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出生的刘思明从小就特别喜爱围棋,1978年曾参加过北京市的大学生围棋比赛,获得亚军。当时也算是北京市小有名气的业余高手,棋力为业余五段,还特别喜好桥牌。刘思明最早时是一名中学老师。1984年,在《新体育》杂志社筹办《围棋天地》月刊时,刘思明毛遂自荐应聘围棋记者。在一盘“考试对局”后,当时仅有业余五段水平的刘思明被《新体育》老总编郝克强一眼看中了。刘思明也从此与围棋结下了不解之缘。1985年11月起先后担任《新体育》杂志社围棋编辑部副主任、主任1995年5月《新体育》杂志社编委会委员1996年12月《新体育》杂志社副总编辑,行政级别副司级2000年3月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副社长2005年11月 兼任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党委副书记2007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2009年6月19日,原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卸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成为中国棋院新任院长,成为中国棋院新一代掌门人,由专业棋手担任中国棋院院长的传统也告一段落。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一题词,是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所作的。当年唯一的体育刊物《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并突出宣传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这一题词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高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
《新体育》杂志创刊于1950年,由毛主席亲笔题写刊名,迄今已有63年辉煌历史。《新体育》杂志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目前为中国体育界的门户杂志。
《新体育》,1950年创刊,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新体育》题写了刊头。
“我在想,女排精神是什么?我认为的女排精神,不是体现在我们十二个人身上,而是体现在千千万万排球人为我们做的贡献,对我们的帮助。”——丁霞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女排精神不言而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在百废俱兴之时,中国女排势如破竹地为奋斗中的中国打了第一针强心剂。时隔多年,曾经的巾帼英雄们将奋斗的位置留给了年轻的新战士退出了舞台,现在的她们即使不在曾经的舞台上了也依旧在其他的舞台上绽放着自己的光彩。
从台前转幕后
运动员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极其高的职业,随着黄金时期的离去,即使我们心中叹息但终究是英雄老矣。对于她们来说,即使是没办法继续在那个舞台奋斗,她们也愿意选择继续看着后来的年轻人们去继续奋斗。
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在第三届世界杯上,年仅27岁的曹慧英带队,在领奖台上,年轻的曹慧英为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打下了坚固的基石。
作为中国参加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和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主力队员,曹慧英两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为了争夺世界冠军她多次推迟婚期,在1982年结束了秘鲁世界锦标赛并且夺冠以后选择结束了自己的排球运动员生涯,但是仍然在1985年选择担任了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的副总经理,关注着中国体育事业。
女排元老张荣芳和胡进这是一对难得的排球伉俪,张荣芳是中国女排“三连冠”的副队长,而胡进在张荣芳刚刚搬出中国女排宿舍接着就被任命成为了中国女排的教练。胡进不负众望,带着中国女排夺得了世界杯赛冠军,而在不久以后两人美满的踏入了婚姻的殿堂中,即使是结婚以后,两人一如最初的关心着中国女排的变化,在看到中国女排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夫妻两人都为女排接下来的路担心着,两人想从到一味良药。
不久之后,在女排队员们的一致要求之下,张荣芳成为了女排的教练员,两夫妻一同为女排事业努力。然而在第十届世界锦标赛前三个月,张蓉芳却怀上了孩子。而立之年的张蓉芳早已属于高龄产妇,但是心中对于女排梦的不舍让她难以抉择。好在最后张蓉芳还是成功的带领着中国女排摘下了“五连冠”,在孩子出生以后她考虑到了自己的孩子,选择了回归家庭,这样她依旧关注着中国女排、中国的运动会。
在2008年北京运动会的时候,张蓉芳成为郑州站的第一名火炬手,她骄傲地表示自己能成为河南的首位火炬手是家乡给予她的巨大荣耀。
换一个舞台依旧有着万丈光芒
当时作为女排副攻手的杨晓君是北京人,在1983年被调入国家队,在1984年奥运会、1985年的世界杯比赛和1986年的世界锦标赛中三次斩获冠军。
在1988年退役之后,心中对排球仍然是心向往之的她选择参加了世界明星队,在1990年加盟德国后三次获得过全国冠军,而后留在德国担任教练,后为照顾家人方便而暂时放弃了教练的职位正式进入公司。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杨晓君表示自己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和排球分开过,甚至也是通过排球作为跳板才进入了公司里,而她依旧时常关注着中国女排的动向。即使是在不同的舞台,依旧有着同样的坚持。不仅仅是杨晓君在退役之后时常关注着女排的动向,周鹿敏这位反应灵敏的最佳二传手也同样的关注着女排的动向。
从1998年离开赛场以后,周鹿敏接触排球的机会便慢慢变少,在她的心中,五连冠以后女排在经历一个起伏阶段,即使这样也没有跌到谷底,仍旧在世界先进水平。
在看见北京奥运会的女排队员们时,周鹿敏不由想到了自己曾经错过的莫斯科奥运会。而在排球场外,她也在不停地学习新的知识,心中始终觉得自己当时做运动员的经历是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历练,自己从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不论在哪一个舞台,她们都在向世界展示独属于她们的坚持不懈,做什么都得把事情做好,都得把事情完成。独属于中国女排的执拗劲儿永远不停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她们这些排球国手即使没在排球赛场上,依旧英姿飒爽、将自己的生活处理到刚刚好。曾经的主力二传手孙晋芳,在04年被调往了中国体育总局网球运动员中心,在14年被任命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在2018年才低调卸任。
同样是二传手的张洁云在退役后努力学习文化,在南京体育学院教育体育专业毕业后到了江苏省体育服务公司工作。在87年担任苏州省体委办公室主任,现在又成为了江苏省体育局的办公室副主任,她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
同样在退役后圆了自己大学梦的还有副攻手梁艳,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以后,她选择到了《新体育》杂志社工作。在1995年时创办了一家体育文化传媒公司,永远不愿意停下自己的脚步。
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中扭伤了腰的陈亚琼坚持到比赛胜利,在1982年参加了秘鲁第九届世界锦标赛后因为愈发严重的腰伤而停止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离开赛场后,到了香港,时常参与香港与内地的体育交流的他每年都会带着香港中小学生去北京访问。即使不在赛场她也觉得自己要通过体育来激发他人的民族自豪感。
她们都离开了主赛场,可是对于她们来说,排球对于她们人生的影响仍然引导着她们,或者是在幕后或者是单纯的关注着,她们的心始终还是看着女排。
她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或是在幕后或是相关行业,但是不论是哪一个行业她们都在不停地创造着独属于她们的一片未来,因为她们身上的是中国女排精神,她们始终不会忘记的中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