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东工业大学期刊目录

2023-12-09 18: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广东工业大学期刊目录

刊名: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 广东工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小16开ISSN: 1671-623XCN: 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原刊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7)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11年)

如何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图书馆馆藏目录检索系统?

使用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的校园IP登录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图书馆网站。然后在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图书馆网站上找到馆藏目录检索系统使用自己学号登录进去即可。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经、管、文和艺术等多科性协调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于2001年4月成为广东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2004年4月,经广东工业大学申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广东省首批本科独立学院。该学院坐落在广州市增城广州华立科技园,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现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11524人,设有21个本科专业。校园总占地面积915亩,校舍面积约20万平方米。学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

广东工业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广东工业大学招生代码是1184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广东工业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广工”,位于广州市,是广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国家“111计划”、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主要成员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前身可追溯于1958年开办本科的广州工学院。建校初期,广东科技学院、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等科研院所相继并入,历经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工学院等校史。1995年广东工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广东机械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学校历史

广东工学院

广东水利电力学院

1952年,广州高工、北江高农、兴宁高工、海南农校、广西第六工校合并组建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校。

1953年,更名为珠江水利学校。

1954年,并入武汉长江水利学校。

1955年,更名为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

1959年1月,广东电力学校、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广州水利学校、广东省电业局广州中心试验所合并组建广东水利电力学院。

中南科学技术学院

1954年,创办广州市基建交通班。

1957年,更名为广州市技术学校。

1958年,广州业余工学院并入,更名广州高等工业学校;10月23日,升格为广州工学院。1961年6月,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工学院合并组建中南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工学院

1962年9月,广东水利电力学院、中南科学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学院 。

1970年11月,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

1982年6月,复名广东工学院。

广东机械学院

1956年,创办广东省机械学校。

1968年,学校停办。

1978年12月,学校复办,升格为广东机械学院。

华南建设学院

1956年9月,创办广东省城市建设局干部培训班。

1957年,更名广东省土木工程学校。

1958年8月,升格为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63年秋,学校停办。

1965年9月,复办为广东省土木工程专科学校。

1968年,学校再次停办。

1973年,更名为广东省工程建筑学校。

1985年9月,更名为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91年7月,并入华南建设学院。

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330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多人,正高级职称400多人、副高级职称约700人;拥有全职院士1人,聘有外籍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100多人次,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100多人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教学名师16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设有21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2个研究院,拥有本科专业82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智能感知工程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通过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生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建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通信工程、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环境设计

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应用数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

广东省“冲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4个。

截至2021年6月,2015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8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82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

学书期刊

《工业工程》杂志(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简称IEJ)属于工业工程领域重要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内容涵盖:经营战略,决策研究,制造系统,物流系统,设施规划,工作研究,成本分析,工程经济,质量保障,诊断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人机工程,生产组织,人力资源,组织重构等;已经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工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2018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然科学卷),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类),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该刊的特色栏目是“可拓论坛”,并不定期开设“本刊特稿”专栏,刊登不同学科方向的特约稿件、前沿综述;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数据库(INSPE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Irichsweb)、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工程技术电子信息网、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 、台湾地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收录。

《社会工作与管理》是社会工作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管理,聚焦广泛的社会问题、政策及其相关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1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牵头推动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地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先后与中国国(境)外150多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巴人工智能卓越中心;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规章制度

为了调动计算机学院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学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规范学院的科研活动,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科技工作制度。第一条 科研工作量要求(一)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三年内应完成累计科研积分180分;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三年内应完成累计科研积分90分;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三年内应完成累计科研积分30分。(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二年内至少参加一项科研(纵向或横向)项目。(三)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每年至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每年至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论文发表后将复印件(含杂志的封面、封底、目录)交学院科研秘书存档。(四)学院根据学校下达的科研总经费任务指标,每年年初将按各科研团队或教师个人使用学院场地、设备等资源情况以及教师职称情况,分块下达个人或团队的科研经费任务要求,科研经费任务完成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依据。第二条 项目立项管理(一)按学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立项,并在学院登记备案。(二)科研项目在学校立项后,须将立项材料(纵向项目的任务书、合同书,横向项目的立项合同等)复印件交学院科研秘书存档。第三条 科研经费管理按学校的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第四条 固定资产管理按学校的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第五条 科研奖励(一)科技成果奖凡我校完成并取得各级政府奖励的科技成果,学院给予奖励。奖励的标准见表1和表2 。申请奖励的项目必须以“广东工业大学”为完成单位。以广东工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奖励奖金为全额;以广东工业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奖励奖金为获奖奖金的20%,以广东工业大学为第三完成单位,奖励奖金为获奖奖金的10%,其余的为5%。同一成果多次获奖,按其最高奖项颁发奖金。表1:自然科学研究类成果奖励标准 序号 奖励类别 学院奖励金额(元) 1 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00000 2 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70000 3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0000 4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00 5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0000 6 广州市、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0000 表2: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类成果奖励标准 序号 奖励类别 学院奖励金额(元) 1 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50000 2 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30000 3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00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0000 5 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7000 说明:学院鼓励我院教师申报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奖,对获得其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的,在课题组提出申请、主管科研副院长审核、提交学院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可以适当给予奖励。(二)科技论文奖我院教职工出版科技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被收录的高水平论文,学院给予奖励。奖励标准见表3。表3:科技专著、论文奖励标准 序号 奖励内容 学院奖励 1 外文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的论文 8万元/篇 2 在IEEE Transaction、ACM Transaction上的且被《SCI》或《EI》收录的论文 4000元/篇 3 学术期刊上发表且被《SCI》收录的论文 3000元/篇 4 学术期刊上发表且被《EI》收录的论文 1000元/篇 5 会议论文且被《SCI》、《EI》收录的 500元/篇 6 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及国外学术专著的译著 1000元/部 说明:1.只对第一署名单位为广东工业大学的论文奖励。2.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指导教师排名第二的论文,可按导师排名第一的50%奖励。3.一篇论文以最高标准奖励,在下一年度获得更高奖励时,可补发奖金差额。4.原则上对SCI、EI、ISTP收录的会议论文,每位教师可在学院申请报销论文版面费一次,其中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的论文报销版面费的50%。5.学术专著须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确认。(三)专利、软件版权奖我院教职工获得职务专利授权(广东工业大学为第一专利所有权人),学院将给予奖励,奖励标准见表4。专利权我校独享的专利按100%计;与外单位共享专利权的专利有权益约定的按约定比例分配,没有约定的情况2个单位共享按50%计,3个单位共享按33%计,以此类推,专利权证书中无我校署名的不予奖励。软件著作权我校独享的按100%计;与外单位合作的按合作单位数量分摊计算。表4:获得专利授权奖励标准 类别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软件著作权 奖励(元/项) 4000 1000 500 1000 (四)项目立项奖学院鼓励我院教师积极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资助的我院教师给予奖励,奖励标准见表5。以广东工业大学为承担单位,奖励奖金为全额;以广东工业大学为第二合作单位,奖励奖金为获奖奖金的40%。表5:高水平项目立项奖励标准 序号 奖励内容 学院奖励 1 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 1万元/项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5000元/项 3 教育部及国家其他部委的科研项目 3000元/项 对承担国家级其他科研项目的,在项目课题组提出申请、经主管科研副院长审核并提交学院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也应给予奖励。第六条 科技先进工作者学院对为我院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学院科技先进工作者奖励名单主要根据科研工作业绩考核情况(到校经费排名、高水平项目获资助情况、高水平论文发表情况、成果及获科技奖排名等情况),经学院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公布,学院颁发奖状及一次性奖金300元。科技表彰在每年年初进行,表彰上一年度的科技先进工作者。第七条 学院科技奖励每年一次,一般在年底进行,奖励上一年度的奖项。漏报奖项原则上不予补奖。第八条 学院对获奖奖项要进行公示。对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及论文一稿多投等违反学术道德的教师,一经查实,将全院通报批评、撤消学院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追缴已发放的奖金,二年内不予评奖。第九条 科技活动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在学院范围内举办的科技活动需报主管领导批准,在学校范围内举办的科技活动需经学院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批准并报学校领导批准。第十条 本工作制度自2009年1月7日起实施,原《计算机学院科技工作制度(试行)》同时废止。第十一条 本工作制度解释权归计算机学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