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华妇产科杂志张辉

2023-12-06 07: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华妇产科杂志张辉

一、该刊命名的缘起--创刊(江森)在温州时,当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教学医院-温州市立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俞德祺和温州医院后勤处长叶心才颇有前瞻性地对我说:要帮我办成两件事,其一是一种刊物,其二是子宫颈癌的手术器械。因此,他们与我约同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上海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张志毅教授及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石一复教授在上海会商办刊的事。现代妇产科进展是张教授提出来的,英文名称为Current Advance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当时仿效北京、成都及沈阳的三份全国著名的妇产科杂志),虽由我主编,但因该刊由浙江省温州市卫生局及中华医学会温州分会主办,由温州医学院印刷厂印刷,故编辑部主任由俞德祺担任,后勤主任由叶心才担任,是季刊,因未办国家审批手续,只能算是内部刊物。当时由俞主任编完后寄我复审后再寄回,故尚能保持刊物的质量,但在济妇产科同仁还是希望争取国家审批。内部发行期间(至1992年)共出版5期,并于1990年在温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现代妇产科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二、申请国家级学术期刊--迁址山东1992年在原山东医科大学领导的支持下,经商温州方面有关领导,决定改由山东医科大学申请正式刊号,后在苏应宽教授(1998年病故)、殷立基教授(久病)、原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兴季院长(已离休)、江森教授数次进京,几经周折终于争取到国家科委批准,批准文号( ),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原山东医科大学主办,苏应宽教授任名誉主编、江森教授任主编的国家级学术期刊,CN37-1211/R ISSN 1004-7379。迁址山东,在原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楼专设编辑部、殷立基教授任编辑部主任。三、沿改与发展1、1994年《现代妇产科进展》正式发行,仍为季刊,每期80页,发行量2400册。2、1996年荣获山东省优秀期刊。期间因身体原因殷立基教授离任,由孙竹平同志继任编辑部主任。3、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期刊,并同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联合在九江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现代妇产科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到会代表200余人。4、1998年获山东省十佳期刊。7月在烟台同中华妇产科杂志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妇产科进展学术研讨会,到会代表400余人。已故宋鸿钊教授、苏应宽教授均出席大会。会上召开了第二届编委会,调整了部分编委,孔北华教授出任常务副主编。

【妇科医生在线】一文读懂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异位症,值得一看。。。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10年来,对这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本期主题围绕“子宫内膜息肉和内异症”的相关诊疗展开,并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卢丹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应芳教授从专业角度分别分享他们的诊疗经验。

号外!号外!

卢丹教授:了解这些小知识,不要疾病来了还浑然不知

卢丹 教授

Q1

目前,我国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如何?主要病因是什么?

卢丹教授: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大部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约10%~20%可见异常阴道出血。无症状妇女因其他症状体检意外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发现率可达30%甚至更高。另外,随着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不稳定、体内孕激素不足是疾病高发主要原因。40岁以上卵巢功能紊乱、激素失衡的人群;存在特殊体质如合并有高血压、肥胖的人群;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均好发子宫内膜息肉。

Q2

子宫内膜息肉会为患者带来哪些近、远期的危害?

卢丹教授: 子宫内膜息肉可导致患者阴道出血,长期出血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如果炎症控制不好,进一步逆行可引起盆腔感染,将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如子宫内膜息肉未规范治疗,复发率较高。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息肉较大或多发、绝经后出现的息肉更要及时处理,防止癌变。虽然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的发病率不高但仍值得关注,尤其对于绝经后出现的子宫内膜息肉伴有阴道异常出血的患者应予以积极治疗。

Q3

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规范化的长期管理?

卢丹教授: 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AAGL)“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管理指南”建议,对于小的无症状的息肉可以选择保守治疗(A级),因为证据显示约25%的息肉可自行消退。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的复发率较高,有相关报道称复发率最高可达30-40%。因此对于术后暂无生育要求者应予长期管理,首选推荐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或口服复方口服避孕药(COC),以降低术后息肉复发率。

COC可以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长期管理,COC可发挥子宫内膜萎缩和子宫内膜生长的双重效应,术后口服COC在修复受损子宫内膜的同时,又能对抗子宫内膜局部的高雌激素状态,避免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减少息肉复发。其对于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放置LNG-IUS可减少月经量,并可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其机制可能为LNG-IUS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强力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作用。 LNG-IUS每天释放20 μg左炔诺孕酮,主要作用于局部内膜,血中药物浓度更低,副作用更少,LNG-IUS相比于口服孕激素发生血栓的概率大大降低。此外,LNG-IUS可以降低使用他莫昔芬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风险(但要与乳腺外科医生沟通后应用)。

周应芳教授: 两部指南更新,开启内异症治疗新篇章

周应芳 教授

Q1

2018 年7月《女性避孕方法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结合内异症的诊疗,新共识中有哪些新的治疗理念?

周应芳教授: 此次共识更新后,与原共识相比,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强。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引起妇女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对于患有该类疾病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应用激素避孕的方法可在避孕的同时达到缓解疼痛、减少月经量、预防术后复发等治疗目的。因此,新版共识结合今年充分的临床证据,首选推荐COC或放置LNG-IUS进行避孕。

Q2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临床症状?

周应芳教授: 内异症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在性激素作用下,病灶发生周期性缺血、坏死、脱落及出血,造成局部慢性炎症反应。

内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疼痛和不孕。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盆腔疼痛,7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排便痛、疼痛过敏以及中枢性疼痛等。痛经常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中也可有月经异常。由于局部出血及炎症反应,常见附件等黏连包块可导致宫腔内解剖环境的改变,因此,约40%~50%的患者合并不孕。

Q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需要长期管理?

周应芳教授: 1. 内异症的病因不明或病因难以去除,经血逆流的现象也很常见,保守性手术后容易复发、难以根治。2. 内异症具有易侵袭的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常常累及肠管、泌尿系统等重要器官,手术难以彻底。3. 内异症可以发生癌变,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4. 内异症应被视为“慢性病” ,需要长期管理计划,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避免重复手术操作。

Q4

LNG-IUS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上具有哪些优势?

周应芳教授: 内异症的长期管理重在初治规范、预防复发。由我参与撰写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已发表于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年第12期上。共识推荐短期内没有生育要求、经血过多且合并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病的患者首选LNG-IUS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LNG-IUS治疗初期,部分患者会出现LNG-IUS下移甚至脱落等情况。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对放置LNG-IUS的过程进行了优化。在放置后,会再次在宫腔镜下确认节育环的位置,确保节育环已在最为恰当的位置,减少脱落情况发生。2018年,来我们妇科病房手术的200多例患者,仅1例出现脱落情况,这一结果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

总之,将内异症作为慢性病,进行长期管理,方能有效防止疾病复发,遏制疾病的进一步进展恶化。且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应兼顾不同的治疗需求,平衡利益与风险,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才能给予不同患者最恰当的帮助。

往期精彩回顾

【当妇科遭遇内分泌】开展妇科内分泌门诊,这些经验不要错过!

【当妇科遭遇内分泌】晨风破晓传“经验”,“创立门诊”云自开

【当妇科遭遇内分泌】患者的希望在身后,传递学科理念在前方

【妇科医生在线】 | 人工流产不是避孕手段,女性更应关爱自己

【妇科医生在线】 | 面对妇科的两大顽疾,我们应该怎么办?

海扶医院的医护团队

王智彪教授: 职 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自1988年起,带领团队共同从事超声生物学效应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治疗设备——“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海扶超声聚焦刀”)。20余年来,云集了一批多学科交叉、医工结合的科研团队共同研制出系列超声治疗设备,形成了超声治疗技术应用向多元化发展的平台。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际发明专利50余件、国家专利90余件。先后于1997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9年被授予首届振兴重庆杰出贡献奖章;2000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2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06年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带领团队进行的超声无创治疗领域相关基础研究,荣获201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并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汪炼院长:职 称:主任医师 院长从事妇产科工作35年。历任重庆市江北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副书记、江北区医学会妇产科专业组主任委员,江北区、渝北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成员,江北区计划生育协会委员、江北区妇女联合会执委,重庆市性学会性医学专委会委员等。在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开创了医院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史。多次参加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医学和医院管理培训。曾受国家卫生部派遣,以妇产科专家、中国医疗队队长身份先后到大洋洲基里巴斯共和国首都医院、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首都医院进行医疗援助。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科研项目《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线形切开术对生育影响的研究》、《腹腔镜治疗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研究》、前两项课题先后获重庆市江北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卞度宏教授: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6年制医学系。现任重医一院妇产科教授、博士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第三、四、五届常务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第一届理事、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重庆分会妇产科专业组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实用妇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顾问、中国医学文摘妇产科和计划生育分册副主编、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委、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重庆医学杂志、外科手术学杂志和健康人杂志编委等。多年从事计划生育、妇科内分泌、妇科尿瘘、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妇科肿瘤等研究工作。主编和参与编著的专著和大型专业参考书有《计划生育手术图解》、《妇产科理论与实践》、《实用妇产科学》、《中国百科全书妇产科分册》、《高等医药院校妇产科教材》2、3、4、5版、《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华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现代妇产科学》、《临床妇产科学》、《现代急诊医学治疗》、《门诊医学》《妇产科临床鉴别诊断学》等。在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全国性杂志发表的论文约50余篇。曾获199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叶之美教授:职 称:重庆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曾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兼任《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顾问等。参编的专著和大型专业参考书有《实用妇产科学》、《中国百科全书妇产科分册》、《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等。从事妇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5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发表的论文30多篇。负责指导中青年医生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宫腹腔镜的中国的宫腔镜之母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甫一开始,学术气氛刚刚恢复,夏恩兰教授就率先引入了分娩产程理论,如今已成为妇科产医生口中常识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等术语,都和夏教授的专业贡献分不开。接着,夏恩兰教授在学术上的成绩接连不断,如计划分娩、系统围产监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直到九十年代初,夏恩兰率先在国内试行宫腔镜下子宫内部手术止血成功,宫腔镜在中国就此诞生了,夏教授从此被称为中国宫腔镜之母。夏恩兰教授,1932年出生,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宫腔镜培训中心亚洲分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妇科内镜学组副组长,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会员,国际妇科内镜协会终身会员,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获卫生部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及西域区政府等各级科技进步奖20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最早把妇产科内镜引入临床的中国专家。最初的宫腔镜实验,夏教授用的是动物,还有离体子宫标本,没有器械,借用外科的膀胱镜,但夏恩兰教授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宫腔镜技术。十几年来,夏教授负责的宫腔镜中心做了6000多例手术,精湛的技术使她成了生命宫殿的守护神。我们都知道仅仅前几年,国际上才兴起宫腹腔镜联合术,但不知夏恩兰教授正全世界范围内提倡探索此技术的中国专家之一。

郑州商都妇产医院的院内专家

职称:博士生导师 教授 主任医师从业经验:40余年坐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周五下午,周一、周四、周六全天原工作单位:郑大一附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河南省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 1976年至197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师从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宋鸿钊教授;◆ 1986年至1988年参加我国援助赞比亚医疗队。多年来,曾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1995年获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 1996年荣获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奖;◆ 1999年享受国务院津贴,并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1996年至2000年3次被评为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 2002年荣获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著书15部,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60多篇。擅长:乔玉环教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领导并完成河南第一、二代试管婴儿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在难产急救、生殖与不孕方面有很深造诣。特别是在女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月经失调尤其是妇科肿瘤等方面有精深研究。(原郑大一附院院长 现为我院院长) 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从业经验:30余年坐诊时间:周二、周三、周五、周六全天◆曾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B超室工作◆曾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超声医学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河南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产前诊断技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四维彩超诊断技术项目建立、应用的推广者毕业于河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曾和现任郑大三附院的小儿外科泌尿系学博士、小儿外科脊柱学系博士、小儿先心病学系博士合作课题,参编过多部著作,发表多篇文章,获过多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二等奖。自1999年起多年担任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影像专业评委,参与省、市多起医疗事故鉴定等。1986年创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彩超室并带领、指导该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1987-1988年率先在我省开展不孕症的卵泡监测及人工受精指导项目,接诊了大量妇科、产科、新生儿科以及不孕症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病例资料。在郑大三附院担任彩超室主任期间,亲自诊断了八千多例小儿先心病和六千多例老年心脏、血管疾病,其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得到了医疗界广泛认可。1999年9月-2000年9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超声心动图一年。在产科B超领域造诣颇深,是目前河南省在胎儿畸形鉴定方面最具权威的专家。被誉为“河南四维彩超第一人”的称号! 职称:副主任医师从业经验:30余年从事妇产科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年,在妇科、病理产科、难产急救、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新式无痕剖宫产、微创小切口子宫全切、阳式宫全切、阴道成型、处女膜修补、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手术操作。发表国家级论文二十余篇,荣获部、厅级科技成果奖三项。 职称:产科主任医师 教授从业经验:30余年原工作单位: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妇产科临床及妇女保健工作30余年,擅长产前诊断咨询,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围产期保健系统管理、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方面的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婚前、孕前检查、优生咨询、孕产期乳房保健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家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