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机械电子专业导论论文

2023-12-09 03: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机械电子专业导论论文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小论文,3000字以浅谈什么为题

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求一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导论的结课论文!急!高悬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 审视自我——努力学习——成就人生 摘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微电子技术和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港口起重运输机械与控制或流体传动与控制活模具成型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力学和机械工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等。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知识 大学生活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上游产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和下游产业(如住房、日用消费品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下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一、世界的机械制造业 (一)从经济上看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二)从技术上看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环境保护的压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全球化成为发展的总趋势。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一)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了发展后劲;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有了较大调整,用微电子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较大进展;掌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及重大成套设备的核心、关键技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通过技术改造,一批先进的新型、高效、高精度制造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九五”、“十五”期间是机械制造业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机械制造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大批重要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一些重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经济总量占世界机械制造业总量的比重不断加大;出口创汇位居全国各行业前列,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第二大产业,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中国机械制造业已建立起门类齐全、实力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形成了具有自主制造能力的国民经济装备体系。然而机械制造业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从而延缓了机械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进度,使得机械制造业企业和产品在总体上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制约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原有的创新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国际竞争要求,而新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二)我国机械制造业趋势与前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要求;胡主席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着重提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全国蓬蓬勃勃开展的城镇化建设,都会带动机电产品的发展,这为机械制造业的增长创造了市场需求;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机械制造业加工能力大、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使机械产品扩大出口有了现实的机遇和很大的潜力。同时也为我国低成本机械产品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我国机械制造业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 胡主席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我们要做的随着我国加入WTO,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和引进,今后外语、计算机应用将成为每个技术工人的必备素质,市场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希望这些人才有继续提高发展的能力(文化基础扎实),我国要成为制造大国,就必须有成千上万的有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本专业的学习特点要求我们要有有较强的理工科基础,不能偏科,所以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好专业技术,并用自己一流的技术、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回报祖国,成就人生的辉煌!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是放飞梦想的地方。告别了天真烂漫爱幻想的年代,走进了能够展现自己,完善自己的青春舞台。我的人生开启了崭新的一页,我的人生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茂名学院,虽然不是我梦中的向往,但同样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我将如何放飞我的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盼望着,我的青春能在这里闪光。 人们说:计划出效益,有计划的人生才会是有意义的人生。记得几天前,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虚度的三年!临近毕业,才发现时光如流水!只有悔恨的泪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或许我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或许我会学好英语,热爱班级集,或许我主动认识些新朋友……。如果我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些,就不至于毕业之时,发现三年大学生活是如此的空白……”这是一位大学毕业生的感悟。从中,我领悟到了规划的意义。为使自己大学无悔,我制定了下面的规划: 首先,学好专业,注意修养。为使自己三年之后能够插上知识的翅膀飞翔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我必须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增加就业能量。 其次,参加活动,展才练志。大学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在大学里,我会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一方面挑战自我。因为,我不是一个很爱表现、表达能力很强的学生,因此,我要战胜自己的缺点,让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丰富自己。有人说:工作因为忙碌而充实,生活因为充实而快乐。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会让自己在忙碌、充实中度过。我会根据当今社会需要对人才的需要,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再次,努力学好工具学科。我要挑战英语和计算机。虽然,在此方面我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依旧给自己定了目标,那就是在毕业前一定要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的考试。也许目标有点偏高,似乎难以实现,但是定下目标,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会勇往直前。不管地经历有多少风雨,我都会风雨兼程。 最后,整装待发。由于我所选择的专业是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这将意味着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参加实习。在此,我想体验一下远离家乡,自强自立神话。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根基。 以上就是我对大学的一个初步规划。只有我们能从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精彩的人生,就一定能奔向美好前程。谢谢!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机械工程导论结课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同时机械制造业也是各国国民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

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息息相关。

机械工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社会经济腾飞。

机械富则国家富,机械强则国家强。

因此机械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基础产业 支柱产业 关键点 重要组成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它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

因此,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

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起点,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不可或缺的中间产品、服务、及生产手段。

机械工业属于基础产业中的“手段性”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生产手段。

任何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整个国民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巨型的从资源到产品及服务的转化器,生这个转化器的就是机械工业,因此,机械工业在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工业的主要产品就是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各行业所必需的生产装备,而生产装备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手段,由此可见机械工业作为基础产

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赖以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基础,所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的目标,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

要提高工业素质,制造技术上不去是不行的。

当前国际经济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竞争,尤其是制造技术的较量。

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因此只有生产技术跟上去了,我们的机械工业才能立足于世界,国民经济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二、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民经济的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于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占60%以上。

美国人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

当今机械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是后三种科学必须依赖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财富。

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生物科学的发展。

所以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虽是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但仍旧离不开机械,没有机械它们的价值也将无法体现。

从美国来看,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视。

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

50年代初, 当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以后,美国在机械制造业中采取的主导政策是走数控和计算机群控,实现机械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未能奏效,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和日本是胜利者。

70年代转向吸取德、日经验, 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和自动化。

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拨款发展柔性化制造系统, 并于80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动化小型工厂(small work) 标准化工作,并向中小型企业推广。

但由于忽略了市场的多变性和人因的作用, 在与德、日的竞争中未能占上风,而使机械制造业每况愈下,一度认为机械制造业已成“夕阳工业”。

通过10年论证,从概念上实现了从柔性制造到敏捷制造的转化,把宏观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具体的公司生产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新概念。

美国人对机械工业的重视和发展正凸显出机械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性。

三、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增长由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向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二是改变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 大而全、小而全" 的盲目重复 建设的增长模式,向以分工协作基础的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模式发展。

无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还是发展规模经济,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这些目的手段--设备的先进性、高效率性。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在此指设备的先进性)。

决定一个国家怎样生产的根本因素当然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技术含量水平的高低。

因此,要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就必须首先振兴机械工业,特别是为机机械本身服务的基础机械工业和基础零部件工业。

在20世纪中后叶,机械工业因其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被称为“夕阳产业”,但是进入21世纪 机械工程因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得以迅猛发展。

机械工业已经从早期的笨重的浪费资源的时代走向了快速清洁的绿色时代。

中国现在就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高新技术的创新,对实现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有着重要意义。

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所处的阶段来看,在中国产业结构" 补短" 任务基本完成," 升级" 任务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刻,在国民经济出现" 买方市场" 的情况下,各行业面临加大折旧力度 ,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升级,设备更新任务繁重的时候,以装备为主要产品的机械工业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要使国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必然首先振兴机械工业。

四、机械工业是各国国民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是国家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标志,是税收的重要来源,并且还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即使在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与高科技紧密结合,仍将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这一点可以用相关的数据来证明。

美国68% 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约49% 是由制造业提供。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约有1/4的人口从业于制造业,在非制造业部门中,又有约半数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

再来看看我国,从2010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年中国GDP 构成为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46.8%其中工业占40.1% 、第三产业占43.1 %。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机械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部工业的30.13%。

因此从大体上看,机械制造业占GDP 的比重为12.08%。

从我国机械工程的历史看,近百年来,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几乎为零。

解放以来的50多年间,我国机械制造业有了很大地发展,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汽车工业、航天航空工业等技术难度较大的机械制造工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方面的资金和技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水平及经济效益有了很大地提高,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还有我国机械工程的现状:当前我国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当之无愧是“共和国经济大厦的基石”。

200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占工业总值的77.6,上交税金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重也超过三分之一, ,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9.8。

我国机械制造业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4位。

结语:机械的积聚是国家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经济不能脱离机械工程,而同时机械工业水平也会因经济的发展而得以提高。

因此机械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振璧等 敏捷制造----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 机械工程学报 1994

2、周祖德 振兴制造业刻不容缓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讯 1998

3、易友华 机械工业的支柱性地位和作用 安徽科技 1997

4、李名德 美国科学技术的政策·组织和管理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4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分析

知识集成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那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研究是?

摆在工科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是如何培养适应建设新型国家的创新人才。教育部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就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各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的三个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工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传统文化、社会环境、思维方式和个体差异等的影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低于人们的期望值。这就需要探索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

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强调实践和社会需要,需要从创新环境、创新认识、创新方法、创新活动流程等多方面介入。其中,必须改变对传统的高等教育专业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对学生管理、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进行改革。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如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的方法和理论,嫁接到高等工程教育中,形成新的高等工程教育方法和理论。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笔者所在的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借鉴管理科学中的知识集成思想,将专业培养中的教师和学生看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集成的设想。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专业知识集成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专业知识集成的含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到一些先进技术及系统集成方法的使用和发展的关键都是以知识集成为核心。知识集成的目标是实现有效的知识利用,提高创新能力。知识集成是grant在1996年正式提出的,随后国内外学者对于知识集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关于知识集成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其概念的演变过程看,其内涵越来越深刻。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一般认为知识集成的内涵是:知识集成的对象包括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组织内部各类人员、各协作单位以及不同组织之间;知识集成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集成,也是个人知识、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组织间知识的集成;知识集成活动包括识别、获取、共享、综合组织内外部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集成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必须利用知识的集成成果进行自主创新,是螺旋上升的知识集成过程;知识集成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集成主体必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集成的目标就是打破知识壁垒,提高组织创新能力。知识集成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核心是机电一体化,本质是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应用广泛。因此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科特点是该学科随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学科知识面广,交叉性强。这就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创新能力有要求。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同其他工程专业一样,一般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素质,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类、电子技术类、控制类和信息类课程;通过课内实验、课外科技活动、集中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金工和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参加文体活动和竞赛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少数几门课(如笔者所在专业开设了“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课程)、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等提高创新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由于学习环境、传统文化、教学管理、学生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不尽如人意,最终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转化。[1]特别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这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笔者所在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中就曾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源异质性强,学生对异质性强的知识理解和转换不畅;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是相对封闭的,如机械学、电子学和控制技术的知识相对封闭,学生对知识源的沟通不畅;对学生学习而言,知识源存在时间差等问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对教师而言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失、割裂和不畅等问题。

为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所在的专业借鉴知识集成的方法和原理,将专业建设中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看成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提出专业知识集成的概念,重新审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源,改变师生的知识源时空观,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知识集成的实践

1.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视为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通过分析组织的师生共同的愿景、个体差别、实现不断学习的方式,如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等,构建扁平式组织结构的方法,保证师生沟通快捷和通畅,实现师生自主管理的途径。专业教师对学习型组织这些特性统一了认识,认为在专业建设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等。这些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源的构成

专业组织教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进行了分类和挖掘,总结了它们的特点,确定了知识源在组织中教师、学生间的流动和吸收的方式、途径,评估了它们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知识集成理论认为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编码型知识)和隐性知识(意会性知识)。由计算机处理的、可以度量的知识一般是显性知识,如“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头脑中属于经验、诀窍和灵感的那部分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是难以编码和度量的,并且是在不断演变的。它可能以数据、信息的形式无序地存放在某些地方。在专业这个组织中,这些知识源异质性强,相对封闭,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分离等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有:

(1)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等,如机械类、电子技术类、控制类、信息类和专业类课程,如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理论、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

(2)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和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3)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包括科研实践、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专业调研等。

(4)其他。如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同学和外界交流与意会的知识等。

从教师层面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除上述外还包括科研转化的知识等。

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实现

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组织特点和知识源构成,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了专业知识的集成:改变师生对知识源的时空观;通过制度规范、约束激励、沟通交流、资源分配等方面实现知识的集成。这里所说的知识源的时空是指按传统安排的知识源学习进程和地点,如课程学习的不同学期,理论学习和实践在不同地方进行。通过有效方法集成知识源并进行实施,可以利用创新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借鉴triz理论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要知识点汇编成册,按“自顶而下”的设计方法对复杂机电系统所涉知识源解构,改变师生对知识源的时空观。[2,3]

三、专业知识集成的效果和反思

1.专业知识集成的效果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自实现以来效果明显。

首先,改变了师生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认识。教师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明确了所教课程的教学地位和所教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大一上学期的“专业导论”课程就介绍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的内容,学生了解到专业所涉及的不同知识源,在毕业设计阶段就可以对毕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其次,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入学时就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形成系统概念,对知识的掌握更快、更全面、理解更深。在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更开阔。如本专业已毕业的07机电2班37位同学中,获得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活动奖项8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4项。09机电2班35位同学,有11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10机电1班共有38位同学,截至第6学期为止共获得12项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活动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明专利2项。

2.专业知识集成的反思

当然,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集成实现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建立更有柔性、灵活性以及敏捷性的专业集成组织形式,如虚拟学习团队和网络学习团队等,使师生有效地沟通、协调和共享知识。从管理层面要研究专业知识集成的有效措施,使组织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共享和交流知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