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临床学是该学校比较厉害的专业,属于湘南学院临床学院管理。是由原湘南学院医学系和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融合而成的,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备齐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了解该学校:
1、师资力量。湘南学院临床学院有专任教师23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11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1人,硕士生导师18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以上,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29%,在读博士21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师资队伍的31.05%。
2、学科建设。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初见成效,现有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临床医学)建设点、湖南省“双万建设”一流专业(临床医学)建设点、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临床医学)。
3、教育实习。学校聘请13名临床兼职教师承担相关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技术精湛,各教研室主任由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科主任同时兼任,承担了大量的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任务,教学医院面向基层,病种齐全,为医学类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临床教学条件。
扩展资料: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国内各种学科竞赛,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湖南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湖南省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2015年荣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中赛区)”荣获一等奖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2016年荣获“第四届湖南省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和三等奖,并在2016年荣获“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中赛区)”中荣获单项奖以及团体二等奖。
参考资料来源:南翔学院临床学院——学院简介
湘南学院临床医学挺好的。
学校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专业3个。临床医学专业于2016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应用特色学科,省级精品课程、普通高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路径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国内68家大中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湘南学院学报》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扩展资料
湘南学院源于1958年创立的郴州卫校,招收临床医士班,1978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科班,1994年郴州卫校升格为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四校合并成立湘南学院,保留临床医学系。2016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017年,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成功晋级为三级甲等医院,被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授予“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湘南学院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药物化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数学、凝聚态物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外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护理学等专业,建校110年。
2021年开始,湖南省合并本科录取批次,不再分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等批次录取湘南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本院校, 医学类专业是王牌,师资力量雄厚,在临床医学,护理学,师范类等专业都有着较好的口碑。湘南学院简介:湘南学院(XiangnanUniversity)学校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是“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湖南省普通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2年创建的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湘南学院”。在湘南学院优势专业排名中,文科优势专业排名第一的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科优势专业排名第一的是临床医学专业。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2年创建的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湘南学院”。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11月,学校新增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第三批)。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9月,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193人,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1500余人,共有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309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973人、博士学位教师429人。教师中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8人,教育部、湖南省高校教指委委员6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74人。有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48人。
该校拥有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20个。优势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应用化学、护理学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化学、网络工程
专业建设:截止2020年9月, 该校拥有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20个。截至2020年9月,该校拥有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健康教育科普基地、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38个。建设成果:2014年,该校共获国家级、省市级科研立项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计划子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531篇,其中SCI、EI等三大检索收入31篇。著作6部、专利5项。获各级科研奖励19项,其中获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省第十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7项。2017年,该校全年立项175项科研项目。其中,获1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项国家自科青年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此外,还获得6项省自科项目、7项省社科项目、4项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6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6项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6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横向项目5项。该校教师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42篇,其中SCI论文30篇,EI论文14篇,CSSCI论文10篇,学术著作6部,授权专利4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0项。此外,2名教师分别荣获1项省级自然科学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018年,转入国家艺术基金1项,获得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28项,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教师发表论文448篇,其中SCI、EI、C刊等58篇,出版著作5部,获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53项。学报综合版、医学版复合影响因子学科排序较2017年分别提升24位、18位。在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最美板书传三湘”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立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6项,结题验收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