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真地理》杂志一事,我觉得这是把正规杂志办成了商业杂志,视规定为无物,为了谋私利竟然堂而皇之的发表反科学文章,并且还冠以“学术论文”的标签。
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诱导行为,所有的杂志社都不是私人拥有的,那是机构,就像现在的媒体新闻一样,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而写真地理不管不顾,为了几百块钱的期费,一下子搞黄了,让人深深叹息。
一,地理杂志的乱象。
乱象最主要的就是杂志变成了中饱私囊的工具,不管你写什么东西,只要你掏钱,我就可以发表在杂志上?那么,为什么有人发掏钱发这个东西呢?很简单,这是一个标签,对于评职称或者认证系统上完全可以让一个人更上一层楼,对于学述界的人来讲,在杂志上发表论文与不发表论文,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身份,一个是专家,一个是学生。
而只要有东西发到杂志上,你马上就会被叫为老师,等于给自己镀了一层金。
二,各行业杂志的乱象。
其实这种情况很少见,仅仅是因为地理杂志不出名,且没有多少人关注,所以有人敢如此行事。很多杂志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虫洞而否定整棵树,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而且所有的杂志都有网媒,可以算是全民监督,对于学述论文这种严肃的东西,我不懂,你不懂,但总有懂行的,一经发现,这就是很大的事儿。
杂志的存在是为了落实上级指示,这就好比公款消费一样,只不过发生在了文学上,这是一件很可怕的的事,仅仅是因为被揭发了,我们才知道生熟鸡蛋变生是胡扯的,因为这本杂志里的造假学述论文,主要就以“熟鸡蛋变生”这种伪科学呈现给大家的,借由杂志之名,有可能就害了一些认真的读者。
河南工业大学发表声明称,将会用97万续订一年知网。这是在给知网送钱吗?毕竟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知网就因为资源垄断闹的沸沸扬扬,而此次河南工业大学发表声明称,知网的资源具有无可替代性,那么这也让许多人好奇其资源真的无可替代吗?据了解,知网有着全国最为系统和全面的学术期刊和文献,同时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独特,具有不可替代性。
对此,许多网友议论纷纷,有些网友认为,知网真的那么具有不可替代性吗?其实自己在写论文的途中也是频繁多次使用知网的资源,但是感觉从其他地方寻找资料只是麻烦一点,但是并不是具有无可替代性的,仅仅是使用方便罢了。同时还有一些网友认为,知网的资源确实在全网来说是十分全面的,以及其本身数字资源的独特性,它涵盖有各种学术期刊以及参考文献,对于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的参考也是十分巨大的,确实对于一般的高校来说,知网确实具有无可替代性,它本身的价值也是摆在那里的;此外,还有一些网友认为,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知网的资源,毕竟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获得许多文献和期刊,只不过是知网的更加方便和便捷罢了。
据相关知情人士表示,早在今年4月26日,河南工业大学就对全校师生对于知网续订进行了意向调查,同时,由于知网该校已经订购多年,许多读者已经适应,不适宜再更换其他数字资源来满足全校师生。
据此,笔者认为,尽管知网的数据是十分全面的,以及各种学术期刊和参考文献也是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但是由知网而引发的各种乱象仍然在网上频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彻查,对于此类现象给出一个处理结果。
所谓的“论文查重”就是在论文写完后,跟网上的论文库进行比对,看重复的部分有多少。很多高校都明确规定了毕业论文的查重率,一旦高于这个数值,论文就会审核不通过。这种情况,轻则被判定为论文不合格,退回重写,重则可能被认为是抄袭。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学生都在论文提交之前购买了查重服务,然后根据查重的提示,逐句修改。至于怎么修改?其实也就类似于洗稿一样,同义词替换、主谓宾颠倒、换句话说之类的。
如此这般地修改,直到查重率合格,才敢上交。只不过这样一来,论文可能会被改得面目全非。有的学生甚至会购买降重服务,让机器或者别人帮自己的论文降重。据悉,将一篇总字数50839字、重复率为17.9%的论文,降重至10%以下需要1800元。
而每到毕业季,论文查重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次好几百,一个人要查好几次,开销也不可谓不大。很多院校和毕业生把论文查重率作为论文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忽视了论文考核的其他标准。
总的来说,论文查重的种种乱象,侧面说明了论文考察中的弊端。高校片面追求论文重复率,忽视了论文的创意、创新等因素,其实并不利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对于想抄袭的人来说,可以有很多种办法抄袭,他可以不追求论文用语的规范性,只为了减少重复率。其实,对于论文来说,正确的表达方式也就那么几种,重复是难免的。而且,使用机器查重的话,连引用也会算到重复率里,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连引用都小心翼翼。
而本科论文用到的理论知识,不引用难道让学生去创造和重新发现吗?
我觉得论文的重复部分应该要人工复核,如果论文的核心创意、试验方法、行文逻辑等等主要的部分都是抄袭的,那么即便是查重率低于标准,也应该认定为抄袭。
而如果论文只在引用部分和无关大局的概念阐述、名词解释等部分是重复的,其他的观点和证明方法都是创新的,即便重复率超出了标准,也不能算是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