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河北教育德育版杂志

2023-12-10 21: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河北教育德育版杂志

河北教育教学版、综合版、德育版三个版本都不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属于省级普刊。有正规的CN号,CN: 13-1036/G4

2021-08-08

立足做良师, 力争做名师

----读《只为做一个良师》有感

李苦禅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我家小赵同学曾经以“人丑多读书”自勉。在他们的影响下,读书成了我的生活常态,不知不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认识山东泰安附属中学的孙明霞老师是在2007年夏季一次教育会议上。2008年暑假,我有幸跟随孙明霞老师一起到南京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的学校参观学习。与孙老师一起朝夕相处了半个多月,她像大姐姐一样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亲眼目睹了她的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每晚她都在我入睡后还在笔记本上敲打当天的所见所闻,更厉害的是她一晚上就能完成一期《旅途》教育杂志的电子排版。

近十年来孙老师名声远扬,收获颇丰。不仅成立了明霞工作室、明霞成长联盟。她的著作也像井喷一样层出不穷。如《心与心的约会》《孙明霞老师的创意作业》《用生命润泽生命》等,而我最爱不释手的是这本《只为做一个良师》。

经典不是你正在读的书,而是你正在重读的书。如今这本书已成为我的枕边书。扉页上“做良师育良才”是2017年暑假,在第三届全国教师行走研修营会场上,孙老师的亲笔签名,这6个字寄托了她对我的叮咛与期待。

书的封面以浅黄做底色,配有清新淡雅的插图。一枝水墨淡彩的玉兰花自封面右上方悄然而出,含蓄内敛,幽香扑面,恰如老师之品行——不为名利所妥协,只为生命添芬芳。

“好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

所谓良师,是愿意像欣赏和等待一个个花苞渐次开放一般欣赏和等待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老师。不因花朵的迟开而着急,更不因未结花苞而放弃。

孙老师拥有38年的丰富教育经验。她从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创意作业、生命教育、专业成长等方面给出了有益的建议。书中处处透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教育学者、诗人、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老师如是说:“明霞身上有一种谦逊而又神奇的力量。” 杨瑞清校长说,在这本书里,明霞老师用生命真诚地诠释了良师的丰富内涵和美妙意境……

“成为良师,有三条成长路径——育人,教书,修身。在教书和育人中修身,在育人和修身中教书,在修身和教书中育人。”三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躬身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笔耕是四门必修功课。

全书共分三个专辑,第一辑 证了孙氏精神转化问题。

《 还有第101种方法》讲了孙老师转化一个名叫晓晓的故事 。孙老师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生即使用了一百零一百种方法,都没有让学生有所触动,或许还有第101种方法可以试试。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支教期间,我对班上的特殊孩子格外关注,常常记录下与他们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荣誉与好人的抉择》写的是现在已经毕业患癫痫病的男孩晓宇的故事,发表在《河北教育》德育版2020年第6期上。《孩子,老师想隔空抱抱你》是上学期,疫情期间上网课,记录的单亲家庭的丽,这个孩子家庭实在太不一般了,太需要关注了。

第二辑 创造一种安全温暖没有恐惧的课堂

教室就是我的一亩心田,质朴的学子如一颗颗种子,细心呵护。

《开学第一课该怎么上》引起了我的思考和探究,几乎每学期我都会精心准备第一节课。在孙老师启发下,今年暑假开学第一课,我穿着一身民族风的服饰,怀着约会的心情走进五年级1班教室。分享我给全体同学的见面礼---《心与心的约会:孩子们,你们好!》。我对学生敞开心扉,告诉他们我很珍惜最后一年在瀑河小学支教的时光,不管她们现在状况如何,我都把她们当做自己的亲孩子对待。

一次课间在楼梯旁 四(2)最调皮捣蛋的男生佳俊 “老师,你怎么不教我们了?看着他带有失望的表情,我一时呆住了,竟然无言语对。

中午值班,五(1)班晨雯同学一边摆弄着我的头发,一边说:“ 老师,你别走了,一直教我们吧!”恩琪在班群留言”“能做王老师的学生,是我的骄傲。”我教过她哥哥,经常表扬她写读书笔记很下功夫。

“不管你们考得如何,老师都爱你们。”这句话直击我的心灵。

本学期我对于学习基础差,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没有像以前那样恨铁不成钢。而是接纳现实,宽容孩子,帮助他们慢慢改变。我常常利用大课间,午餐后跟学生交流。当面批改每一本作文。一次,我把几个表达能力最迫切需要提高的孩子叫到二楼空教室交谈。我不但没有批评她们,反而跟她们分享我的写作秘籍,还把我发表的文章样刊拿给她们看,证明我没有吹牛。

语文课代表泽信心不足,晨读课上回头看,碰巧被校长拍了视频发到教师群里,我偷偷把视频放给他看,答应为他保密,并给他提出了希望和建议,鼓励他发挥榜样作用。他表现越来越积极。

最后一辑如同书名《只为做一个良师》,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房。

以前我总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没有遇上好导师,专业发展才如此缓慢。“遇到好的导师,要抓住机会学习,借他人之力让自己尽快成长。没遇到好的导师,也不能因此停止成长的脚步,完全可以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不必羡慕别人,更不能把自己的成长依附在别人身上。要知道,播种在自己心田的的种子,只能依靠自己去浇灌、呵护。”

孙老师在《努力成为自己的导师》中的着番话让释然了,帮助我战胜了自卑。疫情期间,我听了大量网课,积极探索课堂教学。

这些年晋职是压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孙老师充满温度的文字,像清澈的溪流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变得清澈。她认为:“不必太看重“成绩”,成绩并不一定导致成功;不必看重“成功”,成功不一定导致幸福;真正看重的应该是“成长”,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荣誉只是成长路上的附属品,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断成长。”

如今孙老师58岁,已经当上奶奶的她依然以饱满的热情站立在讲台,精心指导成长联盟的每一位老师,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她说,成功是外显的,有各种荣誉称号,鲜花掌声相伴,但容易让成功者迷失而忽视自身成长。真正的成长是内隐的,是由内而外的生长,是一个人心态的改变。

不忘初心,立足做良师,力争做名师。

专业成长,助力飞翔。感恩孙老师的精神引领,感坚持恩阅的自己。支教三年结束了,我要回到徐水小学种桃种李种春风,我要用“约会”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生命。

2021-10-02

不忘初心,为活出生命的精彩赋能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小时候做教师是我最大的梦想。因为求学时代天资愚钝的我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相信勤能补拙的我是唱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长大的。

初次美梦成真,刚毕业我教过一段短暂的初中,十年前,曾经在乡村高中站立十二年讲台的我空降县直小学。从2018年9月1号开始至今年暑假,我一直坚守在徐水区瀑河乡瀑河小学支教,坚持在瀑河水畔种桃种李种春风。

暑假后我回到原单位,我挚爱的------徐水小学这个大熔炉担任四年级14班的班主任。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坛上20多个春秋,我不忘初心,努力活出自我,为追求做一名中国“脊梁式普通教师”而赋能。

一 向《西游记》取心灵成长经 ,为降伏自卑赋能

可能因为天生愚钝,我从出生、读书、工作、成家都可谓一波八折,沟坎挫折爱我没商量。由于出生在农村,自身条件不好,学习也不出众,自卑阴影笼罩着我的前半生。为了打破自卑的枷锁,我在2013年就考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不断阅读心理学书籍。

2021年3月28号,我有幸参加了由教师发展中心孙春风老师组织的向 《西游记》取心灵成长经,心灵成长工作坊线下学习活动。

国家心理督导师韦志中老师凝聚20余年心理咨询经验,从心理学角度剖析解读古典名著《西游记》,从八十一难取经路中汲取心灵成长智慧,让更多人了解这本名著小说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精髓与智慧。

工作坊最重要一个环节是在15分钟内《绘制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我思考良久,才画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心灵成长路径图,被同组推荐到前面展示分享:

读书期间我最大的遭遇就是1995年高考前夕,一次意外的车祸导致我左膝盖半月板受伤,被迫复读一年。体育专业高考期间,腿伤一直没有好转,我左腿上缠满了绷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瞒着家人偷偷去石家庄参加体育专业测试。还算幸运,那年我被专科录取。

毕业后进入高中任教,主管校长知道我曾经是体育生,他轻蔑眼神如同一束寒光,我一直在自卑的阴影里挣扎,甚至在他面前说话都结结巴巴,工作一直受压抑,根本谈不上专业成长不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降伏内心的一些妖魔鬼怪,战胜内在自我。正真的修行在生活中,关注自己这颗心,真正能够降伏自己的人才叫真正的英雄。

分享结束后,孙老师当场让大家连喊三声:王亚男是最棒的,亚男,好厉害……”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压抑我多年的自卑妖魔鬼怪终于被高高举起的心灵金箍棒打死了,我的内心一片澄明敞亮。

二 读写为精神成长赋能

“教学的虚弱,说到底是阅读的苍白!”由于受自卑情结的影响,我一直没有信心和勇气挑战公开课。

唯有发自内心地觉醒才会让改变成为可能。当你还没有实力高飞的时候,沉下心来静静地为自己结一个‘茧’,在‘茧’中一点点磨砺修炼。腹有诗书气自华。闫学校长常常勉励老师们说,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读书如探险,越忙越要读书。阅读,一种本源性研修 。

书有光,读最美。闲暇之余,站在书柜前,一排排与我有缘陆续被我运回家的好书,像士兵一样齐刷刷地站在我眼前,每一本都如同一位高贵而忠诚的朋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缺口,让光照进来。

阅读,擦亮了我的双眸:启蒙,去蔽,破惑,明心,见性,最终成为最好的自我的过程闫学是钦佩而仰慕的“读”出来的成功教师的典型。2021年春节,我计划从闫学老师入手读一个体系,把手中有关闫学的书好好啃一啃,如《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我负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等。

我对支教班级的特殊孩子格外关注,及时记录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我撰写的《老师,抱抱》、《荣誉与好人的抉择》等4篇教育随笔发表在《河北教育》2020年德育版上。我撰写的师德征文《坚守支教,种桃种李种春风》荣获徐水区一等奖,保定市三等奖,河北省优秀奖。20年来,我始终把写文章表文章当做一种爱好,一种修炼,一种幸福。

三 潜沉新网师,为追求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赋能

幸运的是,2021年春节期间,渴望成长的我,在朋友圈里发现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招生简章。 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生命.达到高度的职业认同、实现完整的专业发展、拥有幸福的教育实践

尤其是目睹啃读者写作群里马增信、方娇艳老师,王小龙老师等写作伙伴都是新网师里的佼佼者,我兴奋不已,虽然眼睛不好有些顾虑,但是想到马老师老骥伏枥,做过他手术还日益精进成为《教育的目的》课程的主讲教师,还是忍不住认真地撰写了个人阅读史,顺利潜入了新网师这篇辽阔的海域。踏上了一条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为核心的成长之路。

上学期我选修了王小龙老师主讲的《教师阅读地图》和孙静老师主讲的《构筑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开学后,事情比较多,要午托,晚托,虽然每天很累,我还是很努力地写预习作业,每次倍感艰难的时候,我关注看新网师公众号,从郝晓东院长和优秀学员的感人文字中汲取力量。让我懂得了优秀卓越的新网师中哪些开挂的榜样学员,都是窄门思维。

幸运的是,本学期我选修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和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导师都是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大博士。

昨晚聆听陶老师讲第二次授课《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幸福生活》,今天一天我都沉浸在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与思考之中,怎样改变思维的根本模式,思考怎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怎样扭转班级现实中存在的不利局面,怎样突破自身局限与劣势,怎样以自信战胜自卑,用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用心对待工作中别人的建议。对待批评不再妄图极力反驳,而要逐字反思。

新教育培训中心许卫国老师曾经在文章里写的一段话:新教育人从不期待一个别人赠予的未来,而是自己给自己一个未来。每一个真正的新教育人都是一台发动机,而不是一只灯泡。

是一台发动机,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人自己成为能量源,能发散、传播能量,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始终保持进取的精神,充满向上的正能量,还能团结带动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成长。

是一只灯泡,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人必须别人给他提供电源,提供能量,他才能发光发热。在工作中的表现是,这种人必须依靠别人的鼓励,才能付出努力。真正的新教育人一定是内生动力的,是发动机,而不是灯泡。

我要努力成为发动机,成为能量源,不断传播正能量辐射更多的人。

四 公开课上锤炼,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以前我总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没有遇上好导师,专业发展才如此缓慢。不敢挑战公开课。孙明霞老师的《只为做一个良师》一书中《努力成为自己的导师》一文,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房:

“遇到好的导师,要抓住机会学习,借他人之力让自己尽快成长。没遇到好的导师,也不能因此停止成长的脚步,完全可以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不必羡慕别人,更不能把自己的成长依附在别人身上。要知道,播种在自己心田的种子,只能依靠自己去浇灌、呵护。”

语文是神奇的,它有时让人眉头紧皱,辗转反侧,语文是美妙的,它有时让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疫情期间,我听了大量网课,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我自费订阅了十几年的教育类杂志。

今年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反复揣摩,汲取养料,认真完成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孙静老师布置的每次预习作业,反复回放讲授视频。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

心在哪里,智慧在哪里。去年上学期,我勇于挑战没有尝试过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想道德品质课。每一次磨课试讲修改,犹如蛹化为蝶,总要经历撕茧般的挣扎,方能完成生命的产生,拥有翩翩飞舞的能力,不断的磨砺中,教学魅力如诗。

我上的第一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例《悦纳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荣获获保定市二等奖;在小学思想教育课比赛我荣获徐水区二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也获了奖。被评为区优秀支教教师和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优秀讲师。

余文森教授语重心长的说:“对自己的教学主张风格,要整天把玩终日琢磨日思夜想,要把它想宽、想深、想透,想到极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高。”像成尚荣现实著作里所写的那样,追求上出有灵魂的课堂。

“脊梁式普通教师”是2020年第六届线上教育行走研修营,张文质老师的经典招募语。回到徐水小学一个月了。我会更加努力地践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

第二境界为: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境界为: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我会精心设计打磨每一堂语文课,我会像欣赏和等待一个个花苞渐次开放一般等待着每一个孩子成长。

没有什么目标是实现不了的。难走的路,从不拥挤,我愿我知行合一,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将继续不断精进,力争上出有灵魂的课,为活出生命的精彩,做一名“脊梁式普通教师 ”而赋能。

努力让学生看见我的爱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与苏州名师沈丽新老师结缘于教育1+1博客,是在十多年前。我很喜欢读她纯净的文字。

虽然她是一位英语老师,学科不同,但这并没有妨碍她的大作《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成为我的枕边书。

翻开绿色封面,你会看到作者简介尤为言简意赅:沈丽新,小学教师,儿童成长的陪伴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首批培训师,多家教育媒体专栏作者。沈老师自称“儿童成长的陪伴者”。

多么谦逊低调啊!你看她的照片,一袭白色长裙,长发披肩,优雅得犹如白雪公主般美丽。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所有的工作都是空洞的,除非有爱。工作就是把爱变得看得见。”

全书共分四章节分别为:温和而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时常妥协,始终坚持;打造一间安静的教室;四个章节相辅相成,让读者沉浸在爱的暖流中。

“教室就是我的一亩心田,质朴的学子如一颗颗种子,我愿做学生成长的看护者和陪伴者。”

支教期间,我对班上的特殊孩子格外关注,及时记录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荣誉与好人的抉择》写的是男孩晓宇的故事,发表在《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第6期上。

晓宇患有癫痫,从小跟母亲改嫁过来,他很自卑。在学校里同学们欺负他也不敢反抗。记得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师生逐一进行自我介绍,只见最后一个上台的晓宇哆哆嗦嗦,头都不敢抬,声音小的如蚊子。

我严厉制止其他学生不可以取笑别人,不断鼓励她大声说话。我告诫全班孩子说,晓宇是我的亲戚,谁都不能欺负他。

他表妹俊还特意求证:“老师,你真的和晓宇是亲戚吗?他是我哥哥,他爸爸和我妈妈都是我姥姥生的。”我笑着回答:“回去问你姥姥就知道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晓了。虽然宇每次语文考试都超不过10分,但是我一如既往地精心呵护他,罩着他。

今年暑假开学第一课,我怀着约会的心情走进五年级1班教室。分享我给全体同学的见面礼---《心与心的约会:孩子们,你们好!》。

我对学生敞开心扉,告诉他们我很珍惜最后一年在瀑河小学支教的时光,不管她们现在状况如何,我都把她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对于学习基础差,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我没有像以前那样恨铁不成钢。而是宽容孩子,帮助他们慢慢改变。我常常利用大课间,午餐后跟学生交流,面批每一次听写,每一本作文。

我把那些迫切需要提高表达能力的孩子约到空教室,跟她们分享我的写作秘籍,还把我发表的文章样刊拿给她们看,证明我没有吹牛。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就是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我在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道德与法治群体评优课时,虚心听取了进修学校的孙春峰老师和教研室的高志军主任的建议,注重增加学生的生活情景体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他们亲自上台演一演,而我就站在他们边上,站在他们中间,在他们的身后。

尊重、欣赏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生命。耐心地等待每一个孩子抵达自己的彼岸。

学生只有看见教师的爱,关系才会更融洽。最让感动的是,一次课间在楼梯旁,四(2)最调皮捣蛋的男生佳俊突然问我:“老师,你怎么不教我们了?看着孩子那失落的表情,我无以言对。

我中午值班时,五(1)班晨雯同学一边摆弄着我的头发,一边说:“ 老师,你别走了,一直教我们吧!”恩琪在班群里留言:“能做王老师的学生,是我的骄傲。”

进入支教的第三年,为了让学生看见我的爱,我将继续在瀑河水畔种桃种李种春风,用“约会”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生命。

感恩沈老师的精神引领,感恩坚持阅读的自己。更感恩大家的悉心聆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