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文章

2023-12-07 02: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文章

女儿自小就写得一手好文章,读书时常获各种奖项。很多朋友让我传授经验,我认为应该归功于小时候对女儿进行的口头语言训练。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提高孩子表达能力的口头作文训练,欢迎借鉴参考。

明确一个观察目标

孩子好动,语言的积累要在游戏或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带领孩子观察时,要给他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使他能就某一主题“有感而发”。例如,冬日的早上我送女儿上幼儿园,一边走我一边问女儿:“叔叔阿姨和小朋友都穿了什么衣服?”“树叶有什么变化?”“自己感到是不是冷了?”孩子在回答我的连串问题后,对冬天就有了具体的认识,为日后语言表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可以为他提供类似的情景刺激、实物刺激、语言刺激,使孩子对语言的掌握达到能认、能读、能用的水平。

巧问同义反义词

在接送女儿上幼儿园和回家的路上,我经常和她说同义词或反义词,与此同时,我还把这些词延伸为句子。例如,我说“黑”,女儿说“白”,我说“高”,女儿说“低”。然后我们玩起文字接龙游戏:“煤是黑的”、“雪是白的”、“树是高的”、“草是低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越说句子越长。

这种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训练,能发展孩子的语言敏捷性和流畅性,丰富孩子使用语言的能力,对于进入小学造句和写作很有好处。

亲子双向作文

当女儿遣词造句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尝试着跟她做口头作文。作文的题目大多是即兴的,比如星期天我们上东湖公园玩过之后,回家的路上,我就开始问女儿:“东湖公园美丽吗?”女儿兴高采烈地回答:“非常美丽!”“你能告诉妈妈东湖公园如何美丽吗?”女儿歪着小脑袋,有板有眼地向我描述她在公园里看到的各种情形。回到家后,我把女儿刚做的口头文章用笔记录下来,然后重念一次给她听:“看,这就是你写的文章,写得真漂亮!”女儿看到自己嘴里说的话瞬间变成行行的文字,大受鼓舞。从此,每到一处,都自觉地跟我说:“妈妈,我要写篇好文章。”

口头作文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逐渐过渡到文字表达的阶段时,其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锤炼。

女儿进入一年级时,已经会写不少字了,我就鼓励她把自己的口头文章写出来,写好后由我作一些简单的评语,如“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观察得真仔细”等,对用得好的词句还画上红圈圈。为此女儿特别注意字斟句酌,被划上红圈的字句不断增多。

巧用课前三分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摘自同事文章)

巧用课前三分钟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张静

〖内容摘要〗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什么是语文,语即语言,文即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就是指口语;“文字”就是书面语。长期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多地重视学生的读与写,学生只好在题海中游弋。鉴于学生的现状,笔者巧妙地开发课前三分钟,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一年的口语训练中,“说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关键词〗 巧用、 课前三分钟、 口头表达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什么是语文,语即语言,文即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就是指口语;“文字”就是书面语。长期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多地重视学生的读与写,学生只好在题海中游弋。如此,学生的“说”始终处在游离的边缘。即使课堂上有“说”的影子,往往以朗读为主,很少有老师去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统编教材在设计时注重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八、九年级安排了五个口语交际训练的任务。八年级安排了“讲述、复述与转述、应对”三个训练任务,九年级安排了“讨论与辩论” 两个训练任务。统编教材编排明确向语文老师传达一个信息——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事实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已经到了非练不可的地步,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每当到表达见解时,班里的学生立刻战战兢兢,唯恐老师叫到自己。假如不幸叫到,或者以沉默抗拒,或者以一句话匆匆结束。这样的说根本是无效的。学生们不敢在课堂表达,实则是不具备表达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需要在行动中训练。

于漪老师说:“进行口头训练要有针对性,要从鼓励出发,要渗透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我认为一种是集中训练,每周安排一节课;一种是分散训练,融合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中。我呢,主要采用分散训练的方式,利用课前三分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我按照音序给每一位学生编号,然后按照号的先后顺序上台表达。

训练形式固定之后要来设计训练内容。整个八年级的口语表达训练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立足课文,训练学生的概说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应该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概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口语表达能力之一。概说就是概括的叙述。老师应该结合文章的特点来训练学生的概说能力。概说训练主要围绕以下方面,一是概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物形象,(这比较适合记叙类文章);二是概说文章的写作特点,(适合所有文体);三是概说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获得的感悟。(适合所有文体)当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概说时,那就意味着学习已经产生成效。

学习八上第二单元时,我设计了“与人物手拉手”的概说活动。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人物有藤野先生、朱德母亲、托尔斯泰、居里夫人。学生对这四位人物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知己的过程。学生对人物的概说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这样的说才会让人物丰满。如何把这个说的活动有效展开呢?首先要重视学生内部语言的组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把口头要表达的用笔先写出来。时间安排在课后,等到第二课时按照号上去概说人物。每次安排两人,一人一分半钟。不要觉得这一分半钟很短暂,要知道很多学生是无法流利地表达一分钟的,课外与同学闲扯除外。学生一开始对一分半钟很抵触,觉得自己办不到。我呢给他(她)们计时,说着说着目标就完成了,甚至会超时呢。学生怕说其实是对自己的潜力不够自信而已。没有机会在课前三分钟展示的学生,我会随机在课堂中给予机会,或者利用班会的时间来完成概说任务。每当这时,我多么庆幸能够当上班主任。这样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开绿灯呀。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文首当其冲是排头兵。用好课文,开发好口头训练的一亩三分田,一定会迎来收获的秋天。

二、勾连名著,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开展整本书阅读是统编教材最突出的特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阅读和思维紧密相连。脱离思维的阅读不是真阅读,脱离思维的表达不是真表达。所以,我把整本书阅读和口语表达进行融合,让学生读后说,说后读,如此循环,学生的阅读之花就会真正绽放。

1、跟着书本去旅行,讲述旅行见闻。每一本书都是一段奇妙的旅行,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读《红星照耀中国》,我让学生化身斯诺向同学们讲述途中印象最深刻的见闻。学生在初读时标注最吸引的章节,然后用缩写的方式把这部分记录下来,最后在课前三分钟进行复述。同学们原本对这本名著不太感兴趣,但是当我把阅读和口头表达相结合时,学生在逼迫中阅读,渐渐发现书的魅力。

2、我为昆虫做直播,提高昆虫知名度。《昆虫记》是八上的必读名著。这部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名著深受学生的喜爱。如何开发口头表达能力呢?我从直播中获取灵感。不如让学生化身昆虫向人类做介绍自我的直播吧。这个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纷纷表示出跃跃欲试的神态。从哪些方面进行直播呢?我要求学生从昆虫的样子、生活习性、朋友圈等方面进行直播。学生接受任务之后快乐地投入到《昆虫记》的阅读中。这样的直播持续两周,尽量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直播真是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学生给自己要直播的昆虫做了面具,这给直播加分不少呢。我把学生的直播录下来发到班级群中,家长都被孩子的表现惊呆了。

3、精神楷模保尔事迹宣讲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无数的青年。班里的00后们在阅读时被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征服了。一个浑身充满正能量的人物需要向更多的人宣讲,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人人宣讲,时间上太紧张。于是我在班里组建宣讲团,每个团八个人,主讲一人,其余学生集合力量为主讲的作品修改润色。利用一周的时间,五个宣讲团把保尔的英雄事迹传播出去。主讲们化身保尔,声情并茂地讲述。听众们沉醉其中,最后一位主讲话音刚落,全班齐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三、关注生活,讲述班级故事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舞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班级里的故事每天也是新的。可是,学生却不这么认为,好像除了上课吃饭睡觉之外,哪有新鲜事发生啊?其实,这是不去用心关注生活的表现。为了治疗学生这病,我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全班合力来写“八(1)班的那些事儿”。利用班会课,我把想法向同学们传达,一个个嘴巴惊成“O”,一个个懒洋洋的。我早料到是这样的表现了。继续说规则,从1号开始一人当一天的班级故事编辑,如此循环。听到写一篇,同学们这才如释重负。除了写之外,还要在课前三分钟进行讲述。

我把自己买的日记本郑重地交到1号手中,八(1)班的故事即将开始了。一年时间,三本厚厚的班级故事在证明当初的训练多么珍贵。学生们听了班级故事讲述者的讲述之后发现生活真的每天都不一样。这样一来,善于捕捉生活点滴的同学越来越多。

四、关心时政,训练学生的播报能力

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与外界是隔绝的。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外面的世界到底怎么了,他们是不清楚的。信息爆炸,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的学生不能被作业遮住双眼,他们应该了解世界。新闻是打开学生与外界的桥梁。

每个周五在布置双休日作业时,我都会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推荐学生看《新闻联播》、《新闻1+1》、《焦点访谈》、《时政新闻眼》等重量级新闻栏目。学生看过之后要进行整理,留待下周课前播报。我要求学生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来搜集科学、政治、军事、生活等方面的有意义的新闻。

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当一回新闻主播,向同学们播报上周发生的大事。在播报中,学生们知道了中国克隆猴的诞生,知道了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知道了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

五、给出观点,训练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

八下有一个活动探究单元,探究的主题与演讲有关。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我特意让学生上台讲演,感受讲演与背诵的不同。加上班会,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讲演的机会。有了这一课的铺垫,接下来的即兴演讲就容易一些。

即兴演讲考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储备数量。学生听说之后都觉得自己不具备即兴演讲的能力。行动孕育希望。不去做怎么知道不可以呢? 课前三分钟即兴演讲由两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人只是一分半钟的时间,这样就降低了难度。我准备一些小纸条上面写着诸如“努力的人更幸运”一类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去抽取,提前五分钟做准备。班级里的优等生率先开始。有了榜样的引领,第一轮即兴演讲在跌跌撞撞中收官。。

一年下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上愿意挑战赏析类、感悟类的学生越来越多。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个孩子,我们要均衡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偏爱某个孩子。因为这四个孩子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这四个孩子健康成长时,语文才会枝繁叶茂。

练习口才的文章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30,就在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有超群的数学才华,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口才,学习普通话,他还背了唐诗四五百首,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

这些名人与伟人为我们训练口才树立了光荣的榜样,我们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就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练口才不仅要刻苦,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使你事半功倍,加速你口才的形成。当然,根据每个人的学识、环境、年龄等等的不同,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那么你就会在通向“口才家”的大道上迅速成长起来。

我们在此介绍几种符合同学们特点,简单、易行、见效的口才训练方法。

(1)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的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

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方法是:第一步,先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第二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要花点工夫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第三步,对所选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第四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比如,我们要背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首先就应明白,这是篇散文诗。它是在预报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讴歌的是海燕——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整篇散文诗都是热烈激亢的,表达了革命者不可遏止的憎爱分明。那么我们在朗诵《海燕》时就要抓住这个基调。当然仅仅抓住作品的基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处理,比如划分段落、确定重音、停顿等等。平平淡淡,没有波澜,没有起伏,一调到底的朗诵是不会成功的。有些人在背诵《海燕》时把握了它激昂奋进的基调,却没有注意朗诵技巧,开口就定在最高的音上,结果到了表达感情的最高点时,就只能是声嘶竭力。我们说这也是把握欠准确的缘故。如果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有了准确的把握,那么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这个训练最好能有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同学帮助,请同学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天长日久定会见效。

第二步,练声。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我们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

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第二,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āgā”声来体会。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使劲,根本就没有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是,学习牛叫。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

第三,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二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也才能“字正腔圆”。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而一个音节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字尾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一定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发音时,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容易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字尾,主要是归音。归音一定要到家,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发完整。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也就会变得悦耳动听了。

这里应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①深吸一口气。数数,看能数多少。

②跑20米左右,然后朗读一段课文,尽量避免喘气声。

③按字正腔圆的要求读下列成语: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④读练口令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4)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的较多。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下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当然,速度进展得越快,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越强。

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较短、内容活泼的材料进行,这样便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一些句子较长,情节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有的同学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而且这个训练有时显得很繁琐、麻烦,甚至是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烦。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你将注定是一事无成的。

(5)模仿法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方法是:

①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②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课上、课间、课后都可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了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③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们练习,希望大家能勤学苦练,早日见效。

(6)描述法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可以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了一步。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的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7)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也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其方法是:

①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

②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

③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谁最能准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④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训练法要求“演”的成分很重,它有别于对朗诵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8)讲故事法

同学们或许都听过故事,但是不是都讲过故事呢?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听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听起故事来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饭、睡觉,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才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是练口才的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能力。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这里的方法是:

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性是十分强的,而且故事的主题大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②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这个工作你可以请老师或爸爸、妈妈帮你做。

③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①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

30天口才训练计划

目标:锻炼最大胆的发言,锻炼最大声的说话,锻炼最流畅的演讲。

自我激励誓言:我一定要最大胆地发言,我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我一定要最流畅地演讲。

目标实现时间:30天

一、积极心态训练
1、自我暗示:每天清晨默念10遍“我一定要最大胆地发言,我一定要最大声地说话,我一定要最流畅地演讲。我一定行!今天一定是幸福快乐的一天!”(平常也自我暗示,默念或写出来,至少10遍。)
2、想象训练:至少5分钟想象自己在公众场合成功的演讲,想象自己成功。
3、至少5分钟在镜前学习微笑,展示自己的手势及形态。
二、口才锻炼
(一)每天至少10分钟深呼吸训练。
(二)抓住一切机会讲话,锻炼口才。
1、每天至少与5个人有意识地交流思想。
2、每天大声朗诵或大声讲至少5分钟。
3、每天训练自己“三分钟演讲”一次或“三分钟默讲”一次。
4、每天给亲人、同事至少讲一个故事或完整叙述一件事情。
5、注意讲话时的一些技巧。
A、讲话前,深吸一口气,平静心情,面带微笑,眼神交流一遍后,开始讲话。
B、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声音大一点,速度慢一点,说短句,语句中间不打岔。
C、当发现紧张卡壳时,停下来有意识地深吸口气,然后随着吐气讲出来。
D、如果表现不好,自我安慰:“刚才怎么又紧张了?没关系,继续平稳地讲”;同时,用感觉和行动上的自信战胜恐惧。
E、紧张时,可以做放松练习,深呼吸,或尽力握紧拳头,又迅速放松,连续10次。
三、辅助锻炼
1、每天至少20分钟阅读励志书籍或口才书籍,培养自己积极心态,学习一些技巧。
2、每天放声大笑10次,乐观面对生活,放松情绪。
3、训练接受他人的视线、目光,培养自信和观察能力。
4、培养微笑的习惯,要笑得灿烂、笑得真诚,锻炼亲和力。
5、学会检讨,每天总结得与失,写心得体会。每周要全面总结成效及不足,并确定下周的目标。

精彩讨论:

演讲口才不仅仅是成功学培训才需要的能力:销售员需要,成功学书店的老板需要,促销员需要,日常说服别人需要……
口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现实是很多人缺乏这个能力。要么是惜字如金默默无语,要么是虚话连篇絮絮道道,都需要口才的锻炼才好。
在电影《曼哈顿女佣》中,男主角克服演讲紧张和恐惧有一个办法:演讲的时候,手心里放一个大头针。
此方法未经证实,但我想一个好来坞非常正规的电影,对这样的小细节,没有必要使用凭空杜撰的方式,也许可以一用。
至于作用,我真的不知道,谁真的总紧张不妨一试,反正也不会真的把手扎坏吧。从吸烟的角度来猜想,有时候没烟的时候,嘴里叼个铅笔也能顶很久,可能是从心理学的依赖角度可以分析。

编者短评:
口才不是口若悬河,不是空洞无味的废话堆积,口才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智慧、胆量、学识、素质、仪态……这些方面都要靠一天天的努力来达到的。
口才好了有什么用呢?就象写文章一样,人需要一个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文章好的人无非还是用那些汉字,而口才好的人也无非发那些音。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好的口才就更有说服力,更能胜任将来可能发生的说服他人和讲述道理的各种情况。无疑,这样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就象英语一样,成为每个优秀者必需的工具。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章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目的的一种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使用的是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语文学习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方面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能根据不同需要正确运用规范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口头语言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论辩能力。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在拓展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和加强口头语言训练,落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及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激趣质疑法、角色扮演法、问题创设法、激情渲染法等方法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先播放美丽的草原风光录像,在悠扬、恬静的乐曲《草原夜色美》的歌声中,把学生带入一望无际的草原,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与课文内容相配合,抓住时机出示设计说话练习: 的草原 ,我 。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草原的美,纷纷争相发言,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用多媒体将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融合起来,以强烈的气氛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于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设置悬念,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纷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我这样设问:“你最敬佩谁?请说明理由。”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口语交流的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抓住关键词句,设计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
课文里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例如:《桂林山水》这一课,第一段是总起,我们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总起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第二、三两自然段是分述,选写“漓江的水”,我们找到“静、清、绿”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第二段的段意概括为:“漓江的水静、清、绿。”再写“桂林的山”,我们找到“奇、秀、险”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第三段的段意概括为:“桂林的山奇、秀、险。”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我们可以抓住对全文起概括作用的那两句诗,把段意概括成:“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如同在画中游。”
把这种概括能力应用到作文中去,我们不论列提纲,写总起或简要介绍都能很容易完成。
三、发挥独特体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生动性
语文教学应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学的美妙,领悟智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产生自我呼应与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被文中描绘的情景所吸引而沉醉其中,或对文中所阐述的“理”有所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归宿。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独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简直是最愚蠢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和突破阅读教学的中心——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个性体验,提高口头表达的生动性和精彩度。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很自然就体会到地球的重要性。这时我继续引导学生品读,从地球的美丽与渺小到地球的被破坏去感受其地球的优点和怎样的去保护地球,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学生有的说:从保护校园的周围环境做起;有的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等等。尊重是课堂教学中最美的一朵“浪花”,没有尊重的课堂是看不见生命的律动的,肯定也是沉闷的。尊重,于细节中流出;尊重,绽放课堂教学的精彩!
四、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首先,看到课题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读完每个自然段可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围绕着题目,边读边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概括全文,总结中心思想,就会觉得容易了。
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坚持训练。“厚积”方能“薄发”。总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创设学习情景、因地制宜,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并进行有效地训练。从说正确、完整入手,逐步提高说话的要求,循序渐进,达到有条理地说,生动地说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水平,形成良好的语感,最终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