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育课题研究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德育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回归生活是改变传统德育方法的必由之路。德育要关注、指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帮助受教育者在参与和创造自己积极的道德生活过程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其道德心理,形成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当前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同学对参与社会活动缺乏热情,对父母缺乏关爱,对同学缺乏关心和帮助,自理能力太差。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的最佳时期,也是建设良好行为习惯的临界期。那么,针对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开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生活化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x、生活化德育环境的创设研究。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德育建设的广阔舞台,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创设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得到德性的养成与发展。
x、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建设的研究。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践行,是一切知识和思想有所收获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建设,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x、在德育建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这一观点对学生德育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学会“自主”,自主地将德放在第一。本课题还将研究在平时的德育建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x、培养教师专业精神的实施策略。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还有一个对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论述,即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爱生精神(“爱满天下”)、求进精神(“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及求真精神(“说真话、求真理、做真人”)。如何在教育中通过有效策略地实施培养教师这一系列的专业精神,将是本课题研究的另一重点。
三、方案实施的措施
(一),研究对象
一到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实验研究,个案分析法,行为训练法,环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等。
(三),研究内容
x、在课题研究中,以优化学生道德心理为核心,优化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方式、班集体生活和德育评价方式为主,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x、在教育方法的选择协调和实践上,要充分调动各种不同教育方法的功能作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发展。如:行为训练法,环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等。
(四)研究步骤
(x)准备阶段(xxxx,x—xxxx,xx)
了解学生现状,从实际出发,做好理论准备,进行实验设计,各种材料的准备,写出研究方案。
(x)实施阶段
实验分两步,第一步:(xxxx.x—xxxx.x)初步探究阶段
第二步:(xxxx.x—xxxx.x)完全提高阶段
(x)总结阶段xxxx.x
写出工作总结、实验报告、教学案例
(五)确保研究进行的措施
x、生活化德育环境的创设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德育建设的广阔舞台,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创设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得到德性的养成与发展。学校德育重心应向"生活化"转变
(x)、校内开展“一周一重点”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强化训练。做到周前有安排有任务,目标明确;周内有落实有检查,与三项竞赛、班主任工作考核挂勾;周末有总结有评比。通过引导学生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以怎样方式进行消费,养成怎样生活习惯,都是学校德育不应回避的问题。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指导学生养成勤劳节俭、自尊自爱的生活消费习惯。
(x)、校外从开发德育教育资源入手,建立了三个实践基地:光明烈士陵墓和敬老院为德育教育实践基地;棋盘山综合实践基地;小岭村金椅子农区为劳动基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x)、充分发挥“讲师团”和家长的作用,通过讲座、家访、家长会等途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通过德育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提供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锻炼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
(x)、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和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典型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备课中要有体现,上课中要有渗透,充分利用晨导课、班队课、国旗下讲话及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校内好人好事,树立学生身边的学习榜样。通过德育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引导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层次化,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成才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x、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建设
在 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建设,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x)、精心组织大型道德教育活动。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知识大赛”、“文明诚信”征文比赛、“知荣辱、树新风”道德教育活动、“荣辱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诚信宣传月活动、“奉献爱心,为困难学生捐款”等一系列大型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是突出活动的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精心组织,使每一名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不搞花架子,力戒形式主义;二是根据学生道德实际情况,不提过高的道德目标要求,做到道德目标重心下移,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知识大赛中,三个班级的学生在这次思想道德建设知识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诚信教育和知荣明耻教育活动中,要求学生讲自己的事,讲身边的事,讲熟悉的事。让学生身边的故事教育大家,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在救助困难学生捐款活动中,提出节省一天零花钱,为贫困伙伴奉献一份爱心,x个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这次爱心捐助活动。这些大型的活动中提出教育目标贴合学生道德实际,针对性强,要求具体,容易达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教育效果。
(x)、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按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群体的原则,各中小学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在小学一年级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和比赛、母亲节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清明节开展的祭扫烈士陵墓、缅怀革命英烈主题教育、迎接北京xxxx年奥运会、远足野炊、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触及到了学生心灵,使学生在寓教寓乐中培养了健康情趣,发展了个性特长,提高了审美能力,锻炼了意志品质。
(x)、强化养成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加以引导、训练和培养。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根据学生间差异,制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训练目标。坚持把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渗透到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中,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组织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落实一日常规自我管理工作和自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实现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x、在德育建设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有效的研究和探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力求突破:
⑴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提供多个主题,由学生自由选择,整个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学生唱主角,采用讨论、辩论、小品、朗诵等多种形式和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通过这此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能力得到提高。
⑵各种教育活动。小学生善于求知、求实、求变、求善、求乐。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利用学雷锋日、清明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日,采用演讲会、征文比赛、讲座、朗诵比赛、板报展览、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球赛等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组织歌咏会、校园短剧大赛,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朝气。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报道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评析、批评不良现象,为学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常规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⑶学生自我管理。当今的学生自我意识强,敢说敢为,敢表现,因此引导学生参与管理,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首先,一踏进校门,学校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正面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其次,班级实行轮流值班制,由班级班干部负责,全班学生参与,对照学校“五项常规”管理条例,督促、检查本班学生行为,及时纠错。学校成立了若干自管小组,在教室、操场、校门口等地设文明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次,对班集体进行“五项常规管理”考核,以学生管理考核为主,对照条件,逐项打分,每周公布一次,期末总评。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面逐渐扩大,从管理自我、管理班级、扩大到管理学校。学校校长室、办公室及各处室等部门设立了学生助理岗位,每天都有一个班级(轮值)的同学参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x、培养教师专业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知识和道德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精神影响,教师的专业精神能够“感动和激发学生的良心和智慧” ,学生如时常感受到教师精神力量的召唤,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因此,教师专业精神不仅是以一种朝气、一种活力而构成教师形象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一种自尊自信、自重自强的行为表现,促使教师时时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用教师的专业精神影响学生。一位拥有专业精神的教师,基本上应当具有以下五种专业精神:敬业乐业精神、勤学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负责参与精神。具备了以上五种教师专业精神,再加上受过专业训练及拥有教师专业文凭,同时也要有卓越的品行、知识、技能及沟通能力。除此之外,也需要具备开明、积极、自信、公正、体谅、负责任和反思能力等个性,对教育怀抱高度的热诚,不断的进修,研究与创新,达成最佳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精神才以下几个方面提升:x、加强学校管理。首先,学校倡导良好的尊师风尚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使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中有地位、有价值,进而形成尽职尽责的信念;其次,学校管理者以人文组织模式的观点调整策略,改变领导方式,做到能够维护教师利益,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进步,这样才真正使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再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公正地评估教师贡献,相信教师的智慧和能力,鼓励教师借鉴创新,支持教师从事多种专业活动,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教师的专业精神也就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x,教师进修,教师进修是教师的发展机会,是保证和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进修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这发展飞速的时代,要保持教师专业精神,还必须做到教学反思这个步骤。所谓“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作思考总结,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二)“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四)“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四、课题组织机构与研究人员
x、课题组织机构:
主持
成员
x.课题小组的职责: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负责课题的研究与方法,过程的协调与监督,工作的安排与总结,方案的实施与报告内容的商讨与确定,定期的总结与研究,结题报告的设计与撰写等.
课题小组其他成员要积极参与课题小组工作,认真执行课题计划,及时收集和整理读书笔记、教育教学随笔等,并认真总结整理,及时归纳,及时总结。积极参加课题小组召开的每一次会议,及时向课题负责人提出建议或意见,以便于我们修正研究方向。平时应养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把典型案例和个案相结合,正常地活动和个别的偏执相结合,使研究步如正确的轨道。
五、研究成果
x、研究报告。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了各自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记录下了自己的实验过程。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x、研究材料。在研究的过程中,保存了积累了实验教师的研究报告、实验教师的考核细则及评价结果。更能详实的看到自己的研究过程。
x、论文专著。实验教师做到了把实验过程中的经验与作法、个人心得体会、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等。提升了教师的能力。
通过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并内化为责任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x、研究背景
现在由于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的不少人责任感不强,“自我”意识却很强,他们很少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相联系的,更没想到自己应负的责任.例如有的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不愿担任班团干部,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更不想参加公益劳动,怕的是影响自己的学习。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偏了向,他们虽然在学校接受的是“理想教育”,但是在社会上是“商品教育”,在家中则是“实惠教育”,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思想的影响,对社会服务和树立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兴趣。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丧失了那种对事业、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直至对全人类的责任心.所以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值得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我校把加强学生责任心培养看成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把它当作学校抓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口和突破口。
x、德育实效性研究的要求
从长期的德育实践来看,德育教育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年龄实际。从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定位分析,小学德育目标定位是使小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学阶段则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阶段则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与校规校纪教育。德育目标的错位,脱离了学生年龄与心理实际,难有实际效果。而德育方法的理想化也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正面教育,给学生提供了过分理想化、完美化的生活环境。而一旦他们步入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并最终导致他们对学校德育的怀疑,德育的持久作用必将难以为继。可见,理想化的德育方法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辩证施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教育学生自然也难获效益。
因此,学校遵循新道德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研究主张,确立了“中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研究”子课题,从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实践研究入手,尝试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为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提供有力的参考。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去写工作总结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学期我校按照学校德育子课题实施方案、本学期德育课题工作计划,在贵阳市实验区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的指导下,开展了德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养
(1)组织全体德育课题组成员摘要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了贵阳市“九五”课题研究成果《整体构建初中阶段养成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文集》中的有关文章。
(2)组织德育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实验区组织的各次德育课题研讨会和培训会。
(3)聘请了实验区课题组负责人雷老师到校参观指导德育活动课和进行德育课题科研专题培训。
通过这些学习、培训,使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当前德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领会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内容和内涵,学到了更多的从事课题研究的经验、知识和方法,提高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对开展科研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好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大家的科研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继续加强了《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
由于《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使用得到实验班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其他各班师生也纷纷要求实验使用,因此20xx年9月我校便在全校所有班级推广使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将《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推向了高潮。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各项德肓活动中,如何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用好《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并对《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出符合我校“农村性”、“民族性”特点的意见和建议,是学校此项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德育课题组通过思教处和教科处理问题将此项内容的完成情况列入了班主任等德肓课题实验人员工作考评和科研考评,要求各班每学期必须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为教材,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或班级建设活动等为形式开展2—4次质量高效果好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教育作用和功能,并为推广使用和修改完善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意见。通过《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使用,有效地指导了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充实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德育实效。
本学期德育课题组成员共完成论文22篇,活动课录像1个,其中7篇论文和活动课录像被送到今年的德育课题工作年会参加评奖
3、积极参加实验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
在贵阳市实验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工作中,我校参加了高中部分“二级目标和内容”的构建研究工作,现在贵阳市中小学“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目标和内容(试用稿)”已经出台,我校将在实验区第二阶段的“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的构建的同时,针对学校实际完成“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目标和内容体系”的适用于我校的“三级目标和内容”的构建研究工作。
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习在时间和内容上仍然感觉不足,满足不了搞好实验研究、多出研究成果,实现科研兴校的需要。研究工作依然显得十分薄弱。常规工作与科研(包括必要的学习)工作的矛盾没有能较好地解决?
本学期学校正在紧张进行新校搬迁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从不松懈。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德育子课题《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1、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课题组负责人卢世勇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秘书覃和秋主任具体负责,带领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和德育水平。本学期组织莫永秀、江自霜、韦文丹老师到兴义市参加全省和谐德育研究年会,学到了一定的优秀经验,也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2、发挥学校22位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老师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创建德育工作研究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德育工作主题明确。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学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题,围绕这个大主题,再制定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研究组成员对这套德育工作研究体系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才使这项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更有实效。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大门过道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和五心教育标语。学校荔泉书院陈列百年老校的历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邓恩铭的事迹和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园墙壁上展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良好习惯》及《师生图书推荐目录》等。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级的量化管理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量化工作以《荔波一小雏鹰争星》、《我为班级争光彩》为准则,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2)周德育课的开展:根据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本周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这个活动中有老师的专题教育,更有学生的实践参与。例如: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
(4)德育主题队会的观摩教育。
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和德育工作主题,组织开展主题队会活动评比观摩活动。本学期学校进行了一次主题班队会评比活动。为使各班的主题队会有成效,各班的学生团结协作,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搜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班级的团队意识,求新求异求好的思想都得到高层次的提升。
三、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
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课题组在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时,也相应的作了一些经验总结,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老师积极研究,认真探索,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体会形成文字,上升为理论,部分文章在各级各类获奖发表,如:12月24日,陈才玉老师的论文《伸出爱的手》在《中国当代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玉春艺老师的论文《诚信是明亮的灯塔》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表。江自霜老师的论文《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在《劳动时报》上发表。朱元玲老师的论文《给思想品德教育开个好头》在《黔南日报》上发表。欧红念老师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荔波教研》上发表,本学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共计19篇。张秋明老师的《我的家乡荔波欢迎你》等共计11篇论文、教学设计获省金茅杯和谐德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一、二、三等奖。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也在紧张地整理之中。
2、课题组老师的实验成果还表现在他们的工作和成绩得到学校及师生们的认同。胡国兰、徐荣慧执教的《我爱我家》和韦建仙、颜鑫执教的《让诚信永驻心间》获得省金茅杯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二等奖。姚志细、蒙转执教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一等奖。韦建仙、颜鑫执教的《最美少年梦》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三等奖等奖。何柯磊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胡森然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干部。
四、今后课题实验的规划和方向
我校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德育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已进行将近三年。在阶段性实验中亦取得了初步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很不够,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使之逐步完善。下一段应着力研究与实践如下几个问题:
1、继续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
2、重点抓好个案研究,以点带面,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从细小处入手,有待不断完善。
总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在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是进城打工子弟,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没有礼貌,学习状态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实验小学的孩子难教育是困扰在老师心中的难题。鉴于这情况,我便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这几个月,在市区两级教研室专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实践,及时反思,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
对于我来说,课题研究虽在以前搞过,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理念,教学方法已落后于当前的青年教师,所以当研究课题申报后,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和我校其他课题研究老师探讨,向专家请教,翻阅资料,借鉴已有的经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分析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进行。
2、分析课例,深入课堂,潜心钻研,总结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学习名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经验,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
3、总结经验,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可行性策略。
4、撰写研究论文,上传读书心得,教学案例分析,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课题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
1、大多数学生知道关心父母并主动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懂得了家长的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遇到事情会和父母沟通,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不再强词夺理。
2、在学校里,学生比以前文明了。午餐时不管在教室还是餐厅,做到了静悄悄,吃完饭还能主动摆放好桌凳,帮助阿姨打扫卫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犯了错误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3、以前升国旗时尽管老师强调,可就有同学说话,甚至有嬉戏打闹的,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这庄严而又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校园里很少看见果皮纸屑,吵嘴打架更是没有了。
4、学生更加懂得资源的珍贵,没有浪费水的现象,以前教室里到下午时到处是纸屑,现在没有了。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课题研究在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社会、家庭环境给学生的某些负效应应重视。
2、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接近尾声,但德育教育还要继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反思、总结中继续探索。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与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要坚持家校结合。
4、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老师结合课型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宜陵小学在“九五”和“十五”期间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几年来,我校得到了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为我们把脉,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校正在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紧紧围绕此项课题,开展了多项措施并重,各项课题和谐的教科研工作格局。
一、构建和谐网络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这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于是我们十分重视学校和家庭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教育网络。
1、让课题研究走进家庭
我们将课题研究具体落实在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工作中。学校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校访等形式向家长了解、汇报学情况。尤其是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毕业班老师们在家长会上抓住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进入中学,设身处境地为家长解决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普遍很高,部分家长意犹未尽,会后还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请教有关问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耐心地向家长解释,直至他们满意而归。
2、让课题研究走进社区
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分别邀请了市教育关工委的“五老报告团”、宜陵派出所、宜陵交警中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工厂,进行实习、考察,调查研究。
二、加强科研培训
我校的德育课题研究成员一般为班主任老师,因此,我们在加强对研究队伍培训的时候,进行了培训范围的再扩大,将全体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有志于教育科研课题的老师作为研究骨干的培养对象。
聘请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业素质、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再学习。20xx年4月份,我们集中德育课题组的成员以及宜陵镇全体小学班主任,聆听了市关工委黄主任所作的以“责任奉献”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学习,就是将所有学习心得文章整理成集,组织全体老师再次学习,让老师们以专家为引领,以身边的优秀为榜样。
每年暑假,我们都派出教师参加由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培训。最近,我们还参加了江都市教育局组织的课题负责人培训班。
“青蓝工程”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个亮点,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青蓝工程”进行了移植。在签署“青蓝工程”合同的时候,将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合同的重要内容。徐香老师拜扬州市教育局特级教师陈萍为师,陈萍老师作为《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委,经常进行研究讨论。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香老师代表江都市参加扬州市《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了扬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为我校德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获得又增加了一枚厚重的砝码。也激励了老师们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的信心。
三、强化过程管理
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和自觉行动,及时进行教育教学论文的推荐。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我们深感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全校各项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几年来,我校把教育科研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一把手校长亲自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从研究队伍的的建设,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研究的过程管理,给予了制度上的倾斜,并且将研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将课题研究和正常工作有效地融为一体,积极学习新的理念,收集新的科研信息,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重视研究成果的回收与总结。
四、张显校本特色
1、以德育课题引领其他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我校最大的课题,也是研究时间最长的课题,所以在德育课题引领下,重点抓好学校各项课题的研究落实工作,理顺大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定位与相互关系研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三项立项课题在经过组织申报、成功立项后,成功进行了开题。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尤其值得介绍的是,在德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的科研水平。这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又是一个创新,也是学区所有学校捆绑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校设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让人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张贴着百年老校的历史与未来。树人楼过道两侧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加上学校的规划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校园墙壁上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关注留守儿童
上学期,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排查了解。目前全校共有留守儿童643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学生有145人,父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51人。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7人。虽然所有学生都有了托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托管责任不能落实。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家校沟通不够,影响了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家庭和社会不能有效对接,影响留守儿童身心。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觉得: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不能忽视这样的现状,我们建立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档案,并且进行跟踪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且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同时,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了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留守儿童的思想品格和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老红军和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辛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平时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帮助差生补课、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端上一杯热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而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及时开展例如上述。“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中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 平时让学生阅读张衡、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爱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书籍画册,从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力量、感受心灵、时刻对比,从而使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得到勉励和启示,平时要教育学生特别注意理想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让学生在逐步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大目标中不断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小目标,让他们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不断克服许多外在困难,不断战胜自私、骄傲、懦弱等内在“障碍”,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内涵”。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如何去做。教育学生只有真正实现了远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瓦特从茶壶盖上受到启示发明的蒸汽机。张衡因翻遍了无数的*书籍才探索出救国救民的真谛。告知学生:远大的目标,伟大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只有从小事物做起,从自己感兴趣的那点事做起,你注重了持之以恒,你下决心去踏踏实实的做了,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人类的希望,现在的儿童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只有从小注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关于德育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德育工作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近几年来,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确立了“优化环境为基础,教育科研为先导,健体修德为特征,全面育人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形成了实施“快乐体育”为突破口,德体结合,全面育人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深化认识,明确思路
近年来,我校每学年都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其间,各年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训练当中,从队列队形到动作示范,都精心设计,加强训练。教师的参与激发了全校学生做操的热情,为了自己的班级能赛出好成绩,各班同学自发组织活动,做得好的同学帮助那些动作不规范的同学纠正动作,练习队列队形。许多原村小的学生因规模化办学而刚转入中心学习,他们也不甘落后,为了不给班集体拉后腿,他们有的课间在走廊上练习,有的抓紧在校用膳后的一段时间练习。有的同学还积极向班主任老师出谋划策。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在整个比赛活动中表现出的良好的精神风貌,令全校领导和教师心中为之一亮:体育活动不仅健体,也可以塑造学生心灵。这不正是我们所探求的创设德育载体、畅通德育渠道的重要途径吗?由此,我们便确立了“德体结合,以体兴德”的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形象性和具体性,学生经常处在活动的状态中,就要经常处理个人之间、集体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情绪都会得到充分的表现。因而,在全面落实体育大纲规定的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切实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努力创设德育氛围,使健康的思想道德在体育活动中感染、熏陶学生,从而达到“肌肉与灵魂的最佳组合”。
二、有的放矢,狠抓落实
(一)寓德育于体育课教学之中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体育教学要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以体兴德”的首要渠道。为使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德育氛围的创设。
为了更好地把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我校十分注重创设德育氛围。一是加大了体育实施的投入,改建了200米环形跑道,浇制了两块水泥篮球场和一块土制篮球场,开辟了50多米长的快乐体育长廊,添置了一整套的小学生快乐体育训练器材,在操场四周的围墙上,精心设置了典故、标语、运动图案、攀远墙,使学生置身其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
2、教师表率作用的体现。
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体育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里尤其容易占据位置,我们特别注重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了四名专职教师,每学期都专门召开体育教师会议三次以上,切实抓好体育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用教师的言行感染学生。要求体育课、活动课教师都必须提前到达活动场地,低年级体育课任老师,必须在上课前5分钟到班级门前领学生。教学与训练时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到位,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训练者,同时还是直接的参与者。教学之余,我校组织全体教工开展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比赛活动,让学生作为观众、拉拉队,使学生从激烈的比赛中感受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3、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校作为二十一世纪“快乐体育”实验学校,进行“快乐体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建立了“运动性正情绪对学生文化学习的折射作用”的研究课题。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不同的训练目的,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引进的快乐体育器材羊角球、腰足球、竹节跳绳等体育器械的功能,让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玩,充分体验到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在体质得到锻炼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优良的品质。
4、室内课德育因素的挖掘。
现行体育教材编排了不少室内课内容,如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等。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在讲授篮球、乒乓球等知识时,有针对性地选放一些录像,让学生了解篮球赛中队员们的团结拼搏精神,邓亚萍、刘国良等在乒乓赛中为国争光的顽强毅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中的礼仪课间操系列节目时,可以及时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二)寓德育于体育活动课程之中
体育活动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渗透德育的有效渠道。特别是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应得到加强,更应注重健体修德,因而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1、做好两操,激发学生活泼愉快的情绪和文明守纪的美感。坚持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有利于调节脑力劳动,降低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在操演中落实“快、静、齐”的要求,对学生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和纪律教育。为此,学校坚持“两操”检查评比制度,将“两操”列入一日常规检查打分之列,并在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同时将比赛的全过程用摄像机拍摄后,通过学校小星星电视台适时放给学生观看,使他们在自我欣赏中进行对比,增强荣耀,找出不足,以便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产生奋发向上的进取心。
2、开展班级体育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学校每学期都将体育活动课安排到总的课程计划中,并列为常规考核项目之一,要求班主任配合体育教师组织实施。全校33个班级由班主任、班委、体育课代表组织,由体育教研组精心安排后,各班按指定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腰间足球班级对抗赛,小男篮班级对抗赛、班级小组间跳竹节绳比赛、攀爬接力赛等,既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又锻炼学生的意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密切合作精神,收到了润物无声的德育、体育双成效。
(三)寓德育于篮球传统项目活动中
我校是江苏省小学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也是二十一世纪快乐体育实验学校。在体育训练与比赛中,篮球活动占据主要成份。以往的篮球训练与比赛,由于使用成人标准球架,面对高大的篮球架,即使高年级学生在训练与比赛之前也会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再加上几投不中,自然降低了对篮球活动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见其体验成功的愉悦确实无从谈起。而在快乐体育教学实施中,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添置了小篮球架四付,小学生投篮器两架,另外学校还自行设计了多人投篮练习网架一架。小篮球架、投篮器上的卡通图案、加上鲜艳色彩的刺激,提高了学生参与投篮训练的趣味性和自觉性,增加了学生投篮的命中率,让学生在活动训练中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提高了训练的质量。由于训练得到不断加强,学生们又对篮球有极高的兴趣,因而学校里经常会遇到班级与班级间的篮球对抗赛,学生们双休日自发的篮球赛,学校组织各班开展的篮球联赛,我校与兄弟学校的篮球邀请赛等,加强了班级与班级的交流、学校与学校的联谊、学生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比赛场上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赛风,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德体结合,推进素质教育
围绕“德体结合,以体兴德”的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学校建立了“校园文化需体现的德育功能”和“运动性正情绪对小学生文化学习的折射作用”的课题进行研究实施,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98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的验收,99年通过了江苏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验收和江苏省实验小学的验收。99年江苏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在常州召开现场会期间,我校作为示范点接受了与会代表的参观,一场全校性的快乐篮球活动,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赞赏。99年我校还成功地召开了常州市快乐体育现场会。学校多年被评为金坛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金坛市优秀中心小学、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卫生模范,99年被评为常州市创树先进单位。2003――2004年度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
“以体兴德、德体结合”的指导思想,促进学校德育、体育的开展,也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打下基础,今后,学校将继续以此为契点,不断探索、改革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以使德育之花在体育园地上开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