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评价

2023-12-11 04: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评价

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培养音乐艺术人才的高等学校。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分别是建于1927年的燕京大学音乐系,建于1939年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建于1940年的南京国立音乐院,建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建于1948年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历任院长为马思聪、赵沨、吴祖强、于润洋、刘霖,现任院长王次炤。
  学院自建院以来,迄今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等完整的大中小一条龙的音乐教育体系。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声歌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教育系、基础教育部以及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等教学部门。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2000年建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学院还设有社会音乐教育部和海内外社会音乐考级委员会,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环球音像出版社。形成了既为全国音乐教育中心,又为全国音乐研究、创作、表演中心和社会音乐推广中心的办学模式;成为一所能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并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人事部、教育部共同审批通过了全国艺术类中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为全国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国内最大的专业音乐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53万册;同时还拥有《馆藏音乐书籍全文库》、《馆藏音乐乐谱全文库》、《音乐核心期刊全文库》、《馆藏音像资料点播库》等数据并能全文检索的电子图书馆。几十年来,学院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在325名专职教师中,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31人,教授76人,副教授108人。教授人数占教师总数比例百分之六十。在教学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出版教材、著(译)作数百种。学术性季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营销国内外。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据统计自建院以来,在国际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440人次,在国内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1593人次,音乐作品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295人次。1987年以来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7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57项。1989年以来,林耀基教授的《小提琴教学》、郭淑珍教授的《声部确定及训练的科学》、于润洋等教授的《音乐美学教学成果》和吴祖强等教授的《作曲教学成果》分别在教育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多年来,学院一直遵循“开阔的学术视野,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一基本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工作,每年都聘请许多国外著名音乐家和学者来院讲学或任教,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讲学和演出。为了保持长期交流,学院还聘请国际著名音乐家如作曲家潘德烈兹基、指挥家小泽征尔、祖宾·梅塔、钢琴家阿什肯那齐、小提琴家帕尔曼、大提琴家罗斯托洛波维奇等为学院名誉教授。由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及附小室内乐团多次出访欧、美、亚、非各国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获得广泛赞誉。学校还与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高等音乐舞蹈学院、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等世界著名音乐学院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学府,1985年学院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率先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1993年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度。1996年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拓展办学思路,将学院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型。1999年进行机构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机关工作程序和提高教职工待遇。2002年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和完善学分制教学体系。目前,学院正在努力实施“十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和“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总面积三万平方米的新教学综合楼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当中,并将于2006年全面完成校园规划,为学院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创造条件。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一。

音乐类核心期刊表有哪些?

1、音乐研究

音乐研究1958年2月创刊的全国性大型音乐理论学术期刊。始终致力研究祖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关注国内外音乐学术最新发展,成为各学术评价机构公认的全国中文一级核心期刊。

2、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于1950年9月创刊于北京。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创刊初期内容分评论文章和歌曲作品两部分,1953年底改为以音乐评论为主,包括理论研究、群众音乐工作、外国音乐介绍、音乐知识和音乐活动、报道等内容的综合性音乐刊物。

3、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型音乐理论季刊,每季初出版。1985年创刊,现已出版59期。1996年,在全国77种音乐期刊中,被鉴定和确认为8种“中文核心期刊”第一名。是业内颇具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的音乐学专业学术期刊。

4、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创刊于1981年,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音乐理论学术期刊。中国音乐主要栏目有民族音乐研究、探索与思考、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教育、器乐艺术、声乐艺术、中国音乐建设50年等 。

5、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创刊于1979年,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性音乐理论学术季刊 。

音乐艺术发表音乐各领域和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人们对音乐中所体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和民族、分析和研究、思维和观念、读书和评乐以及表演和实践等方面以及与之关联的人、自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及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音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音乐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音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艺术

中央音乐学院的学术研究

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校级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校级: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嗓音研究中心 1987年至2012年,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61项。2013年,学院有国家级项目立项4项。 2013年国家级项目立项一览表 序号 项目批准号 负责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课题经费(万) 1 12FYS008 王新华 16、17世家西方音乐音高组织体系之演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5 2 12QKA100 温永红 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40 3 13FYS006 项筱刚 李凌音乐评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8 4 13AD003 王次炤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30 中央音乐学院2011-2011年科研成果(论文)一览表 作者名称成果形式出版日期出版/发行单位杨民康德昂族情歌“阿坡翁”当代发展变异状况的考察与研究论文40575《民族艺术研究》李昕Some questions on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Qiuci” music论文2011-1-22Indiranagar Sangeetha Sabha(Regd Trust)India李昕My Understanding of African Pianism论文2011-12-8MRI Press,USA李昕A Brief review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Jazz –styled music in Shanghai论文2011-12-1MRI Press, USA杨民康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及其异文化解读论文2011-1-15《中国音乐学》吕钰秀移动的脚步移动的岁月―马兰农耕歌谣风论文2011-1-15台东杵音文化艺术团杨民康论音乐民族志书写的范式、结构及教学应用论文2011-1-8《音乐艺术》宋瑾后现代主义“小型叙事”与音乐人类学的田野作业论文2011-1-8《音乐艺术》娜木拉如何改进握弓姿势论文2011-1-5《小演奏家》宋学军短暂而辉煌的一部团史——记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论文2010-12-30《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李昕African Music Study in China论文2010-12-15Composition in Africa and the Diaspora, Volume 2肖学俊《对“汗都春”现象的文化解释》论文2011-5-15《音乐研究》宋瑾后现代思想与音乐人类学论文2011-5-15《音乐与表演》娜木拉掌握大提琴把位的规律论文2011-5-13《小演奏家》陈荃有《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系列活动述评论文2011-4-1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和云峰《关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若干思考(2)——从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四份教学计划看其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更新》论文2011-3-25《中国音乐》袁静芳南北曲在明代佛教音乐中的传承与发展——兼析明钦定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论文2011-3-15《2010年两岸戏曲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曾永义主编王次炤《音乐与文学》论文2011-3-13《人民政协报》娜木拉如何掌握正确的握弓方法论文2011-3-3小演奏家李晓冬《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西方音乐进程》论文2011-3-1《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何宽钊浪漫主义的文化-美学阐释论文2011-3-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胡银岳《二战后日本现代音乐发展研究》论文2011-3-1上海音乐学院杨民康少数民族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我所知道的田联韬老师论文2011-2-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刘悦《论李斯特清唱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宗教思想内涵》论文2011-2-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宋瑾新历史主义音乐美学思想论文2011-2-15《交响》姚恒璐《我们这个时代的作曲家》论文2011-2-15《福建艺术》娜木拉如何做到与合作者默契配合论文2011-2-15小演奏家王次炤发人深省 以史为鉴——为《毛宇宽音乐文集》作序论文2011-2-12《人民音乐》王华对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论文2011-2-8《中国经贸》宋瑾斯蒂芬·戴维斯的音乐美学思想论文2011-7-15《中国音乐学》杨民康德宏傣族佛教寺院的信众吟诵艺术及其文化变迁论文2011-7-1《民族艺术》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舞台展演的意义和作用——兼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几种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论文2011-7-1《音乐探索》肖学俊《汗都春平调音乐的传入及发展——锡伯族“汗都春”的历史与现状系列论文之二》论文2011-6-20《新疆艺术学院学报》田联韬藏文化圈边缘区跨界民族音乐研究论文2011-6-12《人民音乐》娜木拉关于拇指在按弦技巧中的重要性论文2011-6-7小演奏家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舞台展演的意义和作用论文2011-6-5《广播歌选》陈荃有中国音乐期刊:脚下的路该要如何走?论文2011-6-1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润洋《乐之道——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名家访谈》论文2011-6-1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宋瑾斯克鲁顿的音乐美学思想论文2011-5-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张乐心关于中国贝多芬接受历史的几个问题论文2011-5-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沈凡秀德理格奏鸣曲曲演奏CD2011-9-25北京东方影音公司娜木拉晨兴音乐桥论文2011-9-22《小演奏家》杨民康跨界族群与跨界音乐文化——中国语境下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的意义和范畴论文2011-9-15《音乐研究》宋瑾感性学:去蔽与返魅论文2011-9-15《天籁》赵寒阳二胡学习中的几点经验论文2011-9-12《人民音乐》和云峰《再论“原生态”音乐》论文2011-9-1《音乐探索》盛原巴赫音乐与中国文化在澳门交汇论文2011-9-1澳门利马窦学社贾国平现代音乐在中国论文2011-9-1《人民日报》肖学俊《“汗都春”与锡伯族的多重文化认同》论文2011-8-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袁静芳历史古老的北京智化寺音乐论文2011-8-15《东洋音乐研究》宋瑾言说音乐的三种术语及隐喻论文2011-8-15《交响》李淑琴中西音乐深度融合下的传奇歌剧——写在歌剧《白蛇传》荣获普利策奖之时论文2011-8-12《人民音乐》何宽钊歌剧“白蛇传”的美学思考论文2011-8-1《人民音乐》杨民康清代北京藏传佛教的道歌演唱与艺僧制度——兼论三世章嘉活佛对传承传播蒙藏佛教乐舞的贡献论文2011-7-25《黄钟》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音乐分析新议论文2011-7-15《中国音乐学》杨民康论佛教丛林制度与佛教音乐风格区的相互关系论文2011-7-15《艺术百家》叶小钢《林泉——叶小纲音乐典藏》CD2011-7-15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刘悦《李斯特清唱剧创作的历史贡献》论文2011-7-15《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和云峰《知其难为而为之——关于当代“跨国族群”音乐文化研究难点透析》论文2011-11-15《音乐研究》李萌古筝盛世华章名家协奏曲音乐会《八面风》DVD2011-11-15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付涛涛融会贯通 独树一帜--杨儒怀教授对曲式与作品分析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创新论文2011-11-12《人民音乐》褚历《十番锣鼓的数列结构》论文2011-11-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于润洋《谈谈音乐学视域下的和声对位教学问题》论文2011-11-1《人民音乐》于润洋《席曼诺夫斯基的艺术人生》论文2011-11-1《艺术评论》周耀群《2009年西方音乐史研究综述》(中国音乐年鉴条目)论文2011-11-1文化艺术出版社曹晓青中国手风琴新作品专辑CD2011-11-1中国唱片总公司戴嘉枋论“文革”后期对传统音乐的秘密“抢救”论文2011-10-25《黄钟》李起敏罗贯中的理想国探求-走出国家政权更迭的轮回论文2011-10-22《东平湖》杨民康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的新变异论文2011-10-15《世界宗教文化》周海宏感性的智慧与内心的真情——借为秦文琛作品评论集作序而作的自我表白论文2011-10-12《人民音乐》何宽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声及德彪西印象主义和声的哲学-美学阐释论文2011-10-1《音乐研究》李起敏借得铁干银钩笔来传雪域春消息论文2011-10-1台湾《美丽宝岛》月刊社潘澜略论席曼诺夫斯基晚期创作中的民族性论文2011-10-1《艺术评论》和云峰《辛勤耕耘一甲子 桃李芬芳忆往昔——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调查、研究、教学60年》论文2011-12-25《中国音乐》和云峰《藏传佛教及其音乐在摩梭人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2011-9-25《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和云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课的设置理念与若干思考》论文2011-9-25《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杨民康从聂耳日记看其音乐创作的乡土因缘和传统回归论文2011-9-25《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李萌古筝《盛世华章》--《铜鼓舞》CD2011-12-15天天艺术出版夏苒记第四届中国ConTempo&瑞士Cultruescapes新室内乐作曲比赛暨Contempo Primo现代室内乐团培训计划论文2011-12-15《2010中国新音乐年鉴》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8月19日,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面积4780平方米,馆藏图书乐谱、音像资料、音乐期刊等各种载体形态的资料逾47万件(册),包括古琴、琵琶文字谱、寺庙音乐工尺谱、传统民族乐器演奏谱等珍贵资料,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外国作品。另外还有不同语种的专业理论及工具书7.5万余册,音乐期刊1万余册,音像资料22.6万余件,是中国最大的专业音乐图书馆。同时,数字图书馆还拥有《馆藏音乐书籍全文库》、《馆藏音乐乐谱全文库》、《音乐核心期刊全文库》、《馆藏音像资料点播库》等数据库。电子资源覆盖书籍、乐谱、期刊、音视频,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专业音乐电子资源库。图书馆还收藏有中国现代作曲家的资料及手稿,以及许多珍贵的文字和音响资料。1997年,该馆加入了国际音乐图书馆协会(IAML),成为国内的第一个会员馆。 学术期刊学术性季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是全国艺术类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唯一拥有教育部名栏的期刊,201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

中国最好的音乐学院是哪个咯???要是有通俗专业的哦!!呵呵麻烦大家帮忙告诉一下哟!~~

当然是中央音乐学院了,还有怀疑?
中央音乐学院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他们分别是建于1927年的燕京大学音乐系、1939年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1940年的南京国立音乐院、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 以及建于1948年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历任院长为:马思聪、赵沨、吴祖强、于润洋、刘霖,现任院长王次炤。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单学科高等学府,自建院以来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完整音乐教育体系。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音乐教育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交响乐学院、基础教育部、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以及设在教务处的古典吉他、手风琴和电子管风琴三个专业方向的直属学科等教学部门。此外,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
2001年建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2年成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5年,亚洲第一所以培养和训练乐队演奏人才的机构——交响乐学院在学校成立。学院设有社会音乐教育部和海内外社会音乐考级委员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同推出“全国音乐等级考试”。学院还附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环球音像出版社等机构。中央音乐学院形成了集音乐教育、表演、创作、研究、出版、社会音乐教育为一体的,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比较齐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高等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并于2003年设立了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教育部共同审批通过的第一批全国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为全国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共计1897人,其中本科生1468人,博士生69人,硕士生360人,留学生41人;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学生共4475人,附中、附小学生共906人(学院外附中校区)。
几十年来,学院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教师总数为3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166人;专任教师281人,其中教授85人,副教授8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在教学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我院的师生、校友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出版教材、著(译)作数百种。学术性季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行国内外, 是全国音乐类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唯一拥有教育部名栏的期刊。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据统计,自建院以来,获国内外各类奖项共计2405人次,其中,音乐创作奖401人次(国际57人次),音乐表演奖2004人次(国际467人次)。1985年以来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10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81项。1989年以来,林耀基教授的“小提琴教学”、郭淑珍教授的“声部确定及训练的科学”、于润洋等教授的“音乐美学教学成果”和吴祖强等教授的“作曲教学成果”分别在教育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作为全国专业音乐表演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中心,学院经常举办国内外重要的演出和学术活动。一年一度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世界音乐周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是重要的专业音乐会演出场所,每年有来自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举行高水平的音乐演出,许多当代重要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在这里首演。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和教学演出活动,包括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上演歌剧和音乐会,以及参加音乐普及演出。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音乐人才向往的地方,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院学习,培养了众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表演艺术家,他们一直是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许多在国内外重要音乐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包括几十位国家级院、团的艺术总监、团长和音乐学院的院长、校长。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音乐家,活跃在国际和国内的音乐舞台上,其中有的作为独奏(唱)家在世界各地巡演,有的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担任主角,在纽约爱乐乐团、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德国慕尼黑歌剧院、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新加坡交响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澳门乐团等担任音乐总监、指挥或首席。
多年来,学院一直遵循“开阔的学术视野,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一基本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工作,每年都聘请众多国外著名音乐家和学者来院讲学或任教,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讲学和演出。学院还聘请国际著名音乐家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包括世界著名作曲家潘德雷兹基、谢德林、古柏杜丽娜,指挥家小泽征尔、祖宾-梅塔、巴伦博伊姆,钢琴家阿什肯那齐、巴杜拉-斯柯达、莱昂-弗莱舍尔、波格莱里奇、艾森巴赫,小提琴家梅纽因、斯特恩、帕尔曼、克莱默、文格洛夫,大提琴家罗斯托洛波维奇、格林豪斯、马友友、麦斯基,歌唱家贝尔冈齐、帕瓦罗蒂、多明戈、西尔斯、杰西-诺曼等,他们定期和不定期地来学院访问,举办大师班和演出。由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及附小室内乐团多次出访欧、美、亚、非各国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获得广泛赞誉。学校还与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等世界著名音乐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国内最大的专业音乐图书馆,馆藏各种载体资料已逾50万件册。同时电子资源覆盖书籍、乐谱、期刊、音视频,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专业音乐资源电子库,拥有《馆藏音乐书籍全文库》、《馆藏音乐乐谱全文库》、《音乐核心期刊全文库》、《馆藏音像资料点播库》等数据并能全文检索的电子图书馆。图书馆还收藏有中国当代作曲家的手稿及资料,以及许多珍贵的文字和音响资料。参考书阅览室、附设的大阅览室和设备先进的视听室为师生提供了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及良好的视听设施。
中央音乐学院校园分两个校区,校区本部为西城区鲍家街43号,占地面积54446.54平方米。校园东区毗邻本部,占地面积为6735.3平方米。教学区校舍建筑面积为87485.33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有68855.51建筑平方米,图书馆面积约4070.62平方米。目前,学院正在努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和“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总面积3.6万平方米的新教学综合楼施工接近尾声,即将投入使用。这是一座集课室、琴房及各类功能先进、设施完善的排练场所为一体的教学设施。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学校东区拟将建设未来的学生公寓及新音乐厅,总计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这一计划实现后,学院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都将得到根本性改变。届时,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用房与设施也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