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本非常优秀的杂志!太兴奋了!!! 《The Economist 》,这本杂志太对我的胃口了。看了上面几篇文章都觉得太棒了。现在对整本杂志简直是爱不释手。
《当代经济》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重点指导、湖北省国资委主管,湖北省政府国资委、湖北省经济理干部学院F264主办的经济类主流期刊。
《经济师》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经济专业学术月刊
英文名称:China Economist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为 IS SN41004-491,国内统一刊号为CN14-1069F,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 《经济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2004年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经济师》杂志以“感觉经济研究无穷乐趣、步入经济运行至高境界”为办刊理念,追求大容量与可读性、全方位与广泛性、多视角与专业性、新思路与适用性的融合,备受国内外经济学界、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关注与椎崇。
我觉得是当代经济的背景更强大吧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平坦大道还是仍隐藏着风险? 一、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积极贡献 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在2 月份访华时称,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工业七国集团的总和。”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评价是,中国给予了世界经济一种“积极的供给冲击”,提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导致劳动力、资本、商品与资产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中国的廉价产品为发达国家的低通货膨胀率做出了重要贡献,使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得以降低利率,以促进增长。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变化,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按汇率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世界的4%,中国经济何以对世界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概为17.5%。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开放度非常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有某种乘数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拉迪认为,中国经济的开放度大约比美国高一倍,比日本高两倍。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高主要表现为两点: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中国对外来直接投资一直持欢迎态度,是吸引国际资本最多的国家之一。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由1978 年的300 多亿美元增加到2004 年的1.15474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德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度为5.7%,超过了日本(5.1%),但低于美国18.5% 和欧盟12.2%的水平,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贸易大国。 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如此之快,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大量参与了国际垂直分工,来料加工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吸收了大量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导致了全球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量的增加,而且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制造”虽然为全球提供了许多产品,但中国也并不是生产一切工业制成品的最佳场所。英国《金融时报》曾按行业的不同特性做过一个调查,以探明什么样的生产会向中国转移。调查表明,最适合在中国发展的产品有制鞋、成衣、小型家庭电器制造、化肥等。还有许多产品不宜在中国生产,它举例的有打印机、书本印刷机、镜片制成品、涡轮机扇叶及飞机,等等。可见,中国并不是一切制成品价格下降的原因。 其实,外国舆论在评论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时,还忽视了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的一个最大贡献,那就是贫困人口的减少。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 亿减少到2003 年底的2900 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为3%左右。据世界银行统计,如果不包括中国1987 年至1998 年全球贫困人口总数增加了8200万,但因为有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球的贫困人口因而减少了800 万。 二、主要发达国家仍决定全球的货币政策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来华外国投资的增长,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增长,2004年超过了7000 亿美元,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由于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采取了“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当然美元比例最大,购买的美国国库券也很多。按照《经济学家》杂志的分析,在美国利率很低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库券,这使美国政府可以大量举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大量廉价商品又帮助美国控制了通货膨胀,使美联储可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中国帮助富国压低利率,各国中央银行可以不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从而导致了一个全球性的流动性泡沫,表现为过度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投资。因此,它认为,中国的出现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中国的贸易快速发展,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产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要说中国能决定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这似乎有些夸张。主要发达国家仍决定全球的货币金融政策。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任以来,美国股市经历过两次大的危机,一次在1987 年,另一次发生在2001 至2002 年。为了拯救资本市场,美联储两次都大幅降低利率。正是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性泡沫。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便撰文批评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太宽松,批评他间接影响了布什政府的财政政策,使政府借起债来毫无顾忌。[注] 1987 年10 月19 日,股市泡沫破裂,道―琼斯工业指数狂泻508 点,跌幅达22.62%。格林斯潘一夜之间改变上任伊始奉行的紧缩政策,转而向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股票市场所需的流动资金的供应,并向一切面临资金难题的主要金融机构提供援助。用《商业周刊》的话说,格林斯潘“向市场打开了货币水龙头”。除此以外,格林斯潘还马上与工业“七国集团”紧急磋商,协调行动向金融系统提供资金。2001 年,美国的“技术泡沫”破灭,资本市场再度危机,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将美国的利率压至50 多年来的历史新低。 由此可见,美联储大幅放松银根,主要是为了拯救美国的资本市场。无论中国是否为美国提供廉价产品,美联储都会这么干。按照传统的经验,中央银行大幅放松银根会造成通货膨胀,而恰巧中国的外贸大发展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某种程度上遏制了通货膨胀,给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创造了有利条件。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美联储释放出来的过多的流动现金进入了资本市场,促成了90 年代美国股市上的“技术泡沫”。20 世纪初美联储再度放开“货币水龙头”,一方面稳住了美国的资本市场,使技术泡沫破灭后的美国股市没有出现灾难性的危机;另一方面则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再度形成。 由于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高,人民币从1997 年亚洲危机后又与美元挂钩,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对中国扩大投资及增长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美联储的推动下,世界各主要工业国的货币政策都趋于宽松。90 年代后期,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除了中国的市场吸引力增加、投资环境改善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筹资更容易。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后,某种程度上利率也与美联储的利率绑在了一起。美国利率低,中国的利率也很低。低利率促进了国内投资,再加上外来投资的增加,使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增加很快,但也很快造成了某种通货紧缩的压力,因为许多投资属于重复生产,产品的竞争最后都变成了价格大战。在政府对经济结构做了重大调整后,中国的富裕资金又流到了房地产业及与房地产有关的一些原材料生产上来,前两年我们又担心“经济过热”。在我们的央行调整了利率、各大商业银行又收紧了房地产业贷款的阀门时,房地产上涨的势头仍然很猛。究其原因,除了需求拉动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来资金抵消了政府收紧货币的宏观政策效果。在西方舆论大谈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 三、中国的发展模式其实面临严峻的挑战 西方舆论在盛赞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时,举的两个例子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带动了世界原材料及能源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价格上扬为原料及能源出口国带去了福音,但同时因为中国出口大量的廉价产品,又遏制了其它国家因原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便说,从2000 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翻了三倍,其增长幅度可以与20 世纪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时媲美。然而,这次石油价格的飞涨却没像往常那样引起通货膨胀的高涨及经济衰退。它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缘故。 《经济学家》在夸奖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我们却应该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风险,其中隐藏的危机。 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也就是讲进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大。按汇率计算,2005 年第一季度的对外依存度达48%,是1990 年以来的最高值。对外依存度高,说明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与能源。2003 年,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等产品分别占消耗总量的35%、36%和47%,镍和天然橡胶更高达55%上。据专家估算,到2020 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在世界原料与能源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面临巨大危机。我们的出口市场是一个竞争力很强的市场,我们缺少定价能力,所以出口产品的价格很难随着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上涨而提高。而我们进口原料与能源都需要外汇,我们缺少报价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出口产品来维持平衡。在美国政府鼓励美元贬值,以减轻它的债务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出口更多的产品来换回的是有限的购买力,购买原料尤其是能源的能力却无法相应地增加。如果我们仍然不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我们将面临生产越多、实际收入越少的困境。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央政府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不仅是一种口号,它实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可持续性,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此外,中国经济也不能满足于当“世界工厂”。如果我们不培养自己的设计、创造能力,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大打折扣。当然,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也在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我们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加快工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这种情况表明,中国工业总体实力仍不够强大,先进技术装备仍依赖进口。当我们的制造实力越来越接近工业化国家时,它们的企业会把中国企业越来越当作对手,对中国企业转让技术会越来越困难,条件会越来越苛刻。美欧在与中国的商业谈判中不断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恰恰表明了它们的这种担心。与此同时,美日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未来可能会以各种借口限制中国向它们的出口。 虽然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但中国经济仍有一些固有的优势。比如,中国的市场潜力正在日益显露出来,中国已经可以利用消费者主导的优势,利用自己拥有的市场来提一些条件。外国企业要想占领中国市场必须付出一定的转让技术代价。而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必须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及原料的利用率,提倡原料的多次使用与循环利用。中国的市场大,如果大批改用新技术,就可能降低使用成本。如果形势逼迫我们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当然,中国还面临许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银行与金融体系还不那么健全,环境可能面临危机,等等。但正如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所说,中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19 世纪的美国,大众消费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问题激增。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历过那么多危机,中国也难免面临风险,但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