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青年杂志历年文章

2023-12-07 21: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青年杂志历年文章

3月15日
中国青年》杂志2007第5期 之 我或我身边青年的生存状态
新官上任

作者:乐岳 日期:2007-3-7

职务的提升,只不过是把你放到了一个新的舞台上,有人喝彩,并不一定是因为你表现出色;有人喊“下课”,也并不表明你今后就没有征服观众的机会。

两个月前,借着公司机构改革的东风,我出乎意料地被升为一个分公司的副总,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之一。

宣布任命的当天,我很有点范进中举的味道,两餐没吃好,晚上睡不着,还跑到楼顶去吼了一吼。

同事们都很精明。走进宣布任命的会议室之前,我还是大家口中的“小X”;走出会议室后,迎面碰上的同事,都不约而同地改口叫“X总”。抚今追昔,从以前的“小X”到现在的“X总”,真是令人不胜感慨。碰上个把不晓事的,像以前那样亲热地叫我“小X”,还真是有点不爽,忍不住暗骂他榆木疙瘩。

人们常说“职场得意,情场失意”,看来这句话得改成“职场得意,情场逢源”才对。升职之前,我在这座城市工作了四年半,几乎没有人主动帮我介绍过对象;在我升职后的两个月里,就有八个人提出要帮我介绍对象,另外还有几个暗送秋波的。如果不是我定力十足一概婉拒,恐怕现在已经陷入醋海情波不得翻身了。从以前的“门可罗雀”到现在的“门庭若市”,职位之于我,就好似丑小鸭忽然换上了一身漂亮的天鹅绒。

职位升了,身份高了,言谈举止也不由得变了。以前跟同事说话信口开河,现在跟同事说话谨小慎微;以前有开心的事哈哈大笑,现在有开心的事微微一笑;以前发火的时候“出口成脏”,现在想发火的时候欲言又止;以前上下班打摩的,现在上下班打出租;以前衣服买大路货,现在衣服买名牌货……

职位升了,想法不一样了,兴趣爱好竟也不同了。以前喜欢爬格子,以文学青年自居,以发表文章为最大乐趣;现在喜欢琢磨人琢磨事,以“白骨精”自居,以指导下属为最大乐趣。以前喜欢看网络小说,越颓废越觉得过瘾;现在喜欢看管理教材,越玄乎越觉得管用。以前喜欢看体育频道、情感剧,现在喜欢看“对话”“挑战中国”。总之,现在的兴趣爱好里,激情、感性的成分少了,实用、理性的成分多了。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升职后的日子也并不是只有四面凯歌春风得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实在是深刻触及了中国传统职场文化的精髓。虽然升职后我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想问题、做事情一切以大局为重,了无私心,但因为职场人事关系的微妙性与复杂性,我还是微微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寒意。

由于分公司刚刚成立,所以人员要从总部各个部门抽调。人员没有确定的那段时间,周边的同事各个跑上跑下,都在努力为自己谋取一个好的位置,忙得不亦乐乎,只有我一个人置身事外——因为一把手大权独揽,所有人员抽调、职位安排都由他一手搞掂。可怜我从公司的利益出发思前想后选定了几名贤才,想找机会向一把手推荐,却没想到连进言的机会都没有。等到人员安排完毕,大家各就各位,开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成立大会,公司开始正常运转。放眼望去,到处是热情而陌生的面孔。

“分槽喂马”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分公司成立后,按惯例一把手和我进行了分工。由于我不熟悉市场业务,于是分管行政工作。我心想干什么都是革命工作,分管行政一样可以做出成绩,于是连续几天没日没夜地在脑海里谋划了今后行政工作的蓝图。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时,却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光杆司令。本由我分管的行政部经理,遇到重大事项,总是第一时间向一把手汇报,然后商量作出决策。往往等决策文件都已经签发下去了,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多时候,我要和员工聊天才能了解到一些信息。如果我不幸出差几天,那这几天我和公司就会陷入音讯全无的状态。

因为在别的分公司都是副手分管市场,一把手主管全面分管行政,所以当初一把手在分工时承诺,给我半年时间熟悉业务,半年后由我分管市场。我非常认同一把手的这一安排。为尽早达到一把手提出的要求,我在工作之余努力补充业务知识,经常向市场部经理要一些市场分析报告来研究。但是要了多次,都很难要到最新的分析报告,即使有最新的,里面许多关键数据都被以“××”代替,让人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因为没有直接的工作联系,市场部经理和我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透明的厚墙,他每天都在隔壁一把手的办公室进进出出,可是迄今为止,一次都没给我办公室“蓬荜生辉”的机会。

受到这样的“优待”,我搞不清是因为自己的锋芒外露从而引起同僚特别的防范,还是职场老手对职场菜鸟例行的下马威。还好我还年轻,而且愿意“反求诸己”。经过了短暂的兴奋期和苦闷期后,我选择以一种平常、妥协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处境。我想,职务的提升,只不过是把你放到了一个新的舞台上,有人喝彩,并不一定是因为你表现出色;有人喊“下课”,也并不表明你今后就没有征服观众的机会。舞台变了,观众变了,除了把舞跳好以外,你别无选择。

责任编辑:韩春丽

蓝蓝的水 蓝蓝的梦

作者:张伟乐 日期:2007-3-7

我之所以送他一瓶海水,主要因为在高中时我曾跟他谈过我的蓝色梦想,同时也想通过送水恭喜他学生遍布四海。

我是蓝色方阵,是的,一名海军少尉排长。27岁的我仍是个排长,这在海军干部队伍里是属于比较后进的人了。但我依旧乐观豁达、拼搏进取,因为我喜欢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也一直是我自己要实现的梦想。

我出生在内陆一个小乡村里,但我从小就有一个蓝色的梦想。当我从小学地理课本上了解到祖国有大面积的海洋后,我就确立了当海军、保卫祖国海疆的蓝色梦想。高中毕业时,正好有海军部队到我们家乡招兵。我就报了名,成为蓝色方阵中的一员。

到了部队,第一次见到的海是黄色的,狭窄的海面和内陆的江河几乎没有两样。我甚至怀疑那是不是海,当品尝了海水的咸涩后,才确定那是海水。但是对海的失望丝毫没有影响我对海军生活的热情。那时的我,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我天天劲头十足地与浪共舞,因为我珍惜自己实现了蓝色的梦想。表现优秀的我在当兵的第二年参加了军校考试,但是高中时自己学的是文科,考军校却是以理科为主,结果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2002年,我又背水一战地参加了军校考试,结果顺利地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了。

大学三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宁波郊区一个很偏僻的山沟部队当排长。成了一名不在海上工作的海军干部。由于工作的需要,一开始我被派往四处学习,足迹几乎遍布舟山群岛有驻军的地方。一同被派的同事甚至问我这是在当兵还是在流浪,而我劝他不要这样悲观,把这看作是军营生活中的一段特殊经历,好好地锻炼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过了大半年后稳定下来。我终于有时间打开毕业时从武汉托运过来的行李,却发现里面已经长了长长的白毛。

稳定下来后的生活就像水一样平静,我开始安排自己业余时间的学习。毕竟是学文科出身的,写作对我来说还算是个特长吧!所以尽管自己是排长,但政工干事的那些“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总结简报、标语口号……”的活我也没少干。经过我的努力,也有不少文章见诸军内外的一些报刊。在部队,我的入学时间比较晚,学历比较低,年龄比较大,与别的干部比我毫无优势可言。但是你也不能因此就判断我不求上进。我的自知之明就在于我能知道自己的劣势,不断地知耻而后勇。不与别人比,与自己比,我实现并坚持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不管军营的生活是多么地单调、无聊、寂寞、清贫,我的内心却始终保持万丈热情。因为我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我曾经在休假期间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会上我遇到高中时一位非常让我尊敬的老师,我送给他的礼物是一瓶海水。那瓶海水是我在随军舰出海过台湾海峡时取的。我之所以送一瓶海水,主要因为在高中时我曾跟他谈过我的蓝色梦想,同时也想通过送水恭喜他学生遍布四海。结果那瓶水只是引来了一些鄙夷的目光,那位很让我尊敬的老师也只是很不在意地看了一眼。他没有问我任何关于海水的事情,几乎一点都不在意我的感受。当时我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真想向他索回那瓶海水。后来仔细想了想,才慢慢地想通了。是啊!在这个时代,谁还会帮你记住你的梦想,谁还会在意你的梦想啊!

梦想的是否坚持和是否实现是个人的事情,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感想和看法。我的梦想不需要别人去记,只需要自己执著地坚持就行了。为了我蓝色的梦想飞翔得更高、更远,我会不断地调整,一如继往地执著地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韩春丽

生活在金鱼群里的一只木鱼

作者:小辉 日期:2007-3-7

城里的同学是不会了解我的农民情结的。就像金鱼和木鱼,毕竟是两个世界,两种经历,彼此都弄不清对方的生活。

我本科是在一所农业院校读的,当时班里的同学只有四五个来自城里,城乡差别的感受并不明显。但现在不同了。我是宿舍里唯一的乡下人,唯一没有电脑的人,唯一没有女朋友的人。刚开学的那两周没有课。我没事的时候就一个人呆在宿舍,想家,想以前的同学,一个人寂寞得想哭。

热心的师姐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我总是说“没想法”,是真的没有想法。对于每顿饭都要精打细算的我来说,爱情是“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仿佛很遥远的事。本科的时候,马哲老师经常说,一个男人应该先做出点什么。我不曾忘记自己“一穷二白的国情”,我唯一的“大件”是亲戚送给我的一个旧三星手机,虽然经常自动关机,但总比没有好。尽管我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三级的证书,但因为很少接触电脑,对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硬盘、内存之类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来学校报到的时候,我还特地带上了那个自认为质量最好的盗版SONY 3.5英寸软盘。如今时过境迁,我已是班里唯一用软盘的人。导师送给我一大包软盘,我数了一下,26个。够用好长时间了,机器有病毒也不怕了。我经常自嘲:我是咱学校的“软盘卫道士”。舍友只是善意地笑笑。

没有电脑很不方便。去年冬天,很多科目都需要交期末论文。我只能每天早起,为的是到机房占机器。机房名存实亡。机器倒不少,但能用的最多的时候是四五台,后来越来越少,最后仅有一台了,还染了病毒,慢得要死,“公有地的悲剧”。

我想攒钱买电脑。研一课不多,很多同学都有家教,多的一个月能挣到1000块。而为了找份家教,我被两个中介骗过。第一次,是在学校里面,本来说好要找家教的,签了所谓的合同,交了钱之后,中介就不是原来的中介了。给我打电话让我去面试,去了才知道是到酒店端盘子。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中介说,你爱做不做,后面排队等着的人多了。没办法,我只想把中介费挣回来。每个小时酒店给3块钱,但中介还要从每个小时里面拿5毛钱。差不多每个周末的中午我都会去那家酒店端盘子。整整一个半月,好歹把80块钱赚回来了。有时候站在那家四星级酒店的走廊上,望着外面繁华的街市,我常常想自己会不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如果有的话还会不会记起曾经端盘子的这段经历。

第二次,是在学校外面找的中介。这一次更惨,连盘子都没得端。中介收了70块钱之后没几天就“人间蒸发”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无能,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看来那么容易的事,轮到我就这么难。

绝望至极的时候,我觉得是老天爷遗忘了我。

城里来的舍友对我真不错。一起出去滑旱冰、唱歌、爬山、吃饭的时候,总不忘记叫上我,经常是再三再四地邀请。盛情难却,我不能总是说NO。出去当然是AA制,刚开始每人平摊20多,后来30多,再后来50多。我好不心疼。最难受的是点菜的时候。别人举着菜谱的那种挥洒自如、豪迈洒脱,我永远都学不会。因为我一拿起来,就仿佛看见了自己在农村含辛茹苦的父母。城里的同学是不会了解我的苦衷的。他们常“开导”我:吃顿饭不就二三十块钱嘛!你至于疼成那样吗?

我跟他们讲我亲眼见过的一件事:在农村集市上,一个黑瘦的卖菜的中年妇女,跟在一个穿制服的人后面要她的杆秤。因为1块钱的地铺费,她死活只肯交5毛。其实她不是小贩,那一点菜真的是自家种的,她的摊子小到可以忽略。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是人类进步的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曾经的理想、抱负,就像是“洒进篱笆的阳光,星星点点,再也聚不起来了”。赵本山说,他“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时候就赶紧回农村,到那一看,啥都清楚了”。我感同身受,因为农村是他的根,也是我的根。毕业了回老家是我一直的想法。我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哪怕是在村里小学当个教书匠,我也愿意回去。

城里的同学是不会了解我的农民情结的。就像金鱼和木鱼,毕竟是两个世界,两种经历,彼此都弄不清对方过的生活。我也永远都想不通,又不是进去绣花,为什么在中午光线那么好的时候,他们进卫生间只是洗个手还要开灯;他们更“莫名惊诧”于我竟然能从学校走到新华书店,尽管我觉得只有短短的三站路。噢,对了,他们可能还不知道长跑是我唯一的爱好。

那是我最自豪的时候。我可以一个人在操场上狂奔15圈,轻松加Easy。我喜欢跑步的感觉:身边的人一个一个被我甩在后面,夜风送来路边槐花的清香,我觉得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燃烧。平日里所有的苦涩和烦恼那一刻都被自己踩到了脚下,踏得粉碎。那种感觉无比畅快。在跑道上,也只有在跑道上,我才觉得自己特别高大。其实长跑是很痛苦的,至少在比赛的时候是这样,迎着呼啸的北风,有一种想吐血的感觉。每次越野赛,我都无数次想放弃,但又“无数零一次”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因为我知道,就在终点处,有很多同学和老师在等着我,相识的或陌生的。那一刻,一种责任在体内升腾。

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不让关注自己的亲人失望,不让看你笑话的人得逞,我知道我要坚持,我会一直跑下去的。

责任编辑:韩春丽

蓝领也快乐

作者:廖亮 日期:2007-3-7

我是个快乐的“蓝领”,因为我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记得在学校时,书本上说到“蓝领”一词,都与累、脏、苦、地位低下联系在一起;而对“白领”一词的解释,则多与舒适、干净、高薪、身份地位高分不开。所以,追求做个“白领”,是我在学生时代的梦想。

可惜阴差阳错,我所学的专业决定我必须来电厂,而且还要到最核心的生产部门——运行,于是我就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蓝领”。在这里,责任大,压力大,工作辛苦,而且还要倒班,真是苦不堪言,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适应。对“蓝领”体会越多,我越讨厌它,憎恨它,“我不要做‘蓝领’”——我在内心里呐喊着!

但我不是天才,我只是个普通的大学生,我必须和别的大学生一样,先从基层干起,然后再慢慢往上爬。“爬吧!”我对自己说。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都在枯燥和乏味中期待着何时能摆脱“蓝领”的命运,可发现每天的结果都一样,就像有些买了彩票的白痴,每天睡醒了就要大叫“我要中500万!”我也常常白痴样喃喃自语着:“我的要求并不高,我只是想做个‘白领’而已!”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我的想法却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开始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个中原因之一,是缘于一次朋友聚会中和一个女孩的邂逅。当她得知我在电厂工作之后,便颇有兴致地主动与我攀谈,还不断地称赞我的单位好,说她的命苦。原来这个女孩的父母都已下岗,她现在的工作单位又不怎么样,一个月才领500元,用于自己打扮的花费都不够,还要负责家里的开销,处在这样的窘境下,怎能不羡慕别人有个好工作呢?是啊,我们电力行业可以算得上是高收入的群体,而我在电厂中又是收入最高的部门,不知有多少人在羡慕我,我为什么不满足,有什么理由不满足呢?我应该庆幸,应该珍惜这份工作才对。

是的,谁不想工作又轻松拿钱又多,谁不渴望香车、豪宅、美女相伴的生活,可这毕竟是极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白领”,都想成为总经理,那谁来做基层的工作?比起那些整天饱受风吹、日晒、雨淋的农民来说,我们的生活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而贪婪和不知足则是人类的弱点。有的人看到别人整天有酒有肉就抱怨自己生活差,等他们也过上这样的生活时又不满足了:“好多人都有房有车,如果我也有就好了!”等他们的梦想实现后,他们的心理还是不平衡:“怎么我开的车是雪佛兰而不是奔驰,怎么我住的房子只有90平方米而不是150平方米呢?”如此这般,不知他们的欲望何时才能休止。如果他们把那些想法当作目标和动力去追求,那倒是好事,但如果他们只是抱怨和幻想,而不采取实际行动去奋斗和努力,则他们永远都不会快乐,他们的想法也注定只能是神话故事而已。人活得快不快乐的最大因素来源于自己,有些身处逆境中的人,因为有希望和追求而体味着生活的精彩,而有些身处顺境中的人,却因自己的某些奢望没得到满足而终日郁郁寡欢。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无谓的抱怨只会让我们的心情越来越糟,而且对改变身处的不利状况没有一点帮助。自从那次与女孩邂逅后,我不再抱怨自己是个“蓝领”了,我开始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我发现,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好,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我在工作上取得了越来越好的业绩,荣誉自然是没少得,那份喜悦是以前我从未体会过的。而且,我对“蓝领”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蓝领们”若能用心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吃透它,一样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和能手。只受过三个月小学教育的爱迪生,12岁开始就做火车工人,一个最底层的“蓝领”。但他就是凭着那种不懈的努力,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一步一个台阶地往前走,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你能说他不成功吗?所以说,“蓝领”一样有机会可以成就大事,关键是要摆正心态,不能自暴自弃。

责任编辑:韩春丽

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

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20年代出版的机关刊物。周刊,1923年10月发刊于上海,后迁广州﹑汉口等地出版。《中国青年》是“五四”以后最早提倡“革命文学”的刊物。它的前身《先驱》,早在1922年2月就设置“革命文艺”栏。《中国青年》创刊后,陆续发表有关文学问题的文章近30篇,引导文艺青年关心社会现实,接近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培养革命感情,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反对个人享乐与颓废悲观的倾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