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交通建设与管理编辑部

2023-12-11 03: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交通建设与管理编辑部

值得。上海市交通建设管理中心编制是非常值得去,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是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所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 负责本市交通建设项目推进、交通建设市场监管和交通建设行业发展等工作。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被授予“2021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点实验室

寒区道路工程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寒区公路路基工程技术研究:寒区公路路基稳定性评价体系及长期可靠性量化评价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及在解决路基稳定性问题中的应用;环境—冻土—工程间相互作用关系。(2)寒区公路路面工程技术研究:寒区公路路面加铺与评价技术;寒区路面路用性能及耐久性。(3)寒区公路维修养护技术研究:寒区公路路面评价与养护技术标准;寒区公路养护技术与工艺。(4)寒区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研究:混凝土冻融破坏防治技术;寒区桥梁与涵洞基础稳定性及新型桥涵结构建造技术;寒区隧道工程防冻技术。寒区道路工程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03年2月,其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交通部青藏公路科研组及其所依托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实验室(1953年成立,后更名为科研试验检测中心)。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3人,流动人员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7人,拥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占65%以上,组成高水平的学术团队;8人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后2人),9人获得硕士学位,学术梯队人员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占56.7%,且有40%在读博士、在读硕士持续补充高学历人才;研究人员中有15人成为45岁以下部(省)级以上项目负责人; 实验室现有总建筑面积3194m2,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543万元,实验设备160余台(套),总价值1228万元。先后共承担与寒区道路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科技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7项,横向合作课题4项,其他科技项目8项,为青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铁路、漠河机场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不仅涵盖了高原多年冻土区,也涵盖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涉及到公路工程、铁路工程与机场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实验室研究人员依托研究课题或利用实验观测数据累计发表论著200篇,其中:中文版著作10部(含参编行业规范3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7篇,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国内学术会议报告9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1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20项,其中3项被纳入交通行业技术规范,取得13项国家专利。工程结构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业务:1. 港口工程施工力学;2. 信息化施工监控;3. 港口工程的结构耐久性;4. 港口工程新型结构型式及其推广应用技术的研究;5. 外海施工新技术。工程结构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华东地区港湾工程建设重要的科研机构,现实验室共有正式员工61人,客座专家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9人、中级技术人员20人,拥有各类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港工技术与管理》期刊编辑部,从事港口工程结构、海工建筑材料、地基处理以及水运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级、交通部及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励约40项,其科研成果和产品在华东、华南沿海的港口码头与桥梁中获得广泛应用。实验室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的试验研究项目,包括东海大桥承台施工过程的应力场与温度场测试、洋山深水港的桩基测试等,其中自行研制的氯离子渗透仪在很多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室现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结构试验设备,可从事港工结构与桩基础的各类结构试验和桩基试验,尤其是在现场试验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实验室现有主要试验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这些仪器设备具有智能化、小型化、检测方便、精度高等特点,完全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判断、数据整理的模式,在量测过程中使用微机全程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均由相应的配套软件进行处理,软件均为开发的Windows版本,使用和操作直观、快速、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验室在港工结构和桩基的现场试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静力试验设备、室内外静、动态数据采集和测试分析系统以及结构安全检测设备方面也基本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购买的瑞士产的三向位移计为国内首次引进,它可以连续监测相邻两点间的三向变位,与传统的应变测试方法相比,测点成活率非常高,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获得三个方向的变位值,而无需通过应变值推算,避免了累计误差。该仪器在国外常被用于桩基与大坝的变形观测,代表这类测试技术的先进水平。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业务:1. 疏浚、吹填工程的工艺研究;2. 疏浚设备与机具的试验研究;3. 疏浚控制技术研究;4. 取砂、吹填造陆及筑堤技术研究;5. 环保疏浚技术与工程环境影响控制;6. 新技术预测、跟踪及研发。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大型、综合、设施先进的疏浚技术实验平台,也是赶超国内外疏浚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实验基地。同时也是一个面向疏浚工程、面向疏浚市场的开放式研究中心,努力为我集团疏浚事业及国内同行提供一流的专业技术服务。实验室拥有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试验大厅和检测中心及大量室内外试验分析仪器和设备,检测中心下设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50m X 5m X 2m的疏浚水槽及疏浚台车系统为目前国内最大。此重点实验室为2002年新建,在基建工程中就已经开始承担相应课题的研究,包括国家863环保疏浚研究项目等十几个项目,获国家奖三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建筑材料重点试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业务:1. 高性能混凝土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2. 特种混凝土配制、施工成套技术研究;3. 防腐材料和防腐技术研究;4. 工程材料产品开发研究;5. 已建工程检测、评估和维修技术研究。实验室共有人员2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下设混凝土材料试验研究室、腐蚀与防护实验研究室、高分子材料试验研究室、环境工程材料试验研究室、建筑材料检验室、工程技术服务部等专业室。实验室拥有3000kN恒应力试验机、海水腐蚀模拟试验机、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精度自动电位滴定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混凝土氯离子腐蚀测定仪、混凝土孔结构测定仪、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仪等代表着国际材料研究领域的高尖端仪器设备。1986年建立的暴露试验场是国内最早的。桥隧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与主要业务:1. 大跨径桥梁架设技术研究;2. 桥梁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研究;3. 桥梁检测、评估与加固技术研究;4. 桥梁新材料研究;5. 桥梁施工新设备研究;6. 桥梁深水基础研究。桥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从事桥梁工程、城市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在大跨径桥梁施工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在职固定职工35人,客座研究人员31人。实验室具有各种仪器设备50多台(套)。自成立以来共完成科技部、交通部、集团及横向联系课题 37项,技术服务多达10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自行研制开发的自动液压爬模系统、特大桥施工挂蓝、下行式架桥机等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自动液压爬模系统成功的应用于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主塔施工;特大桥施工挂蓝应用于云南元江大桥、江苏五河口大桥和湖北鄂黄大桥等;下行式架桥机用于军山大桥南引桥施工、武汉轻轨I期工程等;海水拌制泥浆对钻孔桩耐久性的影响和海工混凝土及阻锈剂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最早开发的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应用于国内多座特大桥梁的施工,在国内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领域具有良好的声誉,在苏通长江大桥、舟山西堠门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中应用。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业务:1. 近岸海洋土和软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及其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2. 岩土工程现场原位试验和原位观测技术的研究;3. 软土土结构的加固或补强技术研究;4. 特色土的基本理论研究;5.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理论研究。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优势,是中国从事软土地基加固机理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具有近五十年的试验研究经验,多年来在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开发、港口工程地基计算理论研究、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岩土工程现场测试、软土地基加固现场检测、岩土工程室内实验、土工合成材料的试验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在近海海洋土和软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及其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岩土工程现场原位测试和原位观测技术的研究、软弱土结构的加固或补强技术研究等方面保持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如六五期间完成的真空预压加固技术、九五期间完成的海上CDM工法等国家级课题。同时还主持和参与了多本规范的编写。实验室现有人员64人,其中教授级高工8人,高工16人,各种仪器设备100多台(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