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失效分析与预防杂志

2023-12-08 16: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失效分析与预防杂志

1983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2003年12月获四川大学硕士学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向巧不断学习、刻苦攻关、锐意创新,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五个统筹”、“保持五个先进性”等理念,引领企业科学发展。她不但擅于管理,还精于技术。她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军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她组织完成了国家某“杀手锏”新装备大修线的建设。向巧以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并进入第二轮评选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南昌航空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顾问;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咨询专家;《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失效分析与预防》杂志编委。

南昌航空大学是211院校吗?

南昌航空大学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校肇始于1952年创办的汉口航空工业学校,1953年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54年迁址南昌,1956年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2007年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

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以航空国防需求为导向,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已经初步建成工科优势明显、航空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

学校历史

1951年9月17日—22日,航空工业管理局在沈阳召开第一次航空工厂厂长会议,确定立即兴办航空教育,研究了 《中级技术人员教育计划》 和 《初级技术人员教育计划》,决定创建南京、 北京、 哈尔滨和汉口4所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并由各航空工厂开办技工训练班;12月,航空工业管理局决定将武汉311厂改建为汉口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并派干部到厂负责学校筹建工作。

1952年3月15日, 学校正式启用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印章,标志着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正式成立;10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指示,学校正式改名为汉口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1月30日, 航空工业管理局通知学校,正式将学校从汉口迁至南昌昌,并指示学校立即进行筹备, 派人前往南昌选择校址;2月21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决定各校更改校名,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改为武汉第六工业学校;9月17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决定, 各航校和技工学校启用新的统一编号和校名,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简称“中南一校”。

1954年8月, 学校从武汉迁到南昌。

1955年6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中专学校更改校名,中南第一工业学校拟改为南昌工业学校;9月12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办公厅通知,部属各校从9月10日起改称新校名, 中南第一工业学校正式改称南昌工业学校。

1956年2月, 学校先后接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和第二机械工业部的通知和命令,将南昌工业学校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3月16日,正式启用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新校名。

1965年8月, 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的名称撤销,学校仍称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1969年6月1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下达通知,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为国营赣江机械厂,代号为南昌 502 厂。

1978年4月1日, 经国务院批复,恢复和增设55所高等院校,其中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5月29日,第三机械工业部转发教育部 《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正式决定增设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为基础改建。

1980年9月, 学院开办了电视大学无线电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班;12月28日,经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 成立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夜大学”。

2017年12月,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近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6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42人次;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井冈学者”特聘教授、“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主要学术与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文化名家等省部级人才334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7个专业学院,有3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70个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个江西省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

特色专业如下:

国家级一流专业: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

江西省一流专业:经济学、英语、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商务、表演、动画

江西省特色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英语、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化学、新闻学、动画、工程管理等

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环境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

江西省一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学生成绩

截至2020年12月,近五年,学校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4500余项,受理专利651件、授权359件,发表论文1000余篇,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95项;曾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金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m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国赛总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特等奖、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等荣誉。“天宫开悟”项目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新锐创意奖;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环境光催化及资源循环利用团队”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批江西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以及省部级社科成果奖2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多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0多篇,出版论著180余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其他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5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以及其他国家级社科项目近20项;承担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行业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00多项。

学术期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学术季刊;先后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07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全文收录,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进行的首次全省学报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学报”。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的具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综合刊物,设有政治、哲学、经济、管理、文学、史学、法律、教育等栏目;已被众多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收录,如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期刊电子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台湾华艺(airiti)电子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2015年3月,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失效分析与预防》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南昌航空大学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主办,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失效分析中心、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专业分会承办的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技术刊物,主要刊登与失效分析与预防有关的学术论文;被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其中包括权威的检索机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统计源期刊,并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台湾华艺数位等网络出版机构长期合作;在2010年江西省科技期刊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20个国家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高校共同举办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中外项目生突破1600人。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开设了航空工程(含航空维修)、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4个本科全英文授课专业和多个研究生层次中英文授课专业;开展学生出国(境)交流工作,年均出境交流学生300余人,其中公派出国(境)100余人,先后获批国家公派《赴乌克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优秀本科生交流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赴俄白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与俄白乌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匈牙利政府互换奖学金计划》等出国留学资助项目。

211工程 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梁军的介绍

梁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助理,兼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失效分析与预防》杂志编委。

谢里阳的社会兼职

辽宁省CAD/CAM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机械强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会疲劳分会副理事长;沈阳市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学术期刊《Int. J. Performability Engineering》亚太区域编委国际学术期刊《Int. J. Reliability and Safety》杂志编委《机械强度》、《失效分析与预防》、《理化检验》、《东北大学学报》等编委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体制

学院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实行“院校合一、资源共享”的办学体制。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是直属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的多专业综合性国家一类科研院所,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7000万元,职工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250余人,下设工程部、研究所、制造厂及合(独)资公司,是全国通用机械、化工设备12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及信息中心,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学会和流体工程学会、中国钢结构学会容器管道协会挂靠单位,编辑出版《压力容器》《流体机械》《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设有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流体机械节能与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国石化总公司合肥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设立了通用机械九大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测中心、认可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建院50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类重大装备攻关课题,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000余项,尤其近十年来为国内外提供了大量的石化通用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化工设备并完成了化肥、石油化工、环保、储罐、液化气空气混合、燃烧装置等百余项工程成套与监理项目。学院依托研究院的国家行业技术地位、科研实力以及与众多知名企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安徽省及教育厅负责同志的陪同下,于2004年4月11日视察了该院。周部长对该院的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发挥“院校合一”办学体制的优势,加快学院发展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