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计算力学学报编委会

2023-12-08 07: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计算力学学报编委会

专业委员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所属专业组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反应堆结构力学专业委员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流体控制工程专业委员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英斯特朗材料试验协作委员会(已撤销)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波纹管及管道力学专业委员会流-固耦合力学专业委员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力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微纳米力学工作组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编委会《力学学报》编委会《ACTAMECHANICASINICA》编委会《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力学进展》编委会《Theoretical&AppliedMechanicsLetters》编委会《爆炸与冲击》编委会《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编委会《固体力学学报》编委会《计算力学学报》编委会《实验力学》编委会《工程力学》编委会《动力学与控制学报》编委会《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PlasmaScienceAndTechnology》编委会《世界地震工程》编委会《力学季刊》(原《上海力学》)编委会《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

钟志华的人物成就

《计算力学学报》编委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委员 ;Int.J of Vehicle Safety编委会委员 ;Int.J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编委会副主编。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SAE会员;国家“十五”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顾问。 科研项目:钟志华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的“九·五”和“十·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福特基金项目、国家机械工业技术发展“九·五”重点项目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的重要科研课题和多项企业重要研发项目。1997年,他开发出具有独立版权的冲压成型仿真软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获准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汽车复盖件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开发与应用”,该项目有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钟志华团队研制的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汽车在湖南大学诞生,这是国际上第一辆具有优良碰撞安全性能的类菱形汽车,被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具有重大创新、更是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汽车。这种汽车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它既可成为新型家用汽车,又可设计成电动汽车,其设计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他在菱形车研发过程中发明的“模块法轻量化技术也正在传统结构汽车设计制造中应用”,对节能、减排和创新汽车设计制造流程有重要意义。 2002年,钟志华团队的“薄板冲压技术”被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实现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应有地位这一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这一成果在上海通用、南京跃进、长丰汽车等企业得到大规模应用,并被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选中作为并行化汽车设计制造软件平台。 2008年,钟志华团队研制了一系列包括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主副摇臂六轮月球车移动系统和世界独一无二的四轮菱形布置月球车移动系统。这种全新菱形布置四轮移动系统,基于“四轮三轴”的设计思想,用最少轮数实现了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六轮移动系统具有的三轴性能。该移动系统不仅具有六轮系统的基本行驶性能,并在转向、爬坡、越障方面性能更优越,同时具有结构简练、操纵灵活、高轻量化、低能耗等独特优势。通过月面相似环境等相关试验验证,其性能达到或优于相应的技术指标,为无人驾驶月面巡视勘测器移动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由此成为中国登月工程的候选车型。 专著论文:先后发表论著120余篇,出版著作3部,其中被国际权威的EI和SCI收录和他人引用达200多次;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有关论著在《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被SCI和EI等收录和引用。 专著: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2003 ,机械工业出版社;薄板冲压成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与应用, 1998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 Impact Problems, 1993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 Oxford, 独著 论文:1.Z.H. Zhong,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for Contact-Impact Probl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56386-3, 19932.Z.H. Zhong , G.Y. Li. Accurate and efficient shell element with improved reduced integration rul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Vol.8 No.6, 596-605 19993.Z.H. Zhong, L. Nilsson (1996), A unified contact algorithms based on the territory concept, computer Method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Vol.130,1-164.Z.H. Zhong, J. Mackerle(1994) Contact-Impact Problems-A Review with Bibliography,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 Vol.47, No.2, 55-76.5.Z.H. Zhong , L. Nilsson. Contact-impact algorithms on paralleled computers,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Vol,150, 253-263, 19946.Z.H. Zhong , L. Nilsson. Lagrange multiplier approach for evaluation of friction i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Vol. 10, 249-255, 19947.Z.H. Zhong , L. Nilsson. Automatic contact searching algorithm fo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Vol. 52, No.2, 187-197, 19948.Z.H. Zhong. A bilinear shell element with the cross-reduced integration techniq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Vol.36, 611-625, 19939.Z.H. Zhong , J. Mackerle(1992), Static contact problems A review, Engineering computations, Vol.9,3-3710.Z.H. Zhong , L. Nilsson. Lagrange multiplier approach for evaluation of friction i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Vol. 10, 249-255, 199411. Z.H. Zhong , J. Mackerle. Static contact problems,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Vol. 9,3-37, 199212.Z.H. Zhong , L. Nilsson. A contact searching algorithm for general 3-D contact-impact problems,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Vol. 34, No.2, 327-335, 199013.Z.H. Zhong, L. Nilsson (1989), A contact searching algorithm for general contact problems, Computers & Structures, Vol.33, No.1 197-20914.L. Nilsson, Z.H. Zhong ( 1992 ) ,High performance algorithms for the solution of general contact-impact problems,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Vol.138,No.1,65-74 全国优秀教师、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发明家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唯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长沙市十大杰出青年。

吴长春的个人资料

  吴长春( Wu Chang-Chun / Prof.Dr. C.C.WU )
  上海交通大学建工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 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博士研究生,87年获博士学位
  1992 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副教授, 1993 中国科大学近代力学系教授,博导
  1988-89/99 获Humboldt奖学金,赴德国Stuttgart大学力学所/结构所合作研究
  邀请人:Prof. H.Bufler/ Prof. E.Ramm
  1989 91 94 95/ 98 赴香港大学土木系/ 机械系合作研究,
  邀请人:张佑启(Y.K.Cheung)教授/ 佘锦炎(K.Y.Sze)教授等
  1996 获JSPS奖学金,赴日本东京大学合作研究,邀请人:Prof. G.Yagawa
  2000 赴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合作访问,邀请人:Dr.Jeffrey,S.L.Di
  2001 上海交通大学建工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 在日本文部科技省资助下应邀赴 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科研究院,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等单位交流访问
  2003 应邀赴新加坡国立大学高性能计算所(IHPC)和数学所(IMS)访问讲学
  主要研究领域
  高性能有限元等数值模型与数值方法
  计算材料科学/先进材料数值分析与设计
  计算断裂力学/结构破损分析及安全评估
  基金项目
  90年以来申请并主持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
  申请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3项,
  受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项
  论著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另见部分论文目录)
  学术专著 (与卞学璜教授合著):
  《非协调数值分析与杂交元法》科学版社,1997北京
  《Hybrid & Incompatible Finite Element: Foundation & Application》
  CRC-PRESS,USA 2003(to appear)
  学术组织与获奖
  德国洪堡(AvH) Research fellow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Research fellow
  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力学学报》编委
  国际计算工程科学学会 Founding member
  德国应用数学和力学学会(GAMM)会员,欧洲力学学会(EUROMECH)会员
  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88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92年获THH PIAN MEDAL科学奖章(ICES’92,HongKong)
  93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联络地址
  上海 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 建工与力学学院 / Fax:(86)21 54743044
  Tel:(o)/(h) E-mail:

韩强的介绍

韩强,男,汉族,北京人1963年12月生,教授,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1 1985年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太原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3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5月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至华南理工大学工作。曾任广东省力学学会理事长(2009-2012),兼任《计算力学学报》、《土木工程与技术》编委,广东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大学“天山学者”讲座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是华南理工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博士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人次,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次,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次,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1人次。指导的研究生已成为各个单位的科研骨干,部分博士生已获得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的资格。

学术会议通知

在现实社会中,需要使用通知的情况越来越多,通知根据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种类。你写通知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学术会议通知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目:结构拓扑优化的回顾和展望

主讲人:中国科学院程耿东院士

时间:20xx年10月13日上午10:00

地点:开元校区图书馆406会议室

主办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主讲人简介:

程耿东,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结构和多学科优化协会主席,曾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协会大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三、四、五届顾问组顾问及制造与工程领域召集人。历任力学学报(中、英文版)、计算力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主编及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数学与力学等杂志编委,国际杂志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EngineeringOptimization, Computers & Structures, Probabilistic Mechanics编委或执行编委。

程耿东院士长期从事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著有论文200多篇、著作三部、译著二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二次(1992,20xx),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IET教育基金“大学校长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报告内容提要:程耿东院士将回顾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历程,指出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难点,总结不同拓扑间连续变换时的连续性问题及其求解算法和理论,并对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xxxx:

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和光学领域研究热点。得益于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和应用,生物医学光学成像为医学领域提供并将继续开拓为追求人类健康所期望各种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医学仪器。召开本次讨论会,正是基于这样交流需要,邀请各位在光学或医学领域做出一定成就专家学者,回顾总结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成就,同时积极展示最新前沿研究和应用成果,并探讨今后发展方向,促进该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希望您届时光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主要内容:1、宣读学术论文;2、交流教学和科研经验。

二、 出席会议代表应向大会提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三、 会议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由大会负责,往返交通费由代表自负。

四、 接到会议通知后,请即向会议筹备组寄回登记表(电子邮件或传真均可,

会议开前三天没有寄回登记表,即视为不出席会议,不再安排食宿)。

五、 会议时间:

六、 会议地点:

七、 代表登记表和会议论文投稿邮箱:*@*****

八、 联系电话:000-‐00000000(人名);传真:000-‐ 00000000

附:会议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国籍 主要职务

联系电话 往返抵离时间

备注:

一、会议通知分类

通知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布告形式贴出,把事情通知有关人员,如学生、观众等,通常不用称呼;另一种是以书信形式,发给有关人员,次种通知写作形式同普通书信,只要写明通知具体内容即可。通知要求言简意赅、措辞得当、时间及时。

二、会议方案结构

(1)标题

规范写法应由召开单位、事由(会议名称)和文种类别(方案)“三要素”组成。个别情况有省略会议召开机关(发文机关)。

(2)正文

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构成。在开关之前,有要写明方案送达机关。属于要送上级机关批示,就写送达上级机关名称,属于要下级知晓、发给与会机关或个人,则写下级机关名称。开头部分应写明制文(开会)原由、单位、会议名称、会议时间、地点、会期等,大致相当于一般专题方案中“指导方针”、“总体设想”部分。会议方案主体部分,要写出会议宗旨、规模、议程、做法和准备情况,相当一般方案中“主要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三项。结尾语部分写作,要根据会议方案性质而定,属下级机关请示上级机关,可写上类似请示报告结尾用语。如:“以上方案,当否,请批示”。

(3)签署发文机关、日期

属上级机关“指导性”方案,多将日期标示在标题下,发文机关在标题中标明,不另外落款。

(4)不同季节有不同风景,不同季度有不同商务会议需求,过去企业在组织会议时,对于会议地点和会议形式总是绞尽脑汁四处寻求而不得其法,针对这种需求,首次将在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推出不同季节商旅会议精品方案会展,为企业提供最佳适合时令商务会议解决方案,同时向企业推荐最合适商务会议服务提供商。

由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定于20xx年9月27日—29日在四川绵阳市召开,欢迎广大从事物理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积极报名参加会议。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A 高温气体与复杂流体物理力学

B 物质和表界面物理力学

C 高压物理力学

D 激光物理力学

E 空间环境效应物理力学

F 多尺度物理力学

二、会议投稿

凡与上述专题相关,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均可投稿。部分稿件将推荐在《力学学报》上发表。论文详细摘要(来稿请用Word文档编排,摘要内容不得少于400字,不超过一个A4页面,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同时注明报告人的相关信息以及所希望的论文报告形式,并在右上角注明专题代号)最迟请于8月3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组委会电子邮箱:

本次会议将进行优秀青年报告评选。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参会代表可提交近期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参加评选,投稿时请附上两名专家的推荐意见。

三、报告形式

本次会议设口头报告和学术海报展示两种报告形式,请参会嘉宾根据会议要求进行准备:

1、口头报告请报告人自备PPT、自定版式和格式。大会邀请报告及提问时间共计40分钟,分会邀请报告及提问时间共计30分钟,一般报告及提问时间共计15分钟。

2、学术海报由参会嘉宾按A0规格(0。841x 1。189 m或0。8x 1。2 m)自行进行准备,彩色打印并携带至会场。

四、会议安排

1、报到时间:20xx年9月27日9:00—18:00

2、报到地点:绵阳市长虹国际酒店(地址: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广场西街北段89号;电话:)

3、会议时间:20xx年9月28日—29日

五、会议费用

1、会务费:1500元/人,学生1200元/人。

2、食宿: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标准间(290元/天),单间(370元/天)。

五、交通方式

各交通中心到长虹国际酒店的交通方式:

1、绵阳火车站:距离约5公里,乘2路、15路、71路、801路至火炬广场下车即到。或者乘坐出租约15元,另外,绵阳有Uber专车可以使用。

2、绵阳机场:距离约10公里,打的约20元。乘302路至火炬广场下车即到。

3、成都机场:距离约140公里,乘坐双流机场—绵阳平政车站大巴,全程2小时,在平政车站:坐60路至火车站,转乘2路、15路、71路、801路至火炬广场下车即到。

4、成绵高铁成都机场站:乘坐双流—绵阳高铁,全程约1小时20分钟;或者乘坐成都东—绵阳高铁,全程约1小时,在绵阳火车站下车。(乘坐双流—绵阳高铁的话,您最好提前1周订票)

六、联系方式

扩展阅读:

学术会议简报范文

x年x月x日 xx学术会议暨继续教育学习班隆重召开。会议由xx医学会呼吸专委会主办,xx医院呼吸内科研究所承办。

本次大会是重庆哮喘联盟成立五年来第三次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为“重症与难治性哮喘:未能满足的临床需要”,会议共设9个专题,邀请了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候任主任委员xx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xx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xx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xx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重庆42家医院,150多名呼吸届同行参与会议。会议开始,大会主席、重庆哮喘联盟组长、新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xx教授发表了热情、简短的致辞。随后,各位专家就重症哮喘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过敏性与非过敏性哮喘发病机制、支气管过敏性肺曲菌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经验、哮喘个体化治疗的进展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通过本次会议,重庆呼吸医师对重症与难治哮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会议简报写作要点

会议简报通常由报头、报身(正文)、报尾三部分构成:

(1)报头

同其它简报一样,多有一套专门设计的固定版式。上面正中用醒目大字标明简报名称,报名下面要标明编印机关、印发日期、编号。简报名称可由会议会称和文种类别(简报)组成,也有的'只标“会议简报”字样。编号常用括号标在标题正下方靠近标题的地方。

(2)报身

又称正文,是会议简报的主体。

会议简报正文的写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通常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为综述法。由编者采集各方面的言论、意见加以概括而成,相当于一份会议的综合报道,将会议的进程、出席情况、会议的发言和议程一一摄人,全面加以反映。

第二种是重点报道法。重点反映会议的某个重要报告的内容、小组讨论情况或一个与几个人的发言等。

第三种为摘要法。摘录代表发言的概要,供与会者参阅。

(3)报尾在简报最后一页的下方,注明主送单位或个人姓名、抄送单位、增发单位和印发份数。

会议简报的编写,要求及时、简明,抓住具有指导意义、能引导会议健康发展的内容加以报道。当然,涉及各级机密事项的内容不应随意报道。

各有关部门:

一一为做好20xx年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计划,请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本单位的申报工作,于20xx年10月20日(周五)前将填写完整的《20xx年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计划汇总表》(每学院1份)、《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申请表》(表格中“国际交流合作处”以上相关部门意见都要填写)和所申报会议的请示报告(每会议1份),由学院外事干事统一交到国际交流合作处。

一一所有申报材料需提交电子版存档,电子文档的提交要求如下:

(1)每个学院一个压缩文件夹,以学院名字命名;

(2)汇总表的命名:学院名称-汇总表

(3)请示报告的命名:××会议-请示报告-学院会议负责人

如:20xx北理工斯威本论坛-请示报告-国际处张某某

(4)申请表的命名:××会议-申请表-学院会议负责人

如:20xx北理工斯威本论坛-申请表-国际处张某某

联系人:刘艳红 电话:4207

地址:2号办公楼138室

电子邮件:

附件:

1.《20xx年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计划汇总表》

2.《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申请表》

3.会议请示报告模板(请联系本学院外事干事)

国际交流合作处

20xx年9月21日

根据xx委员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xx工程热物理第二十二届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xx年5月下旬在xx省xx市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征稿范围:

(A)工程热力学

(B)传热传质学

(C)燃烧学

(D)热流体力学

(E)热物性与热物理量测技术

凡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学科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有关能源及其综合利用、热能工程、制冷、热泵、蒸汽动力工程、内燃机、涡轮机、压气机、热物理量测及计算技术等方面论文均可投稿。

2.应征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公式明确、数据准确、图表清晰、文字简练。

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各种符号参照我国通用的符号。

在稿件的左上角请注明论文所属的大致类别(按征稿范围中所列分类A、B、C、D和E进行标注,例如属“燃烧学”的论文,注以“C”)

3.论文总篇幅包括250字左右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不超过6000字。

来稿请用电子版。所投稿件录用与否,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4.经专家评审录用的论文将由研究会统一编号,并通知作者统一的打印格式。研究会将作者寄回的打印稿,统一制版、印刷、出版论文集。

5.凡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书籍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恕不接受,来稿不能一稿两投。

6.征文截止日期为20xx年4月15日(以稿件投寄邮戳日期为准)。

7.应征论文请电子邮件发至(e-mail)xxxxx

学会秘书处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为便于联系,请作者在稿件末尾写明详细的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家庭与办公室电话或移动电话号码,以及E-mail 地址。

8.经评审录用的论文将于20xx年4月30日前通知作者,并寄发有关论文打印的要求和格式。

9.在会上宣读的论文,经专家评审后的优秀论文,将推荐给本会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热科学与技术》学报发表。

xx委员会

20xx年x月x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