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育杂志刊物读后感

2023-12-07 13: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杂志刊物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教育专著读后感(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提议》一书。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此刻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提议,每条提议都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更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经过阅读该书,它使我悟到了如何建立进取互动的班团体,怎样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怎样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微笑起来……

书中提到:当一位学习困难的儿童跟本事较强的儿童在一齐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给他以异常的`关心和耐心;要让他去完成专门为他挑选的作业,并且评价他的成果;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能够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到来。读后这些话久久在耳边回荡,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存在许多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应对的他们时,要有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忙他们树立信心,。应当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从而对症下药。我们还应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学生做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和真诚,从而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并逐渐乐于学习。

新的暑假开始了,我早早的买了本书———《爱的教育》他就像一个我的亲人,与我为伴,给我生活的乐趣,像一个老师给我丰富的知识。这本书讲了作者亚米契斯以日记的形式以高尚的感情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人声动的形象,给我们展现了社会的画面: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整整九个月四年级画面爱是主要。融汇了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儿女之爱……每一个故事都是让人无比的感动用生命去感受身边得点点滴滴。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学生安珂10个月所积累下来的日记其中一篇让我映像很深讲了主人公不小心把一个老爷爷的眼睛给打瞎了,许多群众都开始骂他,又给人指责了大家让小男孩回家了,他回到家后发现原来那个老爷爷住在他家楼上,他非常想去看看可是很害怕,但还是去了,他进了老爷爷家,老爷也开始指责他,他感到伤心说了声对不起,老爷爷也马上转悲为喜,说了声不要紧。

这篇让我感受到了,犯了错误只要勇于承认,大家都会放过他,可是如果不敢承认反而推辞,大家都不会放过一个连声对不起都不敢说的小人。

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篇文章,是的,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爱每一个孩子,是幼儿群体特性对幼儿教师的客观要求。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所幼儿园,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个孩子。在这些孩子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会形成许多差异: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气质有动有静,性格有活不呆,动作有灵有拙,语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热有冷,习惯有良有莠。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差异,呈现出幼儿群体特性的客观存在。对此,幼儿教师应有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一视同仁,公平施爱,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厚此薄彼。否则,一些孩子得到偏爱,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后果:得到偏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处处不同于他人的优越感,助长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会灰心泄气,感到失望,无助和自卑,致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难以摆脱的阴影。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个孩子漂亮活泼,老师们都特别喜欢她。对她又是亲又是抱,处处关心照顾她,结果使她一度变得任性、高傲和无礼,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另有一个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师对他关爱较少。有段时间他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什么事也不如别人。

这使我深深认识到:对幼儿的偏爱和冷落,会带来不少负而影响。正确的态度是,力戒偏向,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一个幼儿。

最近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每条建议都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更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通过阅读该书,它使我悟到了如何建立积极互动的班集体,怎样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怎样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微笑起来……

书中提到:当一位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给他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要让他去完成专门为他挑选的作业,并且评价他的成果;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到来。读后这些话久久在耳边回荡,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存在许多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面对的他们时,要有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应该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从而对症下药。我们还应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学生做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真诚,从而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并逐渐乐于学习。

教育文摘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教育文摘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 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它的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素质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德育、课改与课堂教学、教育随笔、国外教育等设有专栏,对于我是一本宝典。

《文摘》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主张引导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很多时候,教师宁可让时光淹没在无穷的讲解和训练中,也不情愿拿出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今天,身处繁杂而多变的知识经济社会,书本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通过教学传递知识的职能实际上在弱化,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提出主见的思维品质,则更显重要。”“思想家罗素指出,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是这样的,我认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授之以渔。不仅要教孩子学习,还要教孩子会学习,通过一种什么方式使孩子会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独立思考。当孩子能够独立的思考时,在知识面前他们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思考是第一位的。

《文摘》里面的文章是来自各大教育报刊杂志和名家名著,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我们可以从里面找到各种教育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专栏,可以让我们尽快成长起来,看国外教育概览可以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所但当的育人重任,需要从教者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有了这样一本好书,会成为我们从教路上的良师益友,会引领我们贴近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最合理的育人理念!

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是一个值得我把全部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其中的事业。

《教育文摘》第02/ 20xx期有一 篇田恒平的文章——《向唐僧学习怎样当好班主任》,读后感触颇深。

众所周知,在西天取经的队伍中,唐僧没有任何除妖斩魔的本事,但却带领着孙悟空等人取得了真经。他的两个绝招就是:目标定位和管理策略。唐僧的管理艺术就是——无知、无能、无用和无欲。其实这种管理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是很好的.借鉴。

譬如“无能”说:在西行的过程中,遇到抓妖怪时唐僧总是说:“施主放心,我的三个徒弟本领高强,一定会抓住妖怪的”,唐僧这么一说,三个徒弟马上跳出来去除魔降妖。唐僧把自己处于无能者的地位,其实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三个徒弟,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要做一个能者,而是要学会做一个无能者,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

潜意识中,我一直认为:我校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各方面能力也很一般,所以在历届班主任工作中,凡事我都是亲力亲为,能不用学生做的事情,哪怕累死也不敢放手让他们做。12级新生军训时,我像以往一样,每天紧盯着学生,提醒他们不准这样、不能那样,甚至连大合唱比赛都是我亲自上阵,连指挥带领唱,效果还不怎么好。真正让我改变这种想法的是本学期的一次班会:那天早晨,突然身体不舒服,下午的班会我想准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我只好把班长叫到办公室,交代了本次班会的主题,让他全权组织。当时我也做好充分的 思想准备:下午的班会不知道是否会上演孙悟空大闹天宫呢?出乎我的预料,下午的班会课,不仅班长组织的井井有条,上来发言的每个同学表现的也超过了我的想象。通过这次班会,我开始转变对学生的看法,在班级的管理中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管理,对于他们良好的表现及时提出表扬,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他们指出,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办法,这种管理和交流在近期见到了实效,班级里形成了团结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学做无能者,是以欣赏的态度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觉学习积极向上的热情,给学生适当的自我发挥空间,充分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使班级管理变得简单而融洽。无能但不低能,这 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教师读书,更是我们教育教学之必需。

繁忙的教学之余,我拜读了学校刚下发的《教育文摘》( 20xx年第3期),里面关于读书的精彩 篇章,让我心潮澎湃……

此期刊在卷首语中选载了《读书失落》 一文,让我震惊让我反思。我们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让全体学生未来的生活获得幸福。因此,教师教育学生读书,不是针对少数学生精英,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当代教育公平发展的需要。

基于此种认识,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我的基本教育理念。我任教的是数学学科,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世界上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教材,研究涉及的数学史知识,从学校图书室内找来所有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书籍,按小组分发给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让他们阅读,看看名家们小时候是怎么爱上数学的,然后又是怎样成为数学名家或大师的。这一方法,很快取得成效。在节假日期间,有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竟然写出很高水平的数学小论文。我读着他们的杰作,深深感慨学生发展之潜力。读书,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

此期刊在“读书”栏的子栏目“名人谈读书”中, 转载了《读书是件好玩的事》。读书不仅可供我们求知,打开我们的升学之路,读书还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

读书,不仅可读课本、读专业书,而且还可以读那些休闲书,这些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视野,益身健体。譬如《菜根谭》、《阅微草堂笔记》等,这些书哲理深奥,情趣横生,对于学生、对于教师都是难得的好书。

鲁迅先生曾建议我们,学文科的偏偏要看看理科方面的书,这对于完善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是由于我博览群书,对于文学创作也略有所通,所以,不仅能写一手小论文,还能写一些小散文、小随笔之类的作品。前不久,我将已经发表的作品精选出一本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竟然于 20xx年1月15日获得了“青岛市中小学教育科研专著出版及成果奖励基金”。

感谢读书,是读书让学生让我们心灵飞翔起来!

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大量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