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文学概论论文参考题目

2023-12-09 07: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文学概论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技巧

(一)写作流程:

1) 学生根据下面分设的专业选择一个,作为毕业论文的专业方向

2) 在所选择的专业方向里面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拟论文题目,开始论文写作流程。参考论文选题附后(学生论文选题不宜相同):

(二)专业类别:

1.文艺学

文学概论 文化诗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语文教学法 美学概论

2.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明清小说研究 唐诗宋词研究 红楼梦专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元杂剧研究 《史记》研究

古典文献学

3.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儿童文学 台港及海外华人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

青少年儿童文学概论 影视文学

4.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民俗学 民间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外国文学史(欧美) 外国文学史(东方)

(三)参考选题:

1. 文艺学:

1.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2.“自我表现”与“ 摹 仿现实”

3.说“ 艨 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

4.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5.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

6.“性文学’是文学表现人性的必然趋向吗?

7.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8.艺术典型化的要求过时了吗?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10.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

11.对实践派美学理论的历史考察

12.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13.简论“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14.试论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

15.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之我见

16.“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17.试论艺术美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8.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19.社会美与自然美特点的比较研究

20.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2.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1.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2.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3.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4.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5.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

6.被压迫者的心声——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

7.《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8.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9.论汉乐府民歌与

文学概论相关论文的论题

随便找个时期或者某种思想潮流,既可以研究一个时期内几种思想的交锋,也可以研究一个思潮在一个时段内的演变,或者一个时期、一个思潮,不同国家、文化的不同表现。结合具体的作品,随便写写就可以了。

文学概论的考题有什么类型?

问答题 典型,意境,意象的关系(分别回答含义,是谁提出的等等)
名词解释:文学文本,陌生化,期待视野
填空: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
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无我)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

以下的是我以前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 、 。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 、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 。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 、 。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 、 、 。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 、 、 、 。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 。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 、 。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 ②细节真实 ③反映本质 ④排斥理想 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 ②自我表现 ③审美体验 ④情感宣泄 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
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 ②体裁选择 ③结构安排 ④形象创造 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 ②直觉性 ③迷狂性 ④情感性 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①反映对象 ②反映方式 ③作用特点 ④材料来源 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 ②抒情诗 ③格律诗 ④叙事诗 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 ②对话欲望 ③思想正确 ④情感丰富 ⑤见仁见智
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①文学性 ②陌生化 ③本体论 ④细读法 ⑤主体论
10.作者中心论强调的主要方面是:
①主体心灵 ②作家经历 ③个性气质 ④读者反应 ⑤艺术天才
四、 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
2.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
通过对具体文学形象的分析,请描述一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并指出该典型在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04年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b)答案要点
一、概念题
1.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
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
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
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
1.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5.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3.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14.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1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话剧、歌剧、舞剧
18.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19.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20.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三、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⑤ 3.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⑤ 6.①②③⑤
7.②④⑤ 8.①②④ 9.①②③
10.①②③⑤
四、简答题
1.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
合力”中进行的。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
;(3)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的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的
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矛盾。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
活的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的条件之一。宗教影响:(1)思考彼岸影响文学思维层次;(2)想象方式
启迪文学运思境界;(3)思维方式影响文学批评观念。
2.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所呈现的丰富意味,一般又可分出三个层面:(1)历史内容层:
作为生活的折光、作为文化的积淀、作为诗意的表现;(2)哲学意味层: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作品中深藏的
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人生精义、读者所悟到的可喻不可说的生命的灵境;(3)审美意蕴层:感官的愉悦、体验的丰富、生命的
激情。
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
: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
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五、论述题
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的美学特征首先在于其特征性,即外在形象的极其生动、独特,内在
本质的及其丰富、深刻,既有总体性格特征,又有局部细节特征;典型的另一美学特征在于其艺术魅力,外在表现上是其强大
的吸引力,内在实质则是其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所造成。伟大的文学典型通常都是在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创造,
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这一个”。

文学概论论文该怎么写

说我学得好不如说我运气好,因为当时的问答题我全对了,其实我也分不清重点与非重点,一般是通杀的,理解非常重要,很多人说文概太抽象,如果你考过了马哲,那这点抽象的东西还是能理解的。

我有做笔记的习惯,当你看第二章时可能忘记了第一章的内容,但笔记可以连惯起来记忆(毕竟笔记内容少得多),做笔记时顺便记下书的页数,如果笔记看不懂,可以很迅速是翻到教材,做笔记工作量很大,时间上要早准备。
文学概论和文学批评浅谈(2008-11-27 03:41:03)转载标签:疯言疯”宇“随便侃侃杂谈
坦白说,浅谈都不算,文学理论内容浩如烟渺,岂能虽然谈的,心中惶惶不安。但无题也不算太好,于是解释一番,内容不过是和朋友讨论的一点心得,是为题解。
最近朋友要写论文,问我到底攻哪个方面,是女性文学还是文学概论方面。作为我来说,女性文学不说不了解,但也只知其意而不知其中。虽然知道是女性写的作品和写女性的作品,女性作家就很多了比如张爱玲女士、和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而写女性的作品也是大把大把(虽然未必是以女性为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比如《红于黑》《包法利夫人》《茶花女》《娜娜》等等,当然还有《边城》中的翠翠。但对于女性文学,说实话不太感兴趣,而我一向也不怎么喜欢看小说,很多作品还是在大学上文学鉴赏课时看的电影。因此我推荐还是文学概论方面可能简单一点。
就算对于文学概论,我一样也是一知半解,问号多多,也就只能边讨论边补习了。
文学概论和文学理论是不是一回事,这很难解释,虽然论文方向是文学概论,但就我个人感情色彩希望等于文学理论。最后看了些相关资料,姑且让我想为文学理论等于且大于文学概论,而文学概论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的理论概述总汇。或着说,在开课方面可以叫:文学理论基础。
如此说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应该就是包含关系,文学理论包含文学批评。美国文艺家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说,也就分别是作家(主体)、作品(载体)、读者(受体)、世界(客体),文学理论是要求文学四要素的活动流程和活动规律;而文学批评属于文学消费中的一只,也就是读者对作品或作家(主要着力点应该是作品)的评价,是文学消费的高级行为——文学鉴赏的一种。
这就清楚了在设计文学概论论文的时候文学批评方面的论文是可以纳入的,而且文学批评自成体系,自“百家争鸣”时期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诗教观、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语方法论一直到现当代文学评论家或作家探讨七月诗派“苦难历程”、伤痕文学的局限或纂文表达对网络小说、青春小说的愤怒,都属于文学批评,而专门的文学批评书籍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也是很多,《典论·论文》《文赋》诗品》《文心雕龙》《诗艺》等等。至于北大教授李零《丧家犬:我读<论语>》《兵以诈立:我读<孙子>》到底是属于文学批评还是读后感、随笔。当然文学批评是分实质的批评,和批评理论,也就是文学观点的问题了。
难道文学批评的作品不是文学么?我们不也可以鉴赏《文赋》么!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EdwardW.Said)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James.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