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力够强的话,尽量还是把大意翻译出来,然后把这些意思按照正常的汉语表达方式表达出来。翻译讲求"信、达、雅",一般来说,把大体意思翻译出来也就达到了“信”的水平,翻译的接近汉语水平也就是达到“达”的水平,如果翻译出来感觉像是文章里面写出来的,就达到“雅”了。翻译的时候,里面的指代词要尽量翻译出来,因为老师阅卷的时候,是不会回到原文看上下文的,单独只有这么一句,你只有把指代词翻译出来,阅卷人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说,大家翻译的可能都没有那么十分准确,这也是很正常的。
个人的一点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二、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三、转换法
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
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扩展资料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1、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2、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英语翻译其实基本上所有人在拿到英文内容的材料,会都有意识无意识的翻译英文内容,英文要完全理解掌握获取材料信息是需要语言传递和转化的,那么一般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吸收英文内容那么最基础的理解,也就是说要理解句子中的词汇、短语。
然后体验表达,表达是理解的结果。影响表达的因素有译者对英语原文理解的深度、译者自身汉语修养的程度、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掌握程度,译者尽量摆脱原文束缚。
最后为了避免错误,仔细校对、检查。这步要求比照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检查句子是否准确、通顺。
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
而汉语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像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是很不相同的,被动语态的使用是科技文章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用法十分广泛。
在汉语中,可用“被、让、把、遭、换、使、由、受到,为……所”等词来表示被动。但在汉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频率比英文要低得多。因此,在遇到被动语态时,应遵循汉语的习惯,如译成被动语态不通,则译成主动语态。
扩展资料: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段上的不同,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英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若搬到译文去,就会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
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简练,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需要省略一些可有可无或翻译后反嫌累赘的词语。但必须注意,减译不是删掉原文中的某些内容,在不易减译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减。
英语长句子比较多,汉语句子相对而言比较短。在翻译时可以改变原文结构,把原文的某个成分从原来的结构中分离出来,译成一个独立成分、从句或并列分句。
1、首先在翻译文章之前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然后开始逐句翻译,注意是以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意群为单位,而不是看一个单词翻译一个单词。
3、同时在句与句之前的关系要体现出来,如转折、因果等。
4、多多练习,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