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图书馆馆员论文课题

2023-12-07 06: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图书馆馆员论文课题

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 措施 ,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 教育 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问题 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方法 ,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 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 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 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 网络技术 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 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 期。

[2] 杨学泉:《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论坛》,2001 年第6 期。

[3] 王永生:《创新方略论》,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摘要]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管理创新措施,使图书馆更好发挥其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提供更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责无旁贷地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极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信息载体的出现,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现代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深刻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和管理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深层次图书馆管理人才还欠缺,馆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缺乏开拓型服务理念。随着高科技及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由单一的信息处理者向适应迅速发展的情报技术环境管理者转移。目前图书馆员还是一个介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之间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不能实现高效管理,缺乏开拓服务理念。三是管理机制落后。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宽松型。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竞争和压力。陈旧的管理机制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四是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问题。高校图书馆存在购书经费不足,新书补充不及时的状况。同时各高校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同享,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可见,无论从高校发展形式,还是从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创新

不断加强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图书馆所需。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员的 文化 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作为现代图书馆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2.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来鲜明,越来越个性,图书馆应根据个性化的要求,摈弃传统的服务观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贯穿于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中,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极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读者第一,让读者满意的观念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的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的转变。除在传统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馆际互借等服务之外,还应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询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服务,还可以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3.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明确图书馆的 规章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借,阅,参的分类趋向合理。由于传统的人事编制体制,导致了图书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平衡。这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可见创新体制,大胆改革,实现竟聘制度,公开公正进行考核和选拔,实行激励和奖惩制度,也可以大胆引进或“租赁”人才,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

4.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高度共享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知识信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来说,充分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订购一些电子图书,期刊,不失为节省经费的有效途径。二是创建虚拟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图书馆能否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实力和特色的重要标志。虚拟馆藏是由图书馆员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目的收集,整理,编辑,再发布到本馆图书馆网站成为本馆馆藏。它是搜索引擎,专业指南系统以及指引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明显的针对性。三是以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发挥“特色”优势是能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管理观念更新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读者的特点,加强学科特色文献的 收藏 ,使其更适应本学校学科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保证图书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紧跟历史的潮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中立足和发展。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力.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54-55.

[2]张美薇.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J].大庆社会科学,2008,(8):107.

[3]林晓丹.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2):1.

[4]王末.浅谈图书馆管理创新[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2):10.

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参考

2.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3. 图书馆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4.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5.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和服务--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学专业 研究生小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题目 大家给支个招呗 然后稍微给点思路和框架

图书馆的文化本质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文化选择
摘 要:图书馆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但图书馆的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方式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文献接受和文化理解,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建构性特征。图书馆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图书馆文化建构的内在品质,研究馆员与用户这两个主体在文献表达和文化理解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特征与民族特征,并按照图书馆学自身的学科逻辑,努力构建能够为其它学科所共享的自主性成果。参考文献10。

关键词:图书馆学;文化建构;工具论;主体性;民族性

ABSTRACT:Library is the productofspecific culture. However,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rrangementand utilization inlibrary have effects on people s acceptance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erefore, library shows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cultur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es should be made on subjectcharacteristic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which librarians and users show in their literature expression and cultureunderstanding.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es should follow its own subject logic andwork hard to provide autonomous resultswhich can be shared by other disciplines. 10 refs.

KEY WORDS:Library scienc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strumentalism. Subjectivity. Nationality.

  图书馆的文化本质有三:第一,图书馆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第二,图书馆本身构成一种文化现象;第三,图书馆对文化有反向建构能力。然而,目前的认识仍局限于“图书馆是特定文化的产物”的单一维度,从而使图书馆本身缺乏文化本体意味,只能以特定文化之反映的被动的工具姿态存现。

1 工具论视野下的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既然只是特定文化的被动产物,其价值便只能聚焦在作为特定文化之反映的工具性层面。这种工具论定位,集中反映在对图书馆的定义上。

尽管迄今已有数百个关于图书馆的定义,但对图书馆的工具性定位是各种“不同”定义的共同点。今择取黄宗忠《对图书馆定义的再思考》一文中罗列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以见其一斑: 1808年,最早提出“图书馆学”概念的德国人施莱廷格说:“图书馆是将收集的相当数量的图书加以整理,根据求知者的各种要求,不费时间地提供他们利用。”阮冈纳赞在1931年说:“图书馆是全球性的教育工具,它汇集和自由流通着所有的教育工具,借助它们传播知识。”1978年版《美国百科全书》认为:“图书馆是使书籍及其前身发挥固有潜力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刘国钧1934年说:“图书馆乃是以搜集人类一切思想与活动之记载为目的,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法保存它们,以便社会上一切人使用的机关。”1981年出版的专业教材《图书馆学基础》认为:“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1993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2001年,台湾学者胡兆述针对网络环境提出“图书馆是为资讯建立检索点并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机构”的新定义[1]。而在“知识自由”视野下,“图书馆是政府为了保障公民获取知识信息的自由权利(文化权利之一)而提供的一种制度性公共产品”[2],同样没有摆脱对图书馆的工具性认识。

工具性定位强调图书馆必须像镰刀或锄头一样具有现实效用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图书馆丧失了与文化的本质关联。它深刻地制约着1808年以来的图书馆学研究,也凸显了我国图书馆学者在所谓“科学”的名号下对待西方强势话语与本国弱势话语的势利之见,对其负面影响至今尚未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评估。

1.1 导致图书馆的被决定地位

作为一种工具,图书馆的性质单方面地由人来决定,想把图书馆说成什么,图书馆就会是什么。例如,中国近代的“新图书馆运动”把图书馆说成是“开启民智、强国保种”的工具,文革时期说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当代“知识自由”视域下则说成是“保障公民获取知识信息的自由权利等文化权利的工具”,等等。图书馆绝对处于人的意志控制之下,人有权利和理由出于自己的目的对图书馆提出要求,一旦图书馆不能得心应手、俯首贴耳,人们就可能对这个工具进行改造甚至弃之不用。无疑,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只要图书馆被视为工具性存在,未来还将出现大量花样翻新的“新”认识。然而,“如果硬赋予明显超越图书馆特质的责任,不管出于何种美好的意愿或权威的理论,都绝不可能成为现实图书馆长久的主动作为”[3]。不仅如此,图书馆自身的理论也将难以建立。例如,“知识自由”仅仅是基于《世界人权宣言》(主要是第19条和第27条)的演绎结果,而“没有以现实社会的图书馆为事实依据或物质基点”[3]。

换言之,在“知识自由”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等根本性问题上,图书馆自身并没有发言。

1.2 导致图书馆与文化分离

工具意义上的图书馆既然只是文化的被动产物,图书馆在原则上就可以和文化彼此分离,文化涵养也不被当作图书馆的根基。因而,没有必要对图书馆流露出深厚的感情和必要的尊重,甚至可以随时对它不恭或践踏。一旦出现新的工具,图书馆将会毫不犹豫地被取代———就像镰刀和锄头正在被割粒机和掘土机所取代一样。预言图书馆(物理的)将消亡正是基于这一工具性认识。殊不知,图书馆的消亡不仅是物理躯体的消亡,也将是图书馆自身文化的消亡———是在阅览室读书时涵泳于字里行间的文本感受、审美经验与深入思考的消亡;是一个地区文化象征和精神圣地的消亡;是本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依托之物的消亡;是特定知识组织系统(如《中图法》)对人类知识理解成果的消亡,等等。它基于一个明显错误的预设:图书馆仅仅是工具,而不关涉使用者文化存在的根本。

1.3 导致图书馆走向趋同

作为工具,“我们的图书馆”与“他们的图书馆”没有本质区别,但可以根据是否适用而分出优劣。“理想的”图书馆就是要排除一切交流障碍,达到信息传递的预期效率最大化。所有现实的图书馆必须在理想的关照下,视其符合“理想的”的程度而分出优劣高下。20世纪初,“以中西书籍,合并庋藏,而归纳于同一分类之下”(杜定友语)[4]的对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改造,正是在重视理想之“同一”而抹杀现实之“差异”的工具论思维推动下进行的。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图书馆既有作为“工具”的相同性,也有作为文化本体的相异性。例如,中国古代藏书楼并不只是一幢幢建筑物,而且还积淀着独特的文化意味,蕴藏着“仁人爱物”、“藏书守道”、“敬惜字纸”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和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不离不弃的亲缘关系。而如果图书馆仅仅是工具,宁波天一阁、瑞安玉海楼等古代藏书楼在21世纪的今天就没有复兴的必要———因为,作为工具,它们绝对没有现代图书馆“好使”。

国际标准化组织情报文献工作标准技术委员会(ISO/TC46)制定的各种分类标引标准、文献数据库标准、文献生产与代码标准、信息处理与交换标准、数字化信息组织标准等等,正在以学术权威和制度霸权的形式,维护着全球图书馆的单一化取向。而观念层面上的趋同,则与技术标准的单一化如影随形。例如,“知识自由”只反映了西方民主国家的认识,中国特色的民主并不等同于西方国家的民主,中国的图书馆也主要定位于“社会教育机构”而不是“民主武器”[5]。然而,“知识自由”在我国图书馆学界却正在成为主流话语。

1.4 导致对西方中心的一元文化的维护图书馆的趋同化,正在成为西方中心的文化一元论的帮凶。因为,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采取了明确的导向性话语,有助于理解并产生确定的概念。

其中包含的一些具体衡量尺度,构成了极大的能量,左右着人们的文献接受与文化理解。西方文明之强盛虽然有其内在原因,
但也直接受惠于强盛的西方图书馆的推波助澜。而趋同化的图书馆的所有环节几乎都是在西方规则下运作的,“规则”确立了严格的文化表述、组织和认识标准。由此,不同民族在文化理解上的风格差异往往被排斥,每一个“我”的文化认知方式也正在被否定。但是,西方文明虽然强盛,也不过只有数百年的历史,还没有接受更长时间的考验,不能保证它就能够应付人类将来可能面临的所有挑战。所以,保持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就是保证人类应战模式的储备,符合人类的整体与长远利益。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相信,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传统,世界不能没有她的参与”[6]。而趋同化的图书馆处处合乎程序规范,却有悖于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原则。

总体上,图书馆学研究的上述局限,都可以推源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图书馆本身还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图书馆对于它所归属的文化还具有反向建构能力。在学理上,对“图书馆文化本质”的认识属于本体论层次,而对“图书馆有什么用”的研究主要探讨图书馆目标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方法。显然,实践论和方法论的研究离不开对本质特征的正确认识。

2 图书馆文化本质的全面确认

图书馆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归属于产生它的文化。然而,现实中的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体现出自我的文化选择尺度,极主动地提出希望什么或回避什么的文化建构性要求。所以,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存在的根本。它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了我们对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展示了文化建构上的能动性特征。

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清儒龚自珍在《六经正名》中对刘向《七略》的礼赞:“微夫刘子政氏之目录,吾其如长夜乎?何居乎?”;才能理解为什么文化愈发达,图书馆也愈发达,而图书馆越落后,文化也越落后;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图书馆具有一致的“德性”取向,而西方“知性”文化也与作为“泛科学理性”存在的西方图书馆学彼此鼓桴。我们相信,图书馆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

首先,“收集什么”传递着不同的文化态度,它直接与主体人的经验爱好、认知取向、价值观念有关,本质上反映了图书馆要以怎样的文化姿态现身、在社会文化中充任怎样的担当。例如,《隋书·经籍志序》:“文义浅俗,无益教益者,并删去之。”《四库总目·凡例》:“辨厥妍媸,严为去取。”反映了中国古代官藏文献的收集标准。当这一标准成为主流话语,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文献获得,从而使读者“读好书、做好人”,并最终影响社会风气。同样,“知识自由”既是西方国家民主文化的产物,也反过来强化了民主的内涵,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文献层面。“怎么收集”和“收集什么”一样,固然受制于特定的文化,但收集方式一旦确定并践行,就会形成文化建构上的能动性。例如,汉武帝“大收篇籍”、“置写书之官”,既是藏书建设,也是文教政策,直接表达了政府的行政目的,进而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取向。显见,图书馆的文献收集工作“自己说话”,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建构。

其次,文献的整序方式也会“自己说话”,并反过来影响特定文化的定型。例如,在《西学书目表》中,“力学”、“重学”、“生物”等等既是新类名,也是新思想。《西学书目表》固然是当时西方自然科学“东渐”的产物,但它在作为书目检索“工具”使用的同时,也影响了读者对“力学”等新知的接受,并改变了人们对经史子集传统经典的态度,具有十分明显的反向文化建构作用。此外,词汇之外的语法既是出于序化文献的需要,也是出于文化表达的需要,语法结构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确认与选择。例如,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DDC的全面接受,不仅意味着标引和检索工具的变革,也是对DDC背后新的思想、思维、文化和精神的全面确认,并导致了中国人对文献(及其背后文化)的认知转型:文献不再与主体人的心性有关,文化不再是“德性之知”,它们只是立于我们面前的纯粹客观之物,可以从学科属性、逻辑类项和物理形态上予以考量。

再次,在文献利用环节上,图书馆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建构能力。例如,在“怎么利用”的问题上,隐含着人们对文化资源、使用机会等进行再分配时的价值判断。即使是在崇尚“客观”的西方,也会设法引导和左右读者的文献接受与文化理解。邱五芳曾引用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话指出:“哪些书排在首位?这实际上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Google Print搜寻器如何排列搜寻结果的主次,即挑选的方法问题。”并说:“这位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对网络时代不符合美国观念的文献可能面临边缘化的状况表示深深担忧。”[3]总之,图书馆对文献的选择、推荐、导读、评定乃至类别确定等具体业务行为,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文献接受与文化理解,从而也参与了社会文化的塑造与定型。人们注意到,“在国际网络著作权的立法博弈中,图书馆站在维护信息的最大流通与保护公众利益的角度,成为制衡出版利益集团的重要力量”[7]。甚至图书馆建筑也“自己说话”,努力建构着社会文化。什么书放在最宽敞明亮的一间,开架阅览室收藏什么文献等等,直接取决于对文献价值的取舍并反过来影响社会对文献(文化)的判断。而中国古代的金匮、石室、兰台等,更是超越了“图书馆建筑”,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旨趣并影响到人们的文化认知,甚至能够改变特定历史发展的进程。
3 图书馆学研究的文化选择

工具论取向的图书馆学研究,仅仅把图书馆视为特定文化的产物。然而,图书馆本身还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并参与了特定文化的塑造与定型。相应地,从图书馆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而不是被动)关系出发,应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自觉合理的文化选择。

3.1 重视图书馆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研究真实的图书馆是在作为主体的馆员(收集、整理)与作为主体的用户(使用)之间的文献互动关系中形成的。除此之外,并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图书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立一个一劳永逸、人人接受的理论体系。

因此,必须直面现实图书馆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的具体活动和具体过程,探讨作为主体的馆员和同样作为主体的用户在文献活动中所展示的有关文化之表述、组织、认识、期待、焦虑等主体内容与个性特点。例如,通过科学实证与数理统计而得出的“影响因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貌似精确的期刊评价标准。然而,主体人的实际引用行为是十分复杂的,引文动机具有多元化、内在性和情境性特征。此外,还涉及到不同引用主体期刊获得能力的不同。

因而,必须把影响因子问题放到生动的现实境遇中来考察,由此也确立了人和文化因素在相关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又如,文化被动产物视野下的知识组织,只注意语言系统内部的组织规律,形成了关于词汇与句法结构的形式理解,但却忽略了系统外部的制约因素,在实际操作中举步维艰。事实上的知识组织必须以馆员与用户的互动关系、语境等为成立条件,由此步入内涵丰富的文献认知世界,形成一种“还原”研究,即将一切文献标引与检索问题都还原为文献活动主体的意识、行为和技术等现象的研究。总之,只有重视图书馆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图书馆学研究才会成为一种立足于文化本体的世界观,也才会成为一种分解真实图书馆现象复杂性的普遍观念、一种接触图书馆实在的有效规则。

3.2 重视图书馆活动中民族主体性的研究承认馆员和用户在图书馆行为中的主体性,并不是说个体不受社会历史文化情境的制约。事实上,所有主体都是特定社会或同一历史语境下的主体,强调民族主体性既是重视个人主体性的必然深化,也是图书馆文化建构性特征的逻辑推导。其思路是:不同民族在文化的表述、组织、认识、期待和焦虑等问题上各有个性,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建构与反省方式,表现出图书馆的民族性和多元化。然而,晚清以来中国图书馆学长期步趋西方,导致“在世界图书馆学界
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有影响的概念、理论、学者和学派”[8],中国图书馆学正在成为一种“无根”的学术。

学术交流是图书馆学变革的重要力量。

“坚持中国学术思想的输出,也将是世界图书馆学的福音。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不是学舌西方式的消极参与),世界图书馆学不仅是不完整的,而且也往往是漏洞百出的。”[8]图书馆学研究的一元化取向,使得西方图书馆学丧失了从其他民族思想智慧中获益的机会,不利于自身学术的反省和发展。事实上,西方图书馆学的优势主要源自“客观化”,并初步解决了文献编码与解码一致性的问题。然而,客观化的人工语言是以放弃更多的文化隐含为代价的。而中国古代书目是一种自然语言,将会为西方知识组织提供自我救赎的机会[9]。重视图书馆活动中民族主体性的研究,就是要“最终达到世界图书馆学思想的常态分布:中西融通,而不是西方中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学领域中的中国形象,也有利于保持世界图书馆学的健康生态”[8]。从本质上说,这也将为21世纪人类的和平共处做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层面上的铺垫。

3.3 致力于图书馆学成果为其他学科所共享的研究图书馆学在学科大家庭中地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从学科影响来看,图书馆学长期吸收和引进其他学科(如数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的成果,而自己的成果却鲜见为其他学科所共享。

既然图书馆自身也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并具有能动的文化建构力那么图书馆学也一定具有学科自主性。以图书分类为例,分类法一旦成为文化认知的标识,就可以相对独立于被标识的文化,进行自身系统的自组织,直接围绕一套标识符号来思考和交流文化信息,分类结果内在地引领社会文化向自身归依。例如,“英国瓦尔堡研究所(Warburg Institute)图书馆的书籍分类对犹太哲学家卡西尔(Cassirer.E)的文化哲学思想影响很大。该图书馆的书籍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关于一般的表述问题和符号的本质的书籍,其意旨是从人类学到宗教再从宗教到哲学;第二层级是有关艺术表现的理论和历史的书籍;第三层级是语言和文献书籍;第四层级是人类生活的社会形式———历史、法律、民族等方面的书籍。图书的这种分类编排方式揭示了人类由图像(艺术)到语词(语言)再到意义(宗教、科学、哲学)的思想、文化历程。”[10]事实上,只要突破关于图书馆的被动工具论定位,图书馆学也将成为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行为中有关文化表述、组织、认识、期待和焦虑等问题的“主动”研究,其研究角度、视野和成果,也一定能够为其他学科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持。

4 结语

图书馆固然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但图书馆一经产生又会以自身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独特方式反作用于它所从属的文化,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建构诉求。从文化建构的视角出发,能够全面、深刻地揭示图书馆的本质,并激发图书馆在“知识传递”的基础上寻求更高的社会文化担当。

参考文献:

[ 1 ] 黄宗忠.对图书馆定义的再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03(6): 2-10.

[ 2 ] 蒋永福.图书馆学话语的谱系学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1): 12-16.

[ 3 ] 邱五芳.内容重于传递:图书馆不应回避的社会责任[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4): 5-10.

[ 4 ] 转引自:俞君立.中国文献分类法百年发展与展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15.

[ 5 ] 黄俊贵.明确图书馆本质体现图书馆本质:从“图书馆”定义说开去[J].新世纪图书馆, 2006(4): 3-6, 11.

[ 6 ] 杜小宁.德里达中国讲演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50-51.

[ 7 ] 范并思.论重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体系[J].

图书馆论坛, 2007(6): 43-48.

[ 8 ] 傅荣贤.论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思想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J].情报资料工作, 2008(1): 34-37.

[ 9 ] 傅荣贤.具体文献在古代书目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对现代知识管理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7(12): 120-123.

[10] [德]恩斯特·卡西尔.符号神话文化[M].李小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88: 29.

中学图书馆工作评价参考五篇

既然选择了前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不管未来的路是康庄大道亦或是充满荆棘,我都要不断前进,不断努力,不断的战胜自己,不断地超越自我。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学图书馆工作评价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图书馆工作评价1

为了迎接省“普图”检查,我校于2014年4月成立“普图”工作领导小组,7月起开始进行学校图书室建设,到今年10月底,基本完成,图书室初具规模,并理解了省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一、学校领导重视

一向以来,学校行政一向将“普图”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将此工作列入学校议程,由校长亲自负责,教导处、总务处进行监督和指导;学校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求全校教师都要进取支持此项工作,并在编目期间多次到藏书室询问图书室建设情景。

二、安排了专职人员

我校自从接到“普图”工作的通知后,就专门安排了一名教师来进行此工作的操作,停止了该教师的其他一切工作,处处为“普图”工作大开方便之门;两次安排该教师参加了专业培训,并拿到了合格的专业技术证书,能进行图书

的分类、编目工作。

三、学校投入大

我校的图书室建设能够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前的图书全部是堆放在几个书柜里,书架、目录柜、办公桌,甚至连阅览室和藏书室都没有。自从接到上级精神,我校投入近万元,打造了10个标准的书架,一套办公桌椅,一个目录柜,10套阅览桌(可坐40人);购置了编目所必须的铁书立、装订机、打码机等等;另外还专门腾出一间教室做为师生阅览室,腾出原会议室做藏书室……

我校还按照上级要求,进取订阅 教育 报刊16种,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四、努力进行了编目工作

由于我校图书原先都没有进行编目,此次的工作完全从零开始。我中心小学共有学生308人,按中心小学人均20册计算,共需图书6160册,至2014年7月起,我校图管员便每个工作日进入藏书室进行编目工作,并按今后5年学生有可能到达500人的情景共计编图书10319册,并建立了个别登记和总括登记;对期刊和报纸分别按年或月进行合订,盖上了管藏章,有效地保护好了学校的资料。

五、进行了图书开放工作

图书室本身是用来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的,我校在进行编目的同时对已经编好的图书进行了开放借阅,共办理了借书证200余本,每期人平借书次数到达了10次以上。

对教师我校建立了专门的登记本,方便了借阅,同时也使借书情景一清二楚,杜绝了以前图书遗失的情景。

六、完善了各种制度

此次“普图”建设中,我校建立了各种借阅制度、管理制度、赔偿制度等,使工作有规则可依,图书室工作日益趋于规范化。

总之,我校的“普图”工作已经基本到达验收标准,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校将继续努力。

中学图书馆工作评价2

本学期以来,把图书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资料,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有力门路,更好地展示我校的“普九”成就,以“学教”活动为契机,特对本期的图书管理工作如下评价:

一、重视学习,加强业务修养。

图书室的工作一部分是图书目录的修改整理工作,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日趋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越来越走向现代化。所以,图书管理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书籍分类,现代的图书管理构成了一套科学的、完整的体系。针对这种情景,自我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自我经常加强图书科学管理的知识,科学分类的知识,潜心研究图书管理的 方法 ,使自我掌握了必须的理论知识,并用于实际的图书管理工作中,使我校的图书管理工作逐渐得到完善。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需要有耐心,十分细致的工作,自我在工作中注意加强业务修养,对待图书管理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时时以图书管理员职责要求自我,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借阅者,并不厌其烦地为他们选取所需的书,使他们高高兴兴而来,满意而归。

二、加强图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全校师生人数多,借阅一次数量多,因而图书有出现借放、破损等情景,自我每一天借阅工作结束后,都将当天所涉及的书进行仔细检查,将借放的图书重新归类,将破损、无标签的图书重新粘补,始终坚持借出的图书整洁、美观、规范,杜绝了丢失现象,无损坏情景发生。在我们的细心管理,做到了图书室的图书无虫蛀,无受潮,无鼠耗,无溃烂的情景发生,使图书的完好率达100%。

图书的管理只是途径,图书借阅从中获取知识才是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开学初,根据图书室的具体情景,进行了整理、清理,补发了各班的借书证,对上期末新购图书进行分类、整理,贴上书签,上好架,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图书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完善了借阅图书制度,自我总是尽量延长图书借阅时间,尽量使全校师生能在各个时间借阅到图书,从周一到周五都坚持分上午时全天向师生开放三小时以上,甚至周六活动都为师生开放借阅,并尽量将好书、新书推荐给广大师生,这样不仅仅使他们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本事,还陶冶了情操,造就了品格修养和意志,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传知育人作用。

三、做好收集,提高宣传功效。

每学月完后,自我都把一月的借阅情景进行认真细致的清理,填入学月报表,并作好笔记。一年来,我校图书室开放450小时,图书借出15923人次,图书借出率为91.6%,到达__市教委和县教委的装备工作要求的目标。自我在本期的图书管理工作中,作出较大努力,使本校图书室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轨道,充分发挥了图书室应有的作用,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自我将会更加努力,使图书管理工作来断向前迈进。

中学图书馆工作评价3

在新的一年中,我将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日常工作完全按照管理标准进行运作。

我们图书室进取配合教育教学工作,宣传工作,向广大师生推荐介绍好书、新书,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 文章 、下功夫。一是勤整理,对归还的图书每一天及时归类上架;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三是勤过目,到书架旁勤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为师生查找资料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和赞誉。

二、对全校师生全方位开放阅读,切实发挥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

热心为师生服务,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全心全意,全方位为师生服务,充分做好了他们教学中的助手和顾问。在师生借阅时,我们做到了"百拿不厌,百问不烦。"我们每一天接待全校师生,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我们充分做好了准备,管理到位,职责心强,学生都高兴地来,满足地走。

三、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端正服务态度,上好阅览课。

我们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本事。在图书管理中既注重"管",又不忘"理",认真探讨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进取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比较麻烦,但我们从没有怨言,正因为我们不懈的努力,赢得了领导和师生的一向好评,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最愿意来的地方。

四、认真出色地完成了图书的剔旧换新的任务。

我们在不误学生阅读、教师借阅的情景下,加班加点,不怕苦,不怕累,发挥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昼夜奋战对新购进的图书进行分类、著录、登记造册。对图书进行了剔旧换新,这是一项比较大的工作,工作比较苦累,可是我们带着伤痛,工作起来没有一句怨言,真正做到了想为工作所想,急为工作所急。

五、及时高效地完成了报刊的征订工作。

在做好报刊征订的同时,注重搞好服务,每一天收发报刊,不管时间再晚,工作再累,只要报刊到校,我们都准确无误地于当天分发到师生手中,并在放假前开始回笼已借出的图书,安排假期前的师生借阅工作。

图书管理工作是十分繁琐而又神圣的。我们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 文化 和思想。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如一地遵循高效能、全方位、准确有效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每项工作都做到"严、细、实",管理要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让图书馆成为我校的礼貌窗口单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学图书馆工作评价4

一、政治思想方面

1、本人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从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坚持一致。进取参加政治学习、中层干部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和参加“加入wto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学习十六大 报告 ”等专题学习班。经过学习、讨论,加深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

2、进取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严格履行党员义务,支持支部工作,进取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对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自觉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自觉理解组织和群众监督,办事公正,作风正派,待人诚恳,团结同志,关心他人,努力倡导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供给思想上、组织上的保证。

二、组织本事和工作作风

1、遵循档案工作规律,崇尚实事求是,工作中敢抓敢管,馆内行政和业务工作尽可能做到科学、规范、标准。档案工作涉及到学校各部门、各学院,需要大家的支持,更需要良好的外围环境,我能较好地协调好与各部门、各学院的关系,使学校的档案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2、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办公会和馆务会制度,重大问题团体研究,决不一个人说了算,工作一丝不苟,要求他人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平时和全馆同志打成一片;能换位研究问题。目前档案馆全体同志思想统一,团结友好,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工作分工不分家,都能较好地履行自我的 岗位职责 。

三、履行岗位职责情景

一年来我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在全馆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

1、为迎接我校合并办学10周年,进取组织编纂了《___大学组织沿革》(1992—2014),并于3月份付印成书。

2、完成了校史编写组的各项任务

①、组织完成了《___大学校友通讯录》的编印、设计制作工作。编印了《___大学校友通讯录》印刷版14个分册。为节省开支,遵照校领导指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景下,进取组织档案馆技术部的同志加班加点,设计制作了光盘版《___大学校友通讯录》,此项工作历时10个月。

②、完成了《___大学校友风采录和教授名录》的组织编写工作。该书已按时出版。

③、组织馆内有关同志进取配合并参与校史、大事记的编写工作,编写了20年(1952--1971)的大事记,承担了校史编写组的所有事务性工作。

④、服从服务于校庆工作,为了办好校史展和成果展,把馆内的中心任务年度归档工作推迟到6月—7月,组织全馆同志集中精力投入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全馆同志仅为两展史料的准备工作投入144个工作日,查阅馆藏案卷3613卷次,照片档案9725张,实物档案1035件,实际利用案卷972卷次,照片808张,各种实物档

案358件。使学校在校庆期间成功地举办了“两展”,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也为今年新生入学教育供给了好素材。

3、组织馆内职工协同校办赶在校庆之前完成了《___大学年鉴》2014年资料收集、整理、编写、出版工作。

4、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修订了《___大学部门立卷归档流程、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圆满地完成了全校2014年各门类、各载体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5、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琐事,将档案管理系统5.0版全面升级,并组织对全校专兼职档案员分别进行培训。今年我们改善了案卷封面的编制方式,实现了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改手工填写案卷封皮为计算机打印。既保证了案卷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6、完成了全校2014、2014年度部门立卷检查评比工作。为使我校档案工作进一步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对两年来的部门档案工作采取自查、普查、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档案工作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7、建立了《___大学教授信息库》。教授是我校师资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为宣传扬大,展示教授风采,一方面充分挖掘馆藏资源,一方面充分发动馆内职工向教授们征集资料,建立了教授信息库,全方位展示我校教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教授们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8、鼓励职工敬业爱岗,钻研业务,开拓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科学研究,进取申报课题,今年馆内共获两项科研课题,一项是省高校档案研究会课题——照片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结题,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一致认为该系统联系实际、实用性较强。___市档案局、苏州大学档案馆等单位先之后馆参观学习,准备应用该系统。另一项是校级课题——___大学多媒体电子全宗介绍,该课题正在进行中。

9、加强声像、实物档案工作,合并整理了1996年以来原各学院声像、实物档案,建立了2014届全日制学生班级团体 毕业 照片档案,完善了档案体系,为96年以来各类档案的合并整理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

10、进取开展馆际交流,认真学习省、市档案馆、兄弟院校的先进 经验 ,对文件级归档展开了调研、讨论,制定了实施细则初稿,为明年的立卷归档工作的改革作好准备。今年还主持召开了恢复___市高校档案协作组会议,制订了章程,开展了业务交流。

四、不足及未完成的工作

1、由于档案馆馆舍未解决,财会档案未能按计划进行。

2、对馆内职工的业务学习抓得不够紧,往往工作忙时就挤掉,学习资料不够丰富,自我的业务学习也不够努力。

3、有时脾气比较急躁,工作方法有些简单。

中学图书馆工作评价5

学校图书馆 工作 总结 今年以来,在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领导的全面支持、关心下,图书馆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拓展图书馆教育和信息的功能,从读者服务、业务管理、读书活动、提高人员素质入手,经过一年扎扎实实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__年的各项工作。

一、优化基础服务

在这一年中,我馆继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壮大,学生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应对的读者对象到达2400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文科、理科借阅室实现每一天连续11小时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实现每一天中、晚3小时开放制度,此外,还为外省市学生增加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开放服务。全年借阅图书量为32014册,接待师生借阅数为70329人次,和去年全年44377人次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优化管理软环境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__年 工作计划 》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 措施 ,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供给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发布的网络化。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经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 读书笔记 》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313人。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文学社团刊物比赛,我校____年5月号刊获得区高中组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网上读书活动,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让精神世界更完美》读书征文及《电脑作品》制作,参加学生30人,其中1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我馆荣获学校优秀组织奖。

3.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400名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经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发布新书通报,发布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供给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进取性。

1.加强业务学习。不少馆员利用业余时间,进取进行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学习。今年,我馆人员参加各类学习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讲座、《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图情知识》上岗培训、《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及检索、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目》职称培训、《学科资源库建设》培训,全年参加培训有5人次,累计培训时数达245学时。

2.重视工作研究。进取参加市、区图工委组织的各项工作研讨活动,开展图书馆工作交流及研究。以学校发展为契机,进取思考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建设,开展课题研究,经过工作研究来促进馆员学习业务、提高业务,从而改善图书馆工作,提升馆员素质。今年,我们针对图书馆现状,开展如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以及如何完善图书馆的功能,为师生服务、为课改服务、为教科研服务两个方面工作研究,2名馆员撰写的论文《浅析中学阅读指导》、《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功能的完善》参加区中小学图书馆论文评选,并作为我区优秀论文选送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研究论文评选。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主要反映于电子资源建设及电子阅览室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探索,教师资料室管理服务应充分体现教育科研信息导航的功能发挥。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中学图书馆工作评价参考五篇相关文章:

★ 关于中学图书馆工作鉴定

★ 中学图书馆工作鉴定合集

★ 中学图书馆工作鉴定总结

★ 中学图书馆工作鉴定

★ 最新中学图书馆工作鉴定

★ 初中图书馆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 2019图书馆工作心得体会

★ 中学图书室工作总结

★ 图书馆工作总结5篇精选

★ 学校图书馆工作总结

图书室研究课题有哪些

当代图书馆学的主体部分是由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组成的,这三大门类下又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理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一般原理的学科,它为整个图书馆学提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描述整个图书馆发展的概貌,对图书馆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相关部分起着指导作用。

理论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领域,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研究成果看,它又有以下几个分支学科。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索图书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体系和结构,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与相关科学,图书馆学方法论以及图书馆的性质、社会职能和作用,图书馆与社会进步等内容。

图书馆建设研究 包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组织原理、体制及图书馆网的类型和建立原则、图书馆立法、图书馆员培养、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等。

宏观图书馆学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宏观探索、逐渐形成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与文献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图书馆事业中的同族关系(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等等。

比较图书馆学是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国别、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问题进行的研究。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原因,作出解释,并从中得出能够揭示客观规律的结论。

实用图书馆学是在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大门类,包括图书馆工作规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等实际工作领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