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音》杂志创刊于1985年。高举人情美,人性美的旗帜,坚持篇篇可读、期期精彩的精品办刊意识。《知音》杂志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纪实类杂志,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真实、及时、生动、独家地报道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报刊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发行量一路攀升,不断创造出辉煌。
2、《知音(海外版)》(半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湖北知音出版集团主办的刊物。
知音目录[隐藏]
解释
典故1
导读(高山流水)
典故2
相关书籍援引
杂志
电影
歌曲
制造钹的公司 解释
典故1
导读(高山流水)
典故2
相关书籍援引
杂志
电影
歌曲
制造钹的公司
[编辑本段]解释
意:①精通音律。(《礼记·乐记》:“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②后世因谓知己为知音。(杜甫《哭李常待峰》:“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后来用“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
[编辑本段]典故1
[编辑本段]导读(高山流水)
本文写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姓伯,名牙(已考证)(后世有人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全篇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据《琴操》、《乐府解题》记载: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某天,成连对伯牙说:“我能教你弹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万子春老师,住在东海的蓬莱山上,他善于弹琴也善于移情,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伯牙当然乐意,于是他们就一起去东海。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编辑本段]典故2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另外的故事
1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魏、吴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2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一仕一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援引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泊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难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邑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碎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编辑本段]杂志
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知音杂志社)简介
1996年,《知音》月发行量突破200万份,同年创刊的《知音·海外版》亦创造了月发行量最高达30万份的佳绩。1998年,《知音》和《知音·海外版》月发行量分别突破320万和40万大关。1999年1月,《知音》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后,月发行量更跃升至450万份;《知音·海外版》期发行也稳步攀升到50万份。与此同时,《知音》的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升:年创利税6800万元,仅为国家创税一项就高达2600万元,人均创利税60万元。如今,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逾3亿元,有形资产1.5亿元,《知音》已跻身全国“百家重点期刊”行列,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和首届中国期刊奖,是全国报刊转载和影视改编率最高的期刊之一。2000年11月和2001年3月,知音集团公司又相继推出了《知音》系列刊《打工》(半月刊)和《好日子》(月刊),一经上市,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发行势头迅猛。2002年1月,以财经商业为关注焦点的另一本《知音》系列刊《商界名家》出版发行。2003年初,两本文摘类杂志《财智文摘》、《良友文摘》相继创刊。2000年1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融期刊出版、广告经营、书刊发行、照排印刷、物业发展、网络开发等于一体的现代期刊集团──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知音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将以只争朝夕的求索精神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进!《知音》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个辉煌!1995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妇联联合表彰《知音》国内版发行量突破160万份。1995年12月,《知音》国内版在全国首届社会科学期刊评奖活动中荣获优秀社科期刊奖。1996年7月,本社总编胡勋璧同志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8月,在第三届全国文摘研讨会上,《知音》国内版荣获读者最喜爱的被转载率最高的杂志第一名。1996年11月,《知音》国内版“爱心行动”栏目在第二届全国妇女报刊好作品、好栏目评选中获一等奖。1996年12月,本社总编胡勋璧同志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1997年8月,《知音》国内版荣获全国“百家优秀报刊”。1997年9月,《知音》国内版《你只干了24天,我也给你30万》一文获湖北省1995——1996年度“改革、发展、稳定”专题优秀文章一等奖。1997年12月,本社副总编雷一大同志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妇女报刊好作品评选中,《知音》国内版《好母亲与女儿一起成长》获一等奖。1999年5月,在湖北省第三届期刊评比活动中被评为省优秀期刊。1999年9月,本社总编胡勋璧同志荣获湖北省出版名人奖。1999年9月,《知音》国内版荣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1999年10月,《知音》国内版被评为首届中国期刊奖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2000年9月,《知音》国内版在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受读者欢迎的期刊。2000年11月,知音杂志社获湖北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11月,知音杂志社副总编雷一大获湖北省新闻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1月,《知音》国内版获湖北出版佳作奖,知音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知音杂志社副总编雷一大获湖北出版名人提名奖。2003年3月,知音杂志社被评为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6月,知音杂志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知音》月发行量突破450万册,其发行量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最新排名第6位。2003年12月,《知音》杂志广告部被命名为2002~2003年度全国广告发行文明单位。2012年5月,《知音》杂志计划上市,成为中国期刊第一股。《知音》通过大量复制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占据广大农村市场。
宜昌《三峡文学》:宜昌市云集路21号。
《三峡文学》是一本由宜昌市文联主办,三峡文学杂志社出版以三峡地区为主面向全国发行的文学类刊物。刊物分为〈爱着〉〈忙着〉〈快乐着〉〈活者〉〈痛着〉〈思想着〉几个版块,以关爱生命 伸张爱情为内容定位。主要面向国家公务人员 社会名流 教师 知识女性 成功人士等。是一本品格男人的心灵史,成熟女性的枕边书。与众多流行杂志相比,本杂志既保留了传统文学杂志的艺术性思想性,又能符合大众口味。是一本兼具高雅性与流行性,思想性与通俗性的都市新杂志。
武汉《知音》: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湖北知音传媒集团(邮编:430077)
《知音》杂志创刊于1985年。高举“人情美,人性美”的旗帜,坚持“篇篇可读、期期精彩”的精品办刊意识。锐意求新,开拓进取,始终把握着时代的脉搏。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地展示社会生活中真实与广阔的精彩画面,赢得了读者厚爱,月发行量高达680余万册,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当代最受欢迎的中国期刊之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最新排名第五位。《知音》杂志创刊20多年以来,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局的表扬和嘉奖,被评为历届全国优秀期刊,荣获国家期刊奖,进入“全国百种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
武汉《长江文艺》:430077,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417号
武汉《芳草》:430010,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公园44号
武汉《今古传奇.故事版》:430077,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417号
武汉《写作》: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
知音杂志社,支点杂志社,中国文化出版社。
知音杂志社,武汉市东湖路169号。支点杂志社,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24楼。中国文化出版社,武汉市黄陂区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