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新冠疫情的期刊

2023-12-07 03: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新冠疫情的期刊

随着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本身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但是他们却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这些隐性病例可能占所有感染病例的60%左右,专家警告,这可能会造成新一波的疫情。

国际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报告,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他们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低,这些隐性感染者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疫情大暴发。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说:「了解无症状或轻症患者的比例,对于我们了解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特殊的流行病非常重要。」

为了评估隐性感染的程度,中国和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模型,该模型使用了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委员会收到的2.6万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临床数据。

3月6日发布在医学预印本medRxiv 的一份研究指出,截至2月18日,武汉有3.74万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当局并不知情。据作者说,这些未报告的病例,大多发生在那些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的人身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邬堂春教授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邬堂春教授表示:根据我们最保守的估计,至少59%的感染者没有经过检测,并可能感染他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病毒传播得如此之快。

但是,轻症或无症状的人会传染其他人吗?一个德国的研究小组于3月8日发布在医学预印本medRxiv的研究显示,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即症状较轻时,喉部拭子中的病毒水平较高。

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病毒很容易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释放出来,并传播给他人。

此外,广东省疾控中心于3月19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文章表明,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后不久就检测到了高病毒载量,有一位感染者从未表现出症状,但是他所释放的病毒量与出现症状的患者相当。

这项研究是对该新冠肺炎不同阶段病毒脱落程度的首次详细分析。这些数据证实了许多科学家的猜测:一些感染者「在轻症或无症状时具有高度传染性」。但具体严重程度如何,仍不清楚。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一项针对全国700多名受感染儿童的研究发现,56%的儿童出现轻微或无症状情况。许多科学家担心这会导致低估儿童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些研究结果成立,那么就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住助长全球大流行病的轻症和无症状病例,包括关闭学校、取消公共聚会,让人们待在家里,远离公共场所,这些有力的社会隔离措施是阻止这些无症状病例传播的唯一途径。

目前疫情的中心欧洲之所以暴发如此迅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隔离,甚至不戴口罩,大大增加了无症状患者的传播范围。

Science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杂志?

Science杂志是一个医学期刊,专门刊发一些医学著作、论文。人们通过医学研究在医学上有新的发现,会分析、整理、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Science杂志刊登的文章都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些在医学上的困扰和解答,或者是刊登一些在医学上的研究发现和医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这是一本很有权威的医学期刊,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实验证明医学发现。

现在全球都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都迫切希望疫苗能够快点研制成功并且可以投入使用。最近Science杂志就刊登了关于新冠肺炎疫苗试验的新进展。文章撰写了关于感染新冠病毒疫苗的试验效果,通过对感染者志愿者使用新研制的疫苗,然后再观察使用疫苗效果。像新冠病毒疫情这么严重的话题,只有通过这么有权威的医学杂志刊登,才能更让人信服。

Science杂志一直关注人类身体健康问题,杂志文章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不会说所有文章都像论文一样难懂。杂志的初衷就是力求让社会人类都能了解关于医学的问题,关注自己健康问题。比如熬夜对人身体影响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中年人都会熬夜,我们一直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是一直也没有认真了解过熬夜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Science杂志曾经就研究过熬夜、睡眠质量不好会影响大脑,大脑没有休息好可能会影响体力和记忆力。Science通过科学研究证实熬夜对大脑的影响,甚至影响身体机能。Science杂志让我们相信科学,我们常常听说熬夜会变笨、会变迟钝,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Science杂志就是通过医学研究解答我们想了解的医学问题。

柳叶刀新冠阳多少次

柳叶刀新冠阳0次。柳叶刀不是人名,是一份期刊,不存在新冠阳性的说法。《柳叶刀》(TheLancet)是一份独立的综合医学期刊,由托马斯·威克利(ThomasWakley)创办于1823年,由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每周出版发行,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

在中国知网中查询2020年主题为新冠病毒的期刊文献有多少篇

2064篇。
打开中国知网官方网站,在搜索栏中输入新冠病毒,在显示的搜索结果中选择年份为2020年,可以看到结果总共有2064篇。
中国知网,又被称为“中国期刊网”,是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该网站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创于1996年。国内将知识版权资源聚合在一起的平台还有万方、维普、超星等文献数据库检索平台。

新冠疫情超乎预期?你错了!这群人凭模型「不靠药」就掌握疾病

时序 2020 的北半球的夏季,直到 7 月下旬,新冠病毒已在全球闹了超过半年,眼看着部分国家即将进入秋季,疫情不但没有趋缓,甚至一些已经逐渐好转的国家,又因为天气以及松懈,再度爆出群聚案例。一株小病毒却能将全人类的生活翻天覆地,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然而,今日的情势,对于公共卫生学者们而言,虽然仿佛像是科幻情节,但都在预期之中。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就语出惊人:「如果将来全球有 1 亿人感染,1 千万人死亡,我一点都不会惊吓。」

而台大公卫学院每周更是使用各种经验归纳、数学模型推算,更新下一周的疫情走势。可以说,疫情虽然失控,但从未超出他们的掌握。台大公卫学院副院长陈秀熙就指出,按照目前的疾病模型推估,到了 8 月上旬,全球的确诊人数将突破 2000 万。

然而,面对一个新发现的病毒,人类要对抗它,却是手无寸铁。医师面对病毒最有效的2项武器—-疫苗与解药,我们一项都还没拥有。

根据工研院数据,一款新药从研发到应用的累计成功比例只有 4%,且时间动辄十年以上。疫苗的研发甚至更困难,举几个现代人较熟悉的疫苗:流感疫苗研发了 14 年、B 型肝炎疫苗 38 年,都不是小数字。再例如,17 年前肆虐台湾的 SARS 病毒,截至今天为止,也没有真正研发出可以使用的特效药或是疫苗。

遇上这种医学无用武之地的时候,「公共卫生」就显现出了功效。台湾公卫之父陈拱北这样说过:「当医生一个一个救太慢了,不如做公共卫生可以救更多人。」

台大公卫学院院长詹长权指出,公卫专家擅长利用经验归纳、数学模型推算,预测疾病的走向;并且,运用公卫手段,不靠疫苗不靠药,一样能救人!

同样具有公卫背景的疫情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就指出,现阶段要控制新冠的疫情,主要依靠就是阻断病原传播以及维持社交距离。而这两种控制手段,其实涉及了 3 项预防疾病传播的公卫作法。

1. 隔离

前阳明大学副校长、病毒专家 *** 达在著作《人类与病毒之战》中指出,经验及理论都告诉我们,有效隔离是抑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他指出,隔离(quarantine)的拉丁文「quare *** a」,意思是「四十」。14  世纪黑死病盛行,威尼斯为了防止来自疫区的船只带来瘟疫,命令所有来自疫区的船只都必须停在港内四十天才能上岸,此后各海港都效法这个措施,这个字就变成检疫隔离的专有名词。

目前各国采用边境管制的方式,就是希望将疾病阻绝于境外。只要做得即时,效果可谓相当显著。

不过,隔离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指挥中心专家小组召集人张上淳就指出,防范疾病的输入很重要,可是你永远这样严守边境,就会跟其他国家完全断绝关系。 *** 达也表示,隔离只能算是暂时应急的手段,长久之计还是要找出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2. 防止接触感染

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专家推测,义大利的情势恶化如此快速,跟欧洲的打招呼方式有关。像是见面时会我说、吻脸颊等等,就是最直接的接触感染方式。于是,公卫学者建议,应该改为合掌等不接触的方式打招呼。

近日欧洲领袖在布鲁塞尔举行高峰会上,全球媒体就捕捉到了这样的画面:各国领袖戴上口罩,见面不再握手吻颊招呼,而是改用手肘相击,避免传播病毒。

除了人与人直接的接触感染,还有人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刺胳针:微生物》(The Lancet:Microbe)期刊指出,新冠病毒至少可以在衣服存活 48 小时。但依据美国 Mayo Clinic 专家的观察,新冠病毒能在纺织物上的寿命,通常会较短少于 72 小时。但在平常的室温下,塑胶材质的㚈套或衣物,也许会存活 4-5 天。

这也就是为什么「洗手」会从 17 年前的 SARS 疫情后,就成了相当重要的公卫防疫手段,因为只要正确的清洗,即便你可能摸过病毒残留的物体,但大部分的接触感染都可以有效被洗干净。

3. 防止飞沫传染

讲到飞沫传染,经历过短暂「口罩之乱」的台湾人们都相当清楚。

根据研究,打喷嚏时飞沫喷出的速度可达时速 177 公里,比台铁的自强号还要快速,且一次就有可能带出上万个会致病的病毒。飞沫喷出最远可以传到 2.5 公尺,在摩肩擦踵的大众运输上,人与人的距离缩短,想要闪过,可是万万不能。

咳嗽的飞沫数量较喷嚏少,但在拥挤人多的公共场合里,要是传染起来还是很恐怖。就连跟人说话也不安全,即使轻声细语,每分钟也有 500 个飞沫粒飘出。

因此,口罩可说是这次大家最熟悉的防疫手段。詹长权等公卫学者更提出,不只是生病的人要戴口罩,更鼓励「普遍戴口罩」,防范效果更佳。

相较其他国家,台湾的口罩策略确实让疫情控制相当理想,甚至包括流感、肠病毒等疾病,也因为落实了公卫防疫策略,确诊数相较往年少了许多。无怪乎台湾免疫学权威张南骥幽默的用「台湾罩得住」一语双关卓越的防疫成效。

过去5、6个月来,民众忽然意识到了公卫领域的重要性。而大部分也能够克服不便遵守公卫防疫。但是这些作为究竟要到什么时候?

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专家们,在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新冠肺炎挤兑重症监护能力,我们可能需要长期或者间隔性的社交隔离,直到 2022 年。

「当然了,研究也有提到,如果重症监护能力大幅提高,或者已经找到特效药和疫苗,就可考虑放松社交隔离。」詹长权指出,只要等到疫苗或是解药择一出现,现状将可改善。

他也乐观表示,虽然过往经验来看,疫苗跟药物不容易研发,但是目前来说,疫苗的进度是非常快的,「这是不可思议的,才 3、4 个月就已经有疫苗在测试,这是人类史上没有发生过的,过去都要好几年。」詹长权表示,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作法,但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每个公卫防疫方法都会有副作用,虽然有效果,但也会限制人的行为、限制经济活动,所以下一步,公卫学者们就在思考,如何在疫情逐渐缓和的区域,开始逐步解封或是缩短隔离期。」詹长权指出。

台湾免疫学权威张南骥也表示,长期的限制,确实会让一般老百姓受到太大影响,老百姓很难生存、国家也会被拖垮。

陈秀熙举例,台大公卫学院参考「冰岛模式」,蒐集分析今年 2 月到 5 月台湾境外移入个案与入境旅客数,依不同疫情风险国家分级,再搭配敏感度 95% 的检测试剂,就能大幅缩减入境居家检疫时间、降低成本。

*** 达则指出,未来或许可以依据职业别,例如国外旅游业就没办法这么快开放,但是国内的活动,或许可以有配套措施的开放。「我们要在谨慎的情况下慢慢开放,但是要小心,免得得不偿失,我赞成一步一步,边做边观察。」张南骥表示。

文 / 林以璿、图 / 何宜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