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育心理学期刊分析

2023-12-09 12: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心理学期刊分析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Child 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这些都是很好的心理学期刊,在里面找一篇就可以分析了。

某今年准备靠心理学研究生,可是不知道怎么安排次序,哪个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给指点下,谢谢!

呵呵 我今年刚被录取 帮你分析下啊
当然是先看普通心理学 这是基础,对于跨专业的要从这抓基础,第一轮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过一遍,这一遍只看,理解,不用背。然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一起看,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晚上是查缺补漏外加巩固的时候,大约2本用2周时间来理解。最后测量和统计逻辑思维比较强你就最后看,也是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晚上巩固,我大约2本用了3周时间!因为我后两门是薄弱环节。这样呢,你用了一个半月的 时间进行了第一轮复习。然后用1个多月的 时间再看第二遍,这一遍还是只看只理解,不背。到了 第三遍的时候 就得背些东西了 ,这是加强记忆!一个月就足够了 。然后你还得尽快再记忆一遍,这就到考前了 。

我去年收藏了 学长给我的学习计划 也分享给你看以下吧 呵呵 希望对你也有用!

普通心理学主要是要参考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第二本是孟昭兰出版的《普通心理学》,第三版高觉敷的《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发展心理学大家主要参考两本书,一本是人教版出版的朱志贤的《儿童心理学》和人教出版的林承德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育心理学》,还有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和刘永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主要参考书目如下,第一是书华、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纲要》,北师大出版社,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师大出版社,杨志梁《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朱赢《实验心理学》北大出版社。

《心理统计》的参考书,第一本是《现代心理与统计学》张厚璨、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统计学》张敏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本是《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张铁文、北京大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郑日昌的《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沉郁林海:许老师给大家列了这么多书,对考生来说,后期应该怎么来看书?怎么来复习?老师能不能给大家说一下复习的一些安排。

许华:从大纲出来之后到复习,针对新大纲如何安排,我相信在之前大家对专业课的准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是新大纲出来之后,变成了全国统一考试,相信有些考生已经涉猎到了四部分中的所有门类,也许考生只涉猎了其中的某些,没有全部涉猎到,一定要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具体地安排以后的考试计划。我就针对新大纲的四部分具体的一些重点或者是热点问题,做一个复习安排或者建议。

关于第一部分是普通心理学,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是要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所以说,在复习普通心理学的时候,大家除了要参考上边所列的参考书目之外,还应该对看,多浏览一些心理学的期刊杂志,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可以了解心理学的一些最新的一些研究动态,这对于报考一些名牌高校的考生将大有意义,虽然初试当中可能不会涉及得非常深,但是在复试当中会有所体现,在普通心理学的各个部门,有着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需要大家信心或者耐心地复习。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是有点困难,如果大家感到盲目的话,可以在后期到我们的海文新浪博客上去提问,也可以参加我们的一些专业课辅导班,我们会聘请相关学科的权威专家为大家做详细的解答与辅导。

普通心理学算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或者算是一门基础课,任何学校都非常重视,在考试试卷结构当中,它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占到了三分之一,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把重心要转移在《普通心理学》。

大家注意到一点,在《普通心理学》的考试中,把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作为一小部分穿插到了普通心理学,所以说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还应该了解一些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它们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他们的评价。对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复习,大家也是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方面,一个是基本概念,主要的理论,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先说《发展心理学》,关系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大家可以看一下比较权威的著作,如果要看具体的详细分析也可以请考生密切关注我们海文学校推出的,后续在每门课上的具体的详细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上出现了一个变化,在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考察了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而在07年中,增添了双生子研究,大家对这点应该引起关注。而对于各个年龄阶段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亲自依恋,中学生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还有青春期的一些逆反心理等一系列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应该是多加注意的。

今年大家也非常关注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因此在发展心理学中的认知老化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应该在这方面投入一些复习的时间。教育心理学从今年的考试大纲来看,教育心理学主要偏重了基本理论,也就是学习心理学部分的考察,大家都知道,学习理论部分,理论比较多,而且比较深奥难懂,记忆起来也会比较肯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实际,并且能够对各种理论存在的有缺点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当今教育心理学里的两大主题,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

关于《实验心理学》,在实验心理学中,主要关注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是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以及心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如如何控制变量等。第二是要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反映时法,一些传统的心理学方法。第三是要具备具体的一些心理实验设计的能力和纂写报告的能力。

关于《心理统计》,它主要考察了初等统计中的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而高等统计是不在考察之列,最后的三道综合题中,肯定会有涉及到推断统计中的观察分析或者回归分析。

沉郁林海:今年是第一年的联考,到底是试点还是所有院校都参与?

梁伟伟:这个我来回答一下,既然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颁布了心理学基础考试大纲,那么可以看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范围内,心理学应该进行统考,包括各个院校。

沉郁林海:阅卷是不是也是全国?

梁伟伟:对,阅卷的话,全国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统一阅卷。

一、前期准备阶段(2月—3月)

1、搜集全面的考研信息和资料,听最新的考研形势讲座。

2、确定报考院校及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

3、购买历年真题、教材等,熟悉考研题型和真题,准备复习。

4、制定全面的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二、打基础阶段(4月—6月)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要全面夯实基础,因此主要使用心理学专业经典教材、外加一些适合首轮复习的资料,也可以选择一些打基础的统考辅导班来给自己充电。

这3个月以看书为主,进行基础的复习。要把书从头至尾过一遍,以理解为主,不必纠缠于细节,将不懂的、不容易记的知识点做上记号,好在下个阶段重点把握和记忆。课本要很仔细的看,每一个细节不要错过,包括书上的表格,以及脚注部分,这些都可以成为考试的命题题目。

总之,对所有知识点都要涉及,尽量做到全面,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跨专业的考生,有机会最好去旁听相关课程。我们华师在这一方面还是比较赞同学生去旁听的。在此轮复习中要做一份笔记,将主要内容归纳出一份比较简洁的提纲,大师以便于下轮复习。

三、强化阶段(7月—8月)

第二轮强化复习阶段,是难得的时间充裕的两个月,也是很关键的两个月。

这一阶段的任务:

1、第二遍通读教材,把握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保证知识点的理解贯通,了解心理学的整体框架,掌握每章重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由于心理学的性质决定了记忆在这门考试中的分量,因此,要更加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记忆。

2、在重点把握和记忆第一阶段的难点,研究一部分的真题,以把握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

3、有选择地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强化复习效果。

4、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课的考试大纲及考点变化,购买最新的专业课辅导资料。

5、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有条件联系导师的话就最好了,没有的话也不必耿耿于怀,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

6、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去参加辅导班,选择辅导班一定要注意识别,尽量选择一些专业的辅导机构,而不要去找那种什么班都开的所谓的大机构。选择的时候也要注意问清对方的师资情况。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相信一些机构所谓的出题老师上课的谎言,对于统考,教育部是严格限制的,绝对不会出现出题老师授课的情况,否则相关老师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这点请研友务必当心上当。

这阶段还远没有到决战的时候,不必把弦绷得太紧,每天只要坚持完成一定的量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逐步进入角色,尽快把备战的状态调出来。专心看书,一定要保证效率。

四、提高阶段(9月—11月)
第三轮重难点提高复习,这个阶段是比较辛苦的,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坚持考研不动摇”,排除干扰,全面复习。

1、以大纲为根本,把大纲要求的内容全理解透彻。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

2、这一阶段的专业学习中,特别要保持充分的敏感度,带着问题意识去复习,善于发现有价值的命题,将其拓展开,整理成不同的专题。工作量虽然庞大,但每做一部分就消化一部分,效果是很明显的。

3、由于专业课要求答的深入,建议看看其他的心理学书籍,再找几本经典的参考书相关的内容加以补充,整合到原来自己复习的知识体系中。再看些专业方面的期刊杂志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学大师最新的研究动态。

4、继续研究心理学权威院校的历年真题,针对出题的特点复习。

5、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

第五阶段:(12月—1月)冲刺阶段

这是考研复习最如火如荼的阶段,是复习中全面深化、升华的时期,应该抛弃一切杂念,加速前进。本阶段任务:

1、这一轮要将参考书快速翻几遍,归纳总结各个知识点,整合知识系统。

2、重点放在心理学各科重点、难点的提炼和把握,知识点的串连,以及问题的升华上,逐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3、培养考试习惯,进行模拟实训,不要求多,要精中求精,进行查缺补漏,最后梳理考点。这个阶段可以考虑报一个冲刺班,冲刺班上课时间短,较易安排。且冲刺班针对性比较强,虽然没有统考的出题信息,然而由于辅导老师长期从事这一块的教学,对易考点的把握要比研友尤其是跨专业的研友更加了解,所以对于一些非本专业的况且复习不充分的同学来说,参加一个冲刺班也是可以的。

4、根据对历年试题的分析对专业考试作出一些预测,列出一些可考性比较强的题目,从心理学专业期刊或网上找一些文章来进行准备。

特别提醒,考前20天,复习基本要全部完成,应该做到一般内容心中有轮廓,重点内容完全到位。这20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重点、热点反复背诵,同时注意休息、增加足够的营养,把状态调整到最佳,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总之,每位备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统考的研友,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份心理学复习进度安排表。当你按照每阶段的重点任务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逐一完成时,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跟时间赛跑、跟自己赛跑,胜利归你莫属。

怎么写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科,现在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学好心理学非常有必要.那么如何写心理学论文呢?

  学术堂给大家讲讲写心理学论文的步骤:

  1.选好主题.

  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擅长的主题,优势在于自己本身就有丰富的理论或实操经验,下笔可以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比如笔者自己写过的团体辅导论文、小说人格论文,都是在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实践的基础上才写出来的.后来和师妹合写一篇虚拟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资料看了很久,文献也找了很多,可下笔就是很晦涩,感觉挤不出东西来.因为我笔者对这个主题很陌生,写起来很勉强.所以,写论文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由心而发的才是好作品.

  2.列好框架.

  有些学校的心理系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技巧课,在这里补充一下论文的分类和格式.目前论文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综述论文.框架大致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有点像教科书的理论介绍.写综述论文的前提是个人需要对某一主题有大量的文献和书籍上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且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至少在50篇以上,且最好中英结合.

  第二,实证论文.通过对量表、问卷等数据的分析得出某一结论,并针对这一主题调查作出总结.具体格式分为:前言(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叙述研究该问题的目的);方法(对研究所采用方法的描述);结果(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结果);讨论(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写实证类论文的好处就是,稍微有点数据就能捣鼓出一长篇大论.尤其是在讨论环节,针对每组数据的结果,完全可以详详细细地展开,并扩展到以后的研究方向、应用领域等等.写实证论文的前提是熟悉心理数据的软件操作,譬如Excel、SPSS、SAS等.尤其SPSS16.0版是全英的,虽然也有17.0的中文版,但极易乱码,不推荐使用.像笔者数学和SPSS都很不好,就比较少写实证论文.不过现在有了问卷星这类网站,搜集数据、图表成型什么的也比较方便.时代在进步.

  第三,思辨论文.通过对前人观点、结论的推敲,得出理论解析的新方向,甚至能够提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理论.笔者的导师曾说过,综述不太适合你们这些人写毕业论文,因为如果仅仅对前人的理论进行罗列总结,很难拿到分数;而思辨更不是你们随便写得起的,几百年才出一个理论,哪那么容易就有新东西呢.所以这一领域基本没人碰.如果对自己有信心且兴趣非常大,一定要选这个方向的话,建议找一位功底深厚、非常负责的老师作为指导,这样即便答辩时拿不到高分,也不至于一个不小心就落得不及格.关系到毕业证书的问题,还是谨慎些比较好.

  第四,其他类.比如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方法学论文等.个案必须是自己做的,不能抄袭别人,或者自己以来访者的身份接受咨询再以咨询师的身份撰写报告.方法学论文笔者接触得也非常少,大致是介绍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改进已有的研究方法.此类论文非常晦涩且容易走偏,也不推荐读者选择.

  3.内容填充.

  提纲列好了,阅读量也攒好了,厚积薄发的内容填充就变得非常简单.文章开头提到的小说人格论文我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写完,因为原着和相关资料都读了很多遍.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写完的感觉很美妙.

  接下来是一些答疑:

  一、自己想写的东西别人都写过了,再写还有什么意思呢?二、这段话我觉得自己怎么写读起来也没有文献那段那么顺口,能不能直接抄过来然后在参考文献上补他的名字呢?在这里为大家解答一下.

  答一:如果你能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那你就太厉害了,这样的几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别人写过,不代表你不能写,只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观点,还是有创新的可能的.

  答二:如果引用的是一句话或一个观点,可以像问题说的那么做;如果引用的是一大段话,那就不能抄了,当你引用的字数超过规定标准(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要看你们学校用什么论文鉴定软件)那就是抄袭,是违法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但原作者真的写得很好,你真的很仰慕怎么办呢?在此推荐一个小窍门,是一个师姐教我的:把那段话翻来覆去地读,读完合上书闭上眼,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直到你描述的时候语句变得比较正式,那段文字就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了.像论文的逻辑也是这样子出来的,不要太过口语化的表达,也不要出现很多语气词、乱七八糟的标点符号.用一二三四、1.1、1.2、1.3、1.4这样严谨的叙述,让人一目了然,自己也思路清晰,答辩时不会吃亏.

  4.修改.

  就这样,一篇论文初稿就诞生了.自己先修改,也可以跟同学换着修改,旁观者清,兴许能帮你挑出一些你意识不到的格式问题或者错别字.再发给指导老师修改,拿回来自己接着修改,基本就尘埃落定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