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山东大学威海创办期刊

2023-12-07 18: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山东大学威海创办期刊

  地理方位
  烟台大学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东临黄海,西依青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原教育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承先同志一直担任烟台大学名誉校长。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7月,原国家教委特批,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直接援建,并要求两校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由山东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任主任。“援建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指导烟台大学教学、科研及改革发展,使烟台大学有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和高水平的发展。建校2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烟台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设施完善、具有相当办学规模与实力、独具特色、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方综合性大学。1995年,学校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1998年,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7年,我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依托培养单位。
  学校两个校区共占地面积3200亩,已建成校舍面积8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38万平方米,藏书152万册、电子图书19万册、音像资料1.1万盘(盒),中外文工具书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4个;校园内建有千兆以太网;大学生活动中心面积2.5万平方米。
  院系设置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理工学院、药学院、海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建筑学系、音乐系、体育教学部、后备军官学院共21个院系(部),4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9个学科门类。有53个硕士点(包含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物理化学、理论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化工制造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药物筛选与评价实验室、环境材料实验室、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应用法学研究中心),1 个“泰山学者”岗位(民商法学),6个省级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 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果蔬采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烟台大学三校科技园)。
  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目前包括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在内的全日制学生2.4万余人,生源跨全国27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000余人。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6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00人、在读博士100多人,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的64.45%。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在职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近300名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聘请兼职院士13名(其中双聘院士1人)。
  教学科研学校近6年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38项,厅局级奖励330项;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项目5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69项。
  山东省CIMS培训中心设在我校。已开通的校园教育科研网是山东省内四大节点之一。学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有《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为全国核心和优秀期刊。
  学校注重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是全国首批获准接收外国留学生及可以邀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40余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与韩国大佛大学联合举办“2+2”本科教育项目。
  学校特色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在办学上坚持“双重依托,三方互动,借力发展”;在学科建设上坚持“强化应用、注重交叉、突出强势”;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理工结合、文理渗透,通专并重”;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环境育人、以美育人、发展个性”,以特色求突破,以特色求发展。建立健全“学分制”、“导师制”、“首席教师制”、“双专业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重修重考制”、“奖励学分制”。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竞赛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3万余名合格人才,历届毕业生在社会上均受到广泛欢迎。我校同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合作推出的“一站式”全国职位信息搜索引擎正式在我校就业网上开通,是山东省第一所开通此项就业服务的高校。
  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山东省第一个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以优异成绩通过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评估,获“文明校园”荣誉称号;以优异成绩通过山东省高校德育评估,被评为“德育工作优秀单位”;获“山东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山东省团建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在山东省“平安校园”建设检查评估中,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评为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工作先进单位。
  [编辑本段]远景规划
  学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经过10年努力,把烟台大学建成位于同类高校发展前列,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数据资料截至2007年3月)
  [编辑本段]行政设置
  学校主要领导
  韩向利: 烟台大学党委书记
  崔明德: 烟台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于文书: 烟台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江林昌: 烟台大学副校长
  韩晓玲: 烟台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房绍坤: 烟台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吉法:烟台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郭善利: 烟台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基本资料:
  ◎简称:山大
  ◎旧称:山东大学堂 、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
  ◎英文名:Shandong University
  ◎建立时间:1901年
  ◎层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一期“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副部级大学。该校的本科生培养得分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之后,居全国第五。——参考《中国大学评价》
  ◎性质:国家教委、教育部直属的老牌重点大学,中国名牌大学,百年名校
  ◎山大庄严承诺: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
  ◎办学理念: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
  ◎地址:(校本部)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邮政编码:250100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山东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中国一流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部直属老牌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1901年 山东大学堂
  山东大学创建于清末1901年,其前身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经光绪帝御批在济南创办的山东大学堂。一百多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 ,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百余年来, 著名文学家闻一多、老舍、梁实秋,史学家郑鹤声、童书业、黄云眉,医学专家孙鸿泉、尤家骏、张汇泉,化学家邓从豪、朱兆良、薛群基,生物学家童第周,物理学家王淦昌、束星北,数学家潘承洞,国际知名的金融数学家彭实戈,内燃机专家丁履德,力学专家刘先志,电力工程专家薛禹胜,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诗人臧克家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数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绩,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成为教育部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山东大学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学科更加齐备,规模更加扩大,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的高校。

管清友本科哪里的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1992年9月4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和韩国富川大学结成姊妹学校。

1992年10月4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增挂“威海大学”牌子。

1993年5月,山东大学同意威海分校毕业证盖山东大学章和校长章。

1984年11月1日,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商定在威海市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1984年11月16日,教育部下发(84)教基字333号文件《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批复》,同意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在威海联合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1987年9月28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新落成的文学楼前举行了隆重的首届新生开学典礼。

1991年7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ES系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