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

2023-12-08 22: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原因,认为其主要因床料局部或整体温度超过灰熔点或烧结温度,以及炉内流化工况不良等所致。对此,提出了改变燃煤焦结特性,严格控制运行参数,尽量缩短压火时间等措施,以避免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
[关键词]
1、床料;2、结焦;3、灰溶点;4、运行参数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一般分为高温结焦、低温结焦和渐进性结焦 3 种。
1、 低温结焦就是当床层整体温度低于灰渣的变形温度,由于局部超温或低温烧结引起的结焦,常在起动和压火时的床层中发生,并有可能发生在高温旋风分离器的灰斗内,以及外置换热器和返料机构内。
2、 高温结焦是指床层整体温度水平较高而流化正常时所形成的结焦现象。
其特点是面积大,甚至波及整个炉床,而且从高温焦块表面上看是熔融的,冷却后呈深褐色,质地坚硬,并夹杂少量气孔。
3、渐进性结焦是运行中较难察觉的一种结焦形式,主要因布风系统设计和安装质量不好、给煤颗粒度超出设计值、运行参数控制不当、风帽错装或堵塞等所致。
这 3 种结焦类型并不是明显分离的,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结焦,一旦渣块在床料中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焦块将越来越大,结果会堵塞排渣管甚至被迫停炉。
1、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原因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主要原因是床料局部或整体温度超过灰熔点或烧结温度,以及炉内流化工况不良等。
(1)燃料的影响
若煤的灰熔点低,当煤颗粒在炉膛内较高温度下熔化成液态或软化状态时,相互黏结,且自身燃烧放出的热量无法及时传出,就会产生结焦。其次,运行中给煤量过大,使料层中含煤量过多,料层温度升高,燃烧气氛更加趋于还原性气氛,煤的灰粒容易达到熔融及软化状态而结焦。另外,煤种变化太大,燃料制备系统选择不当,煤粒度太大,或粗颗粒份额较多也会严重影响床层的流化,导致密相区超温而结焦。
(2)运行参数的影响
运行中一次风量太小或减风至流化极限以下,会造成料层流化不好而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一旦局部出现结焦就会黏结周围的颗粒而使结焦扩大。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起动过程中,因为起动时料层太低,风量较小,整个料层未能均匀地达到较好的流化状态。另外,料层差压是一个反映燃烧室料层厚度的参数,在锅炉运行中,料层厚度大小会直接影响锅炉的流化质量,如料层厚度过大,有可能引起流化不好造成炉膛结焦或灭火。
(3)返料影响
返料风过小,或返料器突然由于耐火材料的塌落而堵塞,或因料层差压高放循环灰外泄失控等原因,返料无法正常返至炉内,都会造成床温过高而结焦。若此时再通过加煤来维持压力及汽温,则床温在返料未回炉膛及加煤的双重作用下会急剧上升而导致床上结焦。若运行中返料温度过高,可能会造成返料器内结焦。
(4)结构方面的影响
布风板设计不良、风帽布置不合理或风帽损坏,造成布风板布风不均,会造成部分料层不流化而产生结焦。另外,返料阀设计不当,返料风可能导致阀体内可燃物的燃烧,从而使返料温度升高造成返料器内结焦。
(5)运行操作人员问题
这一点是以上问题发现和解决的因素,以上谈的第一条(燃料影响)、第二条(运行参数的影响)操作人员在有丰富经验,处理果断、准确就能把问题化解成安全运行,假如一位没有经验+头脑简单=事故!还有第三条(返料影响)、第四条(结构方面影响),同上!因为锅炉
2、预防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措施
(1)改变燃煤的焦结特性,保证良好而稳定的入炉煤质,入炉煤颗粒度符合要求。
(2)在每次锅炉起动前认真检查风帽、风室,清理杂物。起动时,应进行冷态流化试验,确认床层布风均匀,流化良好。
(3)加快起动速度,尽量缩短油煤混烧时间。点火初期当床温达到投煤温度时,应立即投煤,燃烧稳定后果断断油。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也应及时断油,使煤油混燃时间缩短,防止结焦。
(4)锅炉起动期间,返料装置必须充满灰后方可投入,以防风反窜。点火初期先不投返料风,待底料中的细灰充满返料装置后则应开返料风
(一般是点火后半小时),保证床内有料。
(5)点火过程中,床温达到 500℃以上可加入少量的煤以提高床温。刚开始投煤时,不得过快过猛,遵循少量间断的原则。如果加煤量过多,由于煤粒燃烧不完全,整个床料含碳量增大,一旦加大风量,就会猛烈燃烧,床温上升很快,甚至超过灰的软化温度,结果造成整床超温结焦。点火给煤过程中若发现底料局部发亮或底料温度急剧升高,说明底料有结焦的趋势,则应该减少给煤量,增加风量防止结焦。
(6)综合考虑结焦和控制 NOx 的影响,床温应控制在(850 ~ 950)℃
之间,最高不应超过 1000℃,通过调整风煤配比及返料量控制。如因煤粒变粗或煤质变差等原因引起床温波动,应视情况适当提高一次风量来流化床层,抑平床温,以免出现大颗粒沉积,造成局部或整体超温结焦现象。如床温几点极不平衡或个别点极高,应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
国外的研究报告和国内运行经验证明,流化床中的结焦温度比煤粉炉中低得多,一般情况下,流化床中温度低于灰软化温度(150 ~ 250)℃就开始结焦,因此建议控制局部床温不能高于(950 ~ 1000)℃。另外,在低负荷运行时,如发现床温突然下降,除了断煤外,很可能是床料沉积,这时若增大给煤量,反而会加剧沉积,使流化床的流化质量变差,造成局部结焦。当判明是床料沉积时,应打开冷渣排放管放渣,待床温正常后,适当调节至较高负荷下运行。变负荷运行时,也应控制床温在允许范围内,做到升负荷先加风后加煤,降负荷先减煤后减风,燃烧调节要平稳,避免床温大起大落。
(7)运行时应控制返料温度最高不能超过1000℃+ T%温度过高有可能造成返料器内结焦,特别是在燃用较难燃的无烟煤时,因为存在燃料后燃情况,温度控制不好极易发生结焦。返料温度可以通过调整给煤量和返料风量来调节,如温度过高,可适当减少给煤量并加大返料风量,同时检查返料器有无堵塞,及时清除,保证返料器的通畅。
(8)料层差压应控制在(5 ~ 7) kPa 之间。料层差压(料层的厚度)可以通过炉底放渣管排放底料的方法来调节。锅炉运行中,如果料层差压超出正常范围,说明流化不正常,下部有沉积或结渣,此时,可短时开大一次风,吹散焦块,并打开放渣管排渣;如不能清除,应立即停炉检修。采用人工放渣要及时,做到少放勤放,不允许一次放过多的床料,不得用压风的方式降低料层差压。排出的炉渣有渣块应汇报司炉,排渣结束后排渣门要关闭严密。
(9)运行过程中,保持合理的风煤配比及一、二次风配比。运行中一次风量不得低于对应料层厚度下的最低临界流化风量,以保证床料流化正常。二次风补充燃烧中氧的不足,其调整应根据燃煤挥发分的高低随负荷进行。
(10)压火时首先关闭返料阀风、二次风机,然后停止给煤机,待料层温度比正常温度降低 50 ℃左右时,立即停止一次风机和引风机,并迅速关严送风门,使料层从流化状态迅速转变为静止堆积状态,与空气隔绝,动作越快越好。
(11)对于高温分离器,保证任何时候含氧量不低于 3 %~ 5 % ,以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防止分离器和返料机构内发生二次燃烧而超温。运行中要定期察看返料的情况,监视返料器床层的温度是否正常。
(12)应确保合格的炉内浇注料及耐火耐磨材料质量及施工质量,防止因浇注料等材料塌落而引起结焦。
3、结语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不仅会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还会损坏设备。在流化床锅炉运行中,要认真做好冷态试验,保证良好的流化质量,同时要认真调整好煤量、风量,严格控制床温及料层差压等运行参数,这样可以避免流化床锅炉结焦。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特性的分析

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

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1、 燃料特性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种适应性广,但对于已经设计成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只能燃烧特定的煤种(即设计煤种)时才能达到较高的燃烧效率。由于煤的结构特性、挥发份含量、发热量、水分、灰份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效率有很大差别。我国主要按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对煤进行分类,按照挥发分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将煤分成无烟煤、贫煤、烟煤和褐煤等。挥发分含量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煤形成过程中碳化程度的高低,与煤的年龄密切相关。不同煤种本身的物理组成和化学特性决定了它们在燃烧后的飞灰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性。东南大学收集了山西大同烟煤、广西合山劣质烟煤和福建龙岩无烟煤等几种典型煤种在电站锅炉中燃烧生成的飞灰,制成样品,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微结构分析。收到基灰发分含量为10%的广西合山劣质烟煤所生成的飞灰大部分是较密实的灰块,表面不光滑,没有熔融的玻璃体形态存在,大部分粒子的孔隙率都较小,仅有少数球状空心煤胞出现,但孔隙率也不大,壁面较厚,表面粗糙。该飞灰形态表明,该煤种燃尽率不高,取样分析其飞灰含碳量为10%左右。福建龙岩无烟煤挥发分含量较低,只有4%左右,属典型难燃煤种,表现为着火延迟、燃尽困难。虽然发热值高,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1500℃以上,但燃尽率低,生成的球状煤胞中绝大多数为无孔或少孔,虽然也出现多孔薄壁球状煤胞,但数量极少。无孔或少孔的球状煤胞表面很光滑,有熔融的玻璃体形态存在,对燃尽是极为不利的。从煤粉锅炉种采取飞灰样,分析其含碳量在10%以上。山西大同烟煤飞灰中虽然也发现有极少部分少孔的密实球状煤胞,但绝大部分为多孔的疏松空心煤胞和骨质状疏松结构煤胞,这两种煤胞的孔隙率很大,这样就形成了很大的反映表面积,对煤粉的燃尽十分有利,因而这种烟煤的飞灰含碳量很低。

2、 入炉煤的粒径和水分的影响。颗粒过大,一方面床层流化不好,另一方面,碳粒总表面积减少,煤粒的扩散阻力大,导致反应面积小,延长了颗粒燃尽的时间,颗粒中心的碳粒无法燃尽而出现黑芯,降低了燃烧效率,同时造成循环灰量不足,稀相区燃烧不充分,出力下降。另外,大块沉积,流化不畅,局部结焦的可能性增大,排渣困难。颗粒过小,床层膨胀高,易燃烧,但是易造成烟气夹带,不能被分离器捕捉分离而逃逸出去的细颗粒多,对燃尽不利,飞灰含碳量高。通过实验发现:颗粒太小,由于煤粉在炉内停留时间过短,燃不尽,飞灰含碳量就大。相对而言,燃用优质煤,煤颗粒可粗些;燃用劣质煤,煤颗粒要细些。所以对于不同的煤质要调整二级破碎机的破碎能力来调整煤的粒度。煤中水分过大不仅降低床温,同时易造成输煤系统的堵塞,故对于水分高的煤进行掺烧。

3、 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一次风作用是保证锅炉密相区料层的流化与燃烧,二次风则是补充密相区出口和稀相区的氧浓度。调整好一二次风的配比,有效地降低飞灰、灰渣含碳量,是保证锅炉经济燃烧的主要手段。运行中适当提高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燃烧区的氧浓度,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但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超过一定数值,将造成床温下降,炉膛温度下降,总燃烧效率将下降,风机电耗增大。所以在符合变化不大时,一次风量尽量稳定在一个较合适的数值上,少作调整,主要靠调整二次风比例来控制密相区出口和稀相区的氧浓度。一二次风的配比,与锅炉负荷、煤种等有关,通过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可建立锅炉不同负荷与一二次风量配比的经验曲线或表格,供运行调整时参考。

4、 燃烧温度的影响。和煤粉锅炉炉膛温度高达1400~1500℃相比,循环流化床运行温度通常控制在850~900℃之间,属低温燃烧,在此条件下煤粒的本正燃烧速率低得多,加上流化床内颗粒粒径比煤粉炉内煤粉粗得多,所需的燃尽时间长得多。提高燃烧温度,飞灰含碳量低;相反,燃烧温度低,飞灰含碳量高。

5、 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分离器分离效率高,切割粒径小,飞灰含碳量低;相反,分离器分离效率低,切割粒径大,飞灰含碳量高。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的高效分离器有三种:上排气高温旋风分离器、下排气中温旋风分离器和水冷方形分离器。

6、 飞灰再循环倍率的影响。飞灰再循环的合理选取要根据锅炉炉型、锅炉容量大小、对受热面和耐火内衬的磨损、燃煤种类、脱硫剂的利用率和负荷调节范围来确定。

7、 锅炉蒸发量的影响。锅炉蒸发量大,相应的燃烧室温度高,一次通过燃烧室燃烧的粒子(分离器收集不下来的粒子)燃烧时间长,燃尽度较高,飞灰含碳量低;相反,飞灰含碳量高。

8、 除尘灰再循环燃烧的影响。对难燃尽的无烟煤,采取分离灰循环燃烧之后,飞灰含碳量仍比较高。为了进一步降低飞灰含碳量,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除尘灰再循环燃烧。德国一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当分离灰再循环倍率为10~15时,飞灰含碳量仍有23%左右。为了降低飞灰含碳量,采用了除尘灰再循环燃烧。当除尘灰再循环倍率为0.3时,飞灰含碳量降低到了10%左右;除尘灰再循环倍率为0.6时,飞灰含碳量降低到了4%。

3 结论
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措施有多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措施。我厂四台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存在飞灰含碳量高的问题,我们会借鉴前人的经验,尝试一些措施以降低飞灰含碳量。

另外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下载以下论文: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特性研究》作 者: 原永涛 杨倩 齐立强 YUAN Yong-tao YANG Qian QI Li-qiang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071003
刊 名: 锅炉技术 PKU
英文刊名: BOILER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6 37(3)
会议论文《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碳损失研究 》海峡两岸第二届热电联产汽电共生学术交流会2002,作者黎永.YamY Lee
卿山.蒋吉军.王华 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因素分析 [期刊论文] -煤炭转化2004(2)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碳损失研究��

黎永1,岳光溪1,吕俊复1,Yam Y.Lee2,Baldur Eliasson2�

(1.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
2.Energy&Global Change Dept.,ABB Corporate Research Ltd.,Switzerland)

��摘 要 针对中国5台燃烧硬煤的CFB锅炉的飞灰含碳量进行了详细研究,全面分析了煤质、分离器及运行条件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的现场热态测试和实验室实验对CFB锅炉碳燃尽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焦碳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爆裂、磨损等行为与煤种有关,对CFB锅炉飞灰碳燃尽有很大影响。在CFB锅炉燃烧过程中焦碳反应性会降低,那些原煤变质程度低、粒径较大的焦碳颗粒的反应性降低尤为明显。研究还发现,炉膛内的中心区域气固混和不均匀会大大增加飞灰含碳量。最后提出了如何减少飞灰碳损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分离器��

1前言��
循环流化床技术由于其煤种适应性和在低成本污染物排放控制等优点,已成为很有潜力的一种洁净煤技术。中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即已开始发展CFB锅炉,至今已有超过100多台CFB锅炉运行。绝大多数小型CFB锅炉(35~130t/h)采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超过220t/h的CFB锅炉则是引进国外技术。一般认为,CFB锅炉具有很高的燃烧效率,但在中国,许多燃烧硬煤如烟煤和无烟煤以及废弃物等的CFB锅炉的实际飞灰含碳量很高,大大超过预测和设计值〔11〕。高飞灰含碳量使得CFB锅炉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另外,锅炉飞灰可用作建筑材料,部分替代水泥或用于制造水泥,这是飞灰最具经济价值的应用。飞灰含碳量过高将限制其在水泥和建筑行业的应用〔9〕。含碳量很高的飞灰曾被用作燃料来制砖。但是这种季节性的砖生产只能部分消化源源不断地从CFB锅炉中排出的高含碳飞灰,并且近年来砖生产迅速减缩并被新建材替代。另一方面,飞灰填埋成本也在上长。因此处理CFB锅炉飞灰的最好办法是减少含碳量,使得建筑和水泥工业能够接受。�
2部分中国CFB锅炉飞灰含碳量分析
��尽管一台CFB锅炉可被设计用于燃烧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固体燃料,但实际运行的CFB锅炉的飞灰含碳量远没有所设想的低。下面表1列举的5台实际运行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数据和相应运行工况,锅炉燃用煤种性质如表2所示。



3煤种和飞灰含碳量关系
表1的数据清晰地表明飞灰含碳量与煤质强烈相关。煤A为褐煤,煤B为无烟煤,煤C、煤D和煤E为低变质程烟煤。如果以干燥无灰基挥发分除以发热量所得的数值作为一个煤质指标,会发现飞灰含碳量和煤质之间明显的相关关系(如图1所示)。所以不同煤种在CFB锅炉中的焦碳燃尽是大不相同的。尽管炉膛温度比其它锅炉高,燃用无烟煤的锅炉B的飞灰含碳量仍然是5台锅炉中最高的。实际上中国燃用无烟煤的CFB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普遍都很高。对于许多燃烧不同烟煤的CFB锅炉,即使煤发热量较高,排放飞灰减少,因而飞灰未燃碳损失减小,但飞灰含碳量相比煤粉炉仍要高出许多。只有在燃烧褐煤时,中国现运行的CFB锅炉的飞灰碳燃尽才比较彻底。上面得出的煤质指标较好地反应了煤燃烧活性,便于用来分析比较飞灰碳燃尽。���

4分离器性能��
从密相区扬析出来的细焦碳颗粒是飞灰未燃碳的主要来源,因此分离器性能是减少飞灰含碳量的关键。由于炉膛温度较低,在CFB锅炉焦碳的燃烧速率比煤粉炉低,细颗粒焦碳所需燃尽时间长,所以分离器的分级分离效率的数据十分重要。不幸的是,可得到的实际运行CFB锅炉的分离器分级分离效率数据非常少。尽管飞灰和循环灰的质量尺寸分布与煤成灰特性及灰颗粒磨耗有关,但仍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分离器性能。关于煤成灰特性和物料平衡的讨论请参见文献〔7〕。下面图2和图3给出了表1中5个锅炉的飞灰和循环灰的尺寸分布,这5台锅炉的分离器分级分离性能实际差别较小,几乎一样。循环灰的平均粒径约为110~180μm,而飞灰粒径总的说来不超过100μm,这与Thorpe的发表结果一致〔1〕,总之,CFB锅炉中大型分离器的切割粒径(50%)似乎很少低于100μm。���

即使作出了许多努力来提高分离器的收集效率,在细小颗粒的收集上仍收效甚微〔9〕。飞灰回送是改善飞灰含碳量的一个有效方法。典型的例子是一台燃烧无烟煤的Alhstrom 100MW CFB锅炉,当将一级电气除尘器的飞灰百分之百地回送后,飞灰含碳量减少了约10%。然而对于许多中小型CFB锅炉,并不能都采取飞灰回送的办法,因为飞灰回送系统复杂且运行和维护费用较高。�
5气固混和��
CFB锅炉运行时会有大量的固体颗粒从密相区扬析出来,炉膛内存留的物料对于气固混和有较大影响。为考察气固混和对于燃烧的影响,我们对一台锅炉的二次风位置以上的炉膛内氧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3〕。被测试锅炉的炉膛长6米,宽3米,氧浓度测量探头从侧墙伸入炉膛内部〔4〕。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同时还相应测量了炉膛内的固体颗粒浓度,结果如图5所示。在炉膛中心区域固体浓度小,而在近壁区域,固体浓度较高,这是因为沿壁面存在颗粒回落。出乎意料的是,炉膛中心区域的氧浓度接近于零,而富氧区域则靠近壁面。在二次风喷口以上不同高度的炉膛截面的测量结果均如此,这样我们在二次风口以上发现了一个位于炉膛中央的贫氧区域,如同一个空心芯(见图6)。这表明二次风的穿透浓度并没有达到炉膛中央,贫氧芯的存在显然使得炉膛中央的焦碳颗粒的燃尽变得困难。为了增强二次风的混和,提高了二次风的速度,结果飞灰含碳量明显减少(见图7)。��

6CFB锅炉中的焦碳失活��
对飞灰中的焦碳颗粒的研究表明,这些未燃尽细颗粒可根据其反应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反应性相对较高甚至还有较多未析出挥发分,这类颗粒停留时间不长,可称为“年轻”颗粒。另一类恰好相反,挥发分基本已经析出,而反应性很低。对于“年轻”颗粒,提高分离器效率或者采用飞灰回送会是保障其燃尽的有效方法,对于第二类颗粒则不然,因为其反应性很低,即使被送回炉膛,会否燃尽仍成问题。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低反应性的“惰性”颗粒呢?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下面简要介绍。��

很多研究发现煤热解过程中反应性会降低〔2,8〕。我们做了类似实验,结果同样发现反应性随着停留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热解最初阶段反应性下降非常快,接下来下降速度减缓,最后达到由热处理温度决定的一个渐近值,温度越高,此渐近值越低(见图8)。图8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焦碳样品,是将原煤在900℃马弗炉中热解7分钟脱挥发分,然后在管式炉中进行不同停留时间和不同温度的热解所得到的。我们分析了实际循环流化床飞灰中第二类未燃尽焦碳颗粒,其反应性比实验室内相应温度条件(热解温度等于炉膛温度)下热解焦碳所下降达到的最低反应性(即图8中的反应性渐近值)还要低。Senneca还将其它研究者发表的类似结果进行了总结,将不同温度下焦碳反应性下降到渐近值所需时间简洁地表示在一张图上〔6〕。��

在CFB锅炉燃烧温度下,比如说900℃,反应性下降至最低的有效热解时间是10~30分钟(因煤种而异)。炉膛给煤中的细小颗粒一般并不能停留这么久,所以飞灰中低反应性焦碳极有可能是来自于原煤形成的大颗粒焦碳。大颗粒焦碳在因爆裂、磨损达到可扬析的细小颗粒之前可能会停留较长时间。在炉内焦碳颗粒温度要比环境温度——床温高于50~200℃,焦碳因热处理引起的反应性下降实际不需要10~30分钟就会达到最低。综合这些因素,可以推断,飞灰中的“惰性”未燃尽颗粒极有可能是来自有较长停留时间的大焦碳颗粒,如果适当减小给煤中的大粒径颗粒的份额,就有可能降低飞灰含碳量,但这需要进一步确认。��
7结论��
a.CFB锅炉在燃烧硬煤时的飞灰含碳量通常很高。�
b.飞灰含碳量与煤种强烈相关,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除以发热量所得的数值作为煤反应性指标是很方便实用的。�
c.炉膛内的气固混和对焦碳燃尽十分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二次风的刚性必需保证足够的穿透度,以避免出现炉膛上部中央出现贫氧中芯。�
d.对分灰中的焦碳反应性的分析,并结合对热解过程中焦碳反应性变化的研究,发现在CFB锅炉中大颗粒焦碳可能明显失活,从而产出飞灰中反应性很低的“惰性”未燃尽颗粒,从而影响飞灰回送的效果。另一方面这提示了通过适当减小给煤的大颗粒的大粒径份额来减小飞灰含碳量的可能性。

希望这些对你有用,(有些来自网页希望谨慎参考,最好自己去学校图电子书馆下论文)
PS:你这个课题不算是新兴课题,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了,上你们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随便搜一下就一大把(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一般学校图书馆都买了权限的,学生可以免费查阅),只要看过10到15篇相关论文,你就基本上可以搞定了

另外,你的毕业设计(姑且称为设计吧)本人觉得只有“ 4.3输会系统
4.3.1 干除灰输送系统的管道布置
”这个跟设计好像挺搭尬,至于“4.1飞灰含量影响分析”这块就跟论文比较贴切(因为这些影响是结果性的论述,是要有实验根据的,是为论文(设计的话说白了像是空口说话,只根据某些既定的准则规律做预期,但是它并不是结果)),或者可以把它放在综述里面,而且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特性的分析”这个命题也比较像是论文命题,不太想设计呀
去年偶滴设计就是“130t/h燃煤锅炉半干法烟气脱硫工程设计”

偶水平一般,若有说的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常见故障的解决

1、燃料适应性广:
由于大量灰粒子的稳定循环,新加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煤)将只占床料的很小份额。由于循环流化床的特殊流体动力特性,使其中的质量和热量交换非常充分。这就为新加入燃料的预热、着火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未燃尽的煤粒子通过多次循环既可增加其炉内停留时间又可多次参与床层中剧烈的质量和热量交换,十分有利于其燃尽。这就使循环流化床锅炉不仅可高效燃用烟煤、褐煤等易燃煤种,同样可高效燃用无烟煤等难燃煤种,还可高效燃用各种低热值、高灰分或高水分的矸石、固体垃圾等废弃物。
2、截面热强度高:
同样由于流化床中剧烈的质量和热量交换,不仅使燃烧过程能在较小截面内完成,还使炉膛内床层和烟气流与水冷壁之间的传热效率也大大增加。这就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截面和容积可小于同容量的链条炉,沸腾床锅炉甚至煤粉炉。这一点对现有锅炉的改造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3、污染物排放少:
可利用脱硫剂进行炉内高效脱硫是循环流化床锅的突出优点。常用的脱硫剂是石灰石。通常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温保持在800-1000oC之间,过高可能因床内产生焦、渣块而破坏正常流化工况,过低则难以保证必要的燃烧温度。而这一区间正是脱硫反应效率最高的温度区间。因而在适当的钙硫比和石灰石粒度下,可获得高达80%--90%的脱硫率。同样由于较低的燃烧温度,加以分级送风,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时产生的氮氧化物也远低于煤粉炉。这样,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远低于不加烟气脱硫的煤粉炉,可轻易地控制到低于标准允许排放量的水平。
4、锅炉负荷适应性好:
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床料绝大部分是高温循环灰,这就为新加入燃料的迅速着火和燃烧提供了稳定的热源。因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负荷可以很低,如额定负荷的30%左右,无需辅助的液体燃料,也不会发生煤粉炉难于保持正常燃烧甚至熄火的情况。 由于同样原因, 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适应负荷的快速变化。
5、燃料制备系统相对简单:
循环流化床锅炉无需煤粉炉的复杂的制粉系统,只需简单的干燥及破碎装置即可满足燃烧要求。另一方面,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相比,链条炉虽一般不需燃料制备装置,但其燃烧效率一般很低。为保证燃料在链条炉排上的高效燃烧,燃料颗粒必须很均匀,这样的燃料制备装置同样会比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复杂。
6、若干缺点或问题:
在具有众多优点的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也有一些缺点或问题。主要是:烟-风系统阻力较高,风机用电量大。这是因为送风系统的布风板及床层远大于煤粉炉及链条炉的送风阻力,而烟气系统中又增加了气固分离器的阻力。受热面磨损问题比较严重,可能成为影响锅炉长期连续运行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烟气流中含尘浓度很高,因而可能对炉膛水冷壁和气固分离器造成严重磨损。若分离器效率不高或运行不正常,还将引起对流受热面的严重磨损。对辅助设备要求较高。某些辅助设备,如冷渣器或高压风机的性能或运行问题都可能严重影响锅炉的正常安全运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