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汽车公司技术总监论文

2023-12-09 17: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汽车公司技术总监论文

论文最好自己写,这样才知道要怎么写,俺就给你找一些素材吧,反正俺不挣你的分,能帮助你就好了,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规模庞大。请问这些投资主要都集中在什么地方?

谈起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因素,发动机是其中一大关键,目前已有大量投资集中于这个领域;仅在近几年时间里,中国就改造组建了几条新汽车发动机生产线。

随着大批新型柔性汽车生产装配线的引进,汽车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越来越呈现出注重产品多元化、小批量生产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发展新趋势。

最近我出差到欧洲,在欧洲访问期间,我参观了7个机床工厂的装配车间,这些车间中正装配的机床90%销往中国.其中80%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订的货。

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向欧洲出口汽车,中国汽车工业似乎比许多其他国家的同类行业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要快得多,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汽车的生产与销售现已发展为全球性规模,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全球的汽车生产能力总体上大于市场需求。同时汽车市场对汽车的品种、性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汽车工业发展关键点在于汽车生产是否能满足某一地区的某一市场实际需求,如果满足,才可能形成国外产品进口到中国,国产产品出口到国外的贸易格局.这就是汽车的个性化生产。近几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确比过去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研究市场的需求,那是因为我们深知:当今世界正朝着信息交流更迅速、更便捷的方向发展.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以实现产品的国际化。

现在中国大部分汽车生产厂新引进的生产线都是比较现代化,为了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要。实际上这在安全性和品质产量方面对中国的生产厂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与海外公司的合作仍将继续发展么?

中国和海外公司的合作肯定继续发展,国外好的产品和技术要进到中国来,国内好的产品也要出去。我们与海外公司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中国本着相互学习、自主开发的原则发展汽车工业。《知识产权法》是为鼓励发明创造,保护发明人的权益而制定的。《知识产权法》代表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了中国人的利益。这是我们共同发展的基础,在合作过程中尊重对方,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跟国外合作的时候会更注重开发自己潜在能力了,这种学习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加工工艺。具体的技术我们要学,更先进的管理思想我们也要学,将我们的能力很好地展现出来。

中国不断采用新技术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陈旧的技术不一定就不先进或不适用,新技术也不一定就先进或适用。采用何种技术顾客享有最终决定权。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必须时刻以顾客需要为导向选择采用适合的生产技术。

中国立法机构鼓励更安全更清洁、更节能的汽车,我们的交通发展首先是鼓励公共交通发展,这就要求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燃料类型或能源类型。关键是如何利用能源,综合利用能源,可持续发展地利用能源。实际上在这方面中国井非形单影只,其他一些国家在这点上早有研究,并做出成绩。

在未来三年内,中国汽车行业将盛行什么技术?

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新能源的开发问题,虽然从满足市场大众需要与符合法律要求的角度来看汽油、柴油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节能环保和各种能源应用技术的发展。像汽车内部娱乐系统那样特殊配置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来决定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一个汽车行业科技人员的组织,目的是为科技人员的交流提供平台。交流的目的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汽车工业进步,推动汽车工业和国外的交流.推动汽车工业和世界的交流。从而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介绍到国内来,把国内的好的东西介绍到国外去。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中国的汽车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专家认为,虽然2004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属于下滑阶段,但同欧洲和北美以及海外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仍然有着无法比拟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

中国走向汽车社会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他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汽车工业占GDP的比例,到目前为止,已经到1.5%左右。汽车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按照行业统计,汽车行业每就业一个人,可以带动其他行业间接就业11个人。据统计,汽车行业可以对38个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现在,中国每千人拥有22辆汽车,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22辆。不过,国际社会标准是每百户人家拥有20辆汽车,那么,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现在基本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因此,“汽车社会正在向中国走来”。

中国市场势不可挡

据美国跨国大咨询公司安永集团最新公布的数字,2004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是240万辆,而1996年,仅仅是37.7万辆。8年时间,增长了200多万辆。据英国《经济学家》集团的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将增长3倍,达到690万辆。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生产将达到940万辆。

不过,据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有关专家提供的数字,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是12辆。这个水平,是美国100年前的水平。不过,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急起直追。今年汽车生产量将达到600万辆,居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中国能成为首屈一指的汽车生产大国。

为什么中国专家和外国专家提供的数字会如此不同?这是因为,中国有一种特殊的车型———农用车,并不算在汽车产量之内。但是,不管统计数字如何,所有专家都认为,中国老百姓对汽车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中国的汽车市场,只有一个发展方向———越来越大。美联社援引总部设在荷兰的跨国公司TNT首席执行官M cCALL的话说:中国汽车市场是“势不可挡”!

汽车发展瓶颈问题

那么,哪些中国居民是主要的汽车购买群呢?中外专家都认为,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再加上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几个大城市的居民。2004年,中国人均GDP是1280美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城市有24个,其中,21个都在珠江三角洲。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的GDP,都超过了4000美元。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非常可观,但是,专家都意识到了阻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能源、环境、交通还有消费信贷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专家们都认为,特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停车场的不足,制约了中国汽车业特别是轿车业的发展。而能源的不足,也是一个限制汽车工业大发展的瓶颈问题。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可能一下子还无法找到替代能源,可能会找到D ISEL或混合燃料,但已经有人专门在研究这些方面的问题了,希望能够减少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据有关统计,2000年,中国进口了70万吨石油;2004年进口500多万吨石油。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工业将耗费2500多万吨石油。届时,中国本国生产的石油远远不够用于汽车。如果不发展替代能源,那么,中国的汽车市场就不会突破这个瓶颈。(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人们对环保、节能等问题的关注也与日俱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正在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近日,为期两天的“绿色未来-全球及中国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第6届中国汽车产业论坛顺利闭幕。

汽车行业内的政府官员、行业研究员及以大众、依维柯等为代表的各主要乘用车、商用车厂商汇聚一堂,热议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可持续性发展最重要内容之一,节能环保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汽车产业节能环保形势不容乐观

“有关研究表明,2000年中国机动车燃油消耗占当年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2010年,将达到43%。2020年,则将达到57%。与此相对应,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在迅速上升。全国各大城市受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汽车排放已经成为当地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第一污染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一语指出了当前汽车产业节能环保问题的严重性。

尽管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节能环保工作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商用车也于今年7月开始执行国三的排放标准,但是相较于欧美等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产业节能环保工程仍有不小的差距,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电池燃料等新能源界定不明推进速度较慢等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节能环保呼唤“中国特色”

“简单的抄袭国外的标准,欧Ⅲ变国Ⅲ,欧Ⅳ变国Ⅳ,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在论坛上,一位车企的老板风趣的说到。

“中国的油品质量与欧美的情况很不一样,道路驾驶情况也千差万别,这使得我们发展节能环保时需与欧美有着不一样的思路,需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一位业界专家向记者强调道。作为一家外资商用车公司,依维柯对此也表示了认同,“依维柯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中国本土化,在节能环保领域也是如此。

以我们在重庆红岩的合资公司为例,其即将上市的PowerTech系列重卡,我们不单纯是引进依维柯先进的Cursor9发动机和Stralis驾驶室车身,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市场特殊需求,量体裁衣进行了一些改造,如结合国内原有整车底盘平台打造等,从而实现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国Ⅲ排放。”依维柯企业发展总监陆昕表示。

据悉,目前国家相关法规的制定者及各车企制造商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特色”的重要性,一些体现“中国特色”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如甲醇动力汽车也陆续出炉。

车企观察:节能环保成为新竞争平台

汽车行业“绿色之风”劲吹的同时也成为了各车企经营方向的风向标。年中时油价的快速窜升,促使了小排量车行情走俏。很多以前以大型车为主的乘用车厂商,也纷纷借势推出了自己的小排量轿车。

“作为商用车公司,依维柯一贯重视自己对环保方面的承诺。我们在欧洲已经发展了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目前在中国政府以及消费者中,越来越多的开始对环保有一个很强的意识。这样的意识也为我们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依维柯将引入其在欧洲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及理念,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依维柯企业发展总监陆昕在论坛上表示。

而像依维柯这样强调节能环保的车企不在少数。节能环保正成为各大乘用车、商用车厂商竞争的新平台。大众公司也于近日表示“十一五”期间其将力争实现在中国降低20%排放的目标。

据悉,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热点。长安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22台混合动力轿车圆满完成奥运会服务任务;吉利则已顺利研制出使用甲醇燃料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更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母公司依维柯的技术实力,南京依维柯近日研发出纯电动轻客,该款产品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并于前不久赠予了中央电视台“环保万里行”栏目,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相信,随着节能环保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厂商新一轮的“环保大战”也将一触即发。

汽车业

现状与未来: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仍处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国家通过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控制,对汽车工业实行必要的保护,不过,我国汽车厂商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将日益减少。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在高关税和配额制的保护下获得了超额利润,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增强了汽车厂家的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能力,为今后的降价竞争打下基础。从消极的方面看,一是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二是参与合资的跨国公司从零部件和整车的销售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三是那些没有经济合理性的杂牌小型汽车厂家也能获得利润,难以将其淘汰出局,加剧了汽车工业资源配置中散、乱、低的局面,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企业分割了大企业的市场,使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将分别下降到25%和10%,汽车工业依靠高关税和配额保护的局面基本结束。如何应对2005年之前的挑战,是每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挑战:

来自城市结构弱化的挑战。人们原来以为大城市已经发展到头了,但当汽车进入居民家庭后,就会看到大城市新的发展机遇期才刚刚开始。

来自能源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如何调整石油安全观,形成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石油安全保证制、供应机制,既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来自汽车产业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挑战。现在汽车热主要热在整车组装,而反映一个国家汽车制造能力将更多地体现在零部件的生产上。

来自重复性建设的挑战。去年以来,汽车产业的高增长对汽车产业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许多地方出现了汽车投资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不正常的是,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部分投资是由地方政府进行的。在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一定要把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和市场性的重复建设区别开来。

应对:

专家指出,放开还是管制,将成为今后政府的两难选择。中国汽车正在经历一个从汽车工业到汽车产业,再到汽车社会的巨大变化。政府关注的重点,应该从汽车产业政策提升到汽车社会政策,这是关系到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商网讯 入世以后,我国的汽车厂家将被打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有
着庞大的从业人员和五十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会面临危局险境,一个
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技术进步实在是太慢了。?

一个沉重的话题

“入世以后,国内汽车厂家将被打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对于加入W
TO,张克似乎过于悲观了。

这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
步太慢。

张克说:“这是一个人们普遍议论的沉重话题。”在科协学术年会上,中国汽
车界仅有的一位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郭孔辉,一汽集团年仅40岁的董事长竺延风
,以及业内外的许多人士,就在用不轻松的语调,为这个话题加上各自的注解。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犹如一辆老爷车,这让张克感到痛心:“东风
公司发动机的设计能力与20年前相比就没有太大差别。”而竺延风的评价是:“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开发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必须
付出的代价中国汽车业即将为自己蜗牛般的发展速度付出惨重代价,一种人们通常
难以想象、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亲身体验到的代价。

郭孔辉以2·2升丰田佳美车为例说,入世以后,最终关税将降到25%,这
种车的价格将由目前约40万降到约28万,而质量和价格正是“国际竞争的核心
”。此外,更强烈的冲击在于,对外商的政策将发生变化,本地股权、贸易平衡、
国产化比例等要求将不复存在。

在严峻的形势下,张克认为,我们只能暂时把民族自尊心放下来,那种由国内
独立开发、形成独立品牌的念头根本不切实际。

张克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使外国公司蜂拥而入,即使国内汽车企业都垮
了,做技术不也还要依靠中国人吗?只要中国人在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早晚会有中国人自己的公司。再说,入世以后,国内企业不会一下子就垮掉,我们
也还有努力的机会。”为什么慢如蜗牛在探讨隐藏在巨大差距背后的原因时,竺延
风说,以往人们更多地谈论技术层面的东西,忽略了科技创新管理技术和管理体系
的作用。

与竺延风不谋而合的是,张克也将技术进步慢归结为汽车工业自身的管理问题
,“国有企业的弊端导致中长期技术工作不受重视,没有扎扎实实地进行长期的技
术积累。企业领导关心的只是机器、厂房和生产线,而不是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设计
能力的形成。”

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金履忠还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提高
国产化率,不强调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船舶工业从一开
始就不强调国产化率,第一艘船出口时国产化率还不到50%,如今也不过70%
,但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三。

相形之下,汽车工业则令人失望。尽管像桑塔纳等许多车型的国产化率在不断
提高,但正如郭孔辉所说:“这些年来,我们引进再引进,但并未摆脱依赖外国的
局面,尤其是在轿车制造方面。”

据介绍,上海大众桑塔纳投产后的10多年里,德国的桑塔纳4次换型,其中
两次大改,上海的桑塔纳却还是老样子。直到1997年后才出了个桑塔纳200
0,但改动不很大,没有什么质的飞跃,而且改型时以德国大众和巴西大众为主,
中方只是作为小兄弟参加。到了1999年,又去买德方的帕萨特图纸资料来转型
生产。而帕萨特已经生产了若干年,图纸是现成的,净赚中方1亿美元。

关于中国汽车业技术进步慢的原因,人们还能找出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一
位汽车工业的老前辈在吉利集团看到这家私有汽车企业的活力后,发出由衷感叹:
“中国汽车工业之所以半个世纪还长不大,就是由于‘只准我干,不准你干’的行
业垄断。”

合资不能白头偕老

“国外公司就是想赚钱,不是培养竞争对手,”金履忠说,“合资这条道路,
用市场换技术,虽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根本的问题是,不可能培养我们的自主开发
能力,不可能让我们的汽车工业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郭孔辉也说,作为合资一方的中方技术无份、资金短缺,过去的一个主要资本
————受关税保护的市场也将因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很快失去它原有的价
值,这样合资的伙伴关系不可能“白头偕老”。

对于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有关卡车合资的消息,金履忠感到忧心忡忡。据报道
,中国卡车业正与国际三大卡车企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热恋期”。

“如果卡车也合资了,中国汽车业将面临全盘崩溃的危险。”这位研究员说。

而近邻韩国的表现,当令中国汽车业无地自容。张克说,韩国汽车业大约在2
0世纪80年代起步,比中国汽车业晚了差不多30年,却已经走过了从引进到消
化,再到自主开发的路。韩国人早就意识到,要自主开发,在合资企业是办不到的
,“合资的目的是消灭合资”,于是在“翅膀硬了”以后开始“收复失地”,通过
购买外方股权的办法,把合资企业变成单一的民族工业。今天的韩国汽车业,面对
国际竞争已经比较坦然。

自主开发并不神秘

不过,金履忠认为,自主开发轿车其实并不神秘。比如说,捷达轿车尾部改型
,中德双方都要求开发。德国人一开始瞧不起中国人,说“既然你们要做,就搞个
东西试试看”。结果,中方开发出来了。德国人一看,确实不错,就认账了,还花
上9000万人民币把知识产权买走。当然,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神龙。富康车要改
为三厢型,结果由外方来开发,中方出了几亿法郎。

一汽拿到的钱虽少,但这个事实表明,我们并不是不能开发,金履忠说。他还
认为,尽管有专家指出,国外开发一个轿车要20亿美元,但国内的开发成本肯定
要比国外低得多。

还有一些专家,更是把新一代汽车,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看作中国汽车业赶
上世界先进水平难得的最后机会。郭孔辉认为,在新一代汽车的技术方面,中国与
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这也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个机会。

“拉郎配”能行吗?

在机会面前,竺延风建议政府出面组织国家工程,积极进行新一代汽车的研究
开发工作。

“在发达国家,由政府出面组织国家工程,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做法值得
我们借鉴。”竺延风如是说。

但张克却不以为然,他将政府部门组织的攻关项目比作“拉郎配”,“虽然培
育出了一批成果和专家,但所有的攻关项目都只是做出了演示车,没有形成生产能
力,这也正是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究其根源,汽车技术投入大
、回报大,负责任的应当是企业自身,而攻关项目并非如此。换句话说,攻关项目
形成的技术无主体,像东风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两家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的燃料电池
演示车,就说不清楚到底属于哪个单位。

此外,张克还指出,高新技术是在传统技术之上产生的,我们不能低估高新技
术的难度。在新一代汽车技术上,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前面提到的那辆燃料
电池演示车,就还相当原始。 (.E201W03066.)
30年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从10万辆到接近1000万辆的爆发式增长。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红旗轿车虽然为国人带来了自主轿车工业的喜悦,但是由于基础工业的薄弱和人才匮乏,从1950年到1980年期间的汽车工业更多的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拷贝阶段。

进入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新时代,汽车工业也开始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1984年上海大众开始的合资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改革开放结束了长达多年的“引进还是购买车型”的争论,拉开合资时代的大幕,引进合资阶段的典型特征为“拿来主义”。以上海大众作为标本的合资进程为中国汽车的技术引进、吸收以及培育人才,给中国汽车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技术换市场”的合资建设大大缩短了中国汽车接轨全球的步伐。

但由于政策上的约束和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中国汽车业发展缓慢,由此,中国人自主造车的梦想愈加强烈,但在没有技术背景和人才队伍的前提下,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产品及技术成为模仿创新阶段的典型特征。

在中国汽车工业50年的积累和10多年的合资进程之后,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国家提倡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一批自主研发的自主品牌汽车也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华晨汽车、吉利汽车以及奇瑞汽车开始艰难起步,进入21世纪之后,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掌握成为自主创新阶段的重要特征。2003年开始,汽车市场的井喷成为自主品牌集体狂飙的催化剂。以奇瑞汽车为首,包括吉利汽车、华晨汽车以及新进的比亚迪汽车等在内的自主品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和研发体系,建立起最基础的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以及销售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激荡国人30年,汽车行业也经历了30年的加速跑。这其中当然有丰硕的成果,但也遗留下一堆问题。自主品牌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基础建设导致民族汽车工业表面繁荣;合资进程在市场换技术之后的后遗症开始集中爆发,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人、车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汽车社会的提前膨胀也让诸多弊端提前暴露。

当前的汽车业全球低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如何让我们的汽车与人类更加和谐地共存?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如何实现有责任的增长?我们的汽车社会需要一个怎样的汽车市场?

30年太快,中国汽车业需要冷静地回顾这些得与失,是与非

求论文。题目 给中国汽车提建议,如何创建我们民族的优秀汽车品牌

  但凡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一个牌子的,那就是“红旗”,它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轿车品牌的含义。1958年的中国一汽,一个月时间就打造出了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而红旗轿车在国庆10周年阅兵仪式上的出现,更使它具有了“中国第一车”的美誉。然而,历经历史风尘,如今的红旗已经不复当年的气概。 据报道,从2008年5月底开始,红旗品牌决策权将从一汽集团移至上市公司一汽轿车,决策权的下放将使红旗品牌能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并获得更多的上市公司资源。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红极一时,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束之高阁,再到最近几年的重出江湖,红旗轿车品牌可谓历尽沧桑。而今虽然走上市场经济的历史舞台,但是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在权威机构进行的“2007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比中,红旗品牌价值高达60.67亿元,然而与品牌价值极为不相匹配的是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2007年7月成立的一汽红旗销售公司运营不到一年亏损了4995万元! 一汽轿车红旗事业部部长郭先生认为:“红旗的商品力、营销力和文化力都要打造好,而根本是要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平台,丰富产品系列,不能只有HQ3一款。”对于红旗品牌的突围来说,红旗的产品系列化不可或缺,但是摆在红旗面前的根本问题是产品问题吗?即使产品系列丰富了,但是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又在哪里呢?品位?差异化?文化内涵?身份象征?这些高端汽车品牌的象征元素,对于品牌明显老化的红旗来说似乎都不具备。在笔者看来,红旗品牌的突围,必须着力塑造红旗新形象,全面推进“新红旗运动”。 这里所说的“新红旗运动”是指基于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对核心诉求进行重新提炼,对品牌的创新力、渠道力、传播力、文化力、管理内功、客户关怀进行全面强化的品牌变革运动。目标是使红旗成为由内而外的、名副其实的、消费者喜爱的精品民族汽车品牌。而要使变革成功,必须设法克服四大障碍。 第一、 品牌定位问题。 首先,必须始终坚定中高端路线。品牌的定位是战略问题,不能随便变化。红旗现在提出重返高端(严格说只能算中高端)是好事,但必须坚定和坚持,不能到时候为了短期利益,又开始生产中低端产品,甚至生产出租车,从而对品牌形象进行不必要的破坏。 其次,必须定位为“高端精品民族汽车品牌”,而不是单纯的“政府用车品牌”,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品牌定位。前者是面向市场经济的,竞争导向的,可以包含后者的更大范畴的定位;而后者有更多的政治色彩,使品牌缺乏张力,不适应市场经济社会,这也是红旗被雪藏20多年的重要原因。政府采购是个庞大的市场,也是有助于提升红旗品牌形象,但在市场经济时代,红旗必须给出足够的让精英人士和政府高官喜欢的理由。 比如国酒五粮液,首先是“高端精品民族酒品牌”,是有品位的,是所有精英人士都喜欢的品牌;然后她自然成为“国宴酒品牌”。因此,五粮液的市场定位是“高档正式公务、商务宴请”,品牌定位为“与时俱进的文明”。五粮液虽然也是一个古老的品牌,但却是一个有品位的、精致的、与时俱进的、高端人士发自内心喜欢的品牌。所以五粮液的市场表现不俗:连续十多年蝉联白酒行业销售冠军,2007年品牌价值达到402亿元.

  第二、 品牌老化问题。 红旗品牌有着深刻的计划经济烙印,品牌老化问题严重。首先是表现在品牌的联想上,全部是久远的回忆。其次是产品缺乏创新,没有明显的技术性能或者外观方面的差异化。第三是渠道模式还是大部分沿用直销模式,4S店才刚刚起步,而且数量少得可怜。第四是在传播上还是希望借助政府口碑传播,没有适合现代市场营销的传播模式。第五,在营销“4C”时代,优秀汽车品牌普遍采用“客户俱乐部”等消费者关怀与尊重新模式,而红旗还无暇顾及。红旗目前还不能像其他高端汽车品牌一样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品位、身份象征、创新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因此,品牌需要注入新的内涵 ,“新红旗运动”,迫在眉睫. 举个例子,家电行业的长虹也曾经历品牌从辉煌到老化的历程,2006年4月18日开始,长虹基于对未来3C融合的把握,进行了一次华丽的品牌战略转型,提出了极具人性化和时代感的新品牌主张:“快乐创造C生活”,即“舒适、聪明、酷”的新品牌核心诉求。并且策划了一系列的转型活动:邀请智慧型美女徐静蕾为品牌代言,空降万明坚推出国虹手机,全线收缩没有利润的空调产品,加大数字电视的投入力度等等。长虹品牌的成功转型对红旗应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于“新红旗运动”,这里提四点建议:1)提炼全新的、与时俱进的品牌核心诉求。比如“品质、品位、品格”,或者“奋斗、荣耀、享受”等等。2)丰富和传播品牌的文化内涵。关于这一点可以借鉴五粮液的影视广告提炼模式。3)为品牌导入尽可能多的创新基因,包括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4)整合传播。把“新红旗”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找到喜欢红旗的理由。红旗的传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学会创造品牌话题,引导媒体和大众竞相讨论。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热爱这个国家的人都希望红旗能重续辉煌,这是目前其他任何中国品牌所不具备的软资源。有了这点,红旗的话题只要得当必然引起全民关注。5)调整品牌的VI系统。比如,既然要与时俱进,就很有必要给“新红旗”取一个英文名字,向联想、海尔等品牌学习。在国际化潮流不可阻挡的今天,红旗即使目前不急于走出国门,但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也只有红旗实现了国际化,才能给热爱民族品牌的消费者更多的荣耀.

  第三、 产品问题。 红旗的产品单一,是一个阻碍红旗品牌发展的因素。但是提升红旗整体的产品力,除了要丰富产品系列,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使红旗走上“精品路线”。所谓精品,不是企业认为精品就是精品,而是消费者认为精品才算是精品。也就是说,你的产品要有足够让消费者喜欢的理由,你的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精益求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品牌的“客户关怀”,在产品的品质、舒适性、各项性能、外观的个性与品位等方面都不断追求卓越。 其次要使红旗走上“差异化路线”。在目前红旗产品体系还没有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之前,企业可以把精力放在丰富产品系列上。但随着“新红旗运动”的深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把精力转移到差异化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上。“新红旗运动”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品牌整体传播推广之后需要新的旗手,而这个旗手就是创新的、占位的、树品牌形象的新品。 蒙牛在2006年之前,品牌传播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WHO”阶段,通过“航天员专用奶”、“超级女生”事件等告诉消费者“我是谁”。而从2006年推出差异化新品“特仑苏”开始,品牌传播步入第二阶段,即“WHAT”阶段,通过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告诉消费者“我的优势是什么”,通过对“特仑苏”获得世界乳业最高奖“新产品开发奖”的炒作,从而使蒙牛品牌的美誉度大幅度提高。 另外,产品的定价,也是一个关键要素。据报道,1981年,红旗曾因为一句“干一辆赔一辆,赔了几千万元”而惨遭停产。而今,重返高端,品牌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产品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当然这个前提是产品是精品,有品位)。没有了利润,还怎么对新红旗进行传播?而没有优秀的大力度的传播,“新红旗运动”怎能成功?

  第四,团队问题。 申明一点,笔者不是也无权批判目前的红旗团队。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目前的大部分汽车业人才没有操作高端民族品牌的经验和思维。红旗重返高端,不是纸上谈兵,不能喊口号,必须要有系统的高端营销思维和适合操作高端民族汽车品牌的人才。“新红旗运动”必须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人才: 首先是优秀的咨询策划团队。他们必须是中国顶级的、有中高端消费品品牌营销策划经验的团队(民族品牌的策划最好不要找国外的智囊团)。另外可以借助大家对红旗品牌独特的民族情感,邀请管产学研多方面的专家多搞一些品牌研讨会。同时借助网络的力量,一方面征集民间的智慧,另一方面对“新红旗运动”进行预热。 其次是专业的高端品牌管理营销团队。他们必须有系统化的整合营销思维;对品牌的定位坚定不移;懂得如何提高品牌的品位、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销售高端产品;他们必须摒弃价格战思维。一个团队如果他们长期以来都操作中低端品牌,擅长于打价格战,那么不要指望他们能打好“新红旗运动”的战役。 还是举长虹的例子:2001年2月倪润峰重新出山,执掌帅印,2001年4月起长虹就拉开了大规模的再次降价行动;也是从2001年开始,长虹与美国APEX公司合作,而这家公司的营销策略是“不惜一切代价,注重销量”,与长虹如出一辙,最后让长虹陷入亏损近40亿的泥潭。因此我们不可能指望“价格屠夫”倪润峰能带领长虹摒弃价格战,进行战略转型。 再次是强大和前卫的研发团队。据了解,一汽曾计划到2015年投入130亿元左右用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便是红旗产品的研发投入。这是好事,但必须能执行到位,并且能真正产生效果。同时考虑到国外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面更领先,建议红旗学习海尔、联想等品牌在国外发达城市设立研发中心。 红旗品牌作为民族汽车业的象征,凝聚了太多国人的梦想,被多少人寄予了厚望!在2008年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的时期,如果能有效突破以上障碍,“新红旗运动”必将一呼百应,红旗品牌必将重回高端殿堂,再续辉煌。 吴世昌,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福建某快速消费品企业集团营销总监。
  第一、要给品牌一个明确的定义是非常难的。今天上午我们听到了,我们的杨秘书长给下了一个新的定义,我也记不清楚,在我看到过的多少条了,总之一句话,没有一条对品牌有一个所谓国际标准的统一定义。这个不难理解,品牌是一个动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对品牌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二、我们在座的来理解品牌概念的时候,我想也不一定把它完全吃透和理解,因为行业不一样,对品牌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关键是在于行动。如何对品牌一个在内涵最基本层面理解以后,最关键是变成一个可操作性的东西。

  今天我们结合我们工作的实际,来和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在品牌管理运作的一些想法。我的题目是创建实施中国特色的品牌系统。虽然时间的关系非常紧张,但是我还是想花一分钟时间把福田做一个简单介绍。

  福田成立有9年时间,做汽车有8年时间,在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商用车的第一位,现在隶属与北汽集团三个板块之一。现在是行业的第一名。为什么说第一个概念?因第一名和第二名大家可以看到资料表明,要多卖出20%,另外,打个比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第二个发现新大陆的是谁呢?没有清楚,没人知道,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形象放在第一的位置上,而且先定位是商用车第一,再逐渐拓宽成更大的第一,这是品牌不同成长的成绩。我觉得好的品牌管理应该把这个树划分得非常清晰,我们有七大业绩品牌,有17个子品牌。这里面看到红色和蓝色,我们在品牌战略里面,实质上是自己特色的双品牌战略的一个模式。这里是一个基本的车型不详细讲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和世界汽车行业的第一品牌奔驰品牌和我们有一个框架协议,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就可以实施。他看重最多的就是我们在管理包括在品牌方面的一个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强调和戴姆勒的合作是自主品牌。现在行业很多人做得非常大,可惜是别人的品牌,我们是完全的福田汽车,这就是坚持自己品牌的重要性。

  在我们自己管理里面我们有三维理论。这个在企业里面也应该说是不多见的,特别是汽车行业。打个比方,举服务的例子,买一台空调非常便宜,一两千块钱就可以买到,但是我们想做个服务,可能需要打五个电话,我们一辆汽车最起码几十万块钱,但是我们的服务和家电企业比较,可以显而易见差距非常大。汽车企业是摸索阶段。

  我们做品牌不等于说哪一天开始做品牌,福田汽车从成立开始就已经在做品牌了,我不同意明天我开始做品牌了,从这个企业诞生之时就已经做品牌了。我们要随时随地的展开我们品牌的经营和运作。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些思考,在国内首先创新,导入了我们这个BIS战略。大家觉得又是新词汇,其实我们的理解不是单纯的变化,品牌的识别系统和我们的BIS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定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知道CIS导入中国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最近这两年来很多企业开始变脸,包括联想、海尔,我认为这次企业形象的变革和十几年二十年前的变革有本质的区别,那个时代我认为是赶时髦更多一点,今天的变革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所有的环境发生变化了。我们必须站在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来实现我们的品牌识别。BIS是站在品牌角度来考虑的,立足点不一样。这个理论不是像什么革命性的,它是在延续了很多前面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的一个理解。绝对不是为了我们传播的需要,更多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解释,从品牌的角度去建立我们的品牌系统。这里有一个表格,把CIS和BIS做了一个区分,简单地说,是站在立足点不一样,一个是以企业为出发点,一个是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另外范围从法律上的覆盖面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它的成绩也是不一样的,从战略成绩到作业成绩更多一点,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工作系统也不一样。在知识构成里面,它所用的东西也有所区别,沟通的手段也不是太一样。有一定的区别。在国内有这种提法,但是作为企业里面能够全方位运作BIS战略的,我们现在还没看到,我们已经操作了两年时间,在95年的5月24日我们第一次导入BIS战略,到现在有两年时间,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个概念。圆点是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的。这个不难理解,但是这句话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很多看到国际所谓的500强,一边在做一些慈善事业,一边做一些伪劣产品,最近的报道大家都看到了,我觉得还是一个真正把消费者当成上帝的中心概念。我认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然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我们所谓的喊着的口号以消费者为中心,真正没有做到,差得很远,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不是谈一些新的东西,而是把我们最基本的东西做到底,这是我们做营销和做品牌最基本的东西。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我们在导入BIS的时候有一些推动力,这是发自内心的,从企业的推动到竞争的推动,到市场的推动。我们必须形成和对手有差异化的不同的营销战略。

  这是模拟一下我们的钻石标志来对BIS的整个理解。最核心的品牌有价值观利益点等等。最常见的MI、BI、VI,另外我们特别强调一个,在车这个行业里面,产品特别重要,我们加了一个DI,同时加上终端的加上企业的声音的识别,AI。不是说导入了BIS就没有CIS五了,CIS仍然在我们的企业中。在我们公司内部有两个系统,来同时运作,来展开我们整个传播经营和品牌经营。

  这张表是我们模拟了一些我们整个对品牌的理解和想法。首先,圆点是消费者,从我们品牌的基本要素上可以看出来,从基本的要素,到终端的销售,横出这一块是价值链的,我们在做品牌的经营、管理,最高层的是品牌资产,我们是从研发到最后的管理是全过程的,从我们的内部员工到我们的合作伙伴全过程的一个品牌。同时我们的沟通是全接触点全方位的,360度的。整个的空间,就是我们对品牌的一个完全的理解。360度的应用。BIS这个核心仍然是我们从三维度去理解,但是角度变了立足点变了,MI、BI、VI。这里我不想对这三种概念再加以解释。后面我们在DI五方面希望在品牌里体现出内在的品牌的核心要素,就是说我的产品定位是高科技的,它是一种亲和力的,品牌感受是不一样的,在我车的设计里面,会体会出不一样的表现,从材质到造型都是不一样的。同时在外在形象里面也不一样。现在沃尔沃、宝马、奔驰,才能做到这几点。我们中国的DI没有。

  在终端里面,因为所有的环节品牌要素最终体现在终端的感受里面,终端是一个在消费者面对面后同的一个渠道和环节,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把这点强调得非常厉害,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觉得系统化的管理应该是操作,纵要到底,横要到边,这才是可应用的。我们结合自己的特点,把那些所谓高深的理念变成我们实操性的理解。比如我们把品牌变成品牌经营来看。对待我们的品牌应该怎么样?渠道是我们的媒体,服务是我们的后门,把它理解成一个整个的系统来对待。把经营的价值链当成品牌的价值连载认识。从结构里面,有战略输入品牌规划品牌运营,一环扣一环,这种体系的支撑形成了品牌运营的体系。这张表格说明了我们在品牌管理里面说明了我们基本要素的目标市场的关系。这张表格是我们对消费者的细分。大家注意到从外部公众到内部公众不光是消费者还有很多一般的公众,我们分成12个阶层,这个工作只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我们企业里面也去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营销策略是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这些是影响我们的,我们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在企业里面如何利用社会分层,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张表格是刚才说的社会分层一个十分详细的描述,按照分群分层分层是社会阶层,但是还有不同的群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保守的。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传播。业务管理里面我们也是分级,不同的层级里面的操作完全是不一样的。这张是我们内部管理组织。所有的工作必须有一个组织的保障。我们委员会里面分了很多细节,有支持、有管理、有作业。这张是我们整个品牌管理的运营整图。里面有很多的部门和环节。我们的员工是贯穿在员工的每一个细胞里面,我们血液里面的DNA无时无刻的在做品牌的管理工作,而不是形式上的。比如在我们的文化和品牌的理解里面,我们必须让消费者受我们员工发自内心的为消费者服务,而不是培训出来的。这张表格是我们的管理图,打开每一个点,是不同的业务里面在不同的部门里面有不同的理解,使这个品牌的管理工作真正有可操作性,而不是停留在大脑里面,停留在某些一个人两个人的心目中。这个人调走了,整个体系就乱了,人换职能不能换。品牌要坚持到底。

  由于时间的关系,讲得非常快,最后谈一个案例。前两天获得杰出营销奖的第四名一个欧曼速度是怎样练成的。

  欧曼是我们旗下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品牌。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有一个主力品牌,其中欧曼是我们福田从低端进入到高端的关键。福田能够很好的抓住这种战略的机遇,去进入卡车领域。仅仅三年时间,成长得非常快,从这张表中就可以看出来。一般10000辆就是非常大的规模,而我们在2002年就是15000辆,现在有4、5万辆了,非常快。我们在短短的时间里面,能够列入短卡的七强,现在排在前四位。这个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是坚持了刚才我谈到的BIS品牌识别系统。从品牌的定位从营销要素的完善整合传播的配合,整体的配合。

  我们首先从定位开始,从对消费者的研究发现,我们往往只受一些最基本的层面,说什么赚钱机器,我觉得消费者不是不能这样,品牌不只是在卖汽车,卖得更多的是使用价值和服务。所以我们希望在其他方面给消费者更多感受。在定位方面,我们一开始就定位在与世界同步。这是我们的口号,然后是源自欧洲的技术,在技术服务等等方面提出与世界同步的一个感受。我们的消费群相对还是比较低端的。同时我们运用品牌动力学的原理使我们高端品牌不断地拉伸,因为我们是从低端往高端做,在品牌建立初期,我们走了一个弯路,从低端如何做高,我们走了迂回战略。最近我们看了一个材料在商业周刊评论的世界品牌100强里面,我们一个著名的国际汽车公司没有在内,就是通用,通用汽车的品牌是非常泛泛的。在汽车这种大的产业里面,我们需要建立品牌的统一形象。我们希望想通过迂回战略不断的去拉伸,去带动品牌的建立。这个结果是非常清晰的。

  我们这个车实际上是源自日本的一个车型,我们引进了欧洲的技术,不是完全来自于欧洲。但是我们认为传播的认知不是事实本身,在于消费者认为的事实就是事实。不要认为你的产品多么好,消费者就能接受,得是他认为好他才能接受。

  这个表是我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对我们影响很大,针对欧洲品牌我们排在第二。刚才我谈到这款车(图)实际上是综合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欧洲人的车是方方正正的,我们这个角度就是稍微圆润一点。它不光是这个,从车身设计等等,都是希望给消费者一个不同的感受,同时在营销要素里面,我们力求把它完整,从民心营销到我们精细化,每个环节都把它做到位。我们的终端有很多形象的展示,我们有培训中心,有俱乐部,服务网络有最大的呼叫中心,在马路边为我们的用户检测车,提供服务。实施同步工程和消费者进行沟通。还把用户请到我们工厂去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实际价值。

  我们希望我们的福田汽车在2010年能够成为世界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公司也是世界上知名的品牌

汽车营销的论文

关于汽车营销的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早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汽车营销的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顾客需求心理的日益成熟,汽车的质量、功能、配套售后服务的完善早已成为参与竞争的基本必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顾客在关注汽车本身之余,购买体验与消费体验逐渐走上前台,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汽车销售商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实施体验营销,树立全新品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体验式营销以顾客为中心汽车营销

一、体验式营销

一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决策学者和营销人员都是把顾客当作理智的购买决策者作研究。“理性行为”的营销方式一般把顾客的购买过程非常理性地分为四个步骤:即产生需求、寻找相关信息、评定产品和购买。如理性行为分析顾客的汽车购买过程:首先,是产生购买汽车的想法;然后,是寻找有关介绍汽车的信息(广告、熟人的介绍、看样等途径);再者,就是很理性地评判这些信息;最后,择优选择购买。大家以为这就是全部。传统营销更多的是注重产品的功能特色、外型美观、价格优势等,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息息相关,随着科技、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与欲望也在不断改变,现在趋势则是从生活与情感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即顾客的体验对其购买行为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H。Schmitt)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g”一书中指出,所谓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g)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以顾客为中心是企业实施体验营销时的基本指导思想。体验营销首先要考虑体验消费的环境,然后才考虑满足这种消费环境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思路,充分体现了顾客至上的思想。客户在我心的最直接效益就是增加顾客群和销量,间接的效益则是增加下一轮的营销机会。将心比心,客户都愿意与服务好的企业来往,愿意与尊重客户的企业做生意,愿意与尊重自己体验和感受的人长期交往和合作。

二、中国汽车的体验式营销

正如托夫勒预言,“未来的工业将是一种体验工业”,未来的生产者是“制造体验的人”,“体验制造商将成为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体验营销代表了未来营销的发展趋势。对于汽车销售企业来说,那就是进入了“体验营销”的时代,为顾客创造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是营销的主要手段。这种体验除了直接诉诸顾客的感官享受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营造一种感性氛围和想象空间从而刺激起顾客的想象和购买欲。随着顾客需求心理的日益成熟,汽车的质量、功能、配套售后服务的完善早已成为参与竞争的'基本必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顾客在关注汽车本身之余,购买体验与消费体验逐渐走上前台,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很多汽车消费者是通过一些印象深刻的试乘试驾活动后做出购车决定的,也有些消费者是通过一些专业的汽车杂志做出的介绍,才有的买车经历。

面对需求心理日益成熟的消费者,我国的汽车销售企业也认识到了体验营销的重要性。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表示,体验式营销是惟一经历残酷市场竞争洗礼之后,形成的相对成熟、完善的营销方式。它的作用在于,能够让消费者以最直观的方式,最深刻地体验到汽车产品本身的魅力,有助于消费者理性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他指出,敢于选择封闭式专业赛道开展体验营销的车型,必然有着突出的运动性能,这与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近期,马自达6睿翼在北京乐驾汽车体验基地进行的培训活动,充分证明了该车具有过硬的运动性、操控性。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姚雨也表示,体验营销是汽车营销的利器。长安福特车队2006年初成立,以专业车手和改装过的福克斯赛车参加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全锦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长安福特马自达也充分利用全锦赛平台,进行了一系列体验营销,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营销人员是在与客户相互对接的时候产生反应和达成沟通的。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可能会因为某些营销人员自身的素质、心态或者说培训不到位而产生沟通无效,相反,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反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客户的走访和个性化的体验来及时做出调整和迁善。因为体验式营销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以客户的价值为中心,以客户的体验为中心。

三、我国汽车体验式营销的深化

目前,汽车体验营销在中国还属于发展初级阶段,虽然很多厂家都很看重体验营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显得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深度。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张树庭教授指出,在中国汽车体验营销还处在发展阶段,不管是车展、经销商的赏车会,还是媒体试驾、消费者工厂参观,这些活动都是汽车体验营销的初级阶段。很多情况下,公众惟一的感受就是让眼球接受一下新鲜事物。在美国买车往往可以拥有一周的试驾期,消费者在整个一周都拥有体验汽车的机会。国内车企、车商进行的体验营销没达到这么大的力度,覆盖面也较窄。因此我国的汽车体验营销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更加的深入。

除了增加消费者直接体验汽车的机会之外,体验式营销还应该渗透到营销人员与顾客的接触过程中,因为顾客在看车、试车、买车、修车这些环节中,无时无刻不在与营销人员接触,他们的一举一动时刻和直接影响到顾客的体验。如进入展厅,销售人员的言谈话语和举止也就是说你的体验将对你的购买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当一个深谙沟通技巧的销售人员与你交谈时会使你产生愉悦感,当一个不善沟通的销售人员与你交谈时会使你产生厌恶感,从而直接影响到你的购买行为。因此,对于营销人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一种氛围和环境,最终给顾客带来难以忘怀的、有价值的体验或美好感受,此即体验营销。

参考文献:

[1]袁明鹏,刘雪强。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2]袁明鹏,刘雪强。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3]李英。体验营销在汽车业中的应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4]BerndH。Schmit。。体验式营销。中国三峡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