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文山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2023-12-05 20: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文山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文山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云南省属普通高等学校,获得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文山学院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7年由云南昭通南迁至文山的国立西南师范学校。1955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国立西南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云南文山师范学校。1958年在文山师范学校内开办文山人民大学,招收师专和医专各一个班。1977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在文山师范学校附设师专班。198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文山师范专科学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1992年更名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文山州是“老、少、边、山、穷、战”地区,南与越南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438公里,是建国后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民族自治地区。20世纪30年代,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文山州8个县(市)均属革命老区。20世纪50年代援越抗法、60年代援越抗美、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对越自卫还击和“两山”防御作战,文山州长期处在支前参战的前沿,改革开放比全国整整晚了14年,全州8县(市)均属国家级贫困县。

学校立足“老、少、边、山、穷、战”地区办学,努力践行和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师资和基层工作人才,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尤其是2009年升本以来,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转变思想观念,加快硬件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促进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师范教育向综合教育的“两个转变”,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77.25亩,校舍面积25.76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74.17万册,电子图书118.87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58.93万元;固定资产总值4.12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593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5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38人。现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教学名师3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5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云南省高校卓越青年教师特殊培养项目对象3人。

学校设有11个教学部门,48个本专科专业(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12个),涵盖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9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云南省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

学校设有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文山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3个学术科研机构,建有云南省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三七农业工程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三七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科研平台。综合性学术期刊《文山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升本以来,学校教师获各级各类课题立项304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28项),出版学术专著32部(其中个人专著25部、合著7部),主编、参编教材45部,获国家专利授权1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5项、地厅级科研奖26项,发表学术论文2870篇,其中核心期刊243篇,SCI、EI、CPCI等收录59篇。

学校现有云南省支撑产业升级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1个、应用技术型高校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个、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1个、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建设项目1个、校园创业平台1个。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9256人(本科生6868人、专科生2292人、本科预科生96人)。办学以来,已向社会输送30000余名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和10000余名成人本专科学生,培训各级各类学员40000余人次,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山学院怎么样?

文山学院属于高等教育类院校,学校现代化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强大,学习气氛浓厚,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该学校:

1、基础建设方面。学校占地面积877.25亩,公用校舍建筑面积31.6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及信息化设备总值5.36亿元,图书馆藏书206万册。

2、专业设置方面。学校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13个,涵盖理学、工学、农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医学10个学科门类。

3、师资力量方面。有教职工618人,其中专任教师479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158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97人。有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教学名师3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5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人。

扩展资料:

文山学院正致力于打造“以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为重点的教师教育专业群”、“以三七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专业群”、“以康养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专业群”以及“以冶金与环境和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新工科专业群”四大专业集群,努力夯实“底色”,凸显“特色”,形成学科专业新的增长极和发展平台。

建有“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中心”、“云南省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三七农业工程实验室”、“云南省高校三七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综合性学术期刊《文山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参考资料来源:文山学院——学校概况

谁说苗族没有文字,典籍和世界级人物

  文字:《苗汉词典》足以说明苗族有文字。
  书籍:比较有代表性的苗文书籍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永祥(苗族)主编的《苗汉词典》(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年5月版),中央民族大学石如金教授(苗族)编著的《苗汉汉苗词典》(岳麓书社1997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向日征教授(汉族)编著的《汉苗词典》(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8月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德教授(苗族)编著的《汉苗词典》(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燕宝(苗族)整理译注的一万余行《苗族古歌》(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9月版),云南红河学院教授罗有亮(苗族)的专著《苗语语法》(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2月版),中央民族大学副研究员吴德坤等搜集整理翻译的一万三千余行《苗族理辞》(83万字,2002年10月版)等。
  人物:民国总理熊希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滕代远将军、1988年已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不幸辞世的20世纪中国伟大作家沈从文(各类著作共1100万字)、国内外著名钢铁冶炼技术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纪美、第二位角逐诺贝尔文学奖并参加竞选台湾总统的杰出作家李敖(各类著作共2000余万字)、唱响国内外世界第一流歌唱家宋祖英博士、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世界举重冠军龙清泉、国际著名文学理论大师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女)、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陈求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常务副部长、第十八届中共中央委员)、当今文学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第一流作家肖仁福(至今已出版各类文学作品600多万字)、袁隆平最得意的门生杰出的杂交水稻科学家邓华凤博士(其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价值几百个亿)等。

段金生的主要论文

政治史1.《地方意识与地方政治:政治区域化场景下的边疆治理——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2.《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机构述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 《民国政府的边政内容与边政特点——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思想战线》,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历史学报》2011年1期全文转载。4.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治边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5.《杨增新与科布多事件及阿尔泰并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合著)。6.《西南边疆的内部差异及南京国民政府治策的调整》,《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7. 《从边缘到内地化的进程:封建时期西南边疆屯田的线性考察》,《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8. 《论杨增新的政治思想》,《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9.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西南边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10.《民族国家构筑的同质异向: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地方实力派关系的考察》,《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制衡与牵制: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边疆的政治策略——以边疆行政区域的新规划为中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合著)。12.《从两则档案史料管窥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省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云南档案》,2011年第1期。13.《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得失及其影响因素》,《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2期。15.《论杨增新的经济思想》,《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6.《论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认识》,《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5期(合著)。17.《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及民族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民国春秋网》全文转载。18.《论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合著)。19.《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7期(合著)。20.《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1.《民国前期新疆现代化的历史审视——以杨增新统治时期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2.《论杨增新开发新疆的思想》,载《文山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另载鲁刚主编:《人文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3.《边疆与边政——以〈边政公论〉为中心》,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4.《辛亥革命与云南边疆的早期现代化》,《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重九起义100周年研讨会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5.《隋唐开发西部政策述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著)。26.《秦汉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合著)。27.《魏晋南北朝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张海鹏等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商务印书馆,2007年(合著)。28.《宋、西夏以及大理诸政权开发西部的政策述评》,《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合著)。29.《清代开发西部述评》,《文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30. 《论历朝的西部经营》,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边疆研究学术史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1期。2. 《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近代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疆研究》,《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 ;《历史学报》2013年第1期。3. 《30年来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西藏网》摘转西藏治理部分。4. 《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2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民族理论》、《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中国民族宗教网》2010年5月28日摘 转部分内容。5. 《近代中国的边疆社会政治及边疆认识的演变》,《社科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6.《边疆研究与近代民族国家之构筑——以1941年〈边政公论〉发刊词为中心的考察》,《烟台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边政公论〉有关云南研究述论》,《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内容与特点——以〈边事公论〉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0.《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以〈边政公论〉为中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11.《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合著)。12.《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3.《关于近年来盛世才研究现状的考察》,《文山师专学报》,2008年4期。书评、报刊文章:1.《近代英国与新疆关系研究的力作——读许建英著〈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2.《读王劲教授著<邓宝珊传>——兼谈历史人物研究的魅力》,载《天水师范学报学报》,2005年第4期。3.《辛亥革命:云南近代转型的催化剂》,《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4月11日。4.《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的成立》,《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10月10日。5.《1944年的滇西战略大反攻》,《团结报·文史周刊》2014年5月15日。6.《“新疆富力,必埒全国”——近代国人关于开发新疆的认识》,《中国民族报·民族理论》2010年5月28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