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洛克后备猪选种的现代理念
1 杜洛克猪的品种文化底蕴
杜洛克猪的血缘可以追溯到1493年哥伦布远航北美洲时带去的8头非洲几内亚红毛猪。19世纪上半叶,北美新英格兰地区词养红毛猪蔚然成风,曾形成3个红毛猪种群:①产于新泽西州的新泽西红猪(jersey red 0f New Jersey);②产干纽约州的红毛杜洛克(mur0c 0f New Y0rk);③产于康乃狄格州的红巴克夏(red berkshire 0f C0nnecticut)。上述3种猪在1883年合并正式命名为杜洛克一泽西猪(dur0c一JerSey),1891年杜洛克协会(NatiOnal Dur0c Rec0rd Assoiation)成立后简称为杜洛克。届时已有23个家系5O2万头纯种猪。从血统来源分析,它有来自非洲(几内亚)、欧洲(红巴克夏猪)、亚洲(红巴克夏猪带有亚洲猪基因)的3种血统,遗传基础丰富,选择余地较大。杜洛克猪因生长快、料重比低、体格结实健壮而在全世界广为引用,是当今用的最广的杂交父本。国际市场最优秀的杜洛克种公猪售价达32 0O0美元。由于遗传基础丰富,在上世纪后半叶杜洛克猪很快地从脂肪型(图1)选育方向调整到瘦肉型(图2)选育方向。
杜洛克猪之所以从世界猪种之林中脱颖而出能成为世界第一杂交父本,当归功于其与时俱进的后备猪选育。以Waldo原种猪场为例,该场的选种在BLUP的基础加大了基因标记选择力度。征该场的dnA检测选种中已应用了SNP的标记有NCR298ASN(促生长)、NC4R298ASP(促瘦肉沉积)、HMGA1(促瘦肉沉积)、CCKAR(促食欲和生长)、PRKAG3(改进肉色肉质)、CAST制蛋白酶位点(改进多汁性和嫩度)。迄今该场共测定了189 56O头生长猪、94 2l1头种猪、2 300个胴体、1 26O肉样,其育种工作量可见一斑。从育种成绩看,该场最好的杜洛克公猪达lOO Kg体重只需108 d!(约合123日龄l12.5 kg)堪称世界之冠。
杜洛克猪引入我国可追溯到1936年,前辈泰斗许振英先生曾引进过,但未形成规模。我国在1936~1971年间,进口品种以两夏(约克夏、巴克夏)为主,许先生引进的那批杜洛克猪是唯一
的~一批有记载的杜洛克种猪。l972年美国总统,己克松带来中国的杜洛克种猪掀开了中国杜洛克猪发展的序幕。此后,中国进口杜洛克种猪的势头有增无减,现在已基本上普及到全国各省的养猪地区。
2 我国现有的后备猪选择技术和选育理念
我国纯种杜洛克的饲养量有增无减,育种群在3OO头母猪和1O个血统以上者几乎偏及全国农区,每年还不断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批量引进。杜洛克猪作为我圈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杂交父本,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商品代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一头父母代公猪的质量至少要影响到(每年)5OO头商品代生猪的质量。祖代以上的杜洛克的影响则呈几何级数递增。由于目前还未形成全国统一育种,昕以各种育种软件(诸如GBS,Herdsman)的优势一时难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美国Waldo公司联合中国安徽、北、重庆、福建、黑龙江、广东、贵州7个合资育种场将要把中国的杜洛克猪选育技术纳入Herdsman育种程序,但是,从全国所有的杜洛克育种场来看,
整体水平还处于一个以个体诜择为主的初级阶段。目前的个体选择不仅对于小群体育种有相当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将有关测定参数纳入将来的联合育种的GBS或Herdsman软件。这就要求育种技术员能准确测定和判定待选后备公、母猪的遗传素质。中国传统育种理念中早期选择(7O日龄以前)往往被疏忽,以致70日龄时因经济原因淘汰大量小公猪。留下的少量公猪往往判断有误却不具有顶级的育种值。故笔者建议在28日龄时进行一次初选,类似影视明星的海选。28日龄入围的小公猪在7 O日龄时无重大损征不得淘汰,应尽量测到10O~l14 kg活重再做定夺,以确保选种的准确性。这种手段和当今国际最先进的育种场是一致的。结合中国的国情,28日龄入围的数量和质量是初选中较关键的一着。就目前杜洛克育种几
个具体选种关键问题分述如下:
2.1 初生重
杜洛克猪的初生重当属各品种之冠。现代版的进口杜洛克 初生重约为17 kg(初产)和1.8 kg(经产)。美国同行喜欢天生的4磅猪(约1.8 kg)。最新版的杜洛克猪初生重在2.O~2•5 kg者也不稀罕。初生重大是向体大快长方向选育的必然结果。优秀种公猪的后代的初生重往往落在1.8~2•5 k g之间。
不少同行担心选留初生重大的公仔留种,后代会积累这种大胎儿性状而导致后代母猪难产。目前杜洛范初产母猪:准产问题时有报导,但原因分析极不一致。大胎儿与难产之间尚不能
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顺产的大胎儿仔猪不在少数。为了减少难产损失,对杜洛克后备母猪的合理饲养是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新版的杜洛克母猪约在7月龄左右出现首次发情(见表1),在第2次发情时配种时,其体重应在15O kg以上,比传统杜洛克母猪的初配体重(125 kg)要大得多,骨架也大得多,故新版的杜洛克母猪在初情期前不宜限词,在l2O kg活重之前绝对不能限饲,并要加强放牧运动(这才是技术关键)以促进后躯骨架,特别是骨盆的伸展、壮大,以保证顺产。有些晚熟型杜洛克后
备母猪要到8月龄以后才出现初情,此时体重已逼近甚至超过20O kg(图3),此种个体生产2 kg以上的大胎儿可能性极大。在目前引进的优秀品系中,往往是在这些大体型的母猪的头窝
仔猪中选到出类拔萃的小公仔。
2.2 28日龄个体重与初选
传统杜洛克仔猪的28日龄重为7.5~8.5 kg,而现代杜洛克猪已将此性状改良至8•O~11.O k g。安徽安泰种猪公司2008年的最好(个体)成绩竞达l4.6 kg(图4)。
1)4周龄对个体重超过均数+2倍标准差的公仔猪要倍加关
心,可逐渐进行人猪亲和调教(图5),以便做好跟踪调查,并观
察其同窝的全同胞,整齐度越高,该公猪的估计育种值越可靠。
2)品种特点:要求基本符合杜洛克的体型和毛色。毛色从金黄——大红——棕红——棕——深棕(接近黑色,此毛色在初生时带条状斑纹)都属正常。在美国还有一个小群体的白色杜洛克也算是纯种。细看杜洛克猪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杜洛克的鼻镜部分有白斑,小的如绿豆,长大后如山核桃。此乃其祖先红毛巴克夏传下的特点,国内某些场家将不少性能优异的“白鼻’’杜洛克以品种不纯定罪淘汰,实在可惜。
3)初步鉴定与繁殖有关的性状:乳头排列是否整齐(图6)?是否有l4个以上?有无单睾或阴囊疝等?要严格淘汰有繁殖损征的个体。
4)初步鉴定有无先天性四肢病:每只脚着地的两瓣蹄子一人…一小是杜洛克猪的隐性遗传缺陷。这种异常蹄型多见于肌肉特剔发达,后臀特别肥犬的个体。这种异常蹄在28日龄已有表观,当体重超过90 kg以后开始表现为犬坐后肢麻痹、跛行,失去西己种能力,应予以及早淘汰。
2.3 7O日龄个体重与选种
保育猪在在70日龄下床时体重应在3l~33 kg(2 kg的季节差异)以上。2008年度安徽安泰公司的最佳杜洛克公猪达49 kg,说明此阶段种猪长速档次已拉开,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此时是选择名谱公猪血统继承者的关键时刻,选择重点为:
1)体重:一般留种猪尽量选留35 kg以上者,这样才能保证l53~l56 d达到114 k g活重的长速,这是2OO8年最新版本的原种杜洛克优秀种猪应达到的水平。
2)体型:此时长速好,身体健壮的猪菡的外貌特点多为骨架高大,身材修长伸展而无厚重之感觉(远不如身材短小,肌肉丰满的猪好看),猛一看有些单薄。如果不看体重测定记录,又无实践经马金,很容易错过好猪。
3)对外生殖器要严格把关:此阶段公猪外生殖器特性无明显暴露。最常见缺陷是包皮过人。杜洛克猪包皮过火的概率比长白猪、大白猪、汉普夏猪高得多。公猪的疝气、母猪的异常超小阴户(上翘阴户)在此日龄已开始明显暴露,应予以淘汰。
4)在纯种杜洛克猪中大约有O.l%概率的个体会发生竖耳变异(图7),应予以淘汰。竖耳变异是缘于基因突变还是其祖先红巴克夏竖耳隐性基因的再度纯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4 生长期选择(7O日龄一初情期) .
现代杜洛克猪趋向大型晚熟,但体重增长极快。长速是后备猪的首选目标。目前杜洛克猪的优良终端父系水平是l53日龄达ll4 kg活重,最佳国际水平是l32日龄达1l4 kg活重。2OO8年最佳个体为123日龄达ll4 kg(相当于108日龄达lOO kg活重)。与此对应的成年种公猪最大体长为214 cm(约630 kg活重)。我国杜洛克猪目前的平均生长速度大约在179日龄达114 kg活重,与美国差24 d。一头大肥猪24 d的饲养成本大约要l00~l50元人民币。可见,杜洛克种公猪选种质量可以导致一个万头猪场每年1OO~15O万元的利润出入。美国原产地之所以注重生长期日增重的选择是因为生长速度是改进料重比、周转率和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性状。也是目前养大猪养快猪战略中的主要技术杠杆。
生长期的选种是否到位是决定选育效果的最关键也是最后的一着。中国杜洛克猪选育和美国杜洛克猪选育的最大差距就在这一步。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第一,中国杜洛克种猪在7O日龄已基本定局,很多有潜力的种猪苗还没来得及表现就被出售。留下来做种的待选,后备种猪能有1.3:1就不错了。而在美国这个比例可以于5:l,而且是全群同胞性能测定。
第二,测定观念的差异。中国的杜洛克种猪受传统观念影响采用了不同程度的限饲,其理由是防止母猪过肥,减少肢蹄病。殊不知现代版的瘦肉猪皆走向晚熟,后备时期是唯恐其不肥而导致乏情失配。对于肢蹄病.,笔者专程在3个不同季节(早春5~10℃;初夏20~32 ℃;晚秋5~25℃)访问了美国11个典型的后备核心育种群,东至俄亥俄,西至内布拉斯加,南至堪萨斯,北至明尼苏达。笔者所到之育种场基本属于不限饲,却没有发现肢蹄病和难产。那为什么国内育种场不限饲就容易出现肢蹄病呢?结合对比欧洲育种场的后备猪饲养方式,笔者发现关键在于猪舍结构。欧美式的后备猪舍有6~2 O m的运动场(见图8、图9),正是后备猪的逍遥运动改善了肢蹄,促进了生长。国内的后备猪舍基本没有运动场,像养肥猪一样养种猪,长得一快,体重一大,肢蹄就来病。为了防止蹄病则用限饲来校正。蹄病防住了,日增重下来了,遗传潜力最好的快长个体没有表现机会而被淘汰,这是中国式选种失败的症结所在。那中国现有的繁殖猪场如何解决该问题?笔者曾在安徽安泰公司育种场试验将所有后备猪在清晨和傍晚由饲养员赶到1.3 3万m2!(20亩)运动场活动2次,并从小到大一贯不限饲。用这种方法杜绝了后备猪的肢蹄病,并曾培育出1头123日龄达1OO k g而且四肢健全的后备公猪(图10)。
一头6月龄的后备猪应尽量具备如下参考记录:初生重、28日龄重、70日龄重、达l14 kg日龄、体长(此时应达到l35~145 cm)、父亲的父系或母系指数、母亲的父系或母系指数、同胞肥育成绩(料重比)、同胞胴体测定成绩、同胞肉质测定成绩、单核苷酸多态(SNP一sing1e nuclear tidc poly nlorphism)分析测
定结果和Herdsman软件需要登记的实测数据。参考记录越详实,选种越准确后备猪达性成熟时荩本可以确认留种资格。此时的后备公猪应具备的外部特点是:眼大额广,鼻直口宽,一对垂耳相对渺
小,獠牙初现如冬笋萌动,泡沫满嘴似啤酒开瓶,项脊丰满雄壮可比西班牙斗牛.,肩宽肉厚如披重甲,深胸圆肋与前肩构成三角身材,虎背熊腰接圆尻凸现拱形曲线,箭杆肚下包皮紧收,尾巴圈后睾丸外展(杜洛克猪的睾丸比其他品种大得多),四肢粗壮,蹬地有力,浑身上下气宇轩昂,厚重、矫健、威猛、性感、帅呆子!此时相应的后备母猪眼大有神,口鼻水淋秀丽,脸腮圆润端庄,颈清秀而不单薄。肩丰满而不臃肿,广背宽腰。圆肋深胸,腹大而不下坠(小母猪忌细腰!),腰长而不下塌,腹线修长排列奶头7对齐而不乱。卵圆大尻丰满而开阔,阴户大而下垂,四肢结实,,步态婀娜,整体曲线圆润,无人起人伏,一看便知是天才。
3 环境方差的控制
杜洛克猪的原产地美国新英格兰的气候相当于我国的黑龙江省。目前美国杜洛克猪产区集中于种西部玉米带,该地区气候相当于我国北京。故杜洛克猪最适应于短夏长冬的自然条件,成年猪喜凉怕热,任美国北方的猪场经常能见到杜洛克妊娠母猪白天在积雪的大圈中逍遥自在,晚上在四面漏风的简易棚舍里鼾声悠扬。杜洛克猪在我国南方高温高湿的梅雨期和漫长夏
季则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适应。具有快长基因的优秀杜洛克生长猪无法发挥遗传潜力。住高温高湿条件下,“最好的”杜洛克猪需要18O d以上才有可能逼近1OO kg,而且体型扁,皮褶大。这样的杜洛克猪既无选种价值又无市场价值。可见,高温是干扰杜洛克猪育种的最大环境因子。为了保障杜洛克生长猪育种环境的稳定性,南方的育种场在高温季节宜采用全密闭水帘通风猪舍饲养后备猪以降温避蚊,而北方的育种场则可以灵活设汁,效法美式后备猪舍,在运动场加设水坑,猪热了可以滚一身稀泥,既降温又防蚊。
4蓝领与白领
美国的杜洛克原种场老板多为畜牧科班出身或学士或硕士一身或博‘-h。通常老板都要雇l~3个育种博士或人牌顾问形成一.个育种梯队协同日常育种工作。他们用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猪舍做测定和选择,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处理记录和简单的常规理化测定(肉质测定、基因组学测定、蛋白组学测定请大学协助),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参加国内外养猪育种和商务会议义与同行交流。这样,育种并对每一头种猪从初选到销售能融会贯通如数家珍,同时对市场了如指掌能调整自家留种与销售的比例。这种白领育种一竿子插到底的模式值得借鉴。
目前国内的某杜洛克育种场蓝领与白领分工过细,加上防疫制度日益升级,白领基本不进猪舍,只在办公宅处理报表数据,时不时还要忙于申报项目和应酬。久而久之离活口种猪越来越远,离酒肉饭局越来越近。由于不能专心致志于场内。其结果往往记住了菜谱忘了系谱,兑好了白加酒浓度搞错了选择强度,算对了峰会代表礼品份数算错了遗传参数,能鉴别品牌烟洒是真是假搞不清一线数据孰伪孰真。猪场白领作为育种的主要执行者只有深入后备猪生产第一线,与猪朝夕相处才能找到幼龄猪
生长速度的动感,激发选种的灵感,酝酿超前选育手段的预感,凝聚育种一线职工的情感。另一方面我国原种猪场生产第一线蓝领的科班出身的比例偏低而且人士调动频繁,专业培训的速度赶不上调动的速度。由人员变动导致的管理应激和测定性状的系统误差是育种群遗传参数计算中随机方差的主要原因。当然,并非国内所有育种场都有上述问题。有些理念先进的猪场已涌现出一批深入猪舍一线的育种白领。与此辈相见握手便立马能闻到对方身有“猪香’’绕梁三日,来者必是蓝白领兼容的活软
件。正所谓行家一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可见,建立一支稳定专一的育种技术梯队是中国杜洛克猪育种场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5持久与速决
养猪选种战略方向的持久和选种技术的速决是育种成功的基本保障。持久对培育任何猪种都是必要条件。一个著名猪种是要经过数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成功。杜洛克猪和大白猪长白猪等流行品种一样都有上百年的培育普及提高的曲折历史。80年代杜洛克猪在中国开始形成育种群体迄今将近30年,在种群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成为杜洛克种猪的饲养大国。我国在1993年成立了杜洛克种猪选育技术协作组是中国杜洛克猪育种历史的里程碑,至今已有1 5个年头。在这个有组织的育种初级阶段,我国曾涌现过许多优秀的杜洛克后备种猪,在近l0年来的历届种猪赛中杰出个体层出不穷。安徽、北£、广东、广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上海等省市多次从美旧原产地引入新版的杜洛克后备猪,这些后备石酱具有最新的遗传进展,对提升我国杜洛克种猪质量水平起到了积极向上的效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从杜洛克种猪饲养大国转向饲养强国还需要一个相当长历史阶段的育种持久战。以美国最大的杜洛克种猪育种公NWaldo场为例,该场由现任场
主MaxWa1d的祖父在1895年开始杜洛克猪的育种 工作,现在传到Max的子女是四代人培育一个猪种。该场种猪理想基因的积累是可想而知。在美国这种子承父业的杜洛克育种场不胜枚举,体现了育种的持久性。我国的杜洛克育种场场龄以10年左右居多,超过2O年者寥寥无几,属于.一代人或半代人的档次,育种战略的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世界品牌的杜洛克猪的后备猪选种方向是一个贯穿多年的持久战略,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现代版的原汁原味杜洛克育种方向是什么?笔者Waldo
先生(图11)和1资深育种专家Socha博士多次切磋达成的共识是:优质瘦肉的最人产量和最快长度以适应世界能源危机形势下养大猪养快猪的潮流。为了配合此主攻方向,后备猪的选育必须强调四肢健壮体格高大修长和头胎母猪的繁殖性能特别是泌乳力(保证仔猪早期长速)。这个既定方向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才能显山露水。
持久战略的实施有赖于世代更新的速决,目前不少育种场还在沿用二胎留种的传统工艺,此举对选择进展多有延误。二胎留种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观念陈旧;其二是后备猪饲养不到位,由于限饲导致后备母猪及其胎儿体重储备不足,生长速度受阻后优秀基因难以表现。有鉴于上述原因,对目前育种核心群应果断采用不限饲战术并抓住头胎留种的机遇以加速育种进展。
新世纪杜洛克种猪业的竞争是激烈的,在群雄起四方的中国甚至是惨烈的。先有理念深达,才有战略致远;先有技术超前,才有战术领先,而唯有先进理念与技术的结合才能有底气执杜洛克育种之牛耳。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到邮局直接订阅,2-137中国兽医杂志(前面是邮发代号,下同)2-215中国畜牧杂志6-149猪业科学8-100养猪14-28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14-48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4-304养殖技术顾问24-19农业知识(科学养殖)38-320渔业致富指南46-9养禽与禽病防治62-285畜禽业.南方养猪 80-261 今日养猪业82-621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黑猪的野外放养技术
来源:猪业科学
黑猪放养是将猪转移到野外山林中,以野生植物的果、叶、茎、根为主要饲料,以生产绿色有机黑猪肉为主要目的。松辽黑猪野外放养在长白山的山林生态环境中,一是空气清新、无污染、饮用山泉水,自由运动,阳光辅照,在精神快乐中成长。其次还可以合理利用林下资源,节约饲养成本,获得可观的效益,三是能代替原始山林中即将消失或失去平衡的野猪,补充了食物链,从而有利于建立起更高质量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饲养技术如下:
1 野外放养场地选择
1)林地要选择多年生长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林木茂密,林下果实和野菜及可食性野草较多,且水源充足的山沟,这样既可以避免野外放养猪对林木的破坏又可以保证充足的饲料。
2)野外放养猪的数量要与林地面积有合理的比例,一般以每公顷林地放养3~5头猪,每个放养场地放养数量不超过l20头猪为宜。
3)放养场地距居民区及耕地要达到5 km以上,防止人畜对放养猪的惊扰和放养猪对农作物的破坏。
4)放养场地及周围林中无大型食肉野生动物出没。
2 修建简易圈舍及看护房
圈舍及看护房的修建要选择在山沟的中下部,交通较方便和透光的林下空地。圈舍建设可采用木料、石料或砖料,要背风向阳,地面防水、防泥泞,舍上建有遮雨棚。因圈舍主要供放养猪晚间休息用,面积不宜过大,一般每头猪需建圈舍0.6~0.8m2。
3 黑猪放养前的准备
3.1 放养猪的选择
选择黑猪断奶仔猪,要健康无病,日龄、体重大小基本相同或均等。
3.2 做好驱虫、免疫注射和去势
所选择的断奶仔猪先进行驱虫,上山前将各项疫病的免疫工作全部完成,上山后不再进行免疫注射。对没有去势的仔猪要及时去势,防止猪在野外发情滥配。
3.3 防养前短期含饲
刚断奶的仔猪应激性较强,对气候变化反应较重,不适宜马上野养;同时东北林区山上无雪期仅6个半月,猪放养初期体重过低,到大雪封山前尚达不到出栏体重,仍需下山舍饲l~2个月,野外放养松辽黑猪就失去了优质特色猪的意义。因此应在2月中下旬购选仔猪,先在山下舍饲45~60d,体重达到30~35 kg左右,于4月下旬上山放养,10月中下旬出栏时体重可达到l00~120 kg。
4 黑猪野外放养的饲养管理
4.1放养初期的驯化
猪在大自然环境中具有恋食性、群居性和游动性,不进行驯化会造成猪的不归。因此猪上山初期应先圈养3 d,每天饲喂2~3次,让猪熟悉周围环境,从第4天开始打开窗门,让猪自由活动,采食附近野果和植物,傍晚时喂食l次,以猪吃饱为准,喂食时要配合吆喝或敲击食盆等一些音响,召唤猪回归,使猪形成条件反射,l周时间即可养成傍晚回归吃食休息的习惯,一周后开始定量喂食,每天傍晚l次,喂到八分饱,使猪第2天清晨处于饥饿状态,促使猪到林中觅食。猪到林中采食时,一般为群体活动,由近及远,四处觅食。先采食橡子、榛子、核桃等硬果及可口的野菜,再采食野草和可食性草根,近处采不到就跑远处游动,最远可游动到距圈舍3~4 km,但到下午时都能往回游动,傍晚回到圈舍吃食、休息。
4.2 补饲
猪在野外环境中采食野生植物,并不能完全满足猪的生长需要,还要进行一定的补饲。一般猪上山前3d,为适应环境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补饲,从第4天开始减少配合饲料用量,1周后改为每天傍晚喂1次,补喂量随猪在野外采食量的逐步增加而减少。松辽黑猪放养前期每天补喂配合饲料600 g,放养中期每天补喂配合饲料500 g,放养后期每天补喂配合饲料400~450g。饲料配比为:玉米面57%、豆饼14%、浓缩料14%、糠麸类l5%。
4.3 勤观察
猪在野外活动量较大,随群观察较困难,应在每天傍晚猪群回归时清点数量,仔细观察猪的采食状态,精神状态和粪便状态,对不归的猪只要及时查找,查明原因。部分猪在野外饱食后寻找树下干燥处晚睡而不归属正常现象。松辽黑猪野外放养,活动性大,机体抗病力强,一般不易发生疾病。对于有病的猪要及时隔离治疗,病好后再放到野外。
4.4 防中毒
猪对有毒植物具有本能鉴别力,一般不会主动采食有毒植物,但有时个别猪误食藜芦、毒芹等有毒植物中毒后,出现呕吐、兴奋不安、呼吸困难等症状,要采取必要的对症治疗,同时配合肌肉注射强力解毒散,灌服白酒或绿豆水等解毒剂。
4.5适时出栏
黑猪在野外饲养期为6~7个月,日增重350~450g,平均约为400g,体重达到100~120kg时要及时出栏,从l0月上旬开始,陆续进入出栏期,至11月上旬大雪封山前要全部出栏。部分未及时出栏的猪要转移到山下舍饲,为保证产品质量,仅饲喂玉米、豆饼和糠麸,不喂全价料,待达到出栏体重时出栏。
猪业科学,中国犬业杂志