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

2023-12-08 12: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

莫幼群,1969年生,笔名老末,祖籍江苏赣榆,出生地安徽铜陵。在贵池懂事识字现供职于合肥某杂志社。,儿童科幻作家合肥市长江西路898号少年博览杂志社.业余从事散文与杂文写作,先后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饭碗和爱好统一为文字匠,常引以为幸。2003年冬季发表《中华读书报:优待作家不如优待作品》,不久发表《靠垃圾致富》
注:他的作品(童话般的太空城)被选入六年级上语文书(23课),《少年博览》杂志社副总编辑,代表作有《漫游2050年》等。
(童话般的太空城)可以分成两段2段
第一段(1-5)游太空城之前,阳子和雪凌是怎么去的
第二段(6-24)游太空城的过程,介绍了太空城的功能

肖复兴简介

肖复兴简介:

肖复兴,1947年出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在大中小学任教十年。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知青,曾先后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一百余部。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

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他说过:“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扩展资料:

肖复兴个人经历如下:

早年,母亲病逝。

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

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

1974年,北京招考教师,肖复兴成了一名教书匠。

1978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开始发表作品,步入文坛。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写体育方面的文章,第一篇是《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

1987年开始写“老三届”,将知青的历史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0年凭借《京城旧事》获得“上海文学奖”。

2013年,《我的读书笔记》入选“2013青少年推荐阅读图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复兴

张政烺的传略

张政烺六岁开始上学,小学毕业后随族伯张俊采(瑞三)读过三年私塾,兼学篆书,凡读过的书均能逐篇背诵。这样,在他幼小时,不仅萌发了对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浓厚兴趣,而且养成了酷爱读书的习惯。这是他一生博览群书、广泛探求知识的基础。张政烺先生年方十四岁就离乡到青岛礼贤中学读书(旧日制四年),十八岁入北京弘达中学读高中。1932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张先生在北京大学这几年,知识面广,在刊物上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颇受师长们的青睐。《猎碣考释初稿》是张先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石鼓文是传世的中国最古的碑碣,自唐代发现后,千余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先生所作的考释,郭沫若同志曾摘抄于《石鼓文研究》的书眉。《平陵陈得立事岁陶考证》,也是一篇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先秦陶器文字,自清末发现后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学者只注意考释其文字,而张先生的这篇文章,开拓了用陶文结合铜器铭文来考证历史的途径。1936年,张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由于对我国古代文献典籍(包括版本、目录)具有渊博的知识,张先生进入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任图书管理员(曾编印方志目录一册)、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职,抗日战争后期曾兼任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委员。那些年,他发表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的学术论文,有《邵王之諻鼎及簋铭考证》、《六书古义》、《讲史与咏史诗》、《字说》、《说文燕召公史篇名丑解》、《王逸集牙签考证》、《问答录与说参请》、《说文叙引尉律解》等,还在其他报刊上发表了《封神演义的作者》、《玉皇姓张考》、《宋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大雅事辑》、《一枝花话》等,内容涉及甲骨、金文、陶文、碑刻、通俗小说等许多领域。他析疑辨难,考证史料非常精确。中国古文字学起于汉代经学家,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使汉字的形、音、义基本明了,这在当时确实起了进步作用,诚然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是.后世学者研究古代文字以许书为宗,即使面对大量甲骨文、金文、陶文、石刻文字等材料,仍不敢越雷池一步,使古文字学深受束缚。张先生的《六书古义》一文,通过考查“说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指出许书中托古改制的奥秘,这对于打破学者思想上的迷信,促进建立新的中国古文字学,起了除旧布新的推动作用。从1946年开始,张先生受聘到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同时在清华大学兼授中国文字学,还担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委员。张先生讲课,着力于内容深度的阐发。如果不认真听,很难听懂,一旦听懂了,则终生受益。据当年听过张先生讲授先秦文献研究的学生(现均为教授)回忆,张先生不局限于一般地介绍这些古文献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和内容,而是将自己多年来读这些古书的心得体会和所发现的问题,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甚至连自己尚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也都可以率先和盘托出。有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还不时翻阅过去的课堂笔记,从中得到教益和启迪。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张先生担任讲授,参加五个教研组(在其中三组任主任),为培养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队伍,做出了贡献。1954年,张先生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并兼任研究员。60年代初,历史系系主任翦伯赞去法国讲学,系里的领导说什么张先生讲课效果不佳,不适合在北大教课,趁翦不在校,就把张先生调离了北大。翦老自法国返校,知道此事无法挽回,乃大发雷霆:“你们知道张政烺是什么样的专家?竟然把他调走!我从哪里去请这样的专家?!”张先生调离北大,北大的先秦史从此一蹶不振,实在令人惋惜。 1960年至1966年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1966年起至今,专任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并先后任物质文化研究室、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室主任。1950年至今,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1955年至今任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1978年当选为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1979年当选为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理事。1982年起,兼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新中国建立以后,张先生的学术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他在海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已经发表的论著达数十篇,共数十万字。张先生崇尚实学,无论是长篇,还是短文,内容都很充实。他的论著贯穿着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以唯物史观为指针,广泛搜集和综合利用甲骨文、金文、陶文、石刻、简牍、帛书等考古成果和古文字资料,结合古文献记载,加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来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做出符合我国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因此,他在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古文献学,乃至中国通俗小说等各个领域内,都做出了引人注目的突出贡献。第一,对我国古代社会性质的认识。众所周知,古史分期问题,曾经是我国史学界意见很分歧、争论最热烈的一个重大课题。张先生早在五十年代,连续发表了《古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汉代的铁官徒》和《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我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精辟见解。张先生认为周代奴隶人数既不多,当时主要的直接生产者和革命斗争者是国人和庶人(这类似罗马史上的国民和平民)而不是奴隶。因此,他在《古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一文中,用大量的甲骨文材料结合文献研究商周的社会组织,主要是说明农村公社的普遍存在,农民就是战士。他所使用的“古代中国”一词,相当于中国青铜时代。他认为这是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发生发展的过程,应把它划归为奴隶社会的初期。《汉代的铁官徒》和《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则用秦上郡戈和后汉洛阳刑徒砖志等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论证刑徒在周、秦是奴隶身份,汉代虽在逐渐减缓其罪刑,但奴隶身份未变。铁官徒起义是奴隶起义。汉代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其后陆续发表的《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甲骨文肖与肖田》、《关于肖田问题——答张雪明同志》、《释甲骨文尊田及土田》、《殷契■田解》等论文侧用甲骨文材料考查殷代开荒和耕种的技术,以及每年 田是庆丰收之礼,主要说明农民的身份和怎样分裂出新的农村公社,最终论证殷代的社会性质。第二,甲骨文的释读与考证。关于这方面,张先生所发表的文章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以外,还有:《释甲骨文俄、隶、蕴三字》、《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释■》、《殷虚甲骨文羡字说》、《殷契首字说》、《释因蕴》等。其中《释甲骨文俄、隶、蕴三字》和《释因蕴》,这两篇是根据甲骨文研究商代语言方面的文章,说明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在最早的文字中出现。推测是一字重音,后来才出联绵字,变成书面语言后,语义又随着作家的理解而有所改变。第三,青铜器铭文的考释和年代考订。如《利簋释文》、《何尊铭文解释补遗》、《周厉王胡簋释文》、《王臣簋释文》、《中山王■壶及鼎铭考释》、《中山国胤嗣<妾子>{次虫}壶释文》,皆考释其文字,论证其年代。关涉史事,务求明白易晓。有的文章尚未公开发表,如《西周金文历谱》一文,费时甚长,写作过程几起几落。他推测周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70年,以此做出西周历谱。这样,西周铜器铭文有关历法的材料,均可妥当地编排进去。又如《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一文,写作开始于1935年,1982年才脱稿,可见其治学之谨严。东周时期,秦国铜器铭文常见“十又二公”,张先生考证,认为这和《春秋经》的十二公,都是“公取十二,法天之数”的一种迷信思想,公羊家所说孔子作《春秋》的原理,主要“存三统”之说,是东周贵族间共同的想法。他认为孔子囿于时代,有许多落后的东西,这是自然的孔子。汉儒、宋儒、清儒以及古史辨派,喜为孔子洗刷装扮,这对新的历史时期自然会起破除迷信,建立新的文化的作用,但对孔子本身的认识,却离得越来越远了。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几件青铜器铭文和甲骨片上出现的一行三个或六个数目字,几十年间,学者为之困惑。张先生对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这些数目字组是最早的易卦。早在1978年11月末吉林大学召开的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上,有人提及此问题,张先生作了题为《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的报告,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意张先生的看法。1980年应邀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召开的“伟大的中国青铜器时代”的学术讨论会上,作了题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的报告。论证铜器铭中的易卦,是“以卦名邑。以邑为氏”。1982年发表《殷墟甲骨文所见的一种筮卦》。1984年又发表了《易辨——近几年来我用考古材料研究周易的综述》,这是一篇综合叙述金文、甲骨文、竹简、帛书等各种古文字材料中的易卦,其中有单卦、重卦、变卦、互卦等,进一步论证周易源流的文章。遗憾的是,最重要的资料——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竹简,其发掘报告多年尚未发表,张先生虽曾得见有易卦的竹筒照片,但因从不抢先使用他尚未发表的材料,以致论述未能尽意。然而张先生的这一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1971年至1974年,张先生还曾在中华书局参加标点二十四史的工作,从事《金史》的标点和校勘。1974至1978年,在文物出版社主持或参加新出土的临沂银雀山汉简、长沙马王堆帛书和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的整理工作,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先生不仅学识渊博,学风严谨,而且虚怀若谷,光明磊落,正气凛然,乐于助人,提携后学,无门户之见、亲疏之别。几十年来,他至诚地为向他求教的各方人士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张先生的文章和道德,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也赢得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由衷敬佩。张先生虽已年近八旬,仍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着,一方面正在从事着历史所于五十年代开始、由张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历史文物图集》(共十五卷)的工作,另一方面整理和修改旧稿,完成中华书局预约多年的《张政烺学术论文集》。我们衷心祝愿张老健康长寿,为弘扬我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繁荣祖国的历史科学,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著名杂志主编出版人沈昌文去世,他的一生有过哪些传奇经历?

著名杂志主编出版人沈昌文去世,他的一生有过那些传奇经历呢?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他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家、文化学者,曾担任过知名文化杂志《读书》的主编。他的代表作有《阁楼人语》《八十溯往》。2021年1月10日,沈昌文老先生于凌晨在家逝世,享年90岁。那么沈昌文老先生一生有过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1949年~1951年初,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了人民出版社(北京)工作。1945年3月~1951年3月,曾在金店、粮店习艺。1945年月~1985年12月,在人民出版社任校对员,秘书、编辑、主任、副总编辑。1986年1月~1995年12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 杂志主编。1996年1月,退休。直至2021年1月10日,沈昌文老先生去世,享年90岁。

沈昌文老先生著有《阁楼人语》,译作有《控诉法西斯》、《列宁对全世界妇女的遗教》、《阿多拉茨基选集》(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历史》(部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部分)、《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斯坦主义》(部分)、《出版请的成本核算》等等。在《知道》这一本书中,书中主角是沈昌文老先生本人,这个书名”知道“,不是我们寻常说理解的字面意思,知道某件事。而是知”道“。书名中的这个”道“字,就是沈文昌老先生的做事原则,也是在生活上的原则。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沈昌文老先生一生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这些经历中,能让我们受益匪浅,暂时忘却自己目前的一切,回到过去,回到心灵最初的那个地方去。

沈文昌老先生他心系读者,也很尊重作者。在工作中,他能正确处理好编辑、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他独具慧眼、目光敏锐,再加上他的思维独特,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因此也开拓了不少读者的视野。说起沈昌文老先生的一生,我们从这些著作中看得出,沈昌文老先生一生都执着于文学事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