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药与保健杂志社长

2023-12-09 03: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药与保健杂志社长

周文轩博士为本港知名企业家,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为南联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该集团的业务范围遍及纺织、制衣、地产、食品、保险和零售业务等。周博士参与社会服务不遗馀力,任香港东华三院、博爱医院名誉顾问,并为仁济医院前主席与该院永远名誉顾问。周博士获委任为苏州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的客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顾问教授,并获澳门东亚大学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一九七五年,周博士获香港政府委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一九八七年更获颁授英帝国官佐勋章,以表扬他多年来对香港工商界的卓越贡献。二零零五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院士,以表彰他对大学及社会的卓越贡献。周博士近年致力于于中华医药保健工作,任香港保健协会主席、香港中医学会名誉主席及香港保健杂志社社长。在周博士的带领下,香港保健协会于一九九一年与苏州大学合作设立苏州中药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来,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积极开发新药新制剂,为中药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今周博士遽然辞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新亚书院校董会同仁深表哀悼。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医药与保健的杂志简介

《医药与保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原西安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650,国内统一刊号CN 61-1246/R,邮发代号52-207,每月01日出版,每期 5.9元,全年定价70.80元。《医药与保健》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李桂东,男,是一名健康管理师。

李桂东先生,男,汉族,1973年出生。杭州观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杭州胡庆余堂名医馆专家,北京同仁堂杭州名医馆专家。

李桂东先生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工作中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免疫失调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疑难、慢性病的治疗颇有心得,主张中西医融合、重视营养治疗,积极推动精准诊疗技术与中医药的结合应用。近年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先后组织研究开发出发酵中药膏方系列、中药体外预消化解决方案、甲状腺结节中成药千金散结丸等一批学术成果。其中用于代谢综合征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特殊医疗用途食品配方获国家发明专利保护(专利号CN201810069561)。

李桂东先生是中医全科专家及功能医学专家,尤其擅长通过常规检测和精准检测解读报告数据并进行分析,循证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结合中医理论及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健康管理。李桂东先生的医学理念是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尽可能通过纯天然、不用药的方式逆转病痛,让患者恢复健康。

擅长主治:

代谢综合症(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高脂血症)、甲状腺相关疾病(桥本、甲亢、甲减、甲状腺癌)、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不孕症、体重与形体管理、肿瘤风险防控、衰老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及激素分泌失调、慢性呼吸道炎症的非抗生素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返流性食道炎、胃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消化道菌群失调症)、抑郁症、焦虑证、睡眠障碍、皮肤、肠胃、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等。

李桂东先生在20多年的医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医药技术自身具有局限性,医务人员与患者大多重视疾病治疗而忽略疾病预防,往往错失治愈良机或者过于依赖药物而受到毒副作用伤害,广大客户对于慢性病预防的渴望和生活方式调整常常得不到专业指导。因此在门诊工作之外又兼任多家健康管理公司医学顾问,致力于推广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直接为会员客户服务,同时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健康管理人才。

代表性论文与专著情况:

《乌芪参苓汤治疗肠癌30例临床观察》-《中医临床研究》;

《扶阳解毒法治疗肿瘤概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国际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医肿瘤临床创新与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生物发酵对中药方剂增效减毒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专集;

《甲状腺疾病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导报;

《慢碳生酮复合饮食在体重管理中的运用》-糖尿病天地;

《以扶阳理论指导药膳在体重管理中的运用》-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2018年会议论文集;

主要社会兼职:

杭州迪安健检医学顾问,杭州怡年健康管理公司医学顾问,杭州霍思威健康管理公司医学顾问,杭州甄元医学实验室特聘医学顾问,北京和四方中医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周晔简介

  周晔 女,1926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作品介绍
  鲁迅兄弟三人(周树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见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课和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篇课文 语文S版3六年级下册第17课)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编辑本段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周晔曾经说过:“我们是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是,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特殊,我们要跳、我们要跑,我们做的游戏就是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也许听不到你叫我的名字,我也许握不到你伸过来的双手,可是,你能看到我脸上的汗水和我脸上的笑容。老师说,运动是谁都能懂的语言。
  共享奥林匹克阳光·运动改变人生
  在我们的学校有三个奥运会,小小奥运会、小小残奥会、小小特奥会。我们每个同学都会一项运动。因为老师说,运动改变人生,运动使人快乐。” 孩子们很快乐,他们的笑容很美,我们想让读者们看到,但是为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最终决定重新拍摄,虽然只是背影,我们却希望大家能跟我们一样感受到孩子们的活力。 这个手语是“人” 这是手语“爱”” 用手语报数 舞台上,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正在动感的韵律中跟着节奏摇摆,红彤彤的小脸上挂着纯真的笑容,但是眼睛却无一例外地看着舞台下与他们用同样姿势起舞的老师。老师背后还有一位默默看着台上的女士,不时露出欣慰的微笑,她叫周晔,是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聚光灯下的孩子们是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儿。让这些孩子们跟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是这位有23年教龄的老师最大的心愿。 1982年从普通师范学校毕业后周晔成为一名教师。看上去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让她想象不到的是,她将要面对的学生,是一群听不见声音的聋儿。“理想跟现实的差距,让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份工作都不用心。”教这些孩子需要比常人更大的耐心,没有经验的周晔病倒了。当同学们把抓着不同药片的小手伸到她病床前时,一心想转行的周晔决定留下,留在这群用心爱她的学生身边。“对这些孩子,只要你付出一分,他们就会回报你十分,你的心灵总是被他们的纯真触动。”
  她的小手让我不能放弃
  1.介绍福娃给孩子们认识 2.老师已经习惯了倒着走 3.亲自示范眼保健操 4.推球比赛 作为校长,周晔很少有机会给孩子们上课,但是她曾在一线任教19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她认为很多东西其实是那些聋儿教给她的。“孩子们身上那种渴望学习,渴望知识,渴望跟正常人沟通的强烈愿望,总是不断地敲打我的神经,是一种对我品质方面的教育。” “我教过的学生里有一个叫李筝(音)的孩子,她是开学一个月后转来我们班的,那年她7岁,来的时候只会发出含混而又简单的音节。‘ge’这个音需要舌根儿抬起才能发出来,但是我们没法看见这个抬起的动作,于是我就把她的手放在我的下颌,感受我的口腔变化。就这么练了一个星期,几乎不见起色,李筝偶尔可以发对一两次音,可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的我想放弃了,大不了就把‘ge’念成‘ke’吧。她看着我的眼睛,很迷茫。可还是把我的手放在她喉部下面,把她的手放在我的下颌,继续想通过手来感受这个发音变化。她很想学会这个音,学会叫哥哥,跟家里人讲话。当她的小手紧紧抓着我的时候,我抗拒不了这个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整整十天,李筝终于会叫哥哥了。现在她跟人交流已经不成问题,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康复研究所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不能轻言放弃,是这些孩子教给周晔的,让她受用一生。

黄家医圈的黄传贵

黄传贵,男,彝族,云南巧家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三级,文职二级。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其为军内外著名中医药肿瘤专家。历任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军第三、四届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军区中医学会副会长,成都军区第十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等职。荣誉称号曾荣立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二次,荣获“全国边远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第二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十大科技英才”、“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金奖)”、“第三届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老挝人民军友谊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成都军区‘七·五’和‘八·五’劳动模范”,军队中医药“技术能手”等奖励及荣誉称号。个人成就他为了要“变家宝为国宝,变家传为国传”,以“云南民族民间医药学院”和“云南省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为基地,培养民族民间医药学后继人才。两所学校13年来共毕业了3600多学生,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创办并担任《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社长、主编。他是我国民族民间医药学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他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主张中国医学的模式为:中国传统医药学(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民间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传统医药现代化、西方医学中国化、东西方医学结合化)。他组织攻关的“黄家医圈”理论项目获首届中国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他曾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其中《浅谈民族民间医药学在中国当代医药学中的地位及发展》,奠定了民族民间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并荣获“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金奖”;他著有《黄氏圈论》、《黄家医圈概论》、《黄峭山大传》,参与编著并出版发行了《云南中药志》、《中草药功效归类大全》、《民族民间医药外治大全》、《药用动物与植物》等著作。其中《黄氏圈论》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著作)优秀奖、《云南中药志》第一卷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学工具书银奖。他开发的民族民间医药“黄氏抗癌粉”单味主药抗癌活性研究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获科技进步三等奖,“黄氏包块方抗癌系列药品”、“黄氏保肝冲剂”、“黄氏胃仙丹”在’93印尼和’95泰国举办的中国医药成就及实用技术展览会上荣获12枚国际金奖。组织研究开发的72个中医药项目, 47项分别获军队和地方院内制剂,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星火三等奖,3个药品获国药准字号,2个药品获云南民族药批号,2个消毒剂获国家生产批号,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国际奖,57项获国内奖。他以《黄氏圈论》为临床指导,以祖传医学融合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在开拓民族民间医药事业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努力打造“黄家医圈”企业品牌,造福社会。他对民族民间医药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寄以无限的希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