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众医学杂志历任主编

2023-12-09 21: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众医学杂志历任主编

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主持编写医学教材40余本。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西子湖畔一个“书香世家”,18岁那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预科班学习德语。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慕尼黑市立医院、都尔市立医院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门医师证书。1942年,裘法祖在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被慕尼黑市的一家医院聘用。这时,二战已渐入尾声,纳粹德国开始溃败,慕尼黑遭到盟军的轰炸。裘法祖所在的施瓦本地区医院,在慕尼黑市郊50公里外的巴特托尔茨开设了一所战地分院,裘法祖任分院院长。在巴特托尔茨,裘法祖每天都要给3~4名在轰炸中受伤的德国人做手术。他高超的医术备受病人推崇,当地居民把他称为“永远不知疲倦的中国神医”。1945年受聘为都尔市医院外科主任。1945年,他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生裘罗懿(Loni Konig)结婚。1946年,他们的大儿子诞生。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裘罗懿加入中国籍。1946年10月回国,即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现同济医院)任外科学教授,矫形外科主任历时40年。1947年裘法祖偕德国夫人裘罗懿告别了在德国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成为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外科主任。为了改变当时我国外科医学的落后状况,裘法祖全身心投入工作,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就打开了新局面。 1948年,基于“医学归于大众”的理念,创办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并任主编10年,为该杂志撰文。1978年后,担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1981年任武汉市医学院院长,1984年迄今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裘法祖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尤其擅长腹部及基本外科,对外科其他分支:脑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等同样造诣精深,对我院外科系各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诸多的心力;是推动我国腹部及基本外科的专家。他主持创建了我国 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是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1960年在首创胃底环扎术和胃底横断的基础上,于1972年又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为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一种崭新的断流型手术,在国内广为应用。新术式改进不下20余种。1979年,裘法祖率卫生部中国器官移植代表团再次回到德国,并和已在德国等候的妻子专程去探望86岁的岳母。 他主张对青年医师要“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强调外科 医生要“会做、会写、会讲”是谓“三会”的学风。他亲手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外科人才,不少已成为国内知名学者。裘法祖一惯重视科学研究,由他提出并亲自主持或指导的大型外科科研专题: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门解剖与肝切除术、肝移植等在国内部开展较早。其中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肝移植研究获1979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他撰写论文200余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基础分册)、并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四~六版(国边重点出版物)以及全国高等医药院学教材《外科学》。他是《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实验版税杂志》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并积极组织了全国服务部外科学术仁义、第九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全国第一次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自1957年起他就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历任全国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总编,他还是全国知名的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创刊者之一。多年来,裘法祖教授为发展中德友好的学术交流尽心尽力。1979年率我国器官移植考察组赴西德六大城市访问,重开了两国医学界联系渠道,并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等5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984年他发起组织了中德医学协会,任中方理事长。1985年获得联邦德国政府授予的大十字勋章的殊荣。同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授予名誉顾问。1978年裘法祖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全国首届科技大会。他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民全国人大代表。他被认为外科全才,他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新的手术方法,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不亚20多种。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等。近10年来,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与胆结石成因的研究。在他的具体领导下,自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并开始生产。2004年,裘法祖院士从医65周年暨90寿辰之际,湖北省政府授予裘老“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1932年,浙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前往德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9年-194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许华平(Sch-waibing)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头衔。1945年-1946年6月,德国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947年-1954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2008年5月26日,裘法祖院士在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42名专家们一起,为汶川地震灾区来汉的42名伤员会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教授裘法祖院士因病抢救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8时46分不幸逝世,享年94岁。

有关"裘法祖"的

  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外科学家,有“中国外科之父”之称,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

  个人简历

  1932年,之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

  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前往德国留学。

  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9年-194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许华平(Sch-waibing)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头衔。

  1945年-1946年6月,德国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

  1947年-1954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

  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

  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今,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

  外科贡献

  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20余种。比较突出的有:

  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实验研究

  实验室创建

  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1980年,创办武汉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任所长。

  研究论文

  裘法祖,夏穗生.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手术的讨论.中华外科杂志,1955,3:351.

  Tjiu FD, Chen CS. Schistosomiais japonica cerebri, Berichtubereinenoperative behandelten Fall. z Chir, 1953, 78: 1985

  裘法祖,夏穗生,戴植本.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操作体会.中华外科杂志,961,9:827.

  裘法祖.进一步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措施.中华外科杂志,1981,19: 193.

  裘法祖.再论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实用外科杂志,1990,4:195.

  医学教育

  大众医学知识传播

  1948年,基于“医学归于大众”的理念,创办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并任主编10年,为该杂志撰文。

  相关医学法律起草

  1999年5月《中国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

  1999年5月《人体器官移植法》

  专门高级人才培养

  教材编著

  裘法祖主编.《一般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第3版, 1989;第4版,1995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第5版,1991

  裘法祖,张涤生,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曾宪九,袭法祖,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学术期刊

  1980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任主编。

  创办《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首倡同济医科大学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合办《德国医学》中文版,并任主编。该杂志由德方提供原版杂志,中方选译编辑,为中国大专院校与国外合办的第一份杂志。

  曾担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腹部外科杂志》总编辑、《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英、德文版)主编、《德国医学》(中文版)主编。

  得意门生

  吴孟超

  吴在德

  龚建平

  戴宗晴

  创立基金

  2004年,创立“裘法祖外科医学青年基金”。

  主要荣誉

  1978年,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

  全国劳动模范

  1985年,联邦德国政府“大十字功勋”勋章

  200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奖

  2001年,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

  200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2004年,获得“人民医学家”称号

  2004年,德国宝隆奖章

  2004年,中国肝胆外科“突出贡献金质奖章

  异国婚恋

  1945年,他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学生裘罗懿(Loni Konig)结婚。

  1946年,他们的大儿子诞生。

  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裘罗懿加入中国籍。

  语录辑要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做人嘛,我有四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裘法祖的后世纪念

2014年11月 15日上午9时,纪念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同济医学院举行,校党委书记路钢主持会议。卫生部原副部长何界生、殷大奎,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赵继宗,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杜贤,《大众医学》杂志社执行主编贾兴义,美国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任主席Hevry Pitt,国际外科俱乐部前主席Renzo,中日留学生联谊会会长汪先恩,裘法祖院士亲属裘华徕,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代表王冰,校领导王国斌、马建辉,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兄弟院校和附属医院领导,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协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的代表,原同济医科大学部分老领导、老专家等15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裘法祖有哪些创新成果可当上院士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裘法祖学擅长腹部及基本外科,对外科其他分支:脑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等同样造诣精深,对我院外科系各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诸多的心力;是推动中国腹部及基本外科的专家。他主持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是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同时他又是中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
裘法祖一惯重视科学研究,由他提出并亲自主持或指导的大型外科科研专题: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门解剖与肝切除术、肝移植等在国内部开展较早。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研究。他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新的手术方法,改进的普通外科手术20多种。
他被认为外科全才,他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新的手术方法,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不亚20多种。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等。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与胆结石成因的研究。在他的具体领导下,自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并开始生产。[6]
20世纪世纪50年代,他开创了中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为上百万患者开辟生命之路;70年代,他主持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手术时间缩短3小时,治愈率提高到80%以上,这一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研究。他主持的肝移植至今保持“手术例数最多”和“存活时间最长”两项全国纪录。他改进的胃大部切除手术,胃肠吻合前先缝扎胃黏膜下层血管,使手术后吻合口出血大为减少;改变国外切除胃体积75%以上的老规则,切除部分仅稍稍超过50%,术后病人不会发生小胃症状,溃疡又不会复发,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论文著作
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主持编写医学教材40余本。
他撰写论文200余篇,主编了《一般外科手术学》、《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基础分册)、并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四~六版(国边重点出版物)以及全国高等医药院学教材《外科学》。
教材编著
裘法祖主编.《一般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裘法祖主编.《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第3版, 1989;第4版,1995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第5版,1991
裘法祖,张涤生,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基础.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曾宪九,袭法祖,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学术期刊
裘法祖,夏穗生.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手术的讨论.中华外科杂志,1955,3:351.
Tjiu FD, Chen CS. Schistosomiais japonica cerebri, Berichtubereinenoperative behandelten Fall. z Chir, 1953, 78: 1985
裘法祖,夏穗生,戴植本.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操作体会.中华外科杂志,1961,9:827.
裘法祖.进一步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措施.中华外科杂志,1981,19: 193.
裘法祖.再论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实用外科杂志,1990,4:195.
首倡同济医科大学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合办《德国医学》中文版,并任主编。该杂志由德方提供原版杂志,中方选译编辑,为中国大专院校与国外合办的第一份杂志。
曾担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腹部外科杂志》总编辑、《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英、德文版)主编、《德国医学》(中文版)主编。

人才培养
裘法祖是临床医学家,可他大半精力花在了医学教育上。在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22年中,他主持编写了以五年制医学教材为主体的50多种医学教材。中国现在的外科医学主流教材,都是他一手策划和组织编写。
裘法祖还是一位卓越的医学教育家。他总结出了一套因材施教、量才委任的独特严谨的教学方法,他还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受教于他的学子中,有一大批已成为中国医学外科界的骨干,其中有国内外知名的肝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首创断肢再植术之一的钱台庆教授和后起之秀外科专家韦加宁等。[8] 学生有:肖传国、秦国才、吴孟超、吴在德、邹声泉、龚建平、戴宗晴、陈孝平、钱允庆。

社会任职
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民全国人大代表。[6]
1947年-1954年,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
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
自1957年起他就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历任全国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总编,他还是全国知名的科普杂志《大众医学》的创刊者之一。[6]
1978年后,担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1981年任武汉市医学院院长,1984年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6]
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1984年他发起组织了中德医学协会,任中方理事长。[6]
2000年-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

获奖记录

荣誉称号

▪ 2004-12-06 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裘法祖教授"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5] (获奖)
▪ 1978 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6] (获奖)
▪ 1945 获德国“外科专家”称号[2] (获奖)

所获奖项

▪ 2004 德中医学协会授予裘法祖和其夫人裘罗懿首枚“宝隆”奖章[2] (获奖)
▪ 2003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 (获奖)
▪ 2003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 (获奖)
▪ 2001 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生奖”[2] (获奖)
▪ 2000 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奖”[2] (获奖)
▪ 1996 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 《外科学》第四版 (获奖)
▪ 1994 卫生部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优秀教材奖[2] 《外科学》第三版 (获奖)
▪ 1988 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2] 《外科学》第二版 (获奖)
▪ 1985 德国政府授予的大十字勋章的殊荣[6] (获奖)

人物影响
2004年,创立“裘法祖外科医学青年基金”。
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基金是由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将他个人多年来获得的各种奖金全部捐赠出来设立的,主要用于奖励在普通外科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45岁以下(含45岁)青年外科医师。该基金于2005年设立后,每年评选、奖励1名至2名中国杰出的外科年轻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