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论文

2023-12-10 21: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论文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3.1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3.2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3.3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跪求康复治疗专业(骨科)毕业论文

这些选题你看下,自己去参考参考下,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应该看得懂。
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
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急需一篇关于体育康复理论的论文,可以总结各方面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救命啊

肩关节周围炎的体育康复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冻结
肩”、“漏肩风”、“肩凝症”等,是一种肩关
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属中医“肩
痹”、“肩凝”等范畴。体育康复疗法以方法
简易安全、疗程短、疗效好等特点,成为了
肩关节周围炎的主要治疗方法[1,2]。本文
就肩关节周围炎的体育康复作用原理、分
期体育康复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更好地发挥肩关节周围炎体育康
复的疗效。
1肩关节周围炎的病程
肩关节周围炎的病程可进行数月至2
年左右,在不同程度中停止,疼痛消失,肩
关节的活动逐渐恢复。病期中若进行积极
的锻炼及其他治疗,则病程短,恢复亦
好。
2体育康复治疗的作用原理
体育康复锻炼可以改善肩关节局部
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痉
挛,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同时,可松解肩
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的粘连,恢
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3]。
3体育康复方法
积极有效的体育康复治疗可以缩短
病程,加速痊愈,同时功能恢复也较完
好。不同病期的患者,治疗方法、康复手段
各有侧重不同[4~6]。
3.1疼痛期体育康复治疗应以缓解疼
痛症状和预防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目
的,本期以主动活动为主。关节运动幅度
由小到大,要尽量达到最大的可能程度。
(1)仰卧位徒手肩活动患者于仰卧位,先
举臂过头、再外旋、然后内旋上臂、冠状位
外展。重复10~20次,动作缓慢,幅度在
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范围内要尽量大,此运
动动作简单、强度小,一般在治疗开始的
一、两天内使用或作为以后的体育康复治
疗的准备活动。(2)科德曼下垂摆动运动
体前屈90°,患肢下垂,向前后摆动,内外
摆动,然后作摆动画圈。注意肌肉要松弛,
摆幅要由小到大。每次要摆动到手指微有
麻木感为止。若有高血压,则体前屈不宜
过低。(3)原地云手练习左云手:身体转向
左方,成左弓步,同时左手随之经上前(高
不过眉)向左方按出;右手随转身亦经下
方(腹前)划弧向左肩。右云手反向进行,
左右连续运转各10次稍休息,可重复2~
3遍。(4)臂环绕练习分腿直立,与肩同宽,
两臂自然下垂。以肩为轴,两臂向前、向后
环绕各10次,可重复2~3遍。(5)双手托
天站位,双手各指相交,自腹前徐徐抬起,
举平后翻掌向前,并继续上抬达最大限
度,保持片刻后,两手分开,两上肢向各侧
划弧落于体侧,重复8~10次。(6)手指爬
墙运动:患者面对墙直立,距离约70cm,
患侧臂稍屈前举,手指贴于墙上。患臂随
手指向上爬行而逐渐伸直手臂,当不能再
往上时,用手掌扶住墙,两腿弯曲,向墙作
正面压肩动作;然后换成侧面做,动作同
上。正、侧练习各重复3~5次。动作要慢,
关节活动幅度要大,可能出现轻度疼痛,
应尽量坚持。(7)冲拳练习两膝微屈,分腿
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握拳置于腰间,拳心
向上,左右手交替向前、向侧作冲拳动作,
以上动作做4个8拍。(8)火棒运动分腿
直立与肩同宽,双手持火棒自然下垂,两
肩放松,左右臂分别向前下45°、向后下
45°,交替摆动连续做8个8拍;分腿直立
与肩同宽,双手持火棒体前交叉,双肩放
松,两臂侧摆至侧平举,还原成预备姿势,
做8个8拍。
3.2冻结期本期体育康复以松解粘
连,滑利关节为主。锻炼应主动、被动活动
相结合,增加器械动作和上肢肌肉力量练
习。每次30~40 min。(1)肋木运动患者双
手握住正面肋木作下蹲,用体重拉患肢向
上举直;患手侧握肋木作下蹲,用体重拉
患肢向侧上举;双手握住身后的肋木作挺
胸挺腹,牵拉患肢向后。各作4个8拍。
(2)木棍操双脚开立同肩宽,双手持棍与
肩同宽,经前上举,同时抬头挺胸,还原;
双脚开立同肩宽,双手持棍(掌心相对),
两臂从体前交替摆至左右侧平举;双脚开
立同肩宽,双手靠拢于体后正握棍,屈肘
上提棍,还原;双脚开立同肩宽,双手相距
同肩宽于体后正握棍,用力后举,同时稍
挺胸,还原;双脚开立同肩宽,双手体前持
棍与肩同宽,两臂前平举,右臂向下扭至
拳心向上,左臂向上扭至拳心向上,木棍
经垂直扭至体前成水平,还原至两臂前平
举,再反向扭臂;双脚开立同肩宽,双手体
前持棍与肩同宽,两臂向右摆动45°,再向
左摆动45°,两臂从右侧经上举向左饶环
至体前,反向绕环;双脚开立同肩宽,双手
体前持棍与肩同宽,两臂经体前上举,屈
臂,木棍置于颈后,同时稍挺胸,两臂伸直
上举,经体前下落还原。各节作4个8拍。
(3)滑车练习侧拉:两臂伸直侧平举握环,
然后上下拉绳;前拉:两臂伸直握环前平
举,然后上下拉绳;后拉:两腿开立,健肢
于体前握环略高于肩,患肢于体后屈曲握
环,然后上下拉绳。各作4个8拍(4)橡皮
筋练习可作后拉橡皮筋、侧拉橡皮筋、前
拉橡皮筋和划臂练习。各作4个8拍。(5)
拉力器练习患者手握拉力器把手,面向拉
力器拉,背向反手拉。重量随关节功能的
改善而增加,也可更换方向拉(上、下、外
展、内收等,既可训练肩带肌力,也可增大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3解冻期可根据功能情况,适度加
大锻炼的强度和关节活动范围,并注意增
加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练习时间大约每
次40 min左右。
4注意事项
在进行肩关节炎的体育康复训练时,
要遵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而异等
训练原则。肩关节的活动幅度与范围应该
逐渐增加,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要特
别注意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及内旋功能恢
复锻炼。体育康复一定要根据病程选用相
应手段,疼痛期宜选用徒手练习为主,冻
结期可选用器械练习为主。器械练习时,
应事先作好准备活动,在身体有热感之
后,才能开始练习,且一定要控制好运动
强度,以免产生新的损伤。作摆动练习时,
肌肉要尽量放松。作增加范围的练习时,
动作要缓慢,达到全范围。每次练习后,让
患者作爬墙的测量,以增强病人锻炼的信
心。每次锻炼最后应增加伸展活动,坚持
作好放松活动。此外,应将体育康复训练
与手法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治疗、针灸治
疗、理疗等其他肩关节周围炎治疗方法有
机的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田佳.中医筋伤学[M].成都体育学院教
材委员会,1996.82~85
[2]曲绵域,高云秋,簿钧宗,等.实用运动医
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343~
344
[3]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313~317
[4]李宗述.体育康复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
版社,1995.205~211
[5]冉德洲.肩周炎的按摩和功能锻炼[J].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1981,7(1):85~89
[6]丁同英.按摩、体疗治疗肩周炎之我见[J].成
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增刊):21~22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