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论文的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3.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4.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6.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7.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9.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10.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11.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12.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13.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14.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15.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16.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7.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8.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二***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三***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OK 我等你的200分,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关键词:美术 论文 初中 教学 总结
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1因此,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必要的知识,还应当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起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
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和气氛,加强学生的美术体验
电教媒体将图、文、声像,按不同需要编辑,显示与重放的功能,在欣赏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能通过幻灯片和口头讲解来完成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突出美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等一系列教学任务。但是任何的作品和欣赏者之间都存在着时间,地区,民族,文化,习惯和个人经验的差别,特别是对于现代派发作品。由于他们所使用的绘画语言超出常人的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使学生难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啊,采用录象教学来营造作品欣赏的情境和气氛。如在欣赏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油画作
品《格尔尼卡》时,学生感到不可理解这种表象形式。为了引导学生读懂画家在表现什么,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啊首先利用幻灯机将作品投到幕布上。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播放课前编辑的录象资料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的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通过观看录象,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读懂这幅作品。
二、借助微机讲授技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美术课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如今电脑有很多软件如Photoshop6.0,Flash5,Microsoftpowerpoint等可以制成各中课件。如《形态的分析与构成》一课,关于表现方法的教授,我利用Photoshop和Flash制作了三角形、形、方形的平移、分析,自由组合的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掌握。利用电脑教学不仅形象、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创造欲望。在《漫画》一课中我利用Flash制作各种动画效果,并加入生动活泼的音乐,使学生置身与漫画的世界,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三、学生利用微机,设计创作更加简单容易
好的设计构思需要高品质的制作来表现。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常常面临着实际制作的效果同预先设想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不得不重作。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图软件具有设施齐全的工具库和屏幕预视功能,学生利用微机来进行美术的设计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在《图案》课中,应用Photoshop6.0工具面板和色彩面板,利用复制和添色功能来设计理想的图案。当颜色感觉不舒服时可更换颜色,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利用网络师生共同点评修改作品,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及时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实现教和学的良性互动。
点评学生的作品,是学生进行交流、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校内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将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里更直接的观察、分析、修改别人的作品,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电脑媒体的出现为美术教学增添了新的火力,为教与学创造了许多方便条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认真钻研,就能够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众所周知,美术课是中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但是,在这种兴趣背后隐藏着一种假象。不知各位老师是否注意到,在艺术课堂上,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不是艺术课的课堂内容,而是艺术课堂里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变假兴趣为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正确认识美术科目的重要性,提高美术科目的课堂魅力
(一)增大投入: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和展示的仪器(如:画册、投影仪、多媒体、场地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科目的软、硬件投资比重较轻,对美术教师的工作也不是很支持,这样既挫伤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得丰富多采的图片资料无法展示,使得本应丰富多采的美术课堂变得苍白无味,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不少主课教师认为美术是“小三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主课,因此美术老师的工作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果自己也认为美术不重要,那么还有谁会来维护美术课的重要性,有谁会来重视美术这一科目呢?我们应:说服领导为我们购资软、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说服主课教师让他们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可以说:缺失了这些“小三门”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努力上好美术课:有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这种做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长久下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淡。我认为,任何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都会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有选择的利用教材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原则下,有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我们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本土教材,不断的优化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如外出写生、组织各种活动、多媒体的运用等)营造艺术氛围,不断的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美术课。
(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美术是操作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绘画工具。因为这是一门副课,所以学生也不重视,因而有很多学生上课都不带工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凭你老师的水平再高,没有工具的操作课是上不好的,而且没带工具的那部分学生上课时无所事事,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就使得兴趣很浓的学生也无法排除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课上,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老师应一方面想办法积极督促学生准备工具;另一方面也应选取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材料容易准备但又能出效果的教学内容。
(四).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有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多一点艺术的细胞,最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因为美术是副课,所以还是有很多家长担心学生在美术科目上投入过多会影响文化成绩,以至不少家长教育子女说,“美术课不用那么认真,随便画画好了”,这也导致学生对美术不重视,减少兴趣。那么我们美术老师应经常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重视美术,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直至学生能主动学习美术。
二.教学内容
现在初中美术教材里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欣赏、剪纸、国画、水粉、水彩、版画、设计、包装、摄影等等。有些内容需要准备大量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难免有部分学生无法准备用作绘画的材料,这势必会影响到一些课程的开设和课堂质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教学内容,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本土教材(如同里风景优美可多开设外出写生课;盛泽厂家较多,丝绸印花具有特色,可多开设丝绸图案课程和厂标设计课程)。另外,可适当增加卡通画的课程,因为我发现中学生对卡通可称得上是情有独钟了,这可能是卡通剧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惟妙惟肖的心态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较相符的原因吧!教材的本土化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就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欢,更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在现实美术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使用一张范画,专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空对空”口传式的讲课,使原本应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控”得干巴、枯燥、无味,长久下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淡,直至讨厌美术课;还有一些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自己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续。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教师就必须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这样的尝试:外出写生,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挥洒出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兴趣;辩论会,在上《世界油画欣赏》一课时,我让学生比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凡高的《字画像》的两种风格,指出哪一幅更美让他们分组辩论,这样包含在两幅作品中的绘画知识被他们越辩越明,还训练了他们的辩论技巧和口才,同时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课,音乐、美术和文学都能陶冶人的情操,我在美术课上尝试着和音乐老师合上艺术课,这样一节课的内容既有美术又有音乐,使学生感觉非常新鲜。
四.教学手段丰富化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往大量的范画都由教师亲自动手画,工作量太大教师往往忙不过来,而现在有了多媒体后,网上的大量图片资料都能资源共享,给老师省出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怎样更好的组织教学。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美术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益、优化了课堂效果,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师不应怕麻烦,应多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五.拓展校(课)外活动
在所有的活动中,校课外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和画展,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画展中被展出时,他们的兴趣特别高。今年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如:全国第八届中学生美术展览、吴江市“走进新时代书画大赛”、盛泽镇灯会书画展、盛泽镇六一儿童书画展;另外,还带学生观摹了2002年上海世界艺术博览会,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总之,只要我们在以上的这些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由假兴趣转变为真兴趣。
在教学中常会听到有教师在谈到现在学生不好管,某某学生很破,成绩差、经常违规闯祸,是坏学生;某某学生非常听老师的话,成绩优秀、学习刻苦、从不给老师捅炉子,是典型的好学生。作为老师听到这些话,我感觉很别扭,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好学生、坏学生”的提法、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坏学生,靠什么来衡量他(她)们,我们应不应该给他(她)们分类,怎样分类,又应该怎样正确的去看待他(她)们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改变提法,改善师生关系:
能否不叫“好学生、坏学生”,而叫好学生和较活跃的学生。有部分教师由爱生恨,爱之深、恨之切,非要叫坏学生才解恨、才痛快,深不知这样做会破坏师生情感,让“坏学生”在情感上恶性循环。坏学生的提法会让学生听了反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让学生学得更好。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进步,这要求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做文章,教师教的方法应该是学生最易接受的方法,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最需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统一的认识、融洽的关系,特别是融洽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逆反心理强,看问题做事情易感情用事,很多学生如果喜欢、认同某个老师,他就会认真学习这个老师的这门功课,反之则会消极抵制,故意不学好这门功课,这样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提法上稍作改变,不叫“坏学生”,而叫较活跃的学生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让他(她)们更容易接受批评教育、改正错误、端正态度,在感情上也拉拢了学生,更容易达成统一认识,共同进步。否则,他(她)抵制你的话,任凭你教的内容再怎么精彩,他(她)不学也都是白搭,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而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而不是对立的 。
二、合理分类,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因而我们不能用相同的教法来教育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要求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辅以不同的教法和学法,那么我们首先就要非常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简单的根据成绩好坏、是否遵守纪律来把学生分成好学生、坏学生,这种分法是及不科学的。“坏”这个词通常指本质较坏,而表现活跃的大部分学生本质并不坏,只不过是太贪玩了一点,或者说是还没有觉醒、还没有意识到念书的重要性,因而贪玩、调皮任性,甚至有时候捣蛋或搞些破坏,所以我认为用“坏”这个词来形容他(她)们有点过;另外在分类时简单的将这些学生分成好坏两种学生还不够妥当、不够深入具体,也没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将所谓的坏学生再细分出他(她)们“坏”的原因在哪里,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他(她)们调皮捣蛋可能只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让老师去关注他(她)们,征对这种学生我们可以适时的利用他(她)们的这种心理,及时的发现他(她)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就能及时的引导他(她)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有的“坏”同学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表现为经常违反纪律,并屡教不改,对于这部分同学就需要外部强制力量来帮助他(她)们改掉这种坏毛病,一方面要求他(她)们有意识的克制自己改掉坏毛病,另 一方面老师和其他同学也应对他(她)们进行监督和提醒;另外我还注意到还有部分成绩差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其实也非常用功,但长期的差成绩使他(她)们感觉压抑,虽然他(她)们努力地想改变这种状况,但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渐渐地他(她)们开始失去信心、变得厌学、也开始自卑、学习失去了希望、生活缺少了激情,他(她)们开始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先要找出他(她)们的优点加以表扬,让他(她)们恢复自信,接下来培养他(她)们“玩”的兴趣,让他(她)们在玩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找回自信,同时慢慢的引导他(她)们将“玩”的兴趣转移到“学”的兴趣,并渐渐转化较差的状况,使他(她)们走出阴影,在心理上和学习上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的循环;当然,也有及少数个别同学本质很坏,在他(她)们身上存在很多坏毛病和恶习,他(她)们好逸恶劳、欺负弱小同学,上课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有时还和老师对着干。对于这部分同学要打击教育相结合,坚决打击他(她)们的嚣张气焰,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同时教育广大同学与他(她)们划清界线,孤立他(她)们。当然,差的学生还有很多类型,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本质上并不坏,还不至于用坏这个词来形容他(她)们。对于这些所谓的坏学生来说,成绩差、纪律差只是一个表象,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出他(她)们差在哪里,为什么差,怎么样能够帮他(她)们转差为好,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应该做的,这样的分类才是比较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分类,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简单的将学生分成好学生坏学生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分类,它只能让学生反感,破坏融洽的师生情感,毫无现实指导意义。
三、多关注“坏”学生,让“坏”学生越来越少,好学生越来越多。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刻苦程度、毅力等个人情况不同,最后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一样,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有很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非常刻苦上进,他(她)们非常渴望获得好的成绩,并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到最后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他(她)们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更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帮助和理解,特别是任课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认可和理解。在平常的学习中,成绩好的学生总是获得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他(她)们总是相信十足,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在整个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而所谓的差生则相反,他(她)们较少的获得关注,表扬和鼓励,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且较多的获取负面关注,如因成绩不好受到批评指责等,他(她)们在心里上、学习上处于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状况若在长期内得不到改善,学生会慢慢的放弃努力,这样状况越来越糟,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会觉得学习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直到厌学、逃学,有时被逼无奈就只好坐在教室里旷课(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既然他(她)们在学习上比不过别人,就比其他的。例如比化钱谁更潇洒、比打架谁更厉害等。最后直至老师将其划为坏学生一列,他(她)们从好到坏或从不坏到坏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将他(她)们放到这个过程中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正确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要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这些令人头痛的“坏”学生,帮助他(她)们直面困难、走出困境,教他(她)们学会败不妥,不卑不吭的做人道理。
作为一个艺术老师,我们教的班级多而课程少,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比较少,有时会喊不出部分学生的姓名。在课堂上假如老师能一口喊出好学生的名字,学生会觉得很正常,但是,假如一个副课老师能一口喊出成绩一般的学生或差学生的姓名,被点名的学生会觉得很光荣,(哪怕是因为坏事情而被批评)他(她)们认为老师知道他(她)的名字说明老师在关注他(她)们,有的学生心底甚至有一种莫名的窃喜,这是坏学生的悲哀,也是老师的悲哀。所以我呼吁老师们对于这些坏学生不要太吝啬对于他(她)们的表扬和鼓励,要对他(她)们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点误解和偏见,这样师生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行动会更一致,目标会更明确,效果会更好,这样说“学生越来越难管”的老师也就少了,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