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是由中国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的人文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1930年创刊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发展而来,已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今天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为双月刊,逢单月6日出版,128页,大16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解放后,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教授、吴于廑教授,著名哲学家、前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先后任《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主编。现任主编是著名经济学家顾海良教授,常务副主编是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叶娟丽教授。本刊宗旨在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学术事业,开展学术争鸣,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刊结合武汉大学的文科科研优势,主要开设有哲学、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等固定栏目,刊发的文章强调学术创见和理论深度,要求关涉学科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关注国家、教育部重大或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力求代表本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的整体学术质量始终处在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的前列,现为中国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的来源期刊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学》文摘的索引源刊物。2010年,再次入选“湖北十大名刊”;2002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其专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 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09年,获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首届)全国社科综合类核心期刊湖北省社科优秀期刊 一、作者必须在文中提供的规范数据项 首页内容包括:标题、基金项目的类别和编号、摘要、关键词和正文;不要出现作者的任何个人信息(见样本)。 尾页内容包括:中文标题、作者署名、作者简介(包括学校、院或系、职称、博士学位、邮编)、英文部分(包括标题、署名、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以及具体联络方式(见样本)。 关于论文字数 每篇论文必须7500字以上,每版面1500字,即每篇论文至少5面以上;摘要200字以内,切忌写成内容简介;关键词3-5个。 关于电子文本 来稿要求一律用方正或Word排版,提供文稿的同时提供文章的电子文本。 关于数字用法 1、必须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公历年、月、日、时;中国民国纪年;日本年号纪年;记数与计量等。 2、必须用汉文数字的情况:夏历;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惯用语;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规范(见样本) 1、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等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注释统一放于正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标于注释内容的右上方。 2、参考文献的序号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标于引文后面的右上方;参考文献的起止页码用圆括号的形式列于正文中参考文献序号之后;相同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使用同一序号。 3、参考文献按序号集中列于正文后的注释之后(如果有注释的话),序号左顶格。 4、参阅某一文献而在正文中没有引用具体文字资料的文献,按序号集中列于前述被具体参引的文献之后。 5、关于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共分为几大类: (1)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如果存在不同版本,注意一定要用最新版本,且引号内的原话不得有误,如样本的参考文献[1]~[5]; (2)中文报纸:须在文中标明文章具体来自报纸的第几版,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6]; (3)中文著作、中文期刊及外文著作的中译本: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7]~[10]; (4)中文古文献: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11]~[17]; (5)外文著作、外文期刊及外文报纸: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18]~[21]; (6)中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2]; (7)外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3]; (8)中文档案: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4]; (9)外文档案: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5]; (10)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6]; (11)网络文献:如样本中的参考文献[27]。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一点:什么是梦?
《墨经•上》中说:“梦,卧而以为然也”。认为梦是人在睡眠中认为自己看见了什么,以为发生了某些事情,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说文解字》中说:“梦,寐而有觉者也”。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梦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继续”。又认为“梦是创造的源泉”。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说:“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
R•F•汤普森在《生理心理学》中说:“梦是正常的神经病,做梦是允许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夜晚能安静地和安全地发疯”。
王极盛先生认为:“梦乃是人在心理活动中的意识与无意识的信息储存在脑中,在睡眠过程中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的心理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梦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物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
《简明生物学词典》解释为:“梦是睡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征为复杂的,片断的、有时是混乱的精神活动”。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解释为:“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
《简明心理学词典》解释为:“梦是一种消极的不随意想象,是在缺乏第二信息号系统的调节作用的顺其自然而进行的想象”。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为:“梦是入睡后脑中出现的表象活动。对梦的本质认识各异,或认为梦是现实的反映,预见的来源,祛病的灵性感受,或认为梦也是一种觉醒状态,或把梦视为一种潜意识活动……”。
《中医解梦辨治》一书认为,梦是受躯体内外刺激引起的,发生在睡眠中而又不易为自我控制的一种心神活动。
梦(dreaming)梦是在睡眠中发生的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一种异常精神状态。梦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做梦的机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睡眠时并不是全部大脑皮层都处于不活动的抑制状态,局部的大脑皮层细胞仍在活动,有时受记忆痕迹,以及白天活动时的情绪波动(如忧虑、恐惧和惊奇等)的影响,就产生了梦。
梦的心理学特征 一个典型的梦的叙述常常包含幻觉、妄想、认知异常、情绪强化及记忆缺失等特征。梦是以生动的充分形成的视觉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幻觉想象为特征。在大多数梦中、听觉、触觉及运动感觉的叙述也较普遍,味觉及嗅觉幻觉想象较少,而痛觉的幻觉想象则十分罕见。梦的特征是显著的不确切性、不连续性、未必可能性和不协调性。
在梦中对很久以前的人物、影象及事件可能被强化回忆出来,并常把关心的事物编织到怪诞的及瞬息的梦的结构中。因此梦本身可以看成是记忆增强,此种在梦态中被增强的记忆与梦态结束后恢复梦景的不可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增强记忆的梦中,存在着记忆缺失。当被试者于做梦时被叫醒,大部分梦的精神活动被遗忘。
梦与快速眼动睡眠的联系 梦主要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唤醒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中的儿童或成年人,约60~90%的人诉说醒前正在做梦。这比由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唤醒的人诉说做梦的比率(1~74%)要高得多,而且分布也较集中。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出现的器官功能变化(如眼球快速运动、心率及呼吸变化等)可理解为快速眼动睡眠与梦之间的生理性联系,或者说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具有更多的产生梦的心理生理基础。
对于你所说的现象,专家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暗示导致的预言自我实现。
第二个问题来了,什么是自我暗示呢?
(以下内容摘自《羊城晚报》)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我暗示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肌体内部的控制和调整。生活中,自我暗示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治疗一些疾病,还可以利用强大的精神作用消除紧张慌乱,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自我暗示的现象。如果在清晨看到自己的脸色很好,往往会心情舒畅,这是一种积极性的暗示。如果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好,眼皮略有浮肿,就会怀疑自己的肾脏可能出了毛病,于是就感到了腰痛,这是一种消极的暗示。
每个人的自我暗示性不一样。有的人自我暗示性很高,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女士曾经观看过一位著名催眠家的表演,对他非常佩服。有一天,这位女士和丈夫正在餐厅吃饭,碰巧看到那位著名的催眠师也走进餐厅,并朝女士身边的空座位走过来,这位女士心想:“看样子,他要坐到我对面了,就要给我催眠了。”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还没等到催眠师坐下来,女士居然很快就睡着了。
自我暗示性高的人,有时也可导致可怕后果。曾经发生这样一个事故,一个人偶然被关进了冷藏车,当时车中的冷冻机并没有开动,可这个人却被冻死了,这是自我暗示起作用的可悲结果。
自我暗示运用得当,可以避免一些不幸后果的发生,还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国外有一种治疗癌症的独特心理治疗法,称作“内视想象疗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是让病人想象自己的白血球正在不断地击败入侵的癌细胞,有的患者靠这种方法使病情得到控制。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暗示疗法。
这种自我暗示疗法被广泛应用。一些人到医院看病,听到别的病人讲,某某医生医术高,治他患的这种病特别有办法。碰巧他挂到了这位医生的号,于是就想,我真幸运,看来这个病很快就会好了。这种自我暗示和医生的治疗、服药一道发挥作用。
自我暗示的方法,也应用于运动员的自我训练中,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运动员往往由于比赛前与比赛中的不良心理因素,如怯场、紧张等,而不能很好的临场发挥。因此,对运动员进行自我调节的自我控制训练,对于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有重要意义,这种自我控制训练,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自我暗示训练。这种自我暗示对于我们普通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我调节可以控制大脑思考内容,唤起积极的情绪,消除紧张慌乱,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摘自《羊城晚报》)
第三个问题是,什么是预言的自我实现?
下面请允许我摘录一篇简单的论文来说明这个问题。(以下内容摘自《湖北大学学报》 哲社版 199703
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
杨丽萍
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讲师
��【正��文】
��提�要�预言的自我实现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对某件事情即将发生的预期或估计导致这件事情果真发生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问题。首先分析了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几种主要表现,然后重点探讨了以下两个问题:(1�)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的心理过程与机制;(2�)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的影响因素。在结论部分,作者从预言的自我实现这一独特视角对社会化过程中应注意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自我实现的预言及其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预言表明我们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期或估计,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的思想,最早出现在托马斯(Thomas,�W•I,1928�)对情境定义与建构现实问题的研究结果中。托马斯认为:“如果人们把情境定义为现实的,那么它们在其后果中便是现实的。”其后默顿(Merton�R•K,1957)从这一思想中推演出了“自我实现的预言”概念:开始时,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一个“错误的”情境定义,它引起了一种新的行为,这种新行为使原来错误的概念变成了“对的”,于是预言家将引用事件的实际过程作为证据说他一开始就是对的〔1〕。
��为了进一步说明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在这里有必要提供一个实例:7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州里流传过一个关于纸制品即将面临短缺的谣言。虽然只是谬传,但这个预言很快导致了人们对这类产品的抢购。随着越来越多的顾客涌进商店购买纸制品,短缺很快变成了现实。自我实现的预言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有发生。市场产品短缺、物价上涨、银行倒闭、股票行情下跌、战争,甚至某个候选人将在大选中获胜等一系列事件,都可能仅仅因为事先出现了它们“即将发生”这一预期而发生,从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因此,80年代以后,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一概念在国外的社会心理学中,开始较为频繁地出现,用以解释某些社会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事端。
��自我实现的预言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也有许多表现,其中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是性别差异的形成。尽管有研究结果证明,在智力、接受暗示、遵从等许多领域中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甚至有很多资料证明,男女性别内部的个体差异远远大于性别差异〔2〕。�但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性别差异得到了确认:1、言语能力女性高于男性;2、数学能力男性高于女性;3、空间透视能力男性高于女性;4、男人比女人更富有攻击性。〔3〕关于上述差异的成因曾经被认为是生物遗传的结果,�但较近的研究大多支持性别差异是社会影响的结果这一结论。如果我们对社会如何实现其对性别差异的影响的具体过程作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社会对性别差异形成的影响,实际上是社会关于性别差异的一系列预言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社会首先对男女两性在性格、智力、职业选择、成就等诸多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何种差异产生某种预期或定见,然后从这一定见出发,社会对每一新生儿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提出要求、灌输观点、引导兴趣、强化行为等一系列社会教化途径与方式,最终使得定见与预期中的各种性别差异得以实现。
��二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在学校系统中,存在着将学生的成绩与表现按正态分布加以划分的传统,约有1/3�的学生被认为是优良生,1/3被认为“还过得去”,剩余的1/3则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这一传统致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已经对每个学生的成绩怀有某种预想,这种预想通过教师的态度、教学方法等传递给学生,最终成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最具破怀性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学生最终的成绩总是与教师当初的预想相差无几〔4〕。�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预言的自我实现的具体过程。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nthal�and�Eaclbsonl,1968)在加利福尼亚一所小学校,对1—6年级的学生作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随机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向他们的教师报告说,这些学生是“可造就者”,由这些被贴上标鉴的学生构成实验组,其他学生构成控制组,8�个月后,又对全体学生作第二次测查,结果证明实验组的平均得分明显优于控制组,特别是在1—2年级的学生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平均分比值分别为27.4:12和16.5:7.0。〔5〕通过对罗森塔尔效应的分析,作为一个预言的自我实现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以下6个环节:1.�教师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生的行为与学习成绩产生不同的预期。2.由于这些预期,教师有区别地对待两个组的学生。3.学生在教师的区别对待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在行为与学业发展方面的评估与判断,上述感受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4.如果这种区别对待长期持续,不同的学生在自我意识和行为上即将形成各自的特点,接受较高预期的学生倾向于取得优异的成绩,接受较低预期的学生的成绩可能下降。5.学生的成绩与表现使教师的预期得以证明,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有区别的对待方式。6.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表现与教师的预期趋于一致,学生的发展最终成为教师的先期预言的自我实现的结果〔6〕。
��三是个体人格的形成。到目前为止,尚缺乏足够的资料证明,个体的人格发展与各种关于他的发展的预言之间,存在何种程度的相关,但在个体人格形成过程中,任何一种有关其发展的预言都或多或少地会对其产生影响,应该是可以肯定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建立在对被预言者的认知、评价、判断基础上的预言,常常是预言者对于被预言者的态度的出发点,这种态度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制约着被预言者的态度与行为反应,并最终影响其人格的形成。比如通常认为头上长着两个“旋儿”的人脾气很倔,这种看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假如我们根据这一预言,以对待倔犟孩子的方式或态度对待一个长着两个“旋儿”的儿童,就很可能导致他的防御性反应,这种行为多次重复,就会真正变成他的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因为预言中所包涵的评估与期待会被个体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并强有力地制约着他的行为的动机水平与自然期望。如果我们较早地对某一儿童的发展作出某种预言性的结论,如“很听话但不太聪明”等,那么,这些结论作为预言无疑会对该儿童的成长产生影响。被作了上述预言的儿童很可能回避某些需要高智力的作业与活动,智力的发展因而受到损害,结果看上去,我们的预言被“证明”了,而实际是,预言被“实现”了。
��二、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的心理过程与机制
��预言的自我实现,是指对某件事情即将发生的预期或估计,导致这件事情果真发生的社会心理过程。
��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存在一些不同意见。T•M索里与C•W特尔福德在其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自我概念是社会期待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并把自我概念解释为“主要是一种镜我,即得自别人所想的我的概念”〔7〕。而另一学者乔治•赫伯特•米德在对自我问题的研究后,则认为,自我的形成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对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环节〔8〕。以上两种不同观点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心理学中“自我”、“镜我”、“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观念”等概念在使用上的混乱。在此分别对其加以确认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人作为个体的客观存在,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可以被作为认识的对象,而人与外界事物显然又是有区别的,表现为他不仅可以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可以作为认识的主体。当人作为客体时,对他产生认识的主体可以是他本人也可以是他人。以他人为主体的认识过程的结果产生“他我”,以他本人为主体的认识过程的结果产生“自我”。“镜我”则是标示作为主体的我对于“他我”的认识结果的概念。〔9�〕“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观念”在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中,往往具有相同的含义,它们是主我在对自我和镜我加以比较判断基础上形成的最终的功能与实体相统一的新的认识结果。尽管许多资料证明,“我们确实像他人看待我们那样看待我们自己”,但更多的研究支持以下结论:我们认为别人对我们的想法(镜我),与别人对我们的实际看法(他我)相比,前者与自我意识之间具有更加直接、持久的关系〔10〕。当然,有一点是不能否定的,即他我是镜我的来源。
��以上分析,为我们进一步讨论自我实现的预言如何对个体行为及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提供了方便。来自社会或他人的预言中的主要成分是“他我”,“他我”经被预言者的认识过程产生“镜我”,然后,被预言者通过把他的“自我”与“镜我”加以反复比较判断,以其结果生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对于个体的态度取向、行为选择等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956)�关于自卑感的补偿问题的研究结果。正由于自我意识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他人与社会的预言得以通过个体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实现其对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影响,这是社会化过程中预言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
��除此之外,自我实现的预言所以能对个体社会化过程及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还因为我们对任何事物的预言,总是与我们对被预言者的态度与对待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被预言为“缺乏潜力”的儿童,很少会受到重视并被悉心培养,因而必然缺乏必要的发挥其潜力的背景条件。作为结果,他的较差的成绩与表现,更可能使当初的预言成为“刻版印象”而导致恶性循环的互动。相反,得到乐观积极的预言的儿童,同时也将得到较多的环境支持,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预言,正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形成这一内在机制,与相应的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一外部机制的共同作用,最终得以自我实现的。
��三、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的影响因素
��1.情境定义及个体原有的自我意识对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的影响
��任何预言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并与各种条件相联系。被预言者通常总是自觉地把预言及其存在于其中的情境、条件联系起来加以解释、把握,赋予它某种特定的意义,这一过程被称为“情境定义”。预言能否对个体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预言的自我实现,首先取决于被预言者对此预言作出何种情境定义。而情境定义作为认识过程受个体原有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知与自我评价等因素的制约,与原有自我意识具有一致性的预言通常较易被选择、接受而自我实现。不仅原有的自我意识的内容,甚至原有自我意识的定型、固化程度都会对情境定义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个体的自我意识已被牢固地确定了,其他人的预言就不会对他产生较大影响。但如果他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接受他人的预言相对而言就变得较为容易,预言在此情况下将获得更大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由于自我意识的定形与固化程度与年龄有直接关系,所以对于年龄越小的儿童,其预言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2.预言者的重要性与可信度对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的影响
��一种预言能否对被预言者产生影响而自我实现,部分地取决于它来自谁,是什么人的预言。这里预言者对于被预言者影响之重要性不容忽视。一个来自被预言者毫不关心的人的预言,对他的自我意识的影响是微弱的。相反,如果被预言者对某个人的意见很重视,那么在后者的预言与被预言者的自我意识之间,通常具有较强的联系。然而,对于被预言者来说,对预言者的重要性的估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个人自主地选择的结果,任何一种社会或文化总是对它的社会化对象通过规范的方式确定适当的施化者角色,承担这一角色的儿童的父母、教师、领导等的预言,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无疑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所以他们的预言较容易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除了预言者的重要性之外,预言者对被预言者的影响还取决于被预言者对于预言者的可信度的判断。决定这一判断结果的三项指标,应该包括预言者的专长、预言者的动机及预言者与被预言者在态度体系与价值观等方面一致性的程度。
��3.被预言者的需要、动机对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的影响
��需要、动机是一切行为的根源。它不仅影响个体对知觉对象的选择,而且使个体在解释事物时带有某种倾向性。通常人们都以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解释世界,同时回避知觉生活中那些使人痛苦、令人不快的方面。因此,能够满足个体自尊和认知一致性等重要需要的预言,与不具备这一特点或损害个体需要的预言相比,显然前者更容易被个体选择为知觉对象,并被赋予较大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以自尊为其主导性动机的个体,将更明显地倾向于接受和内化那些积极、肯定的预言,拒绝、忽视那些消极、否定的预言。
��四、结论
��讨论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问题,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家长、教师、社会对于某些儿童的消极评价与过低期望产生忧虑和不安。这不仅仅是因为儿童的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定型,外界的消极评价与过低期望很容易直接内化到他们的自我意识中去,还因为对于那些在学习与发展方面原来就存在某些困难的儿童而言,某些消极否定的带有轻蔑性质的预言,很可能通过其自我实现的过程加重这些困难。从这一点出发,任何针对儿童的消极否定的评价与预言,都应是格外谨慎的。“客观性”不应作为评价的唯一原则,只要这种评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某种预言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预言对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力,也应作出实事求是的估计,以避免把学生的失败过多地归罪于教师的低期待与消极评价,或者对学生一味吹捧等偏激行为。毕竟,具有预言性质的他人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并不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唯一来源。相反,儿童更多地是依据他实际上的学业成绩及其他行为结果产生自我认知与评价。
��注释
��〔1〕〔7〕〔8〕〔10�〕〔美〕莫里斯•罗森堡等:《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1、62、8—18、614—615页。
��〔2〕〔美〕K•杜加克斯等:《八十年代社会心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55—358页。
��〔3〕〔美〕克特•W•巴克:《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9页。
��〔4〕〔美〕B•S•布卢姆等:《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5〕〔美〕E•P•霍兰德:《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6—27页。
��〔6〕a.〔美〕T•M•索里等:《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69页。
��b.张大钧:《教育心理学教程》,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361—362页。
��〔9�〕蒋罡:《论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社会心理学》,1991年第2期。
摘自《湖北大学学报》 哲社版 199703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由社会心理学家W。I。托马斯系统阐述的有关自我实现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如果人们将情境看作是现实的,那么它们的结果也是现实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一个人往往会复演出另一个人的期待,不管这种期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由于托马斯在这方面开拓性的研究,人们开始在许多领域对自我实现的预言现象进行研究。
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当于期待效应。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类事例;某位老人因为医生认为他可能得到癌症,在未确诊的情况下,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得了癌症,于是回家躺在床上等死,胃纳越来越小,以至于滴水不进,某一日,闻到邻居家饺子香,突感胃口大开,自此连续几天以食饺为生,从此“癌症”全消。实际上这位老人的“癌症”是在医生语言的诱发下,自己产生了期望效应的结果。临床医学中常有利用安慰剂治疗患者的事例,接受治疗者常能体验到如同接受实际治疗一样的治疗效果或副作用,这实际上是患者的期望产生的效应。比如某研究发现,接受模拟手术的患者与接受实际手术的患者一样体验到心绞痛的减轻。另有一例,说的是一患者自觉浑身不舒服,人也日渐消瘦,医生给其注射了葡萄糖水,却告之此是专治病症的特效药,结果患者几天后迅速康复。
在临床心理学情境中常常会发生这类自我实现的预言。D。罗森汉的研究发现。在大多数场合被看作正常的行为,如果是由一所精神病医院的患者表现出来,就会被看作是精神病的症状。根据一些资料表明,在某个社区内,每有一个就医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就有近20个患者没有就医,那么为何这些人没被视为精神病患者?这就涉及一个异常行为的标定问题。当一个人因为轻微的精神和行为异常而被认定为精神病患者之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另眼相看,结果这个被认为异常的人将以一种更为异常的方式行事,以此来对别人的察觉作出反应。而其他未被标定的轻微异常行为者却无需对别人的看法作出反应,也就是没能产生自我实现的预言。对盲人的标定也是如此,正常人往往认为盲人生活于黑暗之中,绝望无援,事事需要他人照顾,这样的标定就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正常人替盲人干一切事情,从而剥夺了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练习独立生活的机会,真的变得事事依赖他人了。
“自我实现的预言”还常常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对来自不同社会经济阶层、不同种族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抱有不同的期待,这种期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比如当教师发现某个学生愚笨时,对他智力上的要求和希望就降低了,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不高,结果就会在学习上不用功,按期待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经典研究“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1968)说明的就是这种期待。此外,有关性别角色的期待也能说明“自我实现的预言”。比如,一些上了初中的女孩往往认为解决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是男孩特有的,从而降低了着手解决这类问题的动机,久而久之,女性在以后面临这类需要分析和推论的问题时,就会感到不适应。“自我实现的预言”还常常发生在社会科学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的期望往往可以影响调查研究的结果,使结果符合自己的愿望,人们称之为“实验者偏见效应”。
不论自我实现的预言发生在哪个领域,其机制都是相似的,刚开始人们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期望是在没有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人们就以与这种期望一致的方式行为;学生停止学习他们认为学不好的科目,教师少花时间和他认愚笨的学生在一起,实验者对待实验组被试比控制组更热情些。自我实现的预言虽然无处不在,却也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加以克服和控制,诸如寻求证实或反驳最初期望的客观信息,控制产生不适当期望的信息扩散,从而达到控制和克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目的。
总结:现在,我想脉络已经很清楚了,你也应该明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和避免这种现象了。
谢谢大家的耐心。
一、刊物选择
光文章本身好不够,刊物也要选择好。刊物选择同等重要!
(一)刊物选择范围
1.不建议投CSSCI来源刊物
第一,CSSCI来源刊物审稿周期长。此类刊物审稿周期一般为3到4个月,至少也需2个月。很多刊物不回复,只有少数的刊物没录稿还会给你回复一下。我有一次投一个刊物一个周就回复了,说是编辑初审就没过,这种打击很正常,我们要锲而不舍。也投过《学海》,一个半月就回复,回复说的是我的文章不符合他们刊物的风格。
第二,发文周期长。此类刊物从文章定稿到最后刊发一般至少半年。比如,《西北人口》编辑部8月份说录用我的文章,过了半年,到了第二年刊物才出来。可能《法学研究》这种权威刊物,要等一年多。
第三,大多CSSCI来源刊物不发硕、博士学生(独立作者)文章。CSSCI来源刊物中的潜在录稿规则导致学生及青年教师文章录稿空间缩小。C刊潜在的规则:知名学者约稿、学者之间相互推荐学生发文、学者之间相互在对方刊物发文、知名学者“姓名”效应等。不像国外的匿名审稿,这些潜在的录稿规则,占C刊稿件比例肯定不在少数,何况还有那么多年轻老师投稿呢。
第四,部分CSSCI刊物办刊质量不高。不要以为C刊都好,中国要讲竞争,还要平衡利益。党政部门、名人效应都可能影响C刊的评选。你们注意观察,有些C刊一期七八十篇,还不如普刊。收钱的C刊的,不要发这种刊物,这让自己自我掉价。具体哪些专门收钱、质量不行的C刊我们私下交流,我这里公开讲有故意损人的嫌疑,不讲为好。
2.建议多投二本院校非核心的学报
这是因为这些二本学报代表学校门面和学术水平,注重办刊质量;审稿周期较短,一般为半个月到1个月以内;发文周期较短,一般2个月内就出刊;愿意录用硕、博士生较高质量的文章。
3.建议多投党政院校非核心的学报
官方性质,注重办刊质量;审稿周期较短(半个月到1个月以内);发文周期较短(2个月内就出刊);愿意录用硕、博士生较高质量的文章;转载率较高。
各省地的党政系统学校学报,有145种左右,愿意用我们学生的文章。不要小看这些文章行政院校,被转载的机会很大。2010年转载量中,转载率已经很好了。有些刊物可能你们不知道,例如甘肃行政学院学报,这些的刊物的转载率很高。党政系统的学报转载率高,很注重质量,有综合指数排名,宁波市委党校学报,大家可能没听过,可以成为大家以后投稿的刊物范围。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量排名前30名的党政系统学报中,转载率在10%以上的共有13种,转载数量在10篇以上的刊物共26种。转载数及转载量排名前30名的党政系统刊物中,非核心期刊占半数以上。
二、刊物确定
第一,详细了解备选刊物的发文主题。建议进入CNKI把备选刊物过去一年的发文目录找出来,根据目录归类了解刊物发文的主题,对比投稿文章是否与刊物以往发文主题相符合。大家要了解哪些刊物,去图书馆转一转,法学C刊有哪些,可以了解一下。刊物一年的发文目录给看一下,这个已经进行了分类,和主题进行一个对比,看是不是这个范围。如果你的文章主题编辑不熟悉,一般很难被录用。
第二,地域差异对刊物主题的影响。沿海的刊物一般不会发民族、西部主题的文章。每个刊物有地域特色,比如西北地区的民族类刊物侧重发藏族的,四川民族刊物侧重彝族。
第三,学科差异对刊物主题的影响。法学技术性太强的文章不好投,尽量写和相关学科沾边的文章,这样能够不局限于投法学刊物。
第四,研究方法是否适应刊物风格。研究方法、数据统计也很重要,你用太专业的社会学方法、统计学的方法搞研究,投法学核心刊物可能就不合适。因为中国法学的法学研究目前还是文字到文字,属于粗放研究阶段,不像国外引入很多高度量化的研究。
三、投稿方式
(一)A4纸张打印
原则上都用打印稿。打印出来看起来比较舒服,这是一般人的心理。
电子投稿和打印邮寄任选一种的也建议用打印稿。
电子投稿一般附上文章简要的题目,附上姓名,把文章的基本信息在文件里列出来,单位、摘要、姓名、基金项目,有项目比较好发,如果是同一个专业其他老师也可以挂,只要知会一下,也是做贡献。编辑都是先看题目、摘要,基本信息,大概可以知道有没可能录用你的稿。
(二)大号信封邮寄。大号的信封邮寄,刚好装A4纸。邮局都有的,一般可以买几十个备着用。
(三)字号和间距。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这个字号和行距是一般人都能接受的范围。字太大或太小不行,20磅介于单倍到1.5之间。这个字体和行距虽然不是最好,但大部分能接受。编辑一般比较年轻,不存在老花眼问题。
(四)排版方式应当能够参考所投刊物。
四、论文录用
(一)编辑通知录稿的方式
1.电话通知
(1)一般通过座机打。(2)投稿后的相应时间内要对未接座机号码具备一定敏感性。我投稿《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的时候,5中旬投的,6月初端午节后回校没接到编辑部打来的电话,看到陌生电话以为是打错了。这篇文章三月份到五月份投了20个C刊,只有《学海》回复审稿意见,虽然没录用,还是安慰了我一下,其他全部没有理我。一看作者87年生的,就明白你是学生。后来我投了这个普刊,之后我想万一是编辑部打来的呢,这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查是湖北的区号,就回过去,编辑说要录用我的稿件,之后就是修改了。
也有人和我相反的处理方式。我院有同学投了关于民族地区宗教信仰调查的文章,投稿后一段时候后曾发现手机有未接座机号码,之后没有及时主动回复。过了段时间,他给刊物联系,结果编辑告知他本来打算录用他的文章,当时曾电话联系过,但是他没有接到电话。编辑表示,如果他本人同意,还可以发表他的文章。但是,这时已经过了中期考核的时间。一个编辑会审很多文章,具体审稿的编辑人手也不会很多,很可能一忙就会忘哪个电话没有打通。这个例子是给大家打打预防针,这是一个教训。
2.邮件通知
邮件的话会发一个正式的文件,附修改规范,问是否同意在本刊发文。
(1)决定录用,问本人是否同意。可以一稿多投,但不可以一稿多用。很多刊物说不能一稿多投,但只是单方约定,录稿了都得给你联系,要得到作者同意。
(2)大致刊用的时间、期数。
(3)不同意发文可直接回复邮件。刊物定稿前,都可以撤稿。撤稿发邮件同时,最好电话联系。
3、文章返修
(1)参照本刊物的排版及注释规范。
(2)权威刊物出具匿名审稿人意见。权威刊物或者好刊物修改的次数可能多次。文科发文章,周期比较快。我知道一个华西的博士,国外的Medline数据库刊物,从录稿到最后发文整整用了3年时间,中间修改了8次。国内中文刊物编辑改了一到两次就可以了。最后是发来文章校样让作者最后核对。
Q&A
问:二本学校的学报,什么时候要求投稿人支付版面费?求支付版面费的问题你怎么看呢?
答:如果真的涉及到中期考核的问题,你的文章被录稿。可以给编辑谈判的,要不就撤稿。他一般会用的,即使你说不交钱。你想一下正规的二本学报或者其他党政系统学校学报为什么要你一个学生的文章呢?你有要价的资本,要有自信,肯定是你写得比一般人要好,至少有些新意。我们有博士,一家普刊说要他的文章,但说版面费的事情,他就说没钱交,但最后还是也发了。同学们要自信,要胸有成竹,相信你就有要价的资本。但是,如果你真着急发,想交钱,但会交很少。
对于版面费或评审费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硕士生论文,有些编辑可能要看心情,也说不准,正常录稿比找中介的花得少很多。普刊不交钱的情况还是多,C刊往往都得交评一定审费用,只是说正常录稿交钱少。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发普刊,我导师说发文章不准交钱,评审费都不要交,那我就天天呆图书馆,熟悉刊物、改文章,即使投的文章没回复一直也放弃。发C刊也不是交钱就一定可以的,川大6年博士毕业,要发3篇C刊,还有博士生的文章一直没发出去。
问:师兄,我想知道C刊,B刊,A刊,核心的区别?
答:这个我可以简单给大家说一下。好点的学校期刊的分级,大同小异。川大的期刊分级,五个等级,ABCDE。
A刊3种类型。SSCI就是,国际英文刊物。为什么要有一个CSSCI,总体来说,我们国家老师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弄一个中文核心期刊过渡。不过,现在情况有变,浙大博士就要发1篇SSCI,川大没要求,说不定以后2000后95后学生读博士,以后要发这个。还有一个是权威刊物的22种,各个学科里有一种权威刊物,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还有一种A刊,新华文摘摘要文章,新华社办的,1500字相当于A刊,转载效益。A刊就这三类。
B刊3种类型。重要刊物。各个学科里,中国法学、比较法研究,每个学科三五种,比较难发。转载也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要,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报纸有《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这上面发文章很牛,评职称也需要。
C类3种类型。CSSCI一般的刊物。报纸里面的重要报纸,比如法制日报、经济,也算发C类刊物了。三大文科学术文摘论点摘要、学术卡片也算,这三种文摘江安图书馆三楼都可以查到,还有包括人大复印资料。
D类:非C刊的北大核心。核心期刊有两个评价体系,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北大核心评价不规范,有很多非学术性的刊物,很多学校认是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和C刊有重复。还有一个CSSCI扩展版,平衡地域差异,比如《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文科版)》属于扩展板。
E类:比较多。平常刊物,论文集,省级报纸也算,现在我们毕业,发两篇普通期刊就可以了。好像你们这一级发一篇就可以了,你们再问一下。
问:师兄,你平时的发文平均周期有多长?
答:初稿很快,集中写半个月。初稿到修改,质量比较好的文章三个月到半年。可能中间要上课,周期会长一点。大概是这个情况,快的话,投稿一个月时间在普刊就可以发表。我知道我的同学,在暑假时间把作业论文改了改,写问题建议这种论文,三四版面的文章都发表了。有的寒假写了,上半年就可以已经发出来了。针对大多数同学讲,如果用6个月发一篇普刊,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法制与社会》杂志是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法制类期刊,她集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纪实性为一体,以及时、生动、全面、深刻、充分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的详情和内幕为己任。旨在贴近百姓、关注社会、倡导法制、反映生活,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综合信息,法律知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
"Law and society" magazine is the legal journals the nationally published, she is scientific, ideological, readability, documentary as a whole, to timely, comprehensive, profound, vivid, full coverage of maj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ws details and insider. In order to close to the people, society, advocating legal system, reflection of life,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for readers, rich knowledge of law; legal aid provided strong,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法制与社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鼓励理论创新,支持学术争鸣,促进思想解放,活跃和繁荣理论法学研究。该刊坚持以新世纪的时代精神和主旋律为其精神导向,以新时代的重大实践主题为其现实坐标,努力推进法学理论认识的深化、法学理论内涵的丰富、法学理论体系的升华。
"Law and society" by Marx Lenin,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s the guide, adhere to the "double hundred policy", encourage innovation, support academic contend, promote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mind, active and prosperous jurisprudence research. The journal adhere to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the theme of new century as their spiritual guide, with great practical theme of the new age for the reality coordinates, efforts to promote the legal theory, legal theory and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ich connotation, the theoretic system of the science of sublimation.
《法制与社会》杂志是一本集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为一体的综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本杂志是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法制类期刊。到目前为止,法制与社会杂志已经和国内多家媒体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和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第一线》栏目实现了互动刊播。
"Law and society" magazine is a comprehensive periodical a scientific, ideological,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CD) full-text included journals, database origin periodical Chin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included journals. This magazine is the legal journals a nationwide public offering. So far, Journal of law and social and domestic media to establish a clos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ociety and law channel and CCTV "front-line" interactive broadcast program.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理会不仅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总结行业经验、树立企、事业单位形象的广阔平台,而且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理事会法学专家解疑等方式为会员单位提供了法律保护的坚实后盾。该刊面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努力学习组织、引导和支持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攻关,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而富有效益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Law and society" magazine about not only provides a mutual exchange, summarize experience, set up enterprises, image of the broad platform for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but also provides a solid backing of legal protection to legal aid, legal services, legal experts aimed at dispelling such means as the Council member unit. The journal for reform and opening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 learning organization, guide and support the research projec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and full of benefi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terial civilizati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以上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电子文献”资料,供大家参阅。
电子文献
一、基本概念
(1)“注释”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注释安排在当页页脚,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注释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在 论文 尾末,文中设序号 [1] ,参考文献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3)“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5)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注释则是作者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列于该页地脚(以脚注形式标出)。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序号则用数字加圆圈标注,位于标点符号之后;若是直接引文,则位于后引号之后。
二、中文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
(一)、文后参考文献及其随文夹注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引文的起止页码以随文以夹注的形式、用6号宋体标出,其格式为:[序号](p×)。 各类参考文献及其在正文中夹注的格式及示例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卷三.
[4] 人事部一·叙人[A].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 皇甫湜. 皇甫持正文集[M]. 卷四.四部丛刊本.
[6] 房玄龄等.晋书·司马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 Chester. The Rise of British Industrial Society[M]. Longman, 1982.
以例[6]、[7]为例,其随文夹注格式分别为: [6](p.4142.)、[7](p.289.)。
多次引用同一本书中的材料,随文夹注中一律采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例如:第一次引用[7]中材料时,夹注为“[7](p289)”;第二次引用[7]中材料时,夹注为“[7](p163)”。多种材料说明一个问题,在随文夹注中则按次序列出,例:“[4](p×);[5](p×)”。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例:
[8] 李醒民.哲学不是敲门砖和摇钱树[J].学术界,2000,(1).
随文夹注格式: [8](p206)。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
[9] 王旭. 美国三大城市与美国现代区域经济结构[A]. 中国美国史研究学会. 美国现代化 历史 经验 [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随文夹注格式:[9](p183)。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
[10]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N].中华读书报,1996-10-09(2).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例:
[11]王明亮.关于中 国学 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CD].报纸文章和电子文献在随文夹注中直接以序号标出,而省略“(p×)”著录项。
6、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
[12]何晓明.降落民间——21世纪中国 历史学 走向管窥(第十一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论文)[Z].武汉:湖北大学中国 文化 研究院,2000.
三、英文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
英文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 Bibliography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1.专著:
1) 基本格式(请严格注意标点符号):作者的姓名(英文作者的姓,名).年份.书名(斜体).出版地:出版商. 如果同一作者两本以上同年出版的参考书,在年份后用a,b ,c 等标出; 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例:
Chomsky, N. 1981a.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Dordrecht: Foris.
Chomsky, N. 1981b. Theory of markedness in generative grammar. Pisa, Italy: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2) 书的主编(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在主编姓名后加ed.):
例:Hall, David, ed. 1981.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 New York: OUP.
3) 机构作者(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
例: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3.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 2nd ed. Chicago: ALA.
4) 翻译著作(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加xx Trans.):
例:Calvino, Ian. 1986.The uses of literature. P. Creagh Trans. San Diego: Harcourt.
2. 文章:
1) 期刊文章基本格式(请严格注意标点符号):作者姓名.年份.篇名.刊名(要斜体).刊
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 例:
Boling, D. 1965. The atomization of meaning. Language 41:555-573.
2) 论文集中的文章基本格式(请严格注意标点符号):作者姓名.年份.篇名.论文集作者姓
名.eds. 论文集名称(要斜体). 出版地:出版商. 文章的起止页码. 例:
Peters, M & T. B. Stephen. 1986. Interaction routines as cultural influences up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Schieffelin, B. B. & E. Ochs, eds.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cross
Cultures. Cambridge: CUP, 80-96.
附1: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参考文献 专著 论文集 析出文献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文献类型标识 M C A N J D R
无法根据上述分类的文献,其标识码一律用“Z”表示。
附2: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按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 公告 (electronic bulletin online)
关于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以下是“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樊飞. 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5、仝红星. 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冯耕耘.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张红娟. 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付冰峰. 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阙庆华. 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1、谢新暎. 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2、周丽玉, 王坚. 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
13、殷群. 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
14、杨培玉. 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王晓云. 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6、周杰. 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王艳. 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18、王珍曙. 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9、任春.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20、陈静. 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余飞. 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2、欧阳莉. 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23、孟海玲. 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24、吴丹. 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 商业经济, 2006.
25、朱玉华,陈珠芳.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6、李文明. 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3.
27、周国忠. 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8、谢冽.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9、宋稚芳,耿文辉.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 高教论坛,2005.
30、刘秀丽. 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9.
31、梅琳, 吕金兰. 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2、郭英杰. 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3、殷国聪,杨霓. 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4、于萍.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5、杨环焕. 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书写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