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南方周末编辑部名单

2023-12-11 16: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南方周末编辑部名单

请问《南方周末》的现任主编是黄灿。

关于南方周末现象

传媒烈士无法承受之重 ---《南方周末》同仁的去向 (ZT)

中国传媒业内的烈士已经够多了。可是,面对着这个远未完美的世界,这一代的 新闻人注定要为了他们的责任和梦想去承担起他们声明中无法承受之重。毕竟, 山就在那儿——他们的前面,有其实并不遥远的鲁迅、邹韬奋们的指引;他们的 身边,有《纽约时报》《时代》的同仁的榜样和激励;他们的身后的土地,也将 会有一批同样彷徨但依然奋发前行的新闻人。

他们会因此注定要孤独憔悴,不能不时时荷戟彷徨。 …… 2001年五月底,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南方周末》因为“严重违反新闻纪律”而被 勒令改组。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南方周末》编辑部进行了大换血,领导班子 有重大变动,此外还有一批记者被除名。5月31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因此由原 来的24版缩减为20版。而这一事件的引子则是2001年4月19日那一期《南方周末 》,被认为“肯定经过精心策划”,“严重违反新闻纪律”,“有严重政治问题”。

2002年3月20日,《南方周末》头四版被ZXB全部枪毙,报纸因此延期出版。目前 尚无下文。据说,是因为此次报道涉及到海外媒体热炒中的“希望工程”。 …… 南方周末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开 另有消息说,南方周末搞新闻编采的总共才20人。

以下为流落各方的原周末精英: 江艺平,现赋闲 钱钢、长平,据说将被召去中央电视台某栏目做主编,有人问,是去洗脑还是韬光养晦 ?

沈灏,现主编《21世纪经济报道》

迟宇宙,现为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罗长禄,现任羊城晚报要闻部副主任,尢擅筹划。

赵世龙,现为羊城晚报记者。

秦立德,无奈离开,现在上海从商。

谢方伟,已挂冠而去。

余刘文,已在重庆改行经商。

孙保罗,现主编《华夏watch》

陈明扬,据说是在养病

还有刘洲伟、连清川、方迎忠、李绒、李勇、刘天时、陈涛、李玉霄……

在拉脱维亚的一处海岸边,朝着汹涌的海涛,竖着一块圆花岗岩的石碑,还在很 久之前,有人在石碑上刻了一行字:“纪念那些死在海上和将要死在海上的人们。”

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

南方周末的创办历史和发展历史,要详细的,不要一味说他多有影响力,看清是创办和发展史。

‍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在创刊时,中国大陆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界也在不断尝试着突破旧有媒体的模式。《南方周末》的出现让人们有了一种新的读报选择。
  发展历史:1984年1月21日,试刊号出版,正式命名为《南方周末》。2月11日,《南方周末》创刊号面世。1985年6月,南方周末报社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8月,免费给全国各地学生赠阅《南方周末》,总数达50万份,丰富了学生的暑期文化生活。1986年3月28日,南方周末编辑部被中共广东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987年1月2日,《南方周末》第一个航空分印点在上海设立。8月至12月,《南方周末》开展业务大讨论,树立起“办一张有全国影响的综合性大型周末报”的办报目标。1988年8月26日,由南京市集报协会举办的第二届民间评选“您最喜欢的十佳报纸”活动揭晓,本报名列第三。10月21日,《南方周末》第一张彩色报纸面世。1989年2月11日,《南方周末》创刊五周年。中顾委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题词“喜闻乐见”以示祝贺。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词:南方多佳讯,周末有奇文。11月1日,山东齐鲁集报协会举办的“全国首次华夏报纸博览大点索”活动,本报被列入“最受喜爱报纸”名录中。1990年1月6日,《南方周末》北京航空版分印点开印。1991年1月,北京分印点期发数飚升至15万多份。9月,由南京市职工集报协会、南京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主办的“您最喜欢的全国十佳报纸”评选在南京揭晓,本报再度金榜题名。1992年1月,《南方周末》第一次扩版,从对开4版扩大为对开8版。9月,“1992年全国文化艺术类报纸十佳”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本报与《光明日报》《文汇报》一起名列三甲。1993年9月,由北京工人集报协会、石家庄集报协会、呼和浩特市职工集报协会、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集报分会、莱州市剪报中心、四川省渠县集报协会联合主办的评选“我们最喜爱的中国五星级报纸”活动,本报被评为“五星级报纸”。10月29日,本报第507期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大关。1994年5月6日,由本报主办的“全国十家周末报(版)报纸改革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提出了“强化新闻性,再上新台阶”的口号。5月7日晚上,300多名嘉宾荟萃广州东方宾馆,共庆《南方周末》创刊10周年。来自全国各地13家新闻单位向本报赠送了“耕耘十载,风行神州”的锦旗,祝贺本报对推动新闻改革做出的贡献。1995年9月2日,由本报捐资22万元建成的“南方周末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在革命老区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隆重举行。“希望小学”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有两层主教学楼一座,有近500名适龄儿童入校就读。10月18日,《南方周末》驻上海记者站正式成立。1996年1月,本报第二次扩版,从对开8版扩大为对开16版。1997年6月,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时任本报主编的江艺平同志榜上有名。9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北京工人集报协会主办的“我们喜爱的全国百家优秀报刊评选活动结果在北京揭晓,本报荣获“全国百家优秀报刊”称号。10月,增设济南分印点。1998年年初,第三次扩版,从对开16版扩至对开20版。7月,增设南京分印点。8月,长江、嫩江特大水患,本报员工共捐款81450元。1999年2月,本报创刊15周年,收到4万多封读者来信,对报纸改革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7月,增设福州分印点。2000年本报第四次扩版,由对开20版扩为对开24版。2001年1月,南方周末《新经济》、《新文化》、《新生活》正式登台。7月,南宁分印点开印。2002年1月,郑州分印点开印。3月28日,本报版面全面刷新,分为新闻、经济、文化、城市专题四大版块(京、沪、粤三地每期赠阅城市专题8个版)。2003年4月4日,本报成都记者站成立。7月,杭州卫星传版分印点设立。至此,全国共有15个印点同时印刷本报。8月1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管、本报主办的《名牌》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本主要针对精英男性群体的高品位杂志。2004年1月,本报第五次扩版,将32版发行到全国,并且重新整合为新闻、经济和文化三大版块。‍

南方周末当年为什么被大清洗

南方周末当年为什么被大清洗? 南方周末为什么堕落了?】《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改动一事,被该报记者通过微博抗议后,昨天在互联网上已是沸沸扬扬,一些境外媒体也关注到此事。互联网上有不少意见领袖支持《南方周末》编辑部,微博上还出现以该编辑部落款署名的措辞强硬的声明。这样的公开冲突在中国媒体中相当罕见。

实事求是说,重大报道接受官方的某些意见,这样的经历中国很多媒体都有过。官方对媒体的重大报道做些具体指示,这是中国新闻管理时而穿插的一种方式。总体来看,中国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开放,来自官方的具体指示似呈逐渐减少的大趋势,但与此同时,媒体管理的大结构没有变。

《南方周末》的这件事,是媒体管理模式遇到挑战的突出例子。这种挑战其实一直在积累。长期以来,很多媒体针对政府部门的指示打“擦边球”。官方和媒体都挺累的。微博的出现,给媒体记者提供了额外阵地,不断有宣传指示或执行过程被捅到网上,出政府部门的“丑”。这次事件目前不很清楚是《南方周末》整个编辑部的正式行为,还是几位编辑的个人行为。

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媒体治理环境都在快速变化。社会多元化推动了思想多元化,西方价值观影响了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对舆论界的影响尤其大。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化媒体在体制上也纷纷脱离事业编制,它们竞争激烈,生存环境严酷,媒体人境遇也大不如前。让基层媒体人有“大局观”越来越难。

在国家大的路线方针框架下,以及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做探索创新,这对很多媒体人缺少吸引力。媒体人更流行的探索是如何使“普世价值”在中国的落地最大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媒体的利益。很多人对这样做的“正义性”坚信不疑。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不可否认,一些媒体人对“普世价值”的推崇,成为促使中国进步复杂合力中的推力之一。中国治理难就难在如何管理那些常常是错综的、甚至南辕北辙的各种力量。

现实或许是,老的媒体管理体制不可能原封不动继续下去。时代在前进,管理需要与时俱进。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了千丝万缕的交叉和联系,人员流动性大得惊人,从业者实现利益的方式也早已突破了传统,而且中国境内外的媒体也有了很方便的互动。传统管理已经装不下如此庞大的复杂性。

然而无论怎么管理,中国媒体不可能成为同西方一样的媒体,这应是中国所有媒体人选择入这个行时最基本的判断。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不同,媒体无法脱离国家政治现实而单独、浪漫地存在。媒体是中国改革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但它的摆动幅度不可能是无限的。

中国媒体需要走一条富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契合国家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媒体的唯一现实之路,也是光明之路。其他的路都是幻想,根本走不通。

在互联网2.0时代管理媒体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很多人认为任何“管理”都是对“新闻自由”的干涉,就像互联网立法一样,在舆论场上很容易受到抵触。

有效的媒体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权力,还需要从业者对管理的必要性达成基本共识,很多管理目标需通过媒体的自治来实现。官方需要为创造这样的共识多想办法,多下功夫。

希望《南方周末》的这件事能对管理部门,也对媒体从业者们都带来触动。中国要继续前进,决不是通过简单的管理或者简单的对外模仿就能实现的。我们得接受这几代人不得不纠结、反复探索的宿命。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