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语语法课教学的问题与思考—对中韩两国日语学习者问卷调查的报告—》(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1(2009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第30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2009. pp.146-149.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3926. 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1/C.2)《关于日语教学指导效果不彰的探讨》, 《多元化视角下的日语教学与研究》,张佩霞,王诗荣主编,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pp.123-129.ISBN: 978-7-5628-2540-1/H・829.3)《日语复句学习中出现的整体性偏误探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 10(2008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第29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2008.pp.34-36.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3926.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1/C.4)《「関系」「仲」「间柄」三词用法小议》,《日语知识》第8期,大连外国语学院,2008pp.11-12. ISSN 1002-5243.5)《困扰日语学习者的“~ルとき”和“~タとき” —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英语圈日语学习者的考察—》(第一作者),《日语学习与研究》第1期,2005.6)《未来日资企业员工的文化培训》,《21世纪における日本研究》,香港日本语教育研究会,1999.7)《汉语新词的日译》, 《日语知识》第11期,大连外国语学院,,1996.8)《关于歧视语句教学的思考》,《苏州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辑(六)》,苏州大学,1996.9)《日本高等教育现状略述》,《河南高教》第4期,河南省教育委员会,199610)《沙菲与早月叶子的爱情悲剧解析》,《苏州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辑(四)》,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1994.11)《学习者语言的可变性》 (日文,《月刊言语》2005年10月号)12)《日语语法教育的新尝试-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日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 (日文,第二作者,《日语教育新闻》2006年34号)
曾路,女,1964年出生,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学金”赴美留学,1997获美国特拉华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5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语言学系作访问学者,从事语言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测试,二语习得,语言认知。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与参与省厅级项目3项。主持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论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在《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实用沟通英语》两册共六本,任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副主编,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大学英语主题式阅读》等。主要社会兼职: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委员,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吴贤哲,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永平,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63年生,教授,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1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1985年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回国,历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等,其间多次赴日访问、讲学。2007年以引进人才形式进入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主要作品包括:《中级日本语》;《日语初级听力》;《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指定教材——日语》;《血型人类科学论》;《健康术》;江户后期文学观的冲突——透过异学之禁进行观察;听琴——读“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和“山夜调琴”;现实的绝望与奋斗的希望——从《鸽子》看大江健三郎文学思想之核心;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人格因素分析,等。分管工作:日语、法语、朝鲜语专业教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及实验室管理。黄立,女,汉族,研究生,博士。2007年获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获奖情况1、省部级获奖:2010年专著《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2007年6月、2011年6月荣获西南民族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科研项目:1、 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英译宋词中的女性形象》2、 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子课题负责人3、 主研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完成)《他者眼中的中国古代文论》4、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完成)《英语世界的<格萨尔>研究》5、 主持西南民族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完成)《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王 玲,女 ,硕士,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共党员1978年考入大学,77级学生。1982年1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赴国外留学,获国立大学硕士学位。自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担任专业教师。到西南民族大学后,先后教授98级至2011级学生的语言文化、社会历史、阅读、写作等外语专业课程及第二外语等。在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学校教育教改项目、学生创新项目和国家外专科研项目等数项,出版专著2部。
《陈寅恪“种族与文化”观辨微》,《历史研究》(北京),2000年第1期。《陈寅恪的文化史观》,《史学理论研究》(北京),1999年第4期。《〈华佗传〉、〈曹冲传〉疏证——关于陈寅恪运用比较方法的一项检讨》,《史学月刊》(开封),2006年第6期。《陈寅恪与佛教研究》,《宗教学研究》(成都),2006年第4期。《“同情的理解”略说——以陈寅恪、贺麟为考察中心》,《“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上海,2009年10月。《王国维之生平、学行与文化精神》,《儒藏论坛》第四辑,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王国维与巴蜀学人》,《“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上海,2010年5月。《“无为”思想发凡——以先秦汉初的儒家和道家为考察中心》,《孔孟学报》(台北),第八十期,2002年。《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成都),2005年第11期。《孔子名字新解》,《思想家》第一辑,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论境界与情感——中国儒学的一个向度》,《情与理:蒙培元先生七十寿辰学术研讨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古八德”概论》,收入《“古八德”研究与故事新解》,杨春炳主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2月。《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西华大学学报》(成都),2010年第2期。《殷商名号考》,《殷都学刊》(安阳),1999年第3期。《先秦“三胡”综考》,《贵州文史丛刊》(贵阳),2000年第2期。《墨学的流衍及影响——以墨家和道家的关系为考察中心》,《蒙文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线装书局,2005年。《先秦农家与阴阳五行》,《西华大学学报》(成都),2010年第5期。《“支那”考综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西安),1994年第4期。《啸之新考》,《文献》(北京),1998年第1期。《贺麟年谱新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淮阴),2006年第1期。该文后收入《现当代学人年谱与著述编年》,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贺麟的文化史观》,《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永州),2006年第3期。《贺麟与唐君毅——人生经历、社会交往与学术思想》,《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关于方法论的讨论与比较》,《宜宾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马寅初年谱简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淮阴),2005年第1期。该文后收入《现当代学人年谱与著述编年》,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初任北大校长时的马寅初》,《书摘》(北京),2005年第12期。《〈后汉书〉勘误一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长春),1991年第3期。《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华夏文化》(西安),1996年第4期。《苏东坡与禅师》,《禅》(石家庄),1998年第1期。《苏轼与禅师的交往及其影响——兼论苏氏蜀学与三教会通》,《宋代文化研究》第十八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博求“三通”:苏氏蜀学的形神与风骨》,《“苏轼创新理念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眉山,2010年8月。《黄庭坚与佛教》,《华夏文化》(西安),1999年第1期。《宋育仁与近代蜀学》,《蜀学》第五辑,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12月。《谢无量年谱(附:论著提要)》,《儒藏论坛》第三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乐舞之原》,《寻根》(郑州),2003年第3期。《古“筑”探源——中国古代乐器探索之一》,《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竹林名士与音乐的关系》,《历史教学问题》(上海),1997年第1期。《嵇康的音乐成就》,《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2001年第11期。《嵇康与〈广陵散〉》,《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1997年第4期。《百越文身习俗新探》,《四川师院学报》(南充),1998年第1期。《百仞高崖之上的千古奇观——中国悬棺葬管窥》,《贵州文史丛刊》(贵阳),1999年第2期。《重视学术规范 发挥史学功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淮阴),2002年第4期。《直面“全球化”的中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恒道》第二辑(长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1990年毕业于湖北荆州师专英语系(今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1995年夏由单位选派参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培训;2000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刑法),其间获“西南政法大学首届英语演讲暨小品表演比赛”一等奖(1997);2002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02年春被组织部选送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2004年夏于西南师范大学参加高校教师资格培训;200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获法学博士学位(刑法)。 1.《刑罚的界限——Joel Feinberg的“道德界限”与超越》(独著),2008年10 月,中国检察出版社2.《劳动、社会与文化》(独译),2009年8月,中国经济出版社3.《刑法总论(第三版)》(共同主编),2011年1月,重庆大学出版社4.《刑事案例诉辩审评——贩卖制造毒品罪》(参编),2005年3月,中国检察出版社5.《刑法学(下)》(参编),2006年1月,法律出版社6.《国际法》(参编),2010年6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7.《刑法分论(第二版)》(参编),2012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8.《刑事疑难案例实务教程》(参编),201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论无期徒刑减刑后的假释考验期限——一个合理性解释》,《现代法学》,2005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1期全文转载2.《“故家遗泽 积厚流光”——刘颂立法思想探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第10期3.《犯罪故意的学理分析——从一则案例小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武汉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5期全文转载4.《什么是刑法——作为刑法解释学研究对象的刑法定义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辑刊5.《论违法性认识的本质及其在责任概念构成中的地位——以〈德国刑法典〉第17条为线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5期6.《行为犯抑或举动犯——运输毒品罪既遂标准新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刑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年9月7.《新世纪以来美国的青少年黑社会犯罪及其预防对策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5期8.《第三只眼睛看死刑——死刑存废新论》,《“最高法院如何控制死刑”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3月,北京9.《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废除》,《“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有组织犯罪治理”——第二届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13年6月,重庆 1. 重庆大学专项课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治理对策研究(2010年10月—2011年3月),项目负责人2.重庆大学面上项目:先行行为研究——以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为样本(2010——2012),项目负责人3.中、日合作项目:有组织犯罪研究(2007——2010),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