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内蒙古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3-12-08 06: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蒙古大学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创刊于1959年9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创办的大学学报之一。该刊最初的主编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清格尔泰先生。第一任编辑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蒙古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确精扎布先生。现任主编是现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民族史学家、博士生导师齐木德道尔吉先生。该刊是以反映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在“文革”期间停刊达11年之久,1977年复刊。1984年定为季刊,并在国内公开发行,1985年开始向国外公开发行。该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2001年10月,迎来了第100期的纪念号,从2003年开始改为双月刊出版,这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报界是首家,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字版学术期刊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刊主要刊登内蒙古大学师生用蒙古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少量刊登有新意、有特色、学术质量较高的外稿。根据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特点,该刊一贯坚持以蒙古学和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为主要方向,注重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兼顾社会科学其它学科。创刊以来,该刊始终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刊始终把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放在首位,无论是约稿还是自由来稿,审稿时一视同仁,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筛选稿件,把好稿件的质量关。该刊编委、顾问均是学校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享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处理稿件时,我们一贯坚持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相结合,严格遵守三审制。在该刊上发表的许多论文,有些是有新观点,有些是有新资料,还有一些是运用新方法,或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许多论文不但学术水平高,思想性、科学性也很强。在该刊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能够代表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该学科的研究中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蒙古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拓展,该刊在原来的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文学、蒙古历史栏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蒙古文化学、宗教学、民族理论、民俗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出版学,《蒙古秘史》研究、国外蒙古学研究、蒙古学信息等栏目,近年来又开辟了学术争鸣、青年教师论坛、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登等30余个栏目,为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及拓宽研究领域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该刊已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强大的作者队伍。他们分布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以蒙古学学院为例,该学院现有科研人员128人,其中正副教授74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7人,这样的研究人员结构既保障了该刊的稿件来源,又提高了该刊的学术质量。该刊不但十分重视刊物采用的稿件质量,而且还十分重视编排、编校质量,所以在国内外蒙古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9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6、2002年荣获华北地区5省、市及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9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度,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举办的1999、2000、2001年度全区书报刊编校质量抽查中,该刊获得“编校质量优胜奖”,是在全区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一家期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该刊“双效期刊”荣誉。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5年2月,被评为“第三届内蒙古期刊奖”,200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出版奖”,2007年2月,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称号,2007年7月,首届全国蒙古文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从1989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报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该刊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编辑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因刊物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该刊编辑人员也多次荣获全国和自治区“先进个人”和“优秀编辑”奖。2007年该刊成功加入“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任委员: 白音门德委员(以蒙古文字母顺序为序):额尔敦白音 乌其拉图 乌日斯嘎拉 那顺乌日图 那顺巴依尔 白音门德 宝音德力根布仁巴图 呼日勒沙 孟克吉雅 那·赛吉日呼 苏德毕力格 德·塔亚 特古斯巴雅尔齐木德道尔吉顾问: 包 祥 武·呼格吉勒图 巴·格日勒图 苏尤格 清格尔泰 确精扎布 贾拉森主 编: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编: 那·赛吉日呼编辑室成员: 特·阿古拉 那·赛吉日呼 哈顺图雅

内蒙古大学学报的中文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9年,初期为不定期刊物;1966年因文革被迫停刊;1972年以《新内大》出版,1973年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校刊合并为《内蒙古大学》出版;1977年正式复刊,以季刊出版发行。1996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大16开本。设有政治学、哲学、蒙古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编辑学、社会学等栏目。创刊以来,《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双为”方向,以“交流学术思想、推动科学研究、服务教学科研、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为宗旨,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把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严格的学术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高度重视稿件质量和学术水平,强调论文的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提倡新见解、新资料、新方法、新领域,保证了刊物的学术质量。作为内蒙古大学重要的学术窗口,《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在全面展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发表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与探索的论文,优先发表有关蒙古学、北方民族和内蒙古地区等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向国内外展示了学校科研成果、科研成就和学术水平及学术风貌,并且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在蒙古学和北方民族的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引起国内外同行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编辑部几代领导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报办刊理念不断提升,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刊物影响力不断扩大。1999年、2002年、2006年蝉联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2004年、2008年连续被确定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1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荣誉;2005年“蒙古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成为首批入选的十六家名栏目之一; 同年学报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建设工程中入选“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成为500家精品社科期刊之一。学报发表的许多论文被包括诸如《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民族研究》、《年鉴》、日本《东洋史研究》等一批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载或摘登,扩大了内蒙古大学的知名度,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刊物1994年以来被收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名单编委会主任: 张吉维编 委: (按姓氏笔划为序)丁文英、于默颖、王 岩、任玉凤、任维德、刘银良、齐木德道尔吉、那顺巴依尔、李树新、张久和、张吉维、周宝峰、宝音德力根、高·照日格图、高建新、雷立均、甄修钰。主 编: 张吉维副主编: 于默颖

内蒙古大学学报的介绍

《内蒙古大学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部门工作人员的学术期刊。初期为不定期刊物;1966年因“文革”被迫停刊;1973年,《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并为《内蒙古大学》出版;1977年正式复刊,其时为半年刊。《内蒙古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共3种出版。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名单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