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沙漠与绿洲气象杂志

2023-12-10 23: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沙漠与绿洲气象杂志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论文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全文必须包括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约200个汉字左右)、关键词(3~8个)、正文、参考文献等。为促进国际交流,请附论文的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如系各类基金或重大课题资助项目,请在首页脚注内标注项目来源和编号。
2、来稿可寄送打印稿并请通过E-mail信箱提供电子版稿件,或者直接通过E-mail提供电子版稿件(请留联系电话)。

3、文内附图一般不超过6幅。图件须无底纹、无底框线,尽量采用墨线图,线条均匀,图象分辨率一般不低于600dpi。图框下请注明图号、图题和图注。坐标物理量和单位应标示为:物理量/单位,如T/℃,P/hPa。表格请使用三线表。

4、文稿中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用铅笔标注其文种(希腊、英、俄等)。

5、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作者在3名以内者应全列。超过3名者只列前3名,其后加“,等(,etal)”,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为:

(1)著作类:[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李江风.新疆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302.

(2)期刊类:[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王旭.新疆大风的时空统计特征[J].新疆气象,2002,25(1):1-3.

(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2-23.

6、来稿请在首页脚注内标注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和E-mail地址。

沙漠与绿洲气象增刊属于什么期刊

沙漠与绿洲气象
仅仅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增刊 就是 普通的省级期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算的。
如果是评职称,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气象公开刊物有哪些?

气象学报 高原气象 气象
应用气象学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学 中国农业气象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浙江气象
沙漠与绿洲气象 四川气象 陕西气象
山西气象 山东气象 气象与环境学报
气象科技 气象教育与科技 内蒙古气象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气象与减灾研究 吉林气象
暴雨灾害 黑龙江气象 气象与环境科学
贵州气象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东气象 干旱气象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青海气象
共34个

http://lsg.cnki.net/grid20/Navi/list.aspx?NaviID=1&Field=cykm%5Ee_name%5Ec_name&Value=%e6%b0%94%e8%b1%a1*%3f%e6%b0%94%e8%b1%a1*%3f%e6%b0%94%e8%b1%a1&NaviLink=%e6%a3%80%e7%b4%a2%3a%e6%b0%94%e8%b1%a1

具体你点击上述网址上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中看看,你看到每个期刊的信息及其全文内容。

什么是沙漠效应与绿洲效应?

绿洲效应(英文Oasis
effect)是指在沙漠地区,因为无水又高温低湿,因此无动植物存活。但是沙漠地区只要有水源,水分与空气混合,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湿润的空气适合作物生长,形成人类可居住的条件。在气象学此种空气与水混合,空气的热量使得水分自液体转变为气体(蒸发作用),空气的热量被水分吸收因此减少。空气温度因此降低(冷却作用)。水分变成水蒸气又进入空气之内,因此空气内相对湿度增加。此种水与空气混合产生降温加湿的结果与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称为绿洲效应。此种过程也称为蒸发冷却作业。
没有沙漠效应
海洋沙漠化效应
  也称为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即海洋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海洋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输入海洋的污染物的大幅度增加。
  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指由于漏油在海面扩展成油膜,抑制海水的蒸发,阻碍潜热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上升;同时,由于水份蒸发受阻,海面上的空气也变得干燥,失去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类似于沙漠气候的特征;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沙漠与绿洲之间的风向有昼夜变化吗?

沙漠与绿洲之间的风向有昼夜变化。

同时由于沙石的比热都较小,沙石吸热升温迅速,从而使地面附近的空气也升温迅速,空气对流,使沙漠地区空气迅速升温。

到了夜晚,地球表面向空气进行热辐射,空气对流,沙石和地面附近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又由沙石向空气成降温传递。

沙漠与绿洲的转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介绍,库布其沙漠治理中一些创新举措对其他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国家及地区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以减少碳排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修复生态以增加碳汇,大力加强科学管理以增加旱地吸碳能力,并通过碳市场交易获得经济收益,将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