者:赵若英
刊名:基础教育研究.2002(10): 38-40
43/100
题名:开设实践课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沈艺
刊名:中医教育.2002,21(2): 27-29
44/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王冬青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2,20(2): 55-56
45/100
题名:激发兴趣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高莲芹 杞秀玉
刊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6): 61-61
46/100
题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德斌
刊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3): 57-59
47/100
题名:交际法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作者:邵静
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 84-86
48/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作者:武守群
刊名:高考.2002(5): 39-41
49/100
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雁生
刊名:镇江高专学报.2002,15(3): 94-96
50/100
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卫红
刊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 48-49
51/100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传香
刊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8-49
52/100
题名: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作者:王志玉
刊名:陕西教育科研.2002(3): 57-57
53/100
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昱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 48-49
54/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高考
作者:刘斌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 47-47,52
55/100
题名:社会语言学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小云
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2,18(3): 39-41
56/100
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文芳
刊名:教学研究(河北).2002,25(2): 130-132
57/100
题名:高职英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与英语交际能力的探讨
作者:耿民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2,4(1): 119-120,125
58/100
题名:合作学习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玉玲
刊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 78-80,82
59/100
题名:交际法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古莉
刊名: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1): 25-26
60/100
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
作者:关剑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5): 94-96
61/100
题名:文化教学与培养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杨跃 李红梅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3): 68-69
62/100
题名:如何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沈进
刊名: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 45-45
63/100
题名:浅谈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孔艳波
刊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60-62
64/100
题名:掌握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白红梅
刊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4): 64-65
65/100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行文[1] 乐清平[2]
刊名:芜湖师专学报.2002(2): 123-124
66/100
题名:关于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关剑
刊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1): 114-116
67/100
题名: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朝英
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2): 62-66
68/100
题名: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玉娟
刊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 194-196
69/100
题名:精读课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志红
刊名:山东外语教学.2001(2): 72-74
70/100
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余琴
刊名:山东教育.2001(7): 93-93
71/100
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与文化背景教学
作者:李盈光 曾祥玲
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56-56
72/100
题名: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红英
刊名: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5): 72-76,71
73/100
题名:关注文化差异,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巴岩 李寒冰
刊名:枣庄师专学报.2001,18(3): 80-81
74/100
题名:了解英语交际策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杨晓红
刊名:呼兰师专学报.2001,17(2): 57-58
75/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魏俊轩
刊名: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5): 54-55
76/100
题名: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潘向阳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1(4): 66-67
77/100
题名:在师范院校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惠克宁
刊名: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 47-50
78/100
题名: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
作者:周幼明
刊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 122-123
79/100
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晗
刊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1): 107-109
80/100
题名: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周梅艳
刊名: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 97-98
81/100
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
作者:萧民
刊名:初中生学习技巧.2001(8): 12-12
82/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中考试题
作者:颜新祥
刊名: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1(3): 22-23
83/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课中的尝试
作者:孙晓秋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2): 48-48
84/100
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
作者:萧民
刊名:英语辅导:初一年级.2000(1): 20-20
85/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强化训练(Units1-4)
作者:萧民
刊名: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0(7): 27-27
86/100
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教学初探
作者:何玉敏
刊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3): 64-65
87/100
题名: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牟金环
刊名: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 68-70
88/100
题名:从素质教育出发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角”功能初探
作者:陈文
刊名: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0(12): 27-29
89/100
题名: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秋菊
刊名:许昌师专学报.2000,19(4): 127-128
90/100
题名:搞好短剧表演活动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培 黄玉兰
刊名: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 53-54
91/100
题名:课棠讨论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方碧姬
刊名: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 51-54
92/100
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作者:王国凤
刊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13(2): 76-78,32
93/100
题名: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文强
刊名:农村成人教育.2000(1): 17-18
94/100
题名:研究中英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海燕
刊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123-124
95/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
作者:陈金荣
刊名:许昌师专学报.1999,18(2): 127-128
96/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概说
作者:秦莉
刊名: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6): 122-122,134
97/100
题名:注重听力训练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蔡晓斌
刊名: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3): 78-79
98/100
题名: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海燕
刊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74-76
99/100
题名: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建平
刊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9,20(2): 105-105
100/100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
作者:许爱侬
刊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9(1): 111-114,1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