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觉醒年代》中,讲述了陈独秀的故事。并且因为其写实的剧情和演员的优秀的表现,让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其中于和伟所饰演的陈独秀与李大钊所创办当时的《青年杂志》,也让很多人感受到革命者的辛酸历程。并且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双方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让大家看到那一代人的觉醒。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承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编剧:龙平平,导演:张永新,总制片人:刘国华,主演:于和伟、张桐、侯京健、马少骅、朱刚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
觉醒年代中报刊的作用是启迪觉醒年代的青年们,同时也为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最突出的是新青年报刊。《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一年之后改为《新青年》。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新的国民性即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指出这六条标准的基本精神就是“科学”与“民主”,并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由此,陈独秀团结一批知识青年,以《新青年》为阵地,猛烈批判旧思想、旧伦理、旧教育、旧文学,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觉醒年代》的背景是从1915年开始的,讲述了满腔热血的青少年为了追求真理奋不顾身的故事。
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频道的黄金时间段开播,是国家广播电视台总局对于这部电视剧的支持,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无声欢呼。
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首次运用全景式的方法,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完完全全展现在大众的眼前。清晰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全过程,让大众更加了解这段时代的历史。
创作背景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在思想启蒙、民众觉醒、道路选择的层面寻根溯源,正面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全过程,这在电视剧创作中,尚属首次。
2017年,电视剧《觉醒年代》进入筹备阶段。面对找上门来的《觉醒年代》总制片人,导演张永新的第一反应是忐忑。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张永新曾执导过《马向阳下乡记》《安居》《大军师司马懿》等影视剧作品,年近五十的他最终决定,接受这一职业挑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觉醒年代
1、觉醒年代的评价:要认识到《觉醒年代》虽好,但也只是一部电视剧,不是真实历史,虽然把1915到1921这段激荡的岁月呈现在国人的眼前了,那也只是艺术的还原,希望大家不要把电视剧当历史了。这也偏离了创作团队的创作初衷,《觉醒年代》讲述了从《新青年》创办到建党这段历史。随着播放接近尾声,剧情也从火热的斗争、紧密的团结变成了频繁的告别——那些共同领导、参与过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觉醒年代》多次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分歧甚至分裂,他们的不同立场、不同选择和最终的命运,给一百年后的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2、觉醒年代的故事梗要: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