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知网

2023-12-11 03: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知网

序号 题 名 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明代女官制度考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 浅谈前后赵的后宫女官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6
3 小议明代宫廷妇女——从生活角度看其悲苦 鸡西大学学报 2008/05
4 扬州出土的“妾莫书”与“舒宴”印小议——兼论西汉时期的女官制度 东南文化 2007/05
5 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新论——兼论妇女参政为官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主要论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9
6 明代女官制度作用分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唐代女官的特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S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对古代皇宫贵族女性文化教育的考察 妇女研究论丛 2004/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对妇女参政的历史考察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0/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中国女子参政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兼论中国社会男女参政机会不均衡问题 社会科学 1999/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略论上官婉儿及其诗歌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7
2 初唐以宫廷女性作家为中心之游宴诗略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3 论上官婉儿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5
4 上官婉儿诗中的《楚辞》典故 作家 2007/14
5 唐代女权文学的神话——上官婉儿的宫廷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上官婉儿与陈子昂之死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上官婉儿生平考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上官婉儿家世考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自言才艺是天真 不服丈夫胜妇人 兰州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本上都发送给你了
h*

新乡学院学报好发吗

新乡学院学报不太好发。
它比较注重有创新性的文章。
年。新乡学院学报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新乡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新乡学院学报分两版,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语言学、管理学等,自然科学版主要栏目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材料、应用生物学、工业与技术研究等。

  据2020年1月学报官网显示,《新乡学院学报》编辑部有编辑6名。

  据2020年1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新乡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5189 篇,总被下载684324 次、总被引次数10519 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5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050。 据2020年1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新乡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 2600篇、总被下载57083次、总被引次数2648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0.2。

哪些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1. 社会科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13. 江苏社会科学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河北学刊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浙江学刊
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社会科学
21. 天津社会科学
22. 社会科学研究
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5. 求是学刊
26. 人文杂志
27. 江西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 学习与探索
31. 江汉论坛
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求索
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 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
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 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 山东社会科学
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 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 学术界
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 广东社会科学
53. 国外社会科学
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 学术交流
57. 东岳论丛
58. 东南学术
59. 学海
60. 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 探索
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67.齐鲁学刊
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
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
82.探索与争鸣
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8.高校理论战线
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
100.云南社会科学
101.社会科学家
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9.江淮论坛
110.北京社会科学
111.前沿
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17.宁夏社会科学
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9内蒙古社会科学
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22.青年与社会杂志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
2. 中国法学
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
8. 法学评论
9. 法律科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 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2. 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郑州科技学院学报是什么级别?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1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设有河洛文化、史海钩沉、哲政阐碱、艺文寻珠、经管探新、法坛论衡等栏目。

郑州科技学院学报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避选)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收录。

安阳师范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院校?

根据规定,现在已经没有本科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了。

安阳师范学院(AnyangNormalUniversity)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河南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占地1796亩,建筑面积86.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94万册;设有25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硕士专业、63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职工1358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

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彰德府安阳县师范传习所创办。

1916年(民国五年),在西钟楼巷尚志两等小学堂内附设一年制师范讲习所1个班、初等师范班2个班。

1917年(民国六年),尚志两等小学被撤销,改为安阳县师范讲习所。

1928年(民国十七年),安阳县师范讲习所更名为安阳县立师范学校。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安阳县立师范学校又易名为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安阳县立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25年(民国十四年),民办的安阳女子师范学校诞生。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成立为安阳县立女子师范学校。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安阳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易名为安阳县立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侵占安阳,学校被迫停办。

两校合流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停办的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和安阳县立女子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奉命恢复。

1949年5月,安阳城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了安阳男、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产。

1949年7月,被平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隶属于平原省政府文教厅。

1952年,平原省撤销,安阳划归河南省管辖,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也改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学校。

1957年12月,学校更名为河南省安阳第一师范学校。

1958年10月,安阳市划归河南省新乡专区管辖,学校易名为河南省新乡专区第二师范学校,不久又增改为河南省新乡专区第二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12月改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8月,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又变更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

1962年5月,遵照河南省教育厅的指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和安阳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安阳师范学校。

1978年,经国务院发文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校名。

1987年12月,获得国家教委批准后,安阳师专正式开办成人专科教育。

1992年4月,安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4月,在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安阳教育学院合并基础上建立安阳师范学院,成为本科高等学校。

2002年,安阳师范学院新校区(即弦歌大道校区)各建设项目陆续动工,至2007年大规模基建任务基本完成,搬迁工作也基本结束。

2003年6月,安阳师范学院和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创办的独立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在文明大道校区举行了揭牌仪式。

2011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有教职工187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25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310人。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创新团队4个、高校创新团队12个。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3人、高校创新人才29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9人、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1人。在2020年《中国大学评价》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中,学校教师学术水平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2位、河南省第10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25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6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建设有3个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

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化学

河南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自然地理学、理论物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汉语国际教育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建设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精品课程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材料化学、教育技术学、对外汉语、音乐学等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材料化学等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现代汉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学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近代史、教育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单片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动画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荣誉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先后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模范教工之家红旗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高校西部计划项目考核优秀等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等次、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新媒体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感知数据智能处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河南省硅材料·光伏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1个(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高校创新团队10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节能材料开发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先进机器人研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光伏并网发电及储能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汉字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创新团队:甲骨文信息处理团队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不全):感知数据智能计算、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甲骨文信息处理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不全):面向感知数据的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喹啉衍生物区域选择性三氟甲基化反应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5月,“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4项、教育部项目4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99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26部,获批国家专利198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181篇,其中SCI、SSCI、EI、A&HCI等收录1363篇。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8最新自然指数排行榜中,该校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38名、河南省高校第6名。

2014年3月,“201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揭晓,学校“基于量热仪桶间传热趋势预测的传热量校正算法的研究”和“基于SMS短信的智能无线监控平台系统”两项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馆藏资源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总量204.3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5个,中外文电子图书及期刊188.3万册,每年订购报刊近1000种;馆藏图书中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甲骨文献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民国时期的《申报》,自建馆开始收藏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河南日报》、《红旗》、《求是》等;拥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SpringerLink》、《超星学术视频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APS数据库》、《中华再造善本库》等系列中外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平台》以及《方正Apabi电子图书资源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书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电子图书,自建《殷商文化数据库》;图书馆磁盘阵列存储容量达99.84T。

学术期刊

《殷都学刊》设有甲骨学研究、殷商史研究、夏商周考古、历史研究、元代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等专栏;该刊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河南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设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等专栏;曾获得河南省优秀学报二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学校选派445名师生志愿者到国外从事汉语推广工作;学校与美国库克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举办专科教育项目,开展中白交流生合作项目、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与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实质性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跨境电商先进技术示范中心”;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创业学院,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园,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外派学生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交流学习。

校徽

一、该标志是由甲骨文书写的“安”字和启功字体“安阳师范学院”及英文字母组合而成。

二、整体图形采用圆形以示完美。图像中间为甲骨文字“安”的印章图形,充分体现三千多年文字发祥地的浓厚地域特色;“安”字外形酷似房屋的建筑外形,寓意学校;“安”字内部是一个人的形象,代表莘莘学子。整体形状体现了百年树人的含义,突出了学校的个性特点。圆形外圈利用启动个性校名和英文字母表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发展。

三、该标志由红白两色组成,简洁明快,极具现代感。土红色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具有热情向上的色性,象征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团结进取、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