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12-11 18: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本科类高校的学报很多都还不是中文核心期刊呢。
这么一个职高的学报 更不可能是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罢了。

工学结合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工学结合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 要】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是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模式,而从现代教育思想与高职教育的普遍趋势看,这种基本模式应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渠道,以期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着当前严峻的形势,如何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企业教育有机结合,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要完成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工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使高职院校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紧密跟踪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紧密结合企业用人的需要,加强市场调查与需求预测,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实际,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决定了工学结合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本身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过程的社会性,它是从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基础出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首先,职业教育在服务方向上主要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的,我们应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其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过程也离不开企业,良好的实践场所莫过于企业生产的现场。

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以下几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1.学校内部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如校办企业、研究所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自身优势,创办自主经营、与专业对口的产业实体,使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2.专业企业式培养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就是教学专业开办实体公司,专业与公司实行捆绑制,以实验室、模拟实习场所为主体建立工学研基地。实体公司既是教学实体,也是经营实体,学生可到公司(教室)上课,也可到公司实习、兼职。这种模式既能到达高职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双赢”目的,又能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目的。

3.校外拓展式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联合社会上的企业的资金优势对高职院校进行合作,聘请企业或行业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和实践指导,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渠道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直接为教学和社会服务,同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故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工学结合培养的渠道。

1.课程内容要贴近实际应用

课程开发要从市场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习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体现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跟踪会计制度的更新和修改以及和国际的接轨。

2.实现共同培养人才

产业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立意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方面来讲,要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从而扩大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市场与发展空间。从企业方面来说,要从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制定、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场地、参与学生职业能力考核、自始至终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

3.双通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形成教师的双师素质平台的建立。首先应采取积极措施,让教师到直接参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人才转变,其次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入社会,面向企业,主动开展项目服务,承担项目,使理论与实践,生产与教学得到紧密结合。

4.服务企业、达到双赢的目标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有很多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如果高职院校直接利用企业的生产环境有一定困难,企业很难参与职业教育。所以要分析企业生产的特点,结合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将学校人才资源优势和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应用研究开发等服务,是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乃至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进而实现校企“双赢”。

5.建立多证书制度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应建立多证书制度,即要求学生不仅获得毕业证书,而且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就业实力。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提高职业能力的条件,积极与国际接轨,将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标准纳入教学计划中,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中高级专业人员进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2.

[2]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1):42-45.

[3]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13-15.

教育管理本科论文?

  教育管理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篇一
  教育管理新认识

  【摘要】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体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体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本文阐述了一些教育管理的理念。

  【关键词】管理;教育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01.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32-01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执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体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体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互动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 *** 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 *** 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四、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志巨集,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401

  2、成凤春,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11
  篇二
  浅议成人教育管理

  摘 要: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成人教育的必要性、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和不足,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管理进行概要的分析。

  关键词: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管理;方法

  一、成人教育的必要性

  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著主导性、全域性性、关键性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人教育的物件是各行各业的在职工作者,其目的是直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能力,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成人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各个业务部门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终身学习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终身学习意味着一个空前要求教育的时代的到来。

  当今社会,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社会经济形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现有各行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越来越高,许多人的岗位流变性很大,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成人的学习动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经济社会使得终身学习成为一

  种必然的时代需求,这就要求人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标定了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应有的位置,揭示了它的作用,并赋予成人高等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1.教育投入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落后

  教育投入实际上真正投入的是那些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成人教育的受惠少之又少,学校的教学装置、师资配备难以采用先进的仪器和先进的教学方式。而且,成人教育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墨守成规的管理方式、落后的课堂形式、陈旧的学习内容已经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和逐渐繁荣的经济不协调。成人教育收效甚微,更加使 *** 对其重视降低,对其投入逐渐减少。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大量大中专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士涌入成人教育教师的行列,他们本身不具有教学经验,没有控制课堂的能力,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不到实实在在、扎实的知识。

  2.教育质量方面存在不足

  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学校的教育质

  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毕业生的质量为标准的“产品”质量;另一个是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为依据的工作过程质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培养目标、生源情况、办学形式、办学过程等方面各有特殊性,如果在教育思想、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新意,就很难体现成教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多数高校在成人教育的教学中普教化模式严重,都搬用全日制普招学

  生的教学模式,其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也大多在全日制普招生的基础上略加修改,适合成人特色和需要的课程和内容并不太多;在教学方法上也以灌输为主,每半年内共集中几天到几十天不等的面授时间,从早到晚,教师不停地照本宣科,把几门课都讲下来,在课堂上学生只好云里来雾里去,根本就没有空余时间让学生自己

  去消化和吸收。

  3.资讯化的普及程度较低

  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以传统方式的管理为主,不能够为成

  人教育管理的效率提供保障。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以板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笔记为主,缺乏对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在排课、考试、成绩等教学资讯和教学资料的管理上缺乏资讯化的蒐集渠道,资讯的整合大多是依靠人力进行,资讯的储存也以纸质性材料为主,更是缺乏资讯的共享。多数成人教育单位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不能够通过网路及时释出有关的成人教育资讯,也不能够通过网路获得学生和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评价。

  4.管理方面的不足

  缺乏教育管理是目前成人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人教育单位在管理体制的建设上存在较大的漏洞,管理制度建设不

  完善,管理人员队伍不齐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总结不及时。实际教育管理中,成人教育单位存在较大的顾忌,由于目前生源的危机,大多数成人教育单位在招生、教学、考试等过程中“走走形式”的现象较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学费的缴纳情况,而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很低。

  三、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法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成人教育的领导是指整个成人教育机构的最高负责人、决策者,是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对受教育者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专职的管理人员,还是负责教学的教师都需要加强专业管理的学习。一是学习成人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成人教育管理学、成人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二是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开拓成人教育管理新思路,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三是要加深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学生的情况,及时地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注意教育方式的合理化,在高度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和帮助。

  2.改进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是成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领域,也是

  终身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它的好坏将直接影

  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效率的高低。新形势下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不仅使得人们对成人教育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相当程度上的改变,更给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场革命。为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多层次、多规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制。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要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和社会中的有关部门联合培训,打破行业界限,多渠道地拓展办学路子,办学形式力求多样化,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实施非学历教育,充分利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但同时在办学中要把握“质量是核心,管理是关键”的教育理念,挖掘潜力,促使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3.规范成人教育培养方案

  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是成人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表现,成人教育必须制订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成人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注重实际性,要紧密结合教学单位实际、社会发展实际、经济发展实际、学生需求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成人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必须能够考虑到教育物件的特点、教育对

  象的需求,注重实效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要注重学生的工作特点和专业定位,使学生通过成人教育提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成人教育的应用性。

  四、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管理

  1.提高管理的资讯化程度

  成人教育管理中,资讯化的普及程度较低。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以传统方式的管理为主,不能够为成人育管理的效率提供保障。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以板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笔记为主,缺乏对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在排课、考试、成绩等教学资讯和教学资料的管理上缺乏资讯化的蒐集渠道,资讯的整合大多是依靠人力进行的,资讯的储存也以纸质性材料为主,更是缺乏资讯的共享。完善的教学管理资讯系统是成人教育管理资讯化的重要体现,必须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资讯的建设。完善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资讯系统必须包括教学管理资讯、学习管理资讯和教务管理资讯,其中教学管理资讯包括教师资源资讯和教学条件资源资讯等;学生学习管理资讯包括学籍管理资讯、成绩管理资讯、课堂考核管理资讯等;教务管理资讯包括教学大纲资讯、课程设定资讯、事件管理资讯等。完善的教学管理资讯系统能够为成人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使成人教育有步骤、有节奏、稳步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它是成人教育开展中必须具备的条件。

  2.提高成人教育的管理思想

  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思想需要将现代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所有成员的自我实现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促进管理体制、组织、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使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管理运用更快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合理有效地使用人、财、物、时间等资源,把提高管理效益和提升管理效率相统一,使提高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各教育机关和组织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祥.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肖金庚.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改革的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

  [3]杨福章,张成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变革的三大趋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7.

  [4]龚肃.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宁夏党校学报,2002.

  的人还:

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

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的独特精神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数学学科得以在文化相互激荡的21世纪浪潮中站稳阵脚的根底,其所透射出来的是数学的灵魂。

【摘要】 新课改对高职数学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文化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融入文化渗透教育,能够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之美。基于此,文章就数学文化的内涵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途径,以供相关读者参考,力争高职数学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它在人类的思维发展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职数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方面,忽略了文化的渗透教学,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影响,高职数学教育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鉴于此,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加强数学文化的传播和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文化概述

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方法、数学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大方面对数学文化进行分析:直接的看,数学文化指的是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数学魅力。间接的看,数学文化即学生把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使之与人的能力相结合,以达到增强学生数学情感的目的。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数学文化的间接意义,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倘若能够使数学文化发挥其间接意义,那么就能点燃学生对数学的情感火花,使学生在特色、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中深入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爱上数学学科,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其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途径

(一)以数学史的融入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的独特精神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数学学科得以在文化相互激荡的21世纪浪潮中站稳阵脚的根底,其所透射出来的是数学的灵魂。而对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而言,他们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直接影响到其驾驭课堂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能够给学生广博的文化熏陶以及正确的数学观。为此,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数学史的融入为突破口,通过举例说明,进行数学与人文的融合,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使学生切切实实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文化。

如:在教授“微积分基本概念极限”时,就可以以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作为极限的引例,向学生描述一个潜无限的变化过程,最终的归宿为0。再如:在讲解“无穷小量”时,教师可以借用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实例作为引用,告诉学生这次危机的产生是由“无穷小”而引发的,直到后来柯西创立极限理论,才彻底反驳了贝克莱大主教对牛顿“无穷小量”说法的质疑,克服了危机。

(二)以数学之美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好的事物更能感染和触动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借助精美的数学内容片段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从艺术与思维的`角度加以欣赏,并从中获得感情的共鸣和思维的启迪。

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文化素养、个人知识基础以及经历的局限,他们即使对数学中某一事物和数学的联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难以感悟当中的数学美。只有从文化视野对数学情感进行挖掘,才能更好地向学生揭示数学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定积分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列举如下问题:有双曲线的部分绕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曲面为喇叭,我们可以利用积分法证明这个喇叭面所围成的体积是有限的,而它的表面积却是无限的。虽然这个证明方法与直观证明完全不同,但是却足以让人信服,学生在当中也能深入体会数学别样的美。

(三)以数学文化思想培育学生素质和能力

结合高职数学课程设置来看,其教学教育模式主要是定理、定义、例题、证明、推导等。由于高职院校的授课模式局限性较大,授课内容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得数学课程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也难以在此过程中认识数学的本质。为了解决当前数学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应用知识能力,必须要深入理解数学文化,学生才能认识到数学的本质不再于公式、定理,而在于其所蕴含的思想。为此,教师可以尽心跟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追求数学真理,积极探索与发现。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能否赶上时代的列车,已成了有关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相关教学工作者,只有立足数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密结合实际,从学科教学优势出发,注重优势互补,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才能达到促进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杰.渗透数学文化完善高职数学教育功能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陈业勤,谭静,刘嘉.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3]杨凡,孙维伟.融入数学文化的高职数学教学新视角[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