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半导体技术和物理学报

2023-12-11 16: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半导体技术和物理学报

物理学报》:发展与成就

《物理学报》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创刊于1933年,原名“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份物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3年易为现名的中文期刊。

《物理学报》首任主编为我国第一代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与丁燮林,随后担任主编的有吴大猷、王竹溪和黄祖洽,现任主编是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乃彦院士。70余年的变迁,《物理学报》从初创到成长、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现代物理学崛起与发展的梗概和脉络。现在,《物理学报》已成为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在国内外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物理类学术期刊,赢得了国内外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和信誉,受到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内的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权威性的物理刊物”,奠定了它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重要地位。

由中国科技信息所统计, 2003年《物理学报》被SCI-CD,SCI-E,EI-P,CA,INSPEC,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0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130,总被引频次为2410次。特别是该统计显示,在本学科国际同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于中上水平,在68种国际上综合性物理类期刊中,《物理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位居第23和第28。其中,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居中国物理类期刊第1位、中国科技期刊第1位,影响因子为中国物理类期刊第2位。

这几年来,本刊继续以提高质量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线,在办刊理念、学术品位、编辑质量、出版发行与宣传,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特别是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水准,《物理学报》面向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为依托,跟踪热点课题加强组织和征集优秀稿件,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导向性和权威性。主要刊登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最新科研进展或取得科技成果的优秀论文。其中,在2004年《物理学报》刊登的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为87.5%。这表明《物理学报》吸收前沿科学和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提高了期刊自身的整体学术水平。

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物理学报》被引相对较多的论文,其学术内容按国际物理学分类来看,主要涉及混沌系统的理论和模型、量子光学、流体力学、量子论、离散系统的经典力学、黑洞、点阵理论和统计学、介观体系和量子干涉、表面电子态、聚合物、薄膜与低维结构、光电效应、固体团簇结构与碳纳米管及纳米结构材料、超导电性、分子运动论、辐射的发射与吸收及散射、自旋电子学、磁熵变材料等研究领域,其中反映了当今物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新的方向。

目前,对国内外发行和交换约1700份,光盘发行量约为600多个平台。2003年《物理学报》在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期刊网站中论文下载为3080篇次;在清华同方数据中,本刊2003年web下载3.58余万篇次,印刷版总被引频次2845次,其web扩散系数为12.61倍,在物理类期刊中,下载论文篇次居第1位。该统计显示,《物理学报》2003年即年指标17.2715,web影响因子14.4813。本刊2003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并在2001-2003年中,《物理学报》平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

近几年来,《物理学报》先后获得第一、二、三届国家期刊奖,2001、2002、2003年度百种杰出期刊奖,以及中国科学院特别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2003年10月《物理学报》创刊7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题词祝贺:“格物唯实,推理求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题词为:“格物致知、勇创一流”。题词的著名科学家还有彭桓武、黄昆、杨振宁、李政道、冯端、陈佳洱、李荫远、黄祖洽、白春礼、王乃彦、赵忠贤、杨国桢、李方华、梁敬魁等。《物理学报》主管部门与主办单位及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也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这些都表明《物理学报》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物理界及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其中除杨振宁教授上述对《物理学报》的评价外,我国著名超导专家赵忠贤院士指出:“《物理学报》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发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刊载的论文大多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审稿制度严格,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编辑出版严谨细致认真”。“《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期刊,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刊物之一,一直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物理学报》创刊71年来为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称:《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刊物,所登的许多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辑出版质量高,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

当今,科技期刊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面对我国入世后激烈的挑战,中国期刊的使命更加艰巨。时代呼唤期刊工作者与科学家、出版社和信息系统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合作,在我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组织的协调下,共同营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优良环境,为创办国际一流的学术刊物作出积极贡献,让中国科技期刊加快融入国际学术交流。

《半导体学报》简介

《半导体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它报道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内容包括半导体超晶格和微结构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包括量子点和量子线等材料在内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及性质测试,半导体器件物理,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CAD设计和研制,新工艺,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与半导体器件相关的薄膜生长工艺,性质和应用等等。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半导体学报》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期190页左右,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均有英文目次,每篇中文论文均有英文摘要。《半导体学报》主编为王守武院士。国内定价为35元。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半导体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国内读者可直接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半导体学报是sci几区

《半导体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它报道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内容包括半导体超晶格和微结构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包括量子点和量子线等材料在内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及性质测试,半导体器件物理,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CAD设计和研制,新工艺,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与半导体器件相关的薄膜生长工艺,性质和应用等等。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半导体学报》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期190页左右,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均有英文目次,每篇中文论文均有英文摘要。《半导体学报》主编为王守武院士。国内定价为35元。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半导体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国内读者可直接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曾祥华的研究工作

① 载流子输运特性与电极形状的关系发光二极管LED(AlGaInP、GaN)的电流扩散层中的载流子输运特性与电极形状的关系,以及工艺改进。LED的光电转换效率(发光效率)是由内部量子效率和外部量子效率共同决定。外部量子效率受到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LED的结构、电极的形状、材料的选择、窗口层的厚度等等,使得外部量子效率的提高成为LED发光效率提高的主导因素之一;内部量子效率受限于材料本身的性质(载流子浓度,缺陷、搀杂等)。研究得到了提高LED的外部量子效率的电极最佳设计。《物理学报》2008,《发光学报》、《半导体技术》2009。②量子器件的设计由几十个纳米直径组成的多壁纳米碳管具有理想的低摩擦、低磨损的特征,并且将纳米碳管组装成纳米级的轴承,用纳米碳管构造千兆赫(Gigahertz,GHz)纳米振荡器是微器件设计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利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高频纳米振荡器的可能性。相关结果发表在J.Phys.Chem.B 2006,110。③ 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物理学中一个热点。我们研究原子、分子在超强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高次谐波产生现象,即高阶谐振谱具有“下降-平台-截止”的结构和偶次谐振被禁闭仅出现奇次谐振的选择性特征。进一步研究了激光脉冲偏振方向对氮分子高次谐波的影响。研究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相关结果发表在Appl.Phys.Lett.2006。

半导体学报是sci吗

确实是的,这个学报的文章已经纳入了sci的文章范畴里面的。

GIS相关的核心期刊或者有影响力的期刊有哪些?

半导体光电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半导体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半导体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航空、航天类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变压器 电工技术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学类
传感器技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学类
电测与仪表 电工技术类
电工技术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力电子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技术类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工技术类
电气自动化 电工技术类
电器传动 电工技术类
电视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网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信科学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源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子技术应用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电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元件与材料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北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南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发光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高电压技术 电工技术类
光电工程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电子、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通信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通信研究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广播与电视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红外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红外与激光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电工技术类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机器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激光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与红外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杂志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改中为: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科学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研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化学工业类
继电器 电工技术类
控制理论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控制与决策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量子电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强激光与粒子束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软件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通信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微波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微电子学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型计算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测绘学类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物理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现代雷达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信息与控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压电与声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应用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类
中国电力 电工技术类
中国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中国科学基金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版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文信息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小型电机 电工技术类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动化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自然科学进展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科学史研究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杂志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
工程图学学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高技术通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应用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桂林工学院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科学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管理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科学史研究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杂志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学基金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技史料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遥感学报 测绘学类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测绘学类
测绘科学 测绘学类
测绘学院学报 测绘学类
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类
气候与环境研究 大气科学类
电化学 电工技术类
电工电能新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工技术杂志 电工技术类
低压电器 电工技术类
蓄电池 电工技术类
微电机 电工技术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子与信息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信号处理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波科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路与系统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通信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液晶与显示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数据采集与处理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系统仿真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遥感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计算机信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型机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传感技术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