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论文3000字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护理管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针对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关键词]
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理管理对护理的质量、临床治疗水平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的影响[1],而且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高低。在护理管理中,坚持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2]。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就是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制度、流程均规范化,对其中的各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使护理工作能够实现标准化,且能从细节上监测病情,从而使护理质量提高,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3]。该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与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3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2.5±4.21)岁;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36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1.4±3.41)岁。两组患者均为心血管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
①日常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监控患者合理用药。
②心理护理:时刻关心患者,注意沟通交流,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
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1.2.1规范护理制度
在心内科中,应制定具体的规范制度,保证各项细节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措施。制作护理制度流程图,使护理人员按标准执行,减少误差;规整日常护理排班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每一项操作的细节进行掌握,对工作分配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各项工作。
1.2.2基础护理管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每天按时对病房杀菌并保持通风,以保证患者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
1.2.3心理护理管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多数患者的生活态度逐渐消极,加之经济的压力,常常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的状态。所以一定要重视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多与患者沟通,讲述有关疾病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多开导患者、聆听他们的倾诉,以增添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念。
1.2.4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太了解,所以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对自己疾病有更深的了解,以及今后如何预防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其更加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治疗。
1.2.5观察病情细节
对心内科患者来说,观察病情细节是护理人员很重要的一项素质,这与心内科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心内科患者容易焦虑不安、病情变化大、病程长等,稍不注意就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生命安危。医护人员应多去巡查,了解实时病情。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各项指标,并且做好实时的记录。
1.2.6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细节思维
在细节思维管理的过程中,应成立护理管理小组,请外来专家对小组成员展开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基础培训、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心电仪器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使用心电仪对心率等进行严格检测,以免在治疗中出现异常而导致生命危险。在培训期间还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可能的自我保护。
1.2.7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保证护理安全是工作的重点,有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这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才能保障护理的安全。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口服及静脉注射药很多,稍有差错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在工作中严守岗位,严格按照护理等级制度巡视患者,落实好交接班手续,及时发现患者微妙的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向患者就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
1.4评价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减少;不满意: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减少。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5统计方法
对数据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护理风险管理老年脑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例数等计数资料比较,并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度分析
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8%,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医疗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而且优质的全面护理能加快恢复身体。相反,护理工作欠缺将会导致护患纠纷[4]。而细节思维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近几年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上,其主要是从规范护理流程、落实细节方面出发,实现优质的.护理工作[5]。细节思维管理模式的任务量大,工作内容细致,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细节管理做到位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以达到满意。
该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思维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医疗单位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军燕.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10):173-174.
[2]蒋争艳.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8):2365-2366.
[3]管艺.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5):100-101.
[4]李红霞.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J].2013,3(7):381-382.
[5]徐平.医疗护理中细节管理的作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术中舒适度和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入细节管理,增强患者在术中的舒适性,可以明显提升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细节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医院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就是手术室,是对患者施行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诊室,也是医院内非常重视技能的诊室[1-3]。而护理手术室不仅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其承担的风险也明显高于其他部门,并且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治疗和抢救都有着较高期望值,同时护理手术室的工作将直接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十分重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基本需求。细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通常是补充、完善、分析以及辨认一些相关的细节问题,最大可能地去避免护理中的事故和差错,进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4-6]。细节管理的基本服务宗旨就是以患者为基本中心,为其提供最体贴、细致、周到的服务,提升患者的术中满意度和舒适度。本研究选取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2.8)岁;骨科手术21例,咽喉科手术24例,鼻科手术20例;手术时间36~325min,平均(180.5±12.5)min。实验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5±3.2)岁;骨科手术19例,咽喉科手术24例,鼻科手术22例;手术时间41~336min,平均(188.5±10.8)min。排除标准[7-9]:术中出血量>300ml患者;手术前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手术前,应当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简单介绍手术流程,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术中严密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后还应当延续监控重要指标,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须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予以解决。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成立手术室细节管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手术室护士和护士长等,展开会议细节的讨论,并且制订出一套具体的细节护理管理方案[10];要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及资深护理讲坛和经验交流会,对手术室护理的技巧和经验展开交流,不断强化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手术之前护士与护士长要对手术器械和用药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在术中出现差错;定期举办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分析近期出现的错误,吸取经验,并且加以改正,从根本上提升手术护理的安全性。
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统一穿着整洁干净的护士服,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使用温和可亲、礼貌谦逊的方式,问询患者病情时,确保言语清晰、流利。若患者对病情心存疑虑,护理人员要主动进行询问,进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解决疑惑,多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③术中护理。要严格控制手术设备,确保手术器械与设备为正常状态[11],照顾患者的手术举措,使用同情词安慰并鼓励,了解患者术中的不适,做出及时调整。
④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术后定期访视的情况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对于手术后的恢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告知患者,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12]。真正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至上的基本原则。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价根据参考文献制定,分为四个评价指标[13]:术前护理质量、术中护理质量、术后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形象。每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四部分的评价之和为护理总质量评分;使用自拟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每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9~10分为十分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5~6分为一般,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合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度、舒适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中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护理人员不仅仅要给予患者相关的医学服务,还要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所以加强手术室护理中的细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4]。相关研究表明,细化手术室护理的环节可以提升手术成功的概率,同时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在细节性的管理中,主要是严格落实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分析落实中的潜在风险,寻找一些薄弱环节[15]。比如手术室中经常出现人员欠缺,由于女性较多,导致病假、产假、婚假都比较多,外加医院手术较多,使得护理人员的身体都长期处在一个疲劳状态,这也导致护理的质量不断下降,操作不断出错;新老护士出现断层现象[16],一些新护士缺乏责任心、思想不稳定,带教困难;仍有一部分护理人员欠缺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忽视细节,对患者不能做到严格观察,对于操作规范也不能严格执行[17]。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细节管理加入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和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对管理细节不但强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护理技术零缺陷、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18]。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入细节管理,使得患者在术中更加舒适,可以明显提升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大力推广。
当前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服务需求,适当的延长服务周期,将医院护理与患者的家庭护理相互结合,对于患者的康复是非常有益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学士学位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护理管理下87例护理投诉患者,分析投诉问题原因与问题比例,同时针对问题做对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分析。结果87例投诉问题中,18例源于护理管理制度滞后,占比为20.69%,13例为人员管理局限,占比为14.94%,24例为护理业务低下,占比为27.59%,22例为护理设备设施局限,占比为25.29%;在对应的护理人员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评分上,分别为(76.53±3.15)分和(72.76±4.76)分。结论当前基层医院管理中存在护理管理制度滞后,人员管理不合理,护理人员护理业务素质低,同时相配套的护理设备与设施存在较多局限性,整体护理管理中的各要素水平较低,需要针对性情况加大护理管理投入。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基层医院服务基层民众,护理管理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对基层医院的印象,影响着基层医院对外形象。然而由于基层医院在自身人力、物力和地域资源上都较为缺乏,因此在护理管理上也缺乏强有力的发展动力,无法留住优质医疗人才,无法获取更高的患者口碑,需要护理管理工作不断的依据实际情况做对应的管理改善[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护理管理下87例护理投诉患者,男性为59例,女性为28例;年龄范围为18岁至60岁,平均年龄为(46.9±14.5)岁;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为48例,高中为19例,大学者为20例;所有患者均有清晰的表达与思维能力,能够配合护理投诉问题的调查,同时所有投诉意见均确认符合事实。
1.2方法。分析87例患者投诉的具体原因,主要分为护理管理制度滞后,人员管理不合理,护理人员护理业务素质低,护理设备与设施局限性等方面,分析各种原因的所占比例。同时针对投诉护理团队人员理论考核和业务实操考核评分情况,分数越高代表情况越好。
2结果
87例投诉问题中,18例源于护理管理制度滞后,占比为20.69%,13例为人员管理局限,占比为14.94%,24例为护理业务低下,占比为27.59%,22例为护理设备设施局限,占比为25.29%;在对应的护理人员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评分上,分别为(76.53±3.15)分和(72.76±4.76)分。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管理问题。首先,在护理管理制度上缺乏一定严谨性和科学性,往往多采用国家统一性标准,缺乏对地方基层情况的针对性了解与对策制定,从而导致多种问题一刀切的处理办法,无法有效提升护理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同时在护理制度上,日常缺乏对制度的重视,往往处于形式主义状态,对于制度滞后问题缺乏一定重视,导致护理制度与护理管理实际工作想脱离的状态,更多的管理处于人管人,而非制度管人的状态,护理管理更多的由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临时决定,缺乏相关明确标准的约束。或者在制度运用程度不高,有制度而不依照执行的状态,护理制度执行马虎大意[2]。其次,在护理人员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在护理人员招聘上缺乏对外公开透明的严谨招聘制度,引入人员在素质上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属于基层单位,因此无法以岗位本身的特点去吸引优质人才,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同时在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上缺乏严谨性,相关培训强度缺乏,同时考核规范性和力度不够,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精进操作上缺乏动力。整体团队上缺乏积极向上的上升动力。其三,护理业务素养低下。由于制度和人员管理上缺乏专业科学性,从而导致护理人员专业业务素养低,直接影响了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在业务考核上缺乏科学性,同时培训制度不科学,护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更新护理业务技能与知识,导致护理质量的滞后性。当遭遇到危急患者中,操作失误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护理严谨性缺乏。其四,护理设备与设施局限。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受到护理设备与设施资源的影响,该问题受到相关部门的拨款与配置条件制约,一般情况下缺乏上级部门的重视,从而导致设备设施的不完善或者建设滞后的状态[3]。
3.2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对策。首先需要提升相关部门和医院领导层的对护理管理的重视,在相关制度建设、人员选择上有更高的严谨与科学性。制度设计充分关注到基层医院现实情况,了解医院服务的患者群体特点和医院资深资源特点,医院资源特点中包括人才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提升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重视人员管理,做好日常人员培训与考核,考核要充分联系实际情况,通过对日常业务工作量化考核与笔试、实操考核、护理表扬与投诉等情况做综合性评估,提升评估与监督体系的科学性,同时加强相关护理管理质量监督力度,安排专业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管理执行。人员引进机制上要充分发挥医院资源优势,吸引优质人才,留住人才,同时提升医院人员竞争机制,采用择优录取与争先上岗的人员运用机制。在相关设施设备上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提升设备与现实运用的匹配度,避免采购和建设无用设备设施,提升相关建设的实用性。整体护理管理中,从上层管理者到护理工作执行者,要建立严谨科学的操作机制,注重患者需要与感受,避免患者投诉,以患者需求与满意为护理服务目标,提升护理质量[4]。
参考文献
[1]袁书芹.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90-91.
[2]龚子霞.绩效考核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2,33(10):1860-1861.
[3]丁晓云,何柳.基层医院护理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J].吉林医学,2014,(12):2652-2652.
[4]郑晓蓉,曾红梅.探讨护理质控中心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79-1680,1682.
摘要: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我院在职医护人员25名作为观察目标,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理质量、业务能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管理后,护理质量、业务能力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管理前相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使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应用价值;绩效管理
所谓的绩效管理,其实质就是某单位或组织实施的与员工之间就相关任务、工作标准等进行协商的交流的一种管理机制,通过绩效管理,可充分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以便得到有效的反馈意见,并作出相关调整。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方法,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积极落实优质护理的相关要求,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本文选取我院在职医护人员25名作为观察目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我院在职医护人员25名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12名,女13名,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0.5±3.5)岁,工龄2-18年,平均工龄(6.5±2.3)年。其中护师10名,护士8名,主任护师5名,护士长2名。
1.2方法: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制定完成考核标准之后,组织本组成员进行绩效管理方面的学习,使其充分了解护理管理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明确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提高其自律性和责任意识,使其积极主动按照护理规范和考核标准执行所有工作,包括:(1)明确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施行开放性考核,主要为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工作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三方面,采用百分制计分,各占50%、30%、20%。(2)实施岗位层级管理:主要包括工龄、职称以及学历、岗位等内容,施行夜班分值管理,支持和鼓励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实施护理工作量考核:根据抢救患者的数量、手术患者数量以及危重患者数量、出院病人数、加班、基础护理量等内容将积分值计算出来,以每个护理项目的难易程度及风险程度、护理层级标注不同的系数,二者乘积即为护理工作量绩效量化指标,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公平公正的原则。(4)实施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护士长作为引导人,质控小组负责考核,制定充分的考核项目,明确具体分值,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指标达标度及业务能力每个月评价1次,对比分析绩效管理前后评价结果。业务能力需要考核的内容包括文书书写、科室管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护理质量需要考核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危重病患护理、健康宣教、消毒隔离、护理纠纷发生率、跌倒、导管滑脱发生率等。(5)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考核: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6)统计绩效积分:每位护理人员积分需要在月底进行统计,总绩效为50%护理工作量与30%护理工作质量、20%患者满意度三者之和再加上奖励绩效减去惩罚绩效[2-3]。
1.3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分析全部数据,全部观察指标采用(x±s)表示并予以,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前业务能力评分为(84.5±9.0)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8.7±6.4)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9.3±7.2)分;管理后业务能力评分为(93.8±8.4)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5.7±3.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6.7±3.8)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绩效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活动的高风险性与高技术性、高难度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医患矛盾突出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的难度。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其对待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力,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绩效考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实施绩效考核必须进行全方面评估,了解目前医疗服务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工作人员的内心需求,合理配置资源,积极落实奖惩管理制度。只有创建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才能更好的激发护理人员的潜力,才能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4-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护理质量、业务能力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这充分证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使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张晓容,唐亚琼等.绩效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30(7):67-69.
[2]李春棠,蒋瑞,王烨等.能级考核与绩效管理结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5(18):132-132.
[3]高月琴.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09(33):128-128.
[4]马霞,张建花.绩效管理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227.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探究
护理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护理安全,防止护理缺陷及纠纷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由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评价中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与以满足患者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质量控制中忽视患者的需求,忽视了以人为本,忽视了人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个体在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探究论文,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摘要: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是为了提高护理服务价值,强化每个护士行为的准确性,规范性,以满足护理质量控制的要求,一切从患者出发,护士的护理行为要符合护理质量的客观需求和患者的合理需要。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使护士的护理行为符合对护理工作、对患者良好的质量标准要求,阻断、消除和减少某些不良护理行为及质控问题,狠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防止护理缺陷及隐患的发生,以保证护理安全。通过科室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及科室工作人员质控检查百分表发现的质控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建立科室质控小组,加强每一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意识。护理部每周1次对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管理督导检查。护理夜查房制度的落实,督查各岗位职责制度落实情况及护理工作质量完成情况及品管圈活动的建立使得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控制 管理
1影响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因素
1.1管理素质欠缺。
由于护理管理人才是从临床一线优秀护士中选拔出来的,但缺乏护理管理知识教育和培训,主要靠经验管理,人情管理;科室制度在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不平衡性,只罚不奖,收入少;不能公平、公正处置和质控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缺乏一定的科学管理知识;这些都极有可能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造成一定误差和缺陷[1]。
1.2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是护士长在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有时护士长不能处于一线临床工作,只进行一些行政工作,而有时只是上午进行质控工作,存在质量控制检查的漏查现象。护士熟知质控检查人员检查时间,应付检查,存在检查时一个样,非检查时又一个样,平日里护士工作缺乏真实性和务实性,患者在检查中没有受益。平日比假日好,上午比下午好,白天比夜间好,如责护对患者的八知道情况,在质控检查中护士会很快熟悉病历,将内容讲给质控检查人员,而其他时间则可能不熟悉;又如责护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在平日的工作中履行好而是在患者出院时才进行告知。质控检查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护理质量和实际督查的结果。
1.3护士本身对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护理安全知识,对可能导致护理纠纷缺陷缺乏预见性及排除能力。
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流程不熟悉,操作规范不清楚,凭主观印象操作,护理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年轻护士不具备应变抢救危重患者的能力或者能力不足,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敏感度不足,造成护理行为的缺陷。护理质控检查工作中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制订出相应对策。
1.4忽略患者的感受,只注重管理制度执行及落实。
随着医学科学及社会发展,人们观念也在不断转变[1],许多患者都想参与到医护过程中,对自己的疾病康复说出自己的意见。由于患者自主意识及医学知识不断提高,他们已经由之前被动的由医生护士说了算,而变为自己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的意识,改变了护患之间提供与需要的分歧。如对患者入院后进行清洁处置剪指甲,调查中55%患者要求不用医院的指甲刀,使用自己准备的指甲刀,自己去剪,不想让护士协助,不愿意让护士监督。为了执行入院处置剪指甲这项制度,护士会要求患者立即马上剪指甲,防止拖到下个班次被查住,势必造成护士行为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冲突。而护士落实管理措施的目的就是防止护理质控检查被发现;避免被批评,扣分,甚至被扣奖金。人是一个多元化的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的认知,疾病的感知,生活习惯,会因个体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需求[1]。由于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患者的需求,不能做到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的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5在一个人身上反复出现相同的质控问题。
住院患者人数多,环境嘈杂,护士人力不足,精神压力大。一名主班年轻护士从早到晚,精神压力大,文书书写记录内容多,加之巡视病房,记录不熟练,容易造成了护理工作中细节问题疏漏或处置不当、不及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情绪烦躁,不能为患者多检查一下,多问一句,加之生怕被质控检查发现,被扣分,导致了恶性循环,问题依然存在,依然在这个人身上反复出现相同的质控问题。
1.6以满足患者需求的服务质量理念不能在质量控制评价中被体现。
护理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护理安全,防止护理缺陷及纠纷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由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评价中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与以满足患者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质量控制中忽视患者的需求,忽视了以人为本,忽视了人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个体在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制度中有的只是为了便于对护士监督管理而制订,强调了患者住院后应遵守的医院的规章制度,从患者的角度考虑较少,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不方便。
2对策
2.1科室质控小组的建立
我科室有10个质控小组,对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均进行良好的质控,每名护士认真履行质控职责,参与到其中去,做到人人监督、人人质控,无论节假日,白天,夜晚,保证对每一位护士的公平、合理,质控护理行为。使各种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据,保证各项工作处于质控的状态,我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分为3级,护理部质量管理组—大区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组—科室质量管理组,科室质量管理组分设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治疗室管理,病房管理,院感管理,科室管理,输血管理,技术操作,急救管理,这是护理质控的基础,由全科护士认真执行。
2.2加强每一护士的护理质量控制意识[1]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防止护理缺陷发生,监督护理行为,同时要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那么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在头脑中增强一定的护理安全法律知识,将护理质量控制的意识熟记在心,抓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认真履行各项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人人参与护理质量控制,增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进一步将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将环节质量控制,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终末环节质量控制做到环环相扣。对护士长的管理能力,质控意识提出要求,组织她们出去学习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护理业务,并将学会知识运用到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检查中去,落实好质量控制管理中各个环节中。护士长的质控管理能力在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管理中得到提高和认可。各组的质控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把护士的质量控制检查结果与护士的目标管理经济利益联系起来。随时随地对护士进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医德医风教育,努力提高对患者对本岗位的高度责任心[1];进行技能培训和业务学习知识灌输,将精益求精的精神内化在其中。在工作中形成对质量控制的强化及重要性提高和必要性落实,使每一位护士在质量控制管理活动中,形成自觉行为和意识,保障科室个人的医疗安全。
2.3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环节的监督到位
医院护理部和科室要进一步将质量控制体系机构加强完善,落实好人人参加质量控制内涵的建设要求,积极调动其自觉性,掌握好质量控制标准细则,把握好质量控制的标准,进行质量控制问题的鱼骨图和柏拉图绘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将品管圈的活动落实到我们科室的质控管理中去,使全体护理人员由被动管理转变成主动自觉自愿的全员参与管理。将对患者满意度调查标准细化、加强,各项岗位职责的修订完善,强化规范的护理行为,使得在质控检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护理人员能够更理解,人人参与。护士长管理责任到位,使质控过程中各类环节随时随地不受时间限制处于受控状态,使质量控制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4护理部每周1次对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管理督导检查
大区护士长每周四对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记录,并提整改措施;科室人员均参与到人人质控管理过程中去。每月医院护理部将检查的细则,评分标准,检查结果印成书面材料下发科室,各个专项质控检查组分别对科室进行全面检查,入病房进行管理检查,随时对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责任人进行进一步讲解培训,熟知正确的护理行为及目标;将随机质量控制检查与定期检查有机结合,使得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在工作中会认真履行职责,带着一份责任心去工作,思想上不能有马虎、松懈,做到了自我质量控制,自我约束。大区护士长质量控制专项检查科室的护士长对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行为,工作质量进行自查,自评,做到心中有数,将品管圈的管理引用到科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品管圈的活动。每一位圈员学会了发现临床工作中问题规范,科学地分析问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加强了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大家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责任心,有了解决护理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5护理夜查房制度的落实,各岗位职责制度落实情况及护理工作质量
做到白天护士工作质量控制与夜间控制相结合,使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加强,随时随地可进行自查,自评,夜间查出问题第2天进行反馈,做到防微杜渐。引进品管圈的管理作为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完善质控职能部门的职责。我院设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大区护士长专项质控检查,科室质控小组三级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活动小组认真履行其职责,在此基础上,加之科室人员人人相互质控检查管理,各质控小组设立质控组长,对分管的各质控组随时监控,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及早改正。质控组长定期按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认真地对每位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质控检查,并进行考核与评价作好记录,作为月底绩效考核的依据。每月各质控小组进行会议总结,评定本月质控问题发生的情况,并给予分析,提出对策,不能解决者向质控检查管理委员会,专项检查组提出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2.6引进品管圈管理活动
品管圈管理活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主要起到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识别作用,凝聚作用,还具有综合性、社会性的特点。可缓解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保障了护理安全,引导和构建宽松、和谐、积极的医院品管圈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职工思想中,让护理人员具有归属感和组织亲和力,维护科室和医院的荣誉,实现医院发展的目的。通过护理质量管理对策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使患者感受到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护患关系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包丽芬,蒋琼仙,王柏萍.质量控制管理对护士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0-71.
1前言
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时代,广大群众对医疗方面最重视就是护理安全的管理问题。在医院内患者在治疗过程与护理的过程的体现就是护理安全,在当今时代发展中,护理的安全和护理的水平,以及护理的质量是对于医院的医疗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医院在医疗方面的护理安全管理存在普遍的问题,特别是临床护理方面的问题是受广大群众注重的问题之一,当然产科中的护理安全也是许多家庭所关注的问题。要让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放心就要提高医疗方面的护理管理的安全意识,就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意识和服务的质量。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以保护医院的声誉,提高医院的威望。
2护理安全管理存在普遍的问题
2.1服务意识不强
在许多医院中,很多的护理人对临床及产科护理不够注重,且有部分的医院对护理安全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医院在医疗上容易发生医疗的纠纷情况。在医院里,护理人员是医院的守护者,是患者的守护神;护理的安全性是广大人民所注重的,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要对所有的护理人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对患者的服务质量。此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对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对患者的要求不够细心,以及对患者的关心不主动川。在进行交接班时不够负责,只是到了下班时间就走人,对特殊的患者没有进行详细的交接。以完成当天的任务做个形式而已,只要不出问题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心里,让患者对医院的治疗不放心的因素是对护理人的服务意识不强,以及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医院的声誉受到影响三二。
2.2临床护理人不足
目前医院中的临床护理人员不足,使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率提高。临床护理是医院最重要的部分,患者是否能快速的恢复健康是护理人需要做的工作内容。对患者进行看护,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是护理人的工作。特别是在产科里,护理人的熟练要求是比较高,产妇和婴儿管理是分开进行管理。因此,产科对护理人的数量就要根据患者的熟练进行调整,产科的护理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及产科的工作比较琐碎。在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时,护理的安全意识容易被疏忽,而产科中是护士也是不能全部服务在临床川。
2.3护理人的技术不熟练
在医院中,年轻的护士也比较多,熟练的技术不够纯熟_z]经验资历也不够独挡一面,让医院的能用护理人就更加少了,特别是产科里的助产士的人员较少,工作的量较大和繁琐。而产科助产士的知识不够丰富,以及知识比较老化,助产士有极少的机会去进修及进行更高级的培训。如在产期前不能对胎儿进行正确判断其中的大小与胎位的方向,容易使胎儿窒息,在处理产前与产后的工作不够熟练,就会导致产妇大出血及危及生命的安全。所以,要有护理安全管理的知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3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增强护理人的`安全意识
对护理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进行培训及去到城市较发达的医院进修,让护士在不同的环境学习不同的管理模式,让护士的知识不断地在更新。此外还要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强化护士原有的教育方式,以新的教育方式锻炼护士的意志力,强化护士在管理方面的安全意识。并完善管理制度以提高护士的管理安全意识,让护士能熟练操作技术。进来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与操作技能,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服务,以及安全管理的护理服务的高质量。
3.2合理安排护理的人力资源
加强护士的能力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对新护士上岗培训及技术考核。护士要服从医院的管理制度,从而提升自身的技能,以院规约束自身的行为。此外,医院要设置护士长的职能及管理范围,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由护士长带动护理人员进行正常的工作。而护士要服从上级的安排,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的安全性。护士长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进行安排工作,有效的提高护士的积极性。而护士长要带动全员的护士的工作气氛,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保障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工作的安全。
3.3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医院有医疗的事故发生是因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较少导致,从而发生医疗纠纷。要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就要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加强对护士的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的护理也不断的在改善,而护患之间的沟通已成为护理工作是否能做好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在护患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以及相互配合的有效方法。要缩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就要建立新的服务理念,以达到改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川。以提高护理的质量,为能更好的进行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降低医疗上的纠纷,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保证医疗的安全性。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在医学的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需求在不断的改变,新的管理模式是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高度的要求,要提高护理工作的要求就需要加强对护理管理的质量。在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也提出相关的对策进行修改,以提高护理人的技术和服务意识培训为主,不断把护理的服务理念从质量管理中体现出来。不断加强护理在行为上规范自身的技术,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降低护理上的风险,让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避免发生医疗上的纠纷,提高医院各部门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