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法医学杂志增刊

2023-12-11 16: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法医学杂志增刊

袁丽,1971年7月,医学硕士,诉讼法学博士,四川大学在站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学的教学、科研及鉴定工作。1994年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医学专业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专业物证技术方向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在站博士后。 1、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2006;2、参与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DNA科学证据规则研究》的研究工作,2006;3、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Y染色体miniSTR国产化试剂的研究与法医学应用》的研究工作,2007;4、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道路交通事故中困难检材的DNA分析》,2007;5、主持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DNA证据应用研究》;6、主持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非CODIS系统STR在中国多个群体遗传多态性的研究》,2010,项目批准号KF1003;7、主持教育部一般人文项目《DNA证据相关问题研究》,2011,项目批准号11YJC820158。 论文:1、袁丽. 法医学专业法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公安学刊, 2010(6), 104-106.2、袁丽, 鲁涤, 姜伯玮, 等. 手部皮肤脱落细胞的DNA检验[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0(4): 270-271.3、袁丽, 叶健, 姜成涛, 等. 3个STR基因座在岫岩满族及广州汉族群体遗传多态性[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0, 2, 15-18.4、袁丽, 叶健, 姜成涛, 等. 山西地区汉族人群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0, 27(2), 225-228.5、袁丽, 鲁涤, 杨雪, 印佳. 车辆上脱落细胞STR检验[J]. 证据科学, 2010, 18(1): 120-124.6、袁丽, 叶健, 姜成涛, 等. 荧光复合扩增调查北方汉族6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0, 1, 30-34.7、袁丽, 鲁涤, 刘耀. 低拷贝DNA模板检验方法探讨[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9, 24(6): 383-385.8、袁丽, 狄胜利. 早产和胎盘早剥的损伤程度鉴定(附1例分析)[J]. 证据科学, 2009, 17(5):635-639.9、袁丽, 常林. 试论医疗过失司法鉴定文书[J].(收录在“第十七届医学法学大会”国际研讨会论文全文光盘),中国司法鉴定. 2008, 12:27-29.10、袁丽, 鲁涤. 动物STR遗传标记检测与应用. 法医遗传学进展与应用.2008, 11-16.11、袁丽. 论DNA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的研究[J]. 中国司法鉴定, 2008, 3:79-82.12、袁丽, 王旭. 车祸后孤立性颅脑深部血肿1例伤残评定[J].法律与医学, 2007, 14(4):320-S1.13、袁丽.微量DNA的STR分型策略[J]. “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7: 403-406.14、袁丽, 姜成涛, 叶健. 用克隆技术制备STR等位基因分性标准物的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7, 3:39-42.15、袁丽, 张俊.DNA证据审查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7, 2:42-44.16、袁丽, 鲁涤, 杨雪.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DNA鉴定2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6, 10(4): 34-35.17、袁丽, 鲁涤.动物PCR-STR分型技术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J].第八届全国物证鉴定技术破案研讨会论文选, 2006:739-744.18、袁丽, 鲁涤, 毋丽娜.石蜡包埋人体组织STR检验的探讨[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6, 13(1):50-52.19、袁丽, 鲁涤, 杨雪.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6S1043、D2S1338和PentaE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6, 21(1):47-48.20、袁丽, 叶健, 鲁涤, 等。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的法医应用和制备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 12(3):231-233.21、袁丽, 鲁涤, 杨雪.国产STR荧光复合试剂盒DNAtyper15应用结果分析[J].刑事技术, 2004, 增刊:56-57.22、袁丽, 陈帅峰, 胡盟, 等.D2S1338基因座在华北汉族的遗传多态性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4, 10(2):7-9.23、袁丽, 赵兴春, 张志强, 等.CTAB+磁珠法提取火烧骨DNA的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 9(4):28-31.24、袁丽.SNPs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J].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6:118-119.参编:1、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0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2、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09,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常染色体非CODIS系统STR荧光复合扩增试剂的研制及其法医学应用》,2011年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为了加强司法部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主办的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第三条:凡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创办正式期刊,应向部宣传司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期刊的名称、刊期、开本、篇幅、发行范围等主要事项,经宣传司审核并报部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第四条:已经批准登记的期刊改变刊名、主办单位、文种,应按创办期刊的程序向部宣传司重新申报,经宣传司审核并报部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其它项目的变动,由部宣传司审批。第五条:期刊需要出版增刊的,应向部宣传司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拟出增刊的文章编目(需注明发表日期)、增刊总字数、印数、印张、定价、出版日期、印刷单位等事项,经宣传司审核并报部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第六条: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出版与本系统、本行业业务有关的专业“年鉴”,可以作为期刊申报,申报程序同创办期刊程序相同。第七条: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创办非正式期刊,由部宣传司审批,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备案。非正式期刊改变刊名、主办单位、文种,应按非正式期刊创办程序办理。第八条:部宣传司负责统一核发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记者证,并负责向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备案。各期刊需要领取记者证的,应向宣传司提出申请,并填写《领取记者证人员情况表》和《期刊社领取记者证登记表》。
  丢失记者证的,可以在登报声明之日起半年后予以补发;持记者证人员脱离采编岗位的,应退交记者证。第九条: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主办的期刊,只能由经登记的主办单位办,不得以任何形式同其他单位搞协作、合作或委托出刊。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期刊承包给个人或集体。严禁出卖、转卖、出租、出借、转让“期刊登记证”。第十条:部宣传司负责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的年度核验工作。第十一条:各期刊出版后应及时向部宣传司送缴样本(三本)。第十二条: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定期向部宣传司报告以下情况:
  1、每半年报送一次期刊宣传报道情况(6月25日、12月25日);
  2、每年12月25日报送正式期刊发行总数、非正式期刊的总数,以及期发行量、次年首期征订数、本年度与次年同期增减率等情况;
  3、每年度核验工作结束后5日内,报送期刊变更情况:包括期刊名称、主编、副主编、刊期、开本、定价、页码、发行范围、文种、刊社地址、电话、邮政编码等。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现有正式期刊及非正式期刊名录

一、正式期刊:
  《司法行政》杂志           部办公厅主办
  《人民调解》杂志           部基层司主办
  《法律与生活》杂志          法律出版社主办
  《中国律师》杂志           全国律师协会主办
  《函授通讯》杂志           全国律师函授中心主办
  《犯罪与改造研究》杂志        预防犯罪与改造研究所主办
  《法医学杂志》            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上海)
  《政法论坛》杂志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行政法学研究》杂志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比较法研究》杂志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现代法学》杂志           西南政法学院主办
  《法学》杂志             华东政法学院主办
  《法律科学》杂志           西北政法学院主办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中南政法学院主办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主办
  《劳改劳教理论研究》杂志       中央劳改劳教管理干部学院主办
二、非正式期刊:
  《司法业务文选》           部法规司主办
  《新生报通讯》            部劳改局主办
  《函授教学》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研究生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政法图书馆》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政法高等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主办

复旦大学面积是多少?

复旦大学的总占地约243.92万平方米。

学校简介: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邯郸校区、枫林校区、江湾校区、张江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43.9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4.11万平方米;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4家筹建),设有本科专业79个;有普通本专科生13991人,研究生22232人,留学生2946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139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1人。

师资队伍

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4月,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139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1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8人,国家各类重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01人次。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1.课程结构

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文理基础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核心课程、专项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文理基础课程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经管、 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七组,为学生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2015年12月,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3100余门、开课量5650门次,生均拥有课程0.46门次开设全英文课程超过180门次,

2.望道计划

2010年起,复旦大学在文、理、医的基础学科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简称“望道计划”),带动各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计划配置了基础课程平行班、探究研讨式课程、专业基础课、专题研究、学术研究资助和国际交流六个平台,对全校申请加入的本科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3.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是为支持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而搭建的平台,包括三个项目,分别是莙政项目、望道项目、曦源项目。FDUROP给本科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思想的机会。每年资助近500名学生独立开展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校与境外的195所大学开展学生交流。学校每年资助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超过400个、社团310多个。此外,学生还可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和项目扶持。

4.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6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2门。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历史、哲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国际政治、核技术、管理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史学导论、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哲学原著选读、大学英语、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学、概率论、数学分析、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文科物理、近代物理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遗传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医学导论、内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健康评估

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国家级):服务管理学、高级服务管理学数据库新技术、商务智能、高级Web技术、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管理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

科研平台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数学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5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1个;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野外台站(国家林业局)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4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高校E-研究院1个、校级实体化运行科研机构36个。

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

馆藏资源

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1922年正式建馆。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李兆基图书馆)、古籍部(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组成。

截至2020年4月底,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纸本书刊、报纸合订本资源约546.4万册,其中中文424.7万册,外文121.7万册。图书年平均增长10万册左右,报刊合订本年增长量5000本左右,外国教材中心馆藏的哈佛原版教材 18,500余种,麻省理工学院原版教材1,200余种,4622种、16446册民国期刊。

学术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等学科论文。创刊于1935年6月,1978年复刊。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混版):创刊于1935年6月30日,主要刊登数学、化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医学科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等。

《复旦学报(医学版)》:其前身是《上海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6月。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以原创性研究为主的论文。

《数学年刊》:2008年,该刊出版《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6期,《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6期,以及A辑中译英版C辑(英文版)4期(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中国当代数学》,由美国阿伦顿出版公司在美国出版发行)。

《复旦教育论坛》: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且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核心期刊。

《新闻大学》: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首批来源期刊,并被许多名牌大学在学术评审时内定为权威刊物。

《当代修辞学》:为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属于CSSCI来源期刊。

《研究与发展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中国管理科学类重要期刊之一。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获得2007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复旦大学核心期刊,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重庆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共发表述评3篇,论著25篇(其中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著5篇,国家“973”和“863”计划资助的论著5篇,其他项目资助的论著3篇),综述21篇,其他文章34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全年共发7期(包括增刊1期)。刊发论著42篇,专家对谈录7篇,讲座2篇,综述10篇,病例讨论2篇,病案报告7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起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5家期刊数据库收入并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为中国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核心期刊)。

《中华手外科杂志》:已加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临床医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JFD)、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全文收录。

《中国癌症杂志》: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入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直属院(系)35个;开设本科专业79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4家筹建)。此外学校建有复旦学院(本科生院),该院下设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和希德书院5个贯穿本科教育阶段的住宿书院;建有11个直属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筹)、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筹)、复旦大学附属质子重离子医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9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2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9个。截至2020年4月,有14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

2017年12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在此次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共有38个学科参评,其中,A+学科5个(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史、数学), A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A-学科10个(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药学、中西医结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心理学、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临床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艺术

“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药剂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生物物理学、民商法学、生物医学工程、国外马克思主义、材料物理与化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英语语言文学、内科学(呼吸系病)、新闻学、妇产科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外科学(胸心外)、无机化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临床病理科、新生儿内科、传染病科、头颈肿瘤科、检验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介入影像科

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数学、哲学、中国史;II类-化学、物理学、中西医结合;IV类-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

国际交流

合作办学项目

复旦大学与杜伦大学合作开办工商管理博士学位(DBA)项目

复旦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国际)硕士项目

复旦大学与挪威商学院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合作中心

截至2020年4月,学校建有的合作中心有复旦-北卡联络办公室、北欧中心、奥地利中心、复旦-耶鲁教育合作中心、复旦-BI联络办公室、中瑞复旦学院等机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