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论文

2023-12-11 18: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论文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呼声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着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几十年的反复讨论,大家对小学语文教学性质和任 务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这就是:小学语文学科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 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 务。
  在这里,我想就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和方法提出两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小语界的同仁。
  一、突出词和句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
  对于语文科的名称,叶圣陶先生有个权威的解释: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就是说,语文科既要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又要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但我认为,其 重点是发展儿童的书面语言。因为第一,从学生发挥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看,无论是接受、检索、保存和传递 信息,还是创造新的信息,主要依靠书面语言;第二,从学生学习语言看,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存在重大 差别,前者比后者复杂得多,因此学习起来也困难得多。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说出来是口头语言,写下来就是书面语言;说得好就一定书面表达得好。这是不理解口 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存在着重大差别的片面认识。当然,“文本于语”,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必要条件。从语 言发展的顺序来说,口头语言的发展是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的,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再说小学生(特别是低 年级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不够完善,所以在要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须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 发挥作用,即将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语言,借助口头语言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因此现今的小学语文 教学采取“从说到写”的策略是正确的。但是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必要条件;说得好未必一定写得好。书面语 言和口头语言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人的书面语言是在交谈者不在场的条件下产 生的,因此它必须是独白语言,只能用语言手段来表达信息的内容,并且运用视觉符号。但是口头语言是交谈 者在场的情况下,在直接交际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它是对话语言,可以用非语言手段(如动作、声调、脸部 表情)来表达信息的部分内容,并且运用听觉符号。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从产生语言功能的心理本质 来看,书面语言是完全不同于口头语言的另一种过程。书面语言是语言的代数学,是有意的、自觉的语言活动 中最困难、最复杂的形式。”
  根据许多语言心理学家的研究,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下述四项参数的值上有重大差异:(1)情境率, 即:情境成分的数量/省略和代用成分的总数;(2)词语的不重复率,即:语言表达中不重复的词的数量/ 语言表达中词的总数;(3)鉴定率,即: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词语数/语言表达中词的总数;(4)积 极率,即:语言表达中动词的总数/语言表达中词的总数。简言之,规范的书面语言是上下文一致(即情境成 分很少)、句子连贯、词语丰富、能很好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积极面的语言。
  要让学生掌握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就必须让他们进行比较严格的词、句、段、篇的训练。但是我很同意 有人提出的“小学阶段要强化词句,淡化篇章”的主张。因为词和句(包括句群)的训练是篇章训练的基础, 而且小学生的智慧发展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概念思维为主要形式,这个年龄阶段是掌握 词和句的最佳期。如果小学生不着重进行词、句训练,那么他们进入初中和高中后就很难再将语文学好。因此 ,我认为小学的阅读教学应在让学生一般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手法的基础上,着重让他们进行品词 品句训练,进行语感训练。小学的作文教学应在让学生掌握观察、审题、立意、谋篇等一般技能的基础上,着 重让他们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例如,某校有位三年级语文教师让学生们写了一篇童话体作文。如何评讲?我 建议这位教师不要面面俱到。除了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修改错别字外,主要应根据词语的 多样性、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子的连贯性这三项要求修改语言文字,而且可以先共同修改一篇。后来这位老师 引导全班学生很成功地修改了一篇题为《森林又安静了》的文章。原文如下,有横线的词句学生们都一一作了 修改。
  森林又安静了
  今天,天气多好啊!森林里的小伙伴都到大草地上来玩,有小狗、小猫、小鹿、小刺猬、小兔……它们玩 得多快活呀!①有一只老虎出现在它们面前。老虎恶狠狠地说:“你们这些小家伙,这是我的地方,②快走, 快走。”小兔和小猫说:“老虎你不要再称霸了,你要是称霸,我们就告诉大象伯伯去。”老虎说:“大象算 什么,我是森林之王。”小松鼠说:“咱们告诉大象伯伯去。”小猴子说:“对,对,③告诉大象伯伯去。” “我谁都不怕!”老虎说,④“你们告诉大象去好了,反正我是森林之王。”
  小兔它们真的告诉大象伯伯去了。
  大象说:“⑤小动物们,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小动物们说:“⑥它在欺侮我们。还,还说您的坏话呢。”大象说:“带我去看看。”⑦小动物们把大象 带到⑧那里。大象把鼻子一甩说:“老虎你听着,你要再欺侮小伙伴,我就对你不客气。”老虎说:“那我们 就比比看,谁本事大。”⑨大象伯伯也不用鼻子甩,就用腿轻轻一踢,把老虎踢得很远很远。
  小动物们(10)快活得说:“好,好,好。”
  森林又变得平静起来。
  ①这一句和前不是并列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应改成“忽然老虎出现在它们面前”。
  ②既然老虎是用恶狠狠的语气说话,那么“快走,快走”最好改成“快滚,滚。”
  ③前面已经出现了两次“告诉”,这句可
  改成“去找大象伯伯”。
  ④前面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告诉”,这句可改成“你们去找大象告状好了”。
  ⑤文章中共出现四个“小动物们”,用词太单调。这里可根据大象伯伯慈祥的性格,改成“小朋友们”。
  ⑥“它”是谁?大象不明白,应该改成“老虎”。
  ⑦为避免用词重复,“小动物们”可改成“大家”。
  ⑧“那里”是什么地方?读者不明白,应改成“大草地上”或者“老虎面前”。

浅谈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学科,是人们进行交际和交流的工具。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阶段,可见他们对学好语文不仅是日后交流的工具,也是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浅谈小学语文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提出问题

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构想

(一)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教学程序可用下图式表示:

三、研究实施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 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5.练习运用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6.开拓延伸 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四、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2.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学贵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一)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开展各种活动,把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乐趣化。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时间不长等特点,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其一,适当的讲故事,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的书法家,到今天还流传着他们的奇闻轶事。如王羲之“力透纸背”的故事,柳公权勤奋学习的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从而受到启发,在学习过程中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

其二,搞比赛,可以使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字教学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教学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教学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作为基础语言学科,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会更有利教学效果的提高,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驰情其中,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巧用煽情,产生思想的火花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只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育改革理念,广泛提取成功经验,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思考,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问题与解决方法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问题与解决方法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问题与解决方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口语化、方言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为此,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语言艺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和规范语言,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文章指出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的重要性及作用,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语言艺术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艺术;课堂教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逐渐提高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的重要性及作用

我们都知道,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的需要也在发生变化,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对于教材内容的调整、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而对教学对象来说,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相比,变化也比较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如今自媒体的影响下知道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述,既要准确地传达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信息,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还不够多,学习经验也比较少,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还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而且也离不开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教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知识,这也能够体现出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口语化现象严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口语,影响了语言艺术性的发挥。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口语化现象严重,表现为教学语言主观随意、表达不完整、话语不流畅、缺乏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等。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语言烦冗拉杂,比如有些教师的口语中经常会无意识地重复某个词语或者某句话,如“这”“那”“这个”“那个”“是吧”“也就是”“对吧”等,这些口头禅或语气词的重复使用,严重影响了语言的简洁性与规范性,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方言化现象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增强,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但是,由于受地域和自身的影响,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普通话并不是人们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是使用当地的方言进行教学,学生的朗读和师生互动语言充满“本地特色”。另外,有些教师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习惯性用语,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的养成,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语文作为规范学生读音、教会学生识字的重要课程,在进行语文教学及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必须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三)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把握较弱

艺术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发现,在现代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语言艺术的把握不够准确,运用不恰当,表达不到位,使得语言的艺术性没有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么语调平淡,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没有丝毫滋味,无法给学生带来美感;要么教学语言陈旧、缺乏个性,充当“传声筒”和“复读机”的角色,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么夸夸其谈、滔滔不绝,致使学生抓不住中心思想,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语言艺术的方法

(一)语文教师的教育语言要规范

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并规范语言表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方便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有效途径。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文字的传承主要是通过语文学科来实现的,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这也是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也非常重要,因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教师的语言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

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是指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述时要注意语法应用的正确,要合乎逻辑;要尽可能地使用书面语,避免使用口头禅,特别是个人习惯中的后缀或重复性的表述。教师的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坚决避免出现语法性错误。课堂上,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也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切勿随意地进行表述,否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表达,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进行表述,还要提醒学生务必注意。教师在课堂上要意识到规范使用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定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利用课堂教学细节来影响学生。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恰当的幽默是教师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运用恰当的幽默语言,往往能起到鞭辟入里的效果。它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幽默的'心态、乐观的信念以及高尚的情趣,更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调查发现,学生更喜欢幽默型的教师。受欢迎的教师,能运用机智、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能绘声绘色地展现教材内容,增强教学的表现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恰到好处、妙趣横生的语言能对学生不露声色地加以点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获得教育。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能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但是,运用幽默的课堂语言进行教学,不能只关注表面上的热闹,还要把握好幽默的尺度,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使幽默教学获得实效。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最终是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渐展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需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流程,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所以教师语言一定要具有启发性。

所谓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不仅仅能够给学生传递知识,更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的深度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当然,这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会更高,需要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自己掌控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多以激励性为主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激励性的教学语言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年龄较小,主动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主动学习的意识都较为欠缺,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被肯定,特别是在人前。所以,广大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全面地看待学生,要摒弃用单一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以鼓励,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作为教师也不能回避问题,一定要有耐心,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思考问题。对于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性,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课堂语言评价中也要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不是泛泛地说“好”“正确”“你真棒”……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切实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避免流于形式。

总之,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意味着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要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要注意应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使用启发性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也要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多总结,勤思考,一定要重视语言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并坚决地予以改正,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和高效,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强大的保障。

四、参考文献

[1]肖慧.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2]邓倩.小学教师运用语言艺术促进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

[3]唐燕.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13(6).

[4]刘兰玲,薛红梅.传情激趣启智-漫谈教师的语言艺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4).

小学语文 论文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