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

2023-12-12 14: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

男,1953年3月31日生。汉族,籍贯:河北省徐水县。1969年2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6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并留校在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任助教、住院医师。1983年考取湖南医科大学放射学专业研究生,研究CT诊断。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工作,任讲师,副教授。1993年负责磁共振室的业务及行政工作,1994年任磁共振室主任,1998年晋升教授,现任昆明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磁共振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从事过7年放射诊断,10年CT诊断,14年磁共振技术及诊断, 1996年赴美进修磁共振技术与诊断。现为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常务编委、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编委、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临床骨科杂志审稿员。主持的课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CT.MRI定位诊断)获2004年云南省医药卫生科技三等奖。

张小明简介

人物履历编辑
2000年5月-2001年5月和2007年8月-2007年12月两次前往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医院做访问学者,从事MRI研究。现为四川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5年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南充市“十大杰出青年”,二级岗位教授,AJR Distinguished Reviewer (April 2007- April

2008)。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现任川北医学院党委委员、川北医学院副院长、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会员,美国放射学会(ARRS)会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放射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前任系主任;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AJR),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ant Tomography (JCAT), Journal of Pancreas (JOP) 审稿专家,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WJR)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等杂志编委。国家“十一五”统编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编委。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159篇,其中英文论文20篇。

程敬亮的主要学术兼职

河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委员、全国磁共振学组副组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影像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外医学磁共振学术交流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工程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放射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磁共振协会会员;欧洲放射学会会员;北美放射学会会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实用放射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常务编委;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编委;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肿瘤影像与微创治疗杂志编委;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杂志编委;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放射学实践杂志编委;分子影像学杂志编委;中国肿瘤影像学杂志编委;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磁共振成像杂志编委;中国CT和MRI杂志编委,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编委,北美神经放射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North Radiology,AJNR)审稿人。

冯亮的人物生平

冯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7月20日零时3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冯亮,男,汉族,1916年4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冯亮同志1937年肄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1943年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毕业后,历任重庆市传染病医院医师,重庆市市民医院外科医师,重庆中央医院放射科医师,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放射治疗科医师。1949年8月起,历任中央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华东军区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南京军区总医院放射科主任,解放军第五及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10月退休,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专家室成员。冯亮教授堪称新中国医学影像事业的先驱。作为新中国医学影像专业奠基人之一的他,学术造诣精深,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相继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编委及第三届编委会咨询编委,全军放射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理事、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分会常务理事及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科委会常委、顾问、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委,世界卫生组织(WHO)影像组成员等职。为我国的医学影像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于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长期特殊津贴,卫生技术3级。冯亮同志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活到老、学到老,对事业不倦追求。冯亮同志从医半个多世纪,始终瞄准医学影像专业的最前沿,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1945年开始从事放射线工作,对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的X线诊断及CT诊断等工作有很深的造诣。冯亮同志先后取得了一批重要医疗成果,在国内,他首先研究并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的X线计量诊断方法,完成了肺部球形病灶、溃疡病及先天性心脏病3项鉴别诊断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在国内首先发表了“染色体畸变:21三体征的骨骼X线改变”等;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7篇在放射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肾结核的X线诊断”、“门静脉高压的脾门静脉造影”、“电子计算机肺部球形病灶的X线诊断”、“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等。他主编、参编出版的14部专著在国内医学影像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如:“CT手册”、“肺结核病防治手册”、“肾脏病学”、“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医学百科全书:放射诊断”、“CT读片指南”、“心脑血管急症”等。1995年冯亮教授荣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颁发的“为中国放射学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证书。冯教授不仅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1984年冯教授应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影像诊断国际会议,作了“在中国应用超声及CT的经验暨其对医疗保健和卫生经济的影响”的专题报告,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该专业唯一代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专家一起,编写“发展中国家新影像技术的应用(英文)”一书。1986年应邀参加在南斯拉夫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发展中国家超声学术会议,并作了“超声诊断在中国的应用”和“肝细胞肝癌的超声诊断”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2001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列为21世纪名人,同年被聘为美国传记学会顾问。冯亮教授热爱党、热爱军队、热爱医疗事业,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医技精湛。他注重自身形象,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真诚友善,光明磊落,对病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对部下、对同事关心体贴,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他谦虚谨慎,讲奉献,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年青的医生手把手地传、帮、带,培养了众多医学影像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评为先进工作者3次,1981年被评为全军先进科技工作者,1983年11月被南京军区评为科技文体系统先进个人。冯亮同志的一生,是为医疗事业兢兢业业奋斗的一生,是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医学影像学界的一大损失。他平凡的一生为下一代作出了杰出的榜样,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品格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