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7月生于南京市,197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北京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杨周翰教授,是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位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1990-1991年获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在乌德勒支大学从事比较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论研究,合作导师是蜚声国际文学理论界和比较文学界的杜威·佛克马教授。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1992年8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2000年2月: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兼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学报编委;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外语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宁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现当代西方文学及理论、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和影视传媒研究。王宁曾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杰出访问教授,耶鲁大学福特杰出学者讲座访问教授,杜克大学客座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弗莱研究员,挪威奥斯陆大学易卜生研究员,澳大利亚默朵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杰出访问研究员等,并兼任国际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国际权威文学理论刊物New Literary History(新文学史)和Critical Inquiry(批评探索)中文版主编,丹麦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视角)杂志副主编,《文学评论》等十多家中文CSSCI来源期刊编委。王宁是最早把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西方理论思潮引入中国的学者,大大推动了中国在某些理论话语方面与国际接轨对话的进程。王宁也是少数坚持中国学术国际化路线的人文学者之一,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走向世界进而扩大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2005年卷《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中,王宁被选为人文学科最有影响力学者之一。自九十年代初以来,王宁先后应邀赴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和澳洲的三十多个国家以及港台的七十多所大学访问讲学、从事学术研究或出席国际会议。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曾获得加拿大政府研究基金、诺思洛普·弗莱研究奖、挪威易卜生研究基金等国际知名奖项。王宁为中国的比较文学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主持国际权威文学和文化研究刊物《新文学史》和《批评探索》中文版的编译工作,为及时地引进西方最新文学和文化理论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他还十分注重把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为此,他作为国际翻译研究的权威刊物《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副主编之一,先后编辑了两个关于中国翻译思想研究的专辑,发表了十多位中国学者的论文,从而使中国的翻译研究率先进入国际学术前沿。在清华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的合作办刊合同期满后,他仍被该刊编委会聘为主编之一,负责处理整个亚洲地区的稿件。王宁独立承担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国家教委留学人员基金项目《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研究》、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1997年度专项任务项目《后现代主义文论研究》、加拿大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化与自主性》、挪威外交部-奥斯陆大学项目《易卜生与中国》、美国福特基金会-耶鲁大学重点合作项目《比较文学与全球化》等。王宁曾在国内多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三次在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年会上主持专题研讨会或圆桌会议,一次应邀在美国比较文学学会2005年年会上主持了“中西比较文学中的翻译转向”专题研讨会。自90年代以来,他曾先后依托北京大学英语系和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持承办了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10多次,其中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有后现代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研讨会(1993),诺斯洛普·弗莱与中国国际研讨会(1994),文化研究:中国与西方国际研讨会(1995),翻译与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1997),全球化与人文科学的未来国际研讨会(1998),易卜生与现代性: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1999),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2000)等。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走向世界进而扩大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近五年来,王宁先后依托清华大学外语系和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这个平台,主持承办了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10多次,其中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或论坛有第三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清华-哈佛后殖民理论高级论坛、清华-牛津世界英语高级论坛、全球化与文化论坛、易卜生与中国:走向一种美学建构国际研讨会、批评探索:理论的终结国际研讨会、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建构国际研讨会等。2006年10月,王宁率领中国比较文学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杜克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和美方代表团团长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共同主持了这次学术盛会。在2007年8月由清华大学承办的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期间,王宁应大会组委会邀请出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并主持了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教授约翰·塞尔担任主讲的清华论坛。
[1] 邢红兵,语法搭配的分类和作用--多义词的激活机制之一,《机器翻译研究进展》,陈肇雄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年8月。[2] 邢红兵,含“VA”结构的句子的语义分析,《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3] 孙宏林、孙德金、黄建平、邢红兵,关于确定现代汉语分词原则的实验报告,《北京语言学院第三届青年科学报告会论文集》(内部发行),北京语言学院教务处,1994年。[4] 孙宏林、孙德金、黄建平、李德钧、邢红兵“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概述(合作),《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罗振声、袁毓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胡明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5] 邢红兵、张普、崔永华,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 Disassembly and Standard of GB 13000. 1 Character Set,(第一作者),《第二届术语学、标准化与技术传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6] 邢红兵,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语言工程》,陈力为 袁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7] 邢红兵、张普、崔永华,对部件称说的建议,《计算机世界》,1998年4月27日。[8] 信息处理用GB13000.1 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主要起草人),语文出版社,1998年4月。[9] 邢红兵、张普,汉字基础部件称谓“音托”键位统计,《1998年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10] 邢红兵,现代汉语字、词基础部件统计分析,《1998年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11] 邢红兵,现代汉语词类使用情况统计,《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12] 邢红兵,从分词的不一致性看汉语分词的难点,“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1999年6月。[13] 邢红兵,词性标注中难归类词语分析,黄昌宁 董振东主编,《计算语言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14] 邢红兵、舒华,语料库建设与汉语认知研究,“第三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1999年10月北京。[15] 邢红兵,汉语词语重叠结构统计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第五届青年科学报告会论文(二等奖),1999年11月。[16] 邢红兵,汉语词语重叠结构统计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0年第6期转载。[17] 邢红兵,汉语水平词汇双音节词结构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第八届科学报告会论文。[18] 邢红兵、舒华、孟祥芝、尚悦,形声字声旁规则性效应调查,“国际华语教学研讨会”论文,2000年6月,新加坡。[19] 邢红兵,基于第三代语料库的信息领域术语动态更新,《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2期。[20] 邢红兵,计算机领域汉英术语的特征及其在语料分布规律,Proceedings of 200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ugest 9-13 Urumqi, China.[21] Sun Maosong, Zhou Qiang, Sun Honglin, Huang Changning, Zhang Pu, Xing Hongbing, Constructing a Word-segmented & POS-tagged Chinese Corpus and a Chinese Treebank, proceedings of 200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anguage Computing, July 8-9, 2000[22] 邢红兵,计算机领域汉英术语的特征及其在语料分布规律,《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0年第3期。[23] 苑春法,李莼,崔永华,邢红兵(2001). 基于遗传算法的汉语构词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Z1期。[24] Lu Qin, Li Yin, Xing Hongbing, Li Ngai Ling and Chan Shiu Tong(2002),The Hong Kong Glyph Specifications for ISO 10646's Ideographic Characters,Twenty-first International Unicode Conference, Dublin, Ireland, 14-17 May 2002.[25] Xing Hongbing, Shu Hua, LiPing (2002). A self-organizing connectionist model of character acquisition in Chinese. In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26]张亚旭、舒华、周晓林、邢红兵(2003),汉字识别中声旁与整字语音信息激活的相对优势,《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1期。[27] 邢红兵(2003),留学生形声字声旁规则性效应调查,载于《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28] 邢红兵(2003),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能力调查。孙茂松,陈群秀主编,《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29] 邢红兵(2003),对外汉语教材的汉语拼音注音方法调查. 苏培成主编,《信息网络时代的汉语拼音》。语文出版社,2003年10月。[30] 邢红兵(2003),留学生偏误合成词的统计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4期。[31] 邢红兵(2004),基于“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语素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北京。[32] 邢红兵、舒华(2004),《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形声字声旁表音特点分析,载于《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33] 邢红兵、张旺熹(2004),现代汉语语法项目的标注与统计研究,“对外汉语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11月,北京。[34] Xing, H., Shu, H., & Li, P. (2005).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Corpus analyses and connectionist simulations. 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35] 邢红兵(2005),信息技术领域术语用字分析,《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年第1期。[36] 邢红兵(2005),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用法频率词典. “对外汉语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2005年3月,香港。[37] 邢红兵(2005),《(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 《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2期。[38] 邢红兵(2006)对外汉语用字统计分析,张普等主编《数字化汉语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语文出版社,2006年6月。[39] 邢红兵(2006)《(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双音合成词语素统计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3期。[40] 张博、邢红兵(2006)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多义词义项收录排列的基本原则及其实现条件,第二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北京。[41] 邢红兵(2006)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项目词典”基本框架,第二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北京。[42] 邢红兵、张文坚、江诗鹏(2006),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谓词句法属性统计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43] Ping Li & Hongbing Xing(2006),Diease But No Sheep, Science Vol 311, 31 Marth 2006.[44] 张金竹、邢红兵(2007)词语的习得途径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第八届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2007年5月,中国香港。[45] 邢红兵、舒华、李平(2007),小学儿童词汇获得的自组织模型,《当代语言学》,2007年第3期。[46] 南旭萌、李芬芬、邢红兵(2008),留学生汉语学习词典使用情况调查,郑定欧主编《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7] 蔡北国、邢红兵(2008),谈基于语料库的词的用法研究与词汇教学,载于张普等主编《数字化汉语教学进展与深化》,清华大学出版社。[48] 弓月亭、邢红兵(2008),语料库建设与语法教学,载于张普等主编《数字化汉语教学进展与深化》,清华大学出版社。[49] 张金竹、邢红兵(2008),小学阶段汉字音节的分布与存储,载于张普等主编《数字化汉语教学进展与深化》,清华大学出版社。[50] 邢红兵、舒华(2008),小学语文教材用字基础部件统计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3期。[51] 邢红兵、张普(2009),《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特点解读及使用建议,《小学语文》,第7、8期。[52] 郝瑜鑫、邢红兵(2009),基于语料库和数据库的同义词辨析模式,第十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2009年7月,山东烟台。[53] 邢红兵(2009),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框架,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7月,北京。[54] 邢红兵(2009),中介语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对比分析,《对外汉语研究》,第五期。[55] 邢红兵(2009),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框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1期转载。[56]郝瑜鑫、邢红兵(2009),汉语学习型词典需求调查和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学习型词典编撰构想,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57]郝瑜鑫、邢红兵(2010),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学习型同义词辨析模式初探,载亢世勇等主编《词汇语义学的新进展——第十届汉语词汇语义学论文集》,新加坡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出版。[58] 陈永朝、邢红兵(2010),基于联结主义理论模型的留学生复合词习得考察,《现代语文》4月下旬刊。[59] 陈永朝、邢红兵(2010),基于分布表征的语义提取和语义透明度自动评估实验,《现代语文》3月下旬刊。[60] 王娟、邢红兵(2010),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61] 张金竹、邢红兵(2010),留学生语素习得路径探析,《现代语文》第11期。[62] 郝瑜鑫、邢红兵(2010),汉语学习型词典需求调查研究——兼论初中级阶段学习型词典的编撰,载《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第六届对外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63] Teuvo Kohonen and Hongbing Xing(2011). Contextually Self-Organized Maps of Chinese Word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 Volume 6731/2011, 16-29[64]邢红兵(2011),汉字统计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与研究》,第一辑。[65]邢红兵(2012),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语料库研究方法,《汉语学习》,第2期。[66]郝瑜鑫、徐婷婷、邢红兵(2012),现代汉语常用副词AABB式句法语义研究,《语文学刊》(06) 。[67]邢红兵(2012),基于语料库的词汇知识提取及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第七届国际汉语电脑教学研讨会(TCLT),美国,夏威夷。[68]邢红兵(2012),中介语语料库虚词使用情况统计分析,第五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吉林,延边大学。[69]邢红兵(2013),基于语料库的词语知识提取与外向型词典编纂,《辞书研究》,第2期。[70]邢红兵、辛鑫(2013).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J]. 华文教学与研究,02:64-72。[71]邢红兵(2013). 词语搭配知识与二语词汇习得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04:117-126。[72]郝瑜鑫、刘汉武、邢红兵(2013). “就是……也/都……”的量级标示功能[J]. 汉语学习,05:65-70。[73]郝瑜鑫、邢红兵(2013). 现代汉语状语和状动结构研究评述[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